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诗词读后感

2025/04/29读后感

爱习作提供的诗词读后感(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诗词读后感 篇1

提起容若,我最先想到的是那首“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雨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我相信大多数人和我一样,都是因为喜欢这首词,故而喜欢容若的。但读了《纳兰容若词传》后,渐渐发现容若本身就是一首最美丽的词。

不曾了解便不曾惦念!容若短暂的一生就像是一场烟火,绚烂迷人而又无限伤感。做为当时社会的一个贵族公子,他有着不该有的天真、善良和优郁。他对汉文化的推崇深入骨髓,仿佛自己就是一个汉人。可身为旗人,为人子、为人臣又不得不接受命运的安排。到最后魂归于烟的那一刻,我想他是最开心的吧!可以摆脱世俗的枷锁,更可以与深爱的妻子相会,从此又回到了那个记忆深处的那些个风花雪月、如痴如梦的岁月。

一直感动于容若的爱,那样真挚、那样刻骨、那样铭久于心。而被他所爱着的那个女子又是何其有幸,得此一心人!哪怕是再美好的女子都不及他妻子的一颦一笑吧!得此情郎,让人艳羡!

对于朋友,他又是如此的真诚以对,惜友人之友,忠友人之托。“渌水亭”容若与朋友们的雅聚之所,一生所交朱彝尊、陈维崧、顾贞观、姜宸英、严绳孙、曹寅、吴兆骞等一代词坛大家都因容若而相聚亭中,作诗填词、研读经史、着书立说。

那个如烟花般的男子仿佛在你触手可及,但终究随风飘逝,唯独留下的是那淡淡的夜合欢的香气,弥久不散、渗人心脾,仿佛在倾尽生命的诉说着那曾经的、曾经的美丽与蹉跎!

诗词读后感 篇2

在最近的这些天里,我学习了许多古诗词,其中有婉转动人的《洛神赋》,也有范仲淹流传千古的《岳阳楼记》。

然而,其中我感触最深的莫过于屈原的《离骚》了。在一千多字的长篇史诗中,屈原为了国家,为了人民,受尽屈辱,流离失所,却依彭咸之遗则,为了使国君醒悟,屈原不顾谗言咒骂,毅然站在了皇帝的面前。

在充满变诈与残酷的仕途生涯中,屈原坚决不同流合污。“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屈原为了国家存亡,虽身处高位,却不畏生死,坚持原则,敢于斗争,怀着“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崇高思想,坚持到了最后。

《离骚》这首诗不仅写出了屈原对国家的热爱,也写出了屈原洁身自好的高尚品格,体现出了屈原深深的人格魅力。同时《离骚》也是中国诗词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然而,《离骚》只是屈原诗词中的一小部分,还有许多类似《天问》,《九歌》都是诗中经典,这不仅是对诗词巧妙的体现,更是体现出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灿烂。

诗词不但是对个人修养的体现,同时也能陶冶人的情操,所以,我们应该多读古诗词,细细品味中华民族智慧的光芒。

诗词读后感 篇3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古诗词承载的便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受家庭的教育熏陶,我自幼爱读诗,尽管儿时只是张嘴背诵而不知其意,随着年龄渐渐变大,很多诗词再次细细读来、听来,却总能感受到诗词中所蕴含的那份情感。

每逢空闲之时,我都会躲在自己的书房里诵读,体会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思乡之情,品位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的亡国之恨,领悟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放情感。我最喜欢的古诗是那首儿时就朗朗上口的《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反映了当时封建社会贫富不均的矛盾和制度的不合理。每次读这首诗,我眼前仿佛出现了在烈日暴晒下的农民们,不怕劳累、不怕炎热,流着满头大汗辛勤锄草、耕地,汗珠儿一串串滴进了禾下的泥土里的情景。我想,大家诵读完这首诗,必定也会像我一样,对粮食的来之不易发出由衷的感慨。这盘中的每一粒米饭,都饱含着农民的劳苦。农民伯伯为了让大家吃上香喷喷的白米饭,自己在烈日当空的正午下田耕种,给禾苗锄草、这是多么感人的举动啊!

现在,大家的生活都富裕了,很多人都忘记了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有时随长辈们外出饭馆吃饭,却常常能看到刚离去的人们在餐桌上剩下大量的饭菜,他们不知道节约、不懂得如何节约。我真想大声呼吁:让我们大家都来爱惜每一粒米,不要浪费粮食,那可是农民伯伯的心血和汗水换来的成果啊!让我们大家都行动起来,从节约一粒米开始,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用实际行动来珍惜我们现在美好的生活。

诗词读后感 篇4

"沈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熟悉而又苍老的声音将我惊醒,我睁开朦胧的睡眼望向身旁正扶着我身躯的那名面带悲伤的女子,不由轻轻叹了口气。

易安,原来是你!

我是易安幼时亲手栽下的一棵梅树,伴随着她成长,她的喜怒哀乐,都和我的生命浸润在一起。易安对我而言,已不仅仅是好友,更像是亲人。随着时光的流逝,易安啊,你又何时变成了如今这番沧桑的模样?曾经我眼中的你,并不是如此啊!

我眼中的易安,是可爱顽皮的女孩。记得你未出阁前,经常去溪旁的亭子里玩,而且一玩就是一整天,不知疲倦。喝醉酒后的你虽划船而迷了路,但却并不着急,居然还搞恶作剧,瞧!你不断用力地划桨,把满滩的水鸟都吓飞了。小姑娘家家的,不要太调皮哦!

我眼中的易安,是多愁善感的少女。还记得有天晚上下了场暴雨,你心绪如潮,借酒消愁。清晨,不顾身体的不适,你念念不忘园中的那些海棠。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你那喃喃的自语声:"经过那场大雨,海棠肯定是遭罪了,也不知花儿掉落了多少?"如此伤感的你让人忍不住想要去呵护。

我眼中的易安,是幸福美满的女子。犹记得那一年,你成亲了,那时的你光彩照人、幸福无比。你与你的夫君志趣相投,形影不离,生活得就像那蜜一样甜。每当丈夫出门在外,你总会写下满纸诗词寄托思念。我曾看到坐在窗前的你写下"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也曾听你细读"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字字句句饱含了浓浓的思念,让人觉得甜蜜而又温馨。

我眼中的易安,是傲气的女中豪杰。当年你的丈夫身为知府却弃辖区的百姓于不顾,临阵脱逃。身怀大义的你为丈夫的行为深感羞耻,于是在乌江边吟诵下千古绝唱:"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就是这样有着铮铮铁骨的你,当发现张汝舟的真实面目时,哪怕采取的方式会伤敌一千,自损八百,不惜代价也要揭开他的丑恶面目。这般倔强的你啊,又怎能不令人心疼!

你一生寻寻觅觅,却落得个凄凄惨惨戚戚,明明满腹才华,却不能被当时社会所接纳。所受遭遇落差如此之大,怎一个"愁"字了得!

而我除了陪伴,又能为你做些什么呢?我唯有吐一丝芬芳,为你的灵魂祝祷罢了!

易安,如若你没有生活在一个所谓"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时代,想必一定会不同凡响吧!你是如此聪慧而又富有远大抱负的奇女子,若能生在当下,定能施展才华,有一番大作为。可惜啊,可惜了……

又是一年梅花开,梅树依旧在,人已化尘埃。

易安啊,你可知道,我有多想你,如今却只能默念那句:"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花开花落,百转千回,如今已是物是人非……

诗词读后感 篇5

在上小学之前,妈妈就会买有关唐诗宋词的小本子回来给我看,她说女孩子多读诗词多学习诗词可以培养气质。在妈妈的教导下,我对唐诗宋词也产生了兴趣,我喜欢那优美的句子,喜欢那美妙的境界,喜欢读出来,也喜欢背下来。

在所有的唐诗宋词中,我最喜欢孟郊的《游子吟》、苏轼的的《江城子》,它们分别写出了作者对亲情、爱情的珍惜,也让我读出了这两者的珍贵,并且对都我有特殊的意义。

孟郊的《游子吟》只有六句话,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首先交代了母亲和孩子之间密切的关系,中间两句充分表现了母亲对“我”的爱——“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一针一线都是爱和牵挂,最后的两句则是自己心里最真实的声音——“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首诗写了诗人出门前他的母亲给他一针一线缝衣服的事情,我读到了一个母亲对孩子的爱和一个孩子对母亲的感恩和孝顺,简简单单的一件事却足以打动人心。我爱这首诗,是因为通过这首诗,我放佛也能感觉得到我和妈妈之间的爱,就像诗里说的,妈妈一直默默陪伴我、照顾我、支持我、教导我,对妈妈,我也有一辈子的感激和爱!

苏轼的《江城子》是一首很出名的词,妈妈也很喜欢。我开始喜欢它,是因为它读起来很舒服很顺口——“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后来我自己仔细看并且听妈妈给我讲了这首词的意思,我才了解到原来是写词人对他妻子的爱。在这首词里,苏轼对他死去的妻子非常想念“难忘”,自己已经老了仍不忘妻子原来对着镜子梳妆的摸样,并且在梦里也时常看见。人们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足见词人多么想念他的妻子。听妈妈讲解完以后,我真的很感动,虽然作者的妻子已经不在了,事实是凄凉的,但作者的爱却是温暖的!

我想,随着我慢慢长大,学到的东西更多以后,我会越来越爱唐宋诗词的,因为就像妈妈说的,还有好多写得很好的诗词等着我去欣赏去好好读。妈妈说唐宋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精华,它们就像一座矿藏,所以我一定会像一个寻宝者一样,去慢慢地、认真地对待它们!

诗词读后感 篇6

中国古诗词源远流长,是中国古文化的精粹,俗话说读诗聪慧,读史明智,是很有道理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唐诗宋词,原曲杂剧,读千遍不厌。唐如李杜、宋如苏陆,篇篇佳句不断。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黄山谷的句子,每一读此,都有种忍不住击节一叹的悲怆.无关羁旅,不在离愁,只为这从容淡定的思念.“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人总是这样,少年时意气飞扬,到老来萧疏落寞,就像花开漫天,团团锦蔟,转眼聚的已散,零落风中,其可奈何.“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城楼,爱上城楼,为赋新词强说愁,如今识尽愁滋味,却道天凉好个秋”。

人的生命中,总是有些东西,让我们在暮年夹风带雪扑面而来的时候,仍然小心翼翼揣着藏着掂着想着.山谷七尺男儿,半生漂泊,阅尽沧桑,念念不忘的,只是那一场桃李春风把酒言欢.一夕桃李春风,十年江湖夜雨,两个人半生的遥遥对望,怎样的一个朋友,怎样的一场桃李春风,怎样一份山长水阔,其情不改,其色不易的情谊,才能让人在十年里,无论颠沛流离,无论世事沧桑,都一直一直想起!“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唐诗的博大,宋词的细腻,在当代诗歌中是看不出来了。诗词,还是要慢慢地品味。人说,读书其实是心灵的感悟,读古人的书,就是今人与古人灵魂的对话。“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每天读一点点这样的诗词,站在诗人的心境里感悟他们的生活,仿佛和他们一起疯狂,那种穿越时空的感觉真是美好。至少,我就认为生活在大唐盛世的人,比今天的人幸福,农业社会的人,压力不大,只要有吃的,就没有压力,就非常满足,你看“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那一场风花雪月的事呀。相反,现代社会的人,压力反而比古代人大的多。当然,也是因为各种各样的欲望太多了。

读唐诗宋词,感觉古人太浪漫。古人往往能从大自然的变化中得到细腻的情怀。物是人非,今人则太浮躁。我想古人的幸福指数应该比现代人高的.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