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

2025/04/29读后感

爱习作提供的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 篇1

这本书里讲述了一个英国证券交易所的经纪人,在世人眼里拥有了“铁饭碗”、幸福美满的家庭,生活得非常安逸,但他却疯狂地迷恋上绘画,摒弃家人、抛下所有,独自到巴黎追寻他的理想,他在巴黎的小阁楼里忍受着痛苦与折磨、贫困潦倒、饥饿与疾病,若不是有朋友的接济,他可能走不出那煎熬的小阁楼,在几经周折后他逃离了,来到一处远方的小岛—塔希提岛,这个岛几乎与世隔绝,他终于找到自己的创作灵感,生活与灵魂契合的'来源,他在这里创作出了一幅又一副的旷世巨作,然而生活还是没有放过他,他在岛上染上麻疯病,不幸丧生于此,但是他在岛上的创作是有价值的,一幅幅旷世巨作价值连城。

读完这本书,我觉得终于理解那句“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他的头脑里只有这一件事,他好像生来就带着“神”的使命,这是必须要完成的事,为了这件事他不惜抛家弃子,放弃了成为别人眼中羡慕的生活,但是他认为他是在做对的事情,他认为他活着就是为了追寻真理,而真理就在他的心中。就像我们生活中同一件事情,你看到的一面和别人看到的不一样,那么你会说是别人的错吗?其实不然,凡事都没有绝对,别人只是看到了你没有看到的一面。卑鄙与伟大、恶毒与善良、仇恨与热爱是可以不互相排斥的并存在同一个身体里。

月亮与六便士,理想与现实,如果你抬头看见了月亮,低头便是六便士;如果只有一次选择的机会你愿意成为疯子似的天才,还是在实现自我价值里一生碌碌无为平凡的普通人呢?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 篇2

20xx年,第五本读完的书为《月亮和六便士》,作者为:威廉·萨默赛特·毛姆。该部小说的原型为法国印象派画家保罗·高更。

为什么会读这本小说呢?一是,朋友推荐说这部小说不错,二是,无意中看到网上评价不错。其实,刚开始读这本小说的时候,我根本没有读进去,一直到第三章,才开始进入状态,直到我读完整本书,我又回过头去重新读了第一章和第二章。这部小说描述了斯特里克兰不顾世俗的眼光、贫穷的纠缠、疾病的折磨;坚定、顽强、执着追求艺术道路的过程。读完这本小说,我认为作者描述了一个追求心中月亮(或者可以理解为理想)的画家,放弃了六便士(或者可以理解为安稳的生活),铸造了不凡的人生和不朽的作品的故事。

从刚开始的不太懂,到后来的一口气读完,我的读书心得为:一、作者的写作手法很奇特,他以旁观者的视角描述了画家斯特里克兰的一生,并且语言很朴实;二、在画家斯特里克兰追求其艺术的道路上,贫穷,嘲笑,捷,疾病一切一切的困难都显得微不足道,对于他来说,只要能画画,一切足以,可以感觉到内心的.宁静满足。画家斯特里克兰或者是画家高更给予我的启发是:要找到心灵中真正热爱的事物,然后用尽全力去追求,遵从内心。

我还特意搜索了保罗·高更的画作。保罗·高更(Paul Gauguin,1848—1903)法国后印象派画家、雕塑家,与凡高、塞尚并称为后印象派三大巨匠,对现当代绘画的发展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当然,作为一个外行人,我自然也是读不懂这些传世作品,但是,通过《月亮与六便士》,我从侧面了解了高更追求心中月亮的那份坚毅铸造了这些作品。

最后,我记得在小说结尾描述:在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斯特里克兰将一幅画送给库特拉斯医生的水果画,我在网上找到了高更的这张水果画,不知道是否对应小说里描述的那张水果画。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 篇3

《月亮和六便士》是毛姆的一部非常著名的小说。它有很高的声誉,就算没有读过的人,也会大概知道它的核心思想是什么,伪文青们都很喜欢的一本书。

看完后,我被里面那幅美妙的画面所震撼了。在我读它之前,我认为这本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可爱的年轻人,他为自己的理想奋斗了一生,却依旧很穷。我认为,至少是一个善良和纯洁的人。然而,看了这本书之后,才发现主人公是一个脾气暴躁和粗鲁的大叔。而这位大叔是以著名画家高更为原型的。

大叔早年的生活其实是一个典型的“成功人士”,六便士的生活似乎有点低估了他的社会地位。然而,也许正是这种对比让这个角色与众不同。第一个对比是大叔的'年龄,他不是一个刚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而是一个有着令人羡慕的居家男人。对于这样一个人来说,放弃一切去追求遥不可及的“月亮”似乎有点不可思议。第二个对比是大叔的社会地位。如果他一无所有,我可以想象这是一个被逼到路尽头的人是怎样的涅盘。但是成功和快乐的人可以从头开始,而不用担心“成本”,这是需要多大的勇气?

我没有研究高更的真实历史,小说中对真实世界的描述有时牵强附会,却还是让我感到真实。也许,真相并不是这部小说的初衷。虽然这个天才有非凡的天赋,但就我个人而言,我不喜欢他。尽管表面上不负责任,对家庭带来了伤害。而我最讨厌的是他对朋友的态度。

我忘了唯一崇拜他的朋友的名字,我们就叫他小胖吧。小胖也是画家,看了他的画后,很珍惜。男主虽然脾气暴躁还没有礼貌和修养,小胖还是对他很好。

不幸的是,男主不但忘恩负义,还出轨了小胖的老婆。其实这一点逻辑我一直觉得小说没有解释清楚,因为一开始小胖的妻子是很讨厌男人的,对小胖却很有爱心。后来莫名的被一个男人吸引了。

或许,一千个人读同一本书都有不同的感受吧!这就是我在看这本书的一些感受。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 篇4

他在生活中总是痛苦地和各种各样的困难做斗争,但我也明白大多数在世人看来很可怕的事情,他根本是不在乎的。斯特里克兰和大部分英国人不同,他丝毫不讲究享受,他从不为经年累月寄身于破落的房间里而烦恼,他不需要周围拥有许多漂亮的玩意儿。我想他肯定注意不到我最初去找他时那个房间里的墙纸是多么的肮脏。他不想要坐在舒服的扶手椅里,他确实觉得坐在坚硬的餐椅上更为舒服。他吃东西的胃口很好,但不在意吃的是什么;对他来说那无非是食物,都是为了缓解饥饿的痛苦才吞下去的;在没有食物的时候,他似乎也能忍饥挨饿。我听他说曾经有六个月他每天就靠一片面包和一瓶牛奶度日。他的言谈举止俗不可耐,但又毫不追求各种声色犬马的东西。他并不将身无长物视为艰难困苦。他这种完全追求精神愉悦的`生活方式真叫人难以忘怀。

从伦敦随身带来的少量钱财耗尽之后,他并没有垂头丧气。他没有卖过画,我想他其实也不想卖,他着手寻找某些能赚点钱的活计。他用故作幽默的口气对我说,他曾经给那些想要领略巴黎夜生活的伦敦人当过导游。这份职业很对他那冷嘲热讽的脾气,再说他对这座城市几个声名狼藉的街区也是了如指掌。他跟我说他会接连好几个小时在马德莱娜大道[插图]上走来走去,希望遇到英国来的游客,最好是喝得酩酊大醉的那种,那些人渴望能见识各种违法乱纪的勾当。走运的时候他能赚到不少钱,但他那身破烂的衣着最终吓坏了观光客,他再也找不到敢于冒险将自己托付给他的人。然后他机缘巧合找了份翻译专利药品广告的差事,帮助那些药品在英国的医疗行业打开知名度。某次罢工期间,他甚至还当了粉刷房子的工人。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 篇5

选择月亮,或者是六便士,怎样选都没错,不同的选择就是不同的人生,斯特里克兰德这个人物的性格真的很特别,他与别人的对话,我总会想去观察他是怎么的反映,他总是嘲讽他人,心里也没有什么道德约束,又是极其幸运又不幸的,在人生的最后时光有一个女人愿意不弃不离的照顾他爱着他,不同情他也给他自由,做到了他对女人的所有需求,不幸的是,在有生之年没有目睹自己的画会是多么伟大的作品,但这点不幸,对他来说也是无所谓的,他从不在乎这些。

月亮和六便士的某种思想与作者的生活经历息息相关,你在看到他对女人的'某种偏见,或者可怜那些注定孤独却要结婚的人的一些描写,都可以想到在现实生活中他作为一个同性恋,后来迫于现实压力等,去娶了一个女人,后来离婚也付出了巨额的补偿。就让我想到以前上语文课,我们去学习一篇文章时,总是先去了解这个作者,还有创作的背景,才能更好的读懂这篇文章,可惜,以前很少会注意这个。

我很喜欢开头,作者在描写一些人物的性格时,充满曲折,刚开始给你树立一个怎样怎样的形象,然后再去打破这个形象。人总是难以理解的,朝夕相处的人你可能都不一定了解他们,仅仅凭借他人的话语又怎能知道事情是怎样的这个人是怎样的。

毛姆是个很成功的作家,他热爱写作,同时他也很有钱,可以说也是个拥有月亮又拥有六便士的人,他刻画的斯特里克兰德的形象,也像是表达他对于理想的追求,放弃六便士,追求天上的月亮,就像在表达他对写作的热爱吧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 篇6

在这个暑假之中,我读了英国作家威廉毛姆的代表作之一月亮和六便士。

该书的创作背景是20世纪初的英国,主角斯特里原本是一名证券经纪人,生活条件优越,还有着幸福美满的家庭,可就在一夜之间,他下定主意,辞职去了巴黎,住在破旧的阁楼之上,最终为了画画而抛弃了自己所有的一切,不管他人如何劝说,他仍是一意孤行,尽管如此,他受到了许多各种各样的非议,但这并没有使他放弃画画,最终他虽然没有获得事业上的成功,但在我看来他得到了精神上的富足。

很多人或许都会想这样的人是不是精神方面有问题,不愿意过锦衣玉食的生活反而独自一人过着孤独贫困的日子,这样的人如何成功?但斯特里凭借着强大的毅力使得他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就连他去世后的画作也都以价值连城。

在斯特里生命的尽头,他要求他的妻子烧掉自己的壁画,在读者看来他多年的.心血毁于一旦或许感到十分可惜,但我认为他这一生已经十分满足了,他已经体会到了创作画的快乐,他注重的是创作的过程而不是其中的结果,就如著名翻译家傅惟慈老先生所说遍地都是六便士,却唯独他看见了月亮。

在我们的现实世界中,不少人都在理想与现实之中不断地进行选择,正如书名一样,月亮代表的是高洁的理想而六便士则是一笔微不足道的小钱,或许大多数人认为人生中崇高的理想怎么能和六便士相提并论,但事实便是如此,想追求自己的理想就必须有所取舍,就比如现在正在学习的我们,如果只为享乐,未来也只能为六便士不断地奔波,如果现在努力学习,未来便有更大的机遇去寻找属于自己的月亮。

人生的旅途很长也很短,每个人都有着属于自己的未来去追寻自己的目标,这本书便告诉了我们:重要的不是你在追求什么?重要的是你要知道自己在追求什么能获得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