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葵花读后感
爱习作提供的青铜葵花读后感(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青铜葵花读后感 篇1
暑假期间,我读了曹文轩的《青铜葵花》。
这本书主要讲述的是:葵花是孤儿,从小就失去了父母,是青铜一家收养了她。青铜一家都很善良,将葵花当作亲人般地呵护。青铜是在一场疾病中成为了哑巴。几年过去了,青铜和葵花都到了上学的年龄,由于家里穷,青铜将上学的机会让给了葵花。葵花的'学校组织照相,大家都非常的开心。可是葵花考虑到家里没有钱而放弃了照相。这件事被青铜知道后,他每天不辞劳苦去芦花地里摘芦花、编草鞋,为了多赚一点钱,他不惜将自己脚上的芦花鞋也卖了,最后赤着冻得通红的双脚跑回家。
奶奶不让别人动小木盒里的钱,那是她给葵花准备的学费。奶奶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好,可她为了多赚些钱改善家里的条件,到很远的村里帮人摘棉花,不幸病倒了。葵花为了给奶奶治病,在寒冷的冬天随着众人坐船到很远的江南去采摘银杏卖钱。每个寒冷的夜晚,青铜都来到河边码头等待葵花妹妹的回来。
葵花的学习成绩很好,可是她看到家人为了供她上学而更加的困苦,她就故意在期末考试中考砸,这样就可以不再上学了。
这本书中最让我感动的几点:
一是葵花虽然弱小,但她聪慧、懂事。青铜和葵花早早就有了责任意识,她们体谅大人的难处,理解大人的苦衷,心心念念地想着,我能为这个家做些什么?
二是浓浓的亲情让人心醉。一家人团结一致和生活中的苦难抗争。
看看我们现在优越的生活、学习环境,我们没有理由不好好学习。即使在生活、学习中遇到了一些困难,我们也应该去努力克服。
青铜葵花读后感 篇2
《青铜葵花》这本书主要讲了青铜在一场火灾中成了能听却聋的哑巴。葵花在七岁时成了孤儿。一个偶然的机遇,这两个苦难的孩子成了兄妹。
葵花是一个很懂事的小女孩儿,刘瘸子要来学校照相,老师让同学们都拿出钱来,葵花不想给家里增加负担,就说自己不爱照相。全家人知道真相后,决定用卖芦花鞋的钱,拍一张全家福,再给葵花单独补上一张,并且要上色,完成葵花的愿望。他们一家多么疼爱葵花呀!
青铜也是一个懂事的孩子。他在卖芦花鞋时,家里人让他用卖卢花鞋的钱,买几个包子吃,他却将买包子的钱省下了,自己空着肚子站了一天。第二天,家人只好给他准备了干粮;他们家只有一个人能上学,青铜用抓银杏的方式来决定谁上学,他很想上学,但是他把上学的机会让给了葵花。读到这里,我的心里很酸,青铜是一个多么懂事的孩子啊!他对妹妹的爱胜过爱自己!
青铜一家人生活得很和谐。没有因为葵花是领养来的,青铜是亲生的,就嫌弃葵花,而是像亲生的一样对待她,什么都给她最好的。夏天他们家就一顶蚊帐,家里其他人都点着蚊香,把蚊帐给了葵花。
青铜一家人很乐观。他们遇到蝗灾时,他们选择了勇敢地面对,他们用尽了所有的办法:挖芦根、抓野鸭,奶奶甚至把金戒指也卖掉了……在困难面前,他们没有低头,也没有绝望,而是勇敢的`面对困难,战胜他,打倒他。
青铜和葵花具有的这种精神,正是我缺少的。我生活在这个新时代,和青铜葵花相比,是多么的幸福啊!不用为填不饱肚子而苦恼,也不用为学费而担忧,我只要坐在教室里好好学习就行。正是青铜和葵花教会了我在困难面前要坚强,把困难当作成长的阶梯。
青铜葵花读后感 篇3
《青铜葵花》这部作品讲述了城市女孩葵花因为意外失去了她唯一的亲人——爸爸。后被男孩青铜家收养,同青铜一起长大。但是葵花十二岁的时候,又再次回到了她原来生活的地方。自此之后,青铜便经常望着芦苇荡的尽头,望着葵花所在处的方向……
该部作品由曹文轩所著,文字干净流畅,意境高雅清淡,感情真挚深沉,能让读者在阅读时思想、精神与作者产生共鸣,是一部非常优秀的文学作品。
这部作品中,我最钦佩的人物是青铜的奶奶。虽然在大麦地中青铜家是最穷的。但奶奶的脸,还是永远保持着洁净;衣裳即使破旧,却也一尘不染;一头银发虽然白了,但也是整整齐齐的,梳理得一丝不苟。青铜家遭遇了水灾,他们的屋子被水冲毁了。但怎奈家境贫寒,没有钱重修房子。于是奶奶便变卖了自己仅有的嫁妆,给家里换来了钱。虽然奶奶一生都过得十分拮据,但奶奶却从没有向困难低过头。
其实,学习也是一样的,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我们都要迎难而上。若一味的退缩,那么只会被困难一点一点地击垮,永远不可能有所成就。青铜家虽然贫穷,但贫穷从来没有改变家里人的'自尊和骨气,他们永远都是直面困难。这种精神感动了大麦地人,他们也赢得了大麦地人的尊重。人生中必须要尝尽酸甜苦辣,才能算得上是有意义的;人生中必须在苦难的千锤百炼中度过,这样才能迎来人生的辉煌时刻,才能真正取得成功。
在曹文轩先生的眼中,不管时代如何变迁,苦难都是人生中的必需品。因为有困难时勇敢地迎接困难,人们会在苦难中成长,心灵与精神就此升华,就会变得更美好、更强大。这也就是为什么丧失了说话能力的青铜,在最后叫出“葵花”的真正原因。
有机会,我还想再次捧起这本《青铜葵花》……
青铜葵花读后感 篇4
人生漫漫,我所阅读的书不计其数,其中最让我感动的那本书就是——《青铜葵花》。
读了这本书后我受益匪浅,我深深不能忘怀作者那种写大苦、写大美、写大爱的手法,在我的眼里简直神乎其技。
作者写爱写到了充满生机与情意。有青铜对葵花的爱,为了给葵花制作一条光彩动人的冰项链,吹的腮帮子都麻了。为了不让葵花饿着,青铜在芦苇荡里守了一天就是为了抓一只鸭子给葵花吃。也有一家人对葵花的爱,爸爸妈妈为了让葵花吃饱穿暖,辛辛苦苦工作。爱无处不在,葵花和我们都一起在爱中长大,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爱,不要等失去了才后悔莫及。
作者写苦写到深刻之处,有饥饿的痛苦,当青铜一家人饿得前胸贴后背了,连走路的力气都没有了,仍然呆呆地望着河岸企盼着粮食船的到来。也有失去亲人的痛苦,奶奶的死使葵花们悲痛不已,两人扑倒在奶奶的墓前嚎啕大哭起来,回想起奶奶过去的点点滴滴。青铜与葵花们的苦难如潮水,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但是他们仍然坚强快乐地活着,我们却身在福中不知福,所以我们要知足安乐,好好珍惜现在的生活。
作者写美写到了极致,有舞蹈的美,葵花在悦人的音乐跳着欢快的舞蹈脖子上的冰项链散发出五颜六色的光芒,仿佛它就是整个舞台的中心。也有大自然的美,一望无际的芦苇荡随风摇摆,金黄的稻谷跳着欢快的'舞蹈,一阵风吹过,风中那果实的气息不禁使人心旷神怡。美是无处不在的,有时候你一个简单的动作都会散发出独特的美,葵花的美是青铜一家人给予的,而我们的美是父母给予的。
爱、难、美是人生的必经之路,渡过人生的坎坷,感受爱的温暖,人生就能展现出自己的美,所以我们要学习青铜他们的乐观精神。
青铜葵花读后感 篇5
今天我读了《青铜葵花》这本书。这本书的主人公男孩叫青铜,女孩叫葵花。一个特别的机缘,使生活在城市中的7岁孤女葵花,来到了青铜这样一户清贫的农家,使他们成为了以兄妹相称的朋友,一起生活,一起长大。
粗茶淡饭中,一家人为了抚养葵花,用尽心力、省吃俭用,而青铜更是在沉默中无微不至地呵护着葵花。为葵花能照相,他冒风雪站街头卖芦花鞋;为葵花夜读书,他点亮萤火虫南瓜灯;为葵花看马戏,他把妹妹驮在自己的肩膀上;为葵花在舞台上更夺目,他制作了能发出美丽、纯净、神秘而华贵光亮的`冰项链。
在我读到青铜为葵花制作了冰项链时,我仿佛身临其境地看到了:青铜为了葵花的表演更好就只好去屋檐顶上取下一些冰块,然后,用嘴巴在冰块上吹一个小孔,当他吹完的时候已经是傍晚了,他的手被冷得肿了起来,他拿着那条项链回到了家中,第二天,葵花戴着冰项链,在台上显得光彩夺目,台下的观众们都赞叹不已的情景。
《青铜葵花》这本书充分地体现出我们应当敢于面对困难,正视困难的可贵精神。让我懂得了,困难是人生中必不可少的一架桥,如果你勇敢的跨了过去,你就会看到美丽的风景;如果你畏怯了,驻足不前,注定就会被困难打倒。
只有勇敢面对一切,不畏怯危险和艰难的人才会成功,因为他们把挫折当成了历练。他们不埋怨命运,反而向苦难鞠躬,坚定的面对着现实,以倔强的姿态向命运挑战,最终才能迎来美好的将来。
青铜葵花读后感 篇6
《青铜葵花》是一部感人的故事,它讲述了大麦地的一家人在各种苦难前面不退却,顽强面对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青铜、葵花,以及他们的爸爸、妈妈、奶奶。在这本书里,青铜一家人都是善良的,妹妹葵花虽然不是青铜的亲妹妹,但却很懂事,一家人都很疼爱她。
其中,最打动我的章节便是《纸灯笼》了。《纸灯笼》是一篇悲伤而感人的.故事。故事讲述的是奶奶回到家后,生了一场大病,急需许多钱治疗,可家里出不起。在这危急时刻,葵花便决定不上学,减轻家里负担,挣钱攒医药费。于是,她便故意考砸,退学后去江南一带捡杏卖钱攒医药费。葵花为了不让家里人担心,还在临行前给哥哥写了一张纸条,让人送给他,可惜纸条传错了人,家人很着急,不停寻找,终于打听到了消息,然而,葵花已经来到江南了。在那里,她受到了所有人的喜爱和照顾。青铜知道葵花的消息后,便夜夜提着纸灯笼,手在桥上,等待着葵花的归来。可惜,在葵花回到家后的第二天,奶奶便去世了,兄妹俩守在奶奶的墓碑前,久久不肯离开,风吹干了脸上的泪痕……
在生活中,也有着像他们一样,为了生存,不管再苦再累,也仍坚持着的人。他们就是骑手外卖员。在酷暑难耐的大夏天,我们总是躲在空调房里不出门,而他们却要扛着炎热在路上不停的奔波,有的甚至到凌晨一两点才会休息。
我们的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只有经历苦难,才能从中成长;同时,我们也要学习青铜、葵花那种不怕困难、坚强不屈的精神,遇到困难永不退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