读《蝉》有感
爱习作提供的读《蝉》有感(精选5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读《蝉》有感 篇1
今天,我和往常一样,睡到九点多钟才起床。正当我睡意蒙胧的时候,外面太阳发光,周围很热,我又听到在我家树上的蝉“吱吱”不休的叫声了。
听着这宛如诗歌的声音,我想起了一篇学过的文章《蝉》。这篇文章讲的是在一个夏季,作者听着蝉的叫声而做事便觉得蝉声很烦人,但后来了解了蝉的`生命历程后又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从而也明白到生命的重要与珍爱生命的道理。
当我再次看到文章说,它要等17年才等到一个夏天,就只有这个夏天,它从泥土中出来,从幼虫成长过来,等秋风一吹,它的生命就完结了。我终于明白到作者为什么会宽恕那聒聒的声音了。蝉的生命是多么短暂啊!在夏天,蝉都会吱吱不休地叫着,没人去管,没人了解过它,甚至有的人还埋怨它的叫声烦,但它只能生存一个夏天,仅仅一个夏天啊!它在这个夏天把自己生命最灿烂的一瞬献给人们,它是那么珍惜,热爱自己的生命啊!而我们呢?记得有一次,我在一张报纸上看到一条报道:一位青年女孩在一幢几屋楼高的房屋跳楼自杀。当时我看了题目觉得那位女孩很可怜,同时,我在脑海里产生了疑问,为什么女孩会自杀呢?看完后面的文章后我终于明白了,原来那个女孩因为犯了法而畏罪自杀,这难道就是珍爱生命的行为吗?生命是可贵的,我们应该在有限的时间里好好的活着,做一个有用的人啊!因为死了就什么都做不到了。
《蝉》一文给我明白到生命的可贵,我希望人们可以珍爱自己的生命,让短暂的生命充实而有意义。
读《蝉》有感 篇2
“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地活过”“哦,那是蝉的生命意义!”
也许,有人会觉得蝉的声音很烦。但是,它等了17年,等的就是这个夏天,从泥土中出来,从幼虫长成蝉。它,在足足一个夏天中雷鸣般地叫着。但是,它的生命是那么短暂。秋风一吹,小小的生命就这样结束了。
有的人,以玩乐为主,一生中,他在社会中做出了什么贡献?有的人,整天顾着赚钱赚钱。但是,即使有用不完的钱,也不去植一棵树,不去捐一分钱。这样的人,还不是徒劳一辈子吗?有的人,整天顾着,直到家破人亡,还不肯收手。他的.人生,有什么乐趣?有的人……回头看看吧,看看你以前走过的路,是杂草纵生,还是花满两旁?再看看前面,将要通向大道是光明无限,还是暗淡无光。光明的路,也许不太好走,人们通常会引入歧途。但是,你们真的想自己一生中无所作为,还要满身污点吗?这样,人生又有什么意义呢?
我,也是一个不懂得珍惜时间得人。尽管时间过得多块,我都不在乎。就如:那一年,爸妈送我去学钢琴,三分钟热度。后来的每日,也不认真上课,上课时,眼珠注视墙上的那个大钟,心想:“什么时候下课?什么时候下课……”一个月下来,我学了什么?什么都没学。
一晃14年,时光老人,为何要走得那么快?但是,为何我又不去留住你呢?有一个暑假到来了,我每天都在闲游散荡。以前的我,坚持每天画一幅画;以前的我执意每天写一篇作文;以前的我……那股冲劲,到哪儿去了?每天都在网上遨游,给我带来了什么?难道哦啊我就不腻?为什么要一错再错,不珍惜时间?深思,我不禁觉得所做的一切,是那么的空虚,茫茫然。
人生,有多少个“90天”啊!可是,却不如这个只能活“90天”的小东西。
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珍惜时间?没有!醒来吧,时光是不等人的,趁着时间还没有完全流失,趁着还年轻,站起来,向我们的理想出发!为人生过得更有意义!
读《蝉》有感 篇3
关于貂蝉,最早见于文字记载是在元杂剧《锦云堂暗定连环计》里,人所共知的是在小说《三国演义》中。关于貂蝉的死,在《三国演义》中是王允使用“连环计”,一石二鸟地打落董卓与吕布后,曹操、刘备等政治家虽然觉得她功高无比,可是又唯恐她引起争乱,于是最终死于关羽的青龙偃月刀下。
传统戏剧悲剧主张美与善结合,悲剧的结尾一般情况下善必然战胜恶。传统悲剧的冲突,也主要集中在善与恶,忠与奸,正与邪,美与丑之间的矛盾,具有很鲜明的倾向性,最终达到惩恶扬善起到伦理道德的批判目的。在传统悲剧里或寄希望于上天,如窦娥含冤死前的三桩誓愿一一应验;或是通过超凡的想象努力营造大团圆的浪漫结局,如《长生殿》中唐明皇与杨贵妃在天上相会,《七仙女》与董永鹊桥相会,《牡丹亭》中杜丽娘为与梦中的情人相会死而复生等表现手法。貂蝉的故事有着浓烈的戏剧性,因此以戏曲的手法展现貂蝉,可以有多种写法,有多个切入点。刘老师最近创作的《貂蝉轶事》却另辟蹊径,从貂蝉功成之后想返回家乡全身而退开始写起,最终写到为再次避免成为男人掌间玩物而自尽于一群男人之间。可以说,貂蝉从一出场就开始走上她的悲剧命运,而且是一悲到底。一个女性和五个男性,无论从数量上还是力量上相比,貂蝉力量都是单薄的,但是功劳却是无人可比。离间董卓和吕布,为曹操和刘备赢得了机会。本以为从此可以返回家乡,但是这样一个小小的愿望却也是那么的奢侈,没有自主选择权,想返回家乡,却被迫沦为强势男人之间的筹码,任人转让。当曹操看到美色当前的貂蝉时,政治家的头脑很快占了上风,他不动声色,借故送给刘备,试图离间刘备、关羽和张飞三兄弟关系。最终计谋被识破,在貂蝉的慷慨激昂的直面陈词下,他气急败坏,逼迫貂蝉自尽于阵前。貂蝉是死了,但却将所有称之为英雄的男人比了下去,因此获得巨大的精神力量和健全、完美的.人格,令人在悲哀和感伤之余受到强烈的震撼,获得特殊的悲剧性美感,这是本剧的特点之一。
虚构是戏剧创作的关键所在,好的情节虚构可以造成艺术的张力和情感的跌宕,同时塑造出完美的艺术形象。《貂蝉轶事》在选材的视角、情节的编排、人物性格的展现、气氛的营造等方面都突现着刘老师的匠心、情思与睿智。剧中开场着意安排了貂蝉想回归故里,却因吕布被押,身遭变故,可以说是一开场就入戏,写出了貂蝉不由自主的命运,为后面故事情节的展开做下了铺垫,也引起了她后面的人生悲剧。接下来场场有戏,而且随着情节的推进,人物的性格逐渐丰满,同时也增强了剧作的观赏性和内容的丰富性。尤其到最后一场,貂蝉据理力争,既有对自己红颜薄命的感慨和无奈,也发出了“功成名就男人个个被称颂,恶果苦难却让女人来担承”的义愤填涌的痛斥。读来既感悲愤又有酣畅淋漓之感。
经过刘老师的精心的艺术构思与强化,作品中关羽也不再是杀死貂蝉的刽子手,是为她带来返乡希望的救星。两人从彼此欣赏到相知相帮,成为惺惺相惜的知音。虽然关羽想帮貂蝉,但是他一贯的忠诚侠义之气却让他在救貂蝉和维护刘备、曹操之间徘徊,最后只能抱着貂蝉的尸体徒留遗憾。
剧中曹操的形象依然是奸诈狡猾。而且政治家的尔虞我诈一一表露无遗。虽然也喜欢貂蝉的美貌,但是政治家的理智站了上风,他妄图通过貂蝉再次离间刘备、关羽、张飞三兄弟,在被识破伎俩和被貂蝉骂得狗血喷头时,立刻翻脸,逼死貂蝉。刘备明明贪恋貂蝉的美貌,却装出一副正人君子模样,而且在关键时刻用激将法激怒曹操杀害貂蝉,他的阴险、虚伪展现得一览无余。虽然同是男人,但忠诚善良的关羽与刘备的虚伪阴险和曹操的奸诈狠毒在戏剧审美上形成强烈的对比。
这是一部令人心弦震动却又充满豪侠之气的作品。写了貂蝉的忍辱负重,写了她与吕布之间的夫妻情深。如果没有突如其来的一场变故,他们也许会如往常一样卿卿我我,情深意浓,也不会有后来貂蝉壮烈之死。一样会彼此恋着对方的英俊与潇洒,美丽与多情。偏偏不能如愿,大难当前,吕布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苟且偷生,不惜将至爱的人拱手送出。每次读到这里,不由地发出感慨,吕布就是吕布,人与人之间所有的一切,在关键的一霎那会变得脆弱和不堪一击。存活于世的尊严在生死存亡的关头化为乌有,曾经信誓旦旦的爱情宣言也飘散在风中。偏偏刘老师还将吕布的无情和貂蝉的多情相比,更让人更心生悲天悯人之感。
刘老师创作的这个戏是成功的,有着独具特色的悲剧色彩,也塑造了众多丰满的人物形象。她以其独有的敏锐,通过对貂蝉的塑造和其他人物的刻画,剖析了两性世界里,女性地位的卑微和男性对女性的人格的欺凌,充分表现了剧作者对两性世界的透彻的洞悉。
读《蝉》有感 篇4
《蝉为谁鸣》这本书是作家张之路写的一本成长长篇小说,张之路,是一位著名作家、剧作家,现为中国电影集团编剧,中国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副主任。国际安徒生奖提名获得者。
书中主要讲了一个成绩平平的少女秀男,在那个没有蝉鸣声的夏天里,通过几封神秘的信,奇迹般的认识了一个帅气斯文的男孩边域,边域送给了她一支钢笔,这只精致美丽的'钢笔上雕刻着蝉,而这支钢笔好像具有魔力,秀男在这支充满魔力的蝉笔帮助下,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秀男的巨大变化使得老师、同学和她的父母十分惊讶,而边域却从此不见了音讯。
后来,秀男成功地通过了高考,后来,秀男的爸爸根据蝉笔,终于回想起来,边域是他几年前帮助过的一个男孩,秀男与父亲到乡下找到了边域的家,但边域却早已离开了人世。
书中的几个地方让我记忆犹新,每当秀男遇到危险的时候,边域就会勇敢地挺身而出,虽然一次又一次的被打倒在地上,但也一次又一次的爬了起来,终于打败了坏人。当秀男的钢笔被别人弄坏时,边域生了一场大病。而在秀男把这支钢笔修好后,边域就有了好转。这只笔好像就是边域,看着秀男学习,思考。
秀男经历的这个夏天听到了特别的蝉声,那只玉雕成的钢笔······似乎就是一切。
读《蝉》有感 篇5
今天,我读了《蝉、螳螂和黄雀》这个故事让我知道了很多。
从前有一只螳螂,整天挥舞着它那对锋利的大钳子,四处去打猎。一天早上,它远远地看见有一只蝉正在树上喝露水。见到蝉那肥肥的身子,口水直流而下,螳螂就悄悄地爬上树,伏着身子,慢慢地接近了蝉,头脑里只想着怎么吃着顿美餐,根本没有其他的思念。他并不知道在旁边的一颗大树上,有一只黄雀潜伏在哪里,正紧紧的'盯着他。就在螳螂正在吃这块美味的肉时,黄雀像箭一般的速度,把螳螂抓住吃了。
读了这个故事,让我深受启发,我们千万不能像这只螳螂一样,只想着怎么吃掉蝉,却没想过有没有敌人正在看着它,准备把它吃了,没有一点防备,最后成了别人的盘中餐。
这只螳螂自以为聪明,只顾眼前利益,成了别人的美餐,当我们将要取得某项成就时,千万不能想螳螂一样得意忘形,因为得意忘形往往让人损失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