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读《青铜葵花》有感

2025/05/01读后感

爱习作提供的读《青铜葵花》有感(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读《青铜葵花》有感 篇1

在水帘下往大草垛跑动的,分明就是葵花。

青铜无声无息地躺在地上。他望着葵花坐的白帆船消失的地方。

不知过了多久,他醒来了。张开嘴巴,用尽平生力气,大喊了一声:“葵——花!”

泪水泉涌而出……

《青铜葵花》是著名作家曹文轩的系列小说之一,反反复复看了几遍却怎么也看不够。

葵花——一个懂事乖巧、聪明美丽的女孩子。

青铜——一个不会说话,爱护妹妹的男孩子。

这本《青铜葵花》讲的是一个苦难时代发生的感人故事。这个时代中的青铜一家,他们是贫苦的,但却因一个特别的机缘和葵花成了一家人。乡村男孩青铜和城市女孩葵花成了以兄妹相称的朋友,他们之间也仿佛有着天然的联系。青铜是一个哑巴,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使他失去了原本可以流利说话的功能,但葵花却能“听”懂他的意思,无论什么语言,葵花都能从他的眼神,他的手势中读懂。

失去父母无依无靠的葵花无时无刻都受到时青铜一家的呵护,尤其是从小就哑巴了的青铜,更是比任何人都懂得怎么样去疼爱这位来自城市的妹妹。他爱妹妹,胜过爱自己。由于家庭困难,自己宁愿把上学的机会让给妹妹,并且每日不辞辛苦的牵着自家的老牛接送;村里好不容易来了马戏团,他为了能让葵花看清,与那些无赖打架,身受重伤……老人们都说哑巴哥哥才是最好的哥哥哩!

大水曾经冲毁了他们的家园,蝗灾让他们家揭不开锅,但是,他们并不气馁,他们出海割茅草建新屋。大雪天里卖芦花鞋。为了让葵花能在灯光下读书写字,青铜还特地去捕萤火虫做南瓜灯。为了让葵花在舞台上光彩照人,青铜不惜去雪地里做冰项链。八十多岁的'奶奶为了让两个孩子穿上棉袄,到遥远的亲戚家收割棉花,结果一病不起……尽管这样,他们一家人还是挺了过来,虽然穷,但是穷的有骨气!我想,这就是苦难中的美丽吧。

虽然最后葵花被招回了城里,但留给我们的却是回味无穷。

《青铜葵花》通过一件件感人的故事说出了从苦难——至爱——苦难中的美丽。使我想起平时我们,生活在这个幸福的时代,每次当遇到一些小小的困难总是叫苦连天的,良好的学习环境让我们身上福中不知福,在学习上遇到困难就会退缩,心态放不平,做事做不好。而不是像青铜一家开开心心的面对困苦,笑看人生。

我看了这本书后觉得:虽然书中的青铜一家是贫穷的,但他们依然快乐着。他们并没有因为穷苦,而悲伤。尽管生活中有很多苦难,但因为苦,他们才过着快乐安宁的日子。《青铜葵花》让我得到的也不仅仅是感悟,还有一丝丝的感动。从书中,我被这两个不是兄妹却胜似兄妹的感情深深打动了,不仅记住了这两个感情深厚的兄妹,同时也记住了大麦地,记住了一个演绎着各种各样七彩生活的大麦地,记住了患难中的真情、纯厚的兄妹之情……

读《青铜葵花》有感 篇2

这学期,刘老师推荐了一本好书《青铜葵花》,让家长和孩子一起读完,并写出感想。往年都是孩子他爸完成的,可这一次孩子非要让我读,说这是曹文轩写的,里面的文字实在是太美了。我想:连孩子都感受了书中的美,究竟美到什么程度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我走进了《青铜葵花》。

刚开始读这本书的时候,觉得这不过是一本少儿读物,没有多大可读性,顺手翻翻,越看越有味,越看越想往下看,不知不觉中被书中的情节所吸引,书中对人物的描写,对景物的描述,活灵活现,我仿佛进入到了那个年代,融入到那个大家庭里了。不知不觉中,我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

合上书本,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虽然故事的结局并非我想象中的美好,但通过作者细腻情感的字眼中,我感受到了那暖暖的,真真的情。

故事讲述了一个偶然的巧合,使农村的哑巴男孩青铜与城市女孩葵花成了一对兄妹,在乡下过着贫苦的生活,一起经历苦难的磨砺。

这个故事让我真正感受到了青铜与葵花在苦难中得到的幸福,彼此深深的关爱。为了让葵花上学,青铜放弃了自己上学的梦想;为了让葵花照一张相,青铜在冰天雪地里卖芦花鞋;为了葵花晚上写作业有灯光,青铜捉来萤火虫做南瓜灯;为了让葵花看场戏,青铜顶着她站立了一个晚上;为了让葵花开心,青铜做了一串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冰项链……

葵花也是一位善良,懂事的.女孩。 为了给自己贫困的家省钱,葵花没有参加学校组织的拍照;为了能多编些芦花鞋,葵花放学后就去采集芦苇花;为了不让哥哥被别人看扁,葵花想方设法教青铜识字;为了赚钱给奶奶看病,葵花独自一人到江南捡银杏……

其中使我最感动的是第四章“芦花鞋”讲述的内容。在大雪纷飞的寒冬,青铜到油麻镇去卖芦花鞋,为了多卖点钱以减轻家庭的负担,他竟然把自己脚上穿的芦花鞋也卖了,赤脚踏着积雪走回了家,和我们今天的孩子相比,我不知道该怎样比,现在每个孩子的棉鞋一年都有好几双,厚的、薄的,想穿哪个穿哪个,想想现在的孩子们真是太幸福了。其实,这部小说里还有许多令人心动的“情”,令人叹息的“爱”,那些精彩的片断,是我这一篇小小的文章所容纳不下的。

命运虽给予他们贫穷,但他们又在贫穷中找到幸福,面对苦难,他们携手共进,用爱筑起了一座坚固的墙,在这一家中,我看到,他们在逆境中微笑。对于所有人来说,苦难几乎是不可避免的,真正的快乐是要经受过苦难的洗礼,而我相信,青铜一家一直享有这样的欢乐!

最后,也许是青铜的善良和真诚感动了上苍,让他终于可以说话了,真是太美了,让人看了又酸又甜!

亲爱的女儿,你看了这本书后应该为自己生活在这个年代感到满足、幸福。你能做到他们的孝顺、懂事、坚强、乐观……其中的一小点吗?你在面对痛苦和苦难时,能欣然接受吗?

读《青铜葵花》有感 篇3

亲情是朱自清文中父亲的背影;亲情是梦孟郊手中慈母的针线;亲情是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由衷感叹;亲情是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但那种不是亲情却胜似亲情的感觉才会更让人感动......

男孩青铜,女孩葵花,一个特别的机缘,让他们两成了以兄妹相称的好朋友。他们一起生活、长大。十二岁那一天,命运又将女孩葵花召回了她的城市,男孩青铜从此以后就站在最高的草垛上,遥望芦苇荡的尽头,遥望女孩葵花所在的地方......

那次,数学检测,感觉试题非常简单,考完后又觉得很忐忑,总感觉哪里出现了问题......下午,王老师准备讲评试卷,我心中不详的预感越来越强烈。以前我是兴高采烈地进教室去,可这一次垂头丧气;以前我是脚步轻盈地进教室去,可这一次沉重拖沓,同学们的小声议论,更让我心惊胆战......粗枝大叶的我生怕出什么幺蛾子!该来的终究还是来了,嗨,晴天霹雳,差点儿魂飞魄散——小心翼翼瞟见试卷上一个鲜红硕大的75分。刹那间,我整个人像跌进了冰窖,手脚发麻,脑袋轰鸣!老师滔滔不绝,眉飞色舞地讲解着,可我只看到老师的表情,和张张合合的嘴唇,一句话都没有入我的耳。也许是我的异样引起了王老师的怀疑,她走到我身边,俯下身子柔声问:“你都听懂了吗?”不争气的我再也忍不住心中的悲伤,大声哭了起来。王老师拍拍我的肩膀,温柔地说道:“别哭了,知道伤心是好事情,放学后留下来,老师再给你讲解一遍。”我止住了哭声,脑海里浮现出王老师平时对我和颜悦色的'教导,渐渐的,心中既内疚又充满了力量。

放学后,王老师第一时间把我请去了办公室,她不厌其烦地又把错题帮我分析了一遍,拍拍我的肩膀以示鼓励。望着我眼泪婆娑的样子,王老师又拿了几张餐巾纸,帮我拭去眼角的泪珠。恍惚间,我觉得王老师就像妈妈一样,那么慈爱,那么善良,使我的心头充满了温暖。我暗下决心,一定不辜负王老师的教导,争取第二次考出理想的成绩。

很快,我们又进行了第二次考试,我时刻牢记王老师的教导,坚定心中的信念。成绩出来了,我拿到了95分!快乐、激情涌上心头,王老师投过来一个深深的微笑,我也笑了,我没有辜负王老师,我做到了。

青铜和葵花,让我懂得了即使没有血脉维系,仍可以用友情超越亲情。而王老师,用一颗真诚的心,教会了我敢于正视痛苦、尊敬痛苦!欢乐固然值得赞颂,痛苦又何尝不值得歌颂!这就是真情的魔力,这也是真情带给我们的力量,这种力量,足以让人冲破黑暗,寻得光明,在人生进取的道路上,一路指引我们向前!

读《青铜葵花》有感 篇4

当我放下青铜葵花这本书时,它带给了我深深的沉思,令人久久不能平静。青铜葵花无疑是另一种声音,它是对苦难与痛苦的描述,也是对苦难与痛苦的诠释,更是那个年代的人们面对苦难与痛苦作出的一种选择!在那个特定的年代里苦难是无可避免的。主人公青铜与葵花经历了种种磨难:自身身体的不幸受难,亲人的悲惨去世,好友的无奈离开,就连儿童最基本的上学权利也要分个先后。三月的`蝗虫更是把整块大麦地的粮食一扫而光,像给麦田剃了个头,地上的农作物也被吃了个精光,这几乎是一场劫难。

面对苦难作出的抉择,往往因人而异:有人可能被直接压垮,或愤世嫉俗或一蹶不振;有人可能选择逃避现实,或龟缩一边,或闭门消沉;当然也有人勇敢正视,或顽强站立,或越挫越强。面对哑巴的残酷现实,青铜仍“有自己的事情要做”,像正常人一样坚持学习;面对父亲的蒙难,葵花终于顽强地挺了过来;面对贫穷与苦难,青铜和葵花互帮互助,快乐成长。现在的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虽然也听到东南亚的海啸吞没了无数灿烂的生命,将繁荣的东南亚摧残得一片狼藉;虽然也看到阿尔卑斯雪山的突然崩塌,吞没了无数家庭的欢声笑语;特别是汶川大地震降临时,我们亲眼目睹了多少亲人瞬间失去了他们美好的家园。但有时,我们总觉得那些灾难似乎离我们很遥远,当灾难真正降临时,根本不知道自己能够做些什么。现在,当我们看到人们面对种种灾难所作出的种种选择时,我们恍然大悟:虽然自然界的各种灾害可以毁坏我们美好的家园,但只要我们拥有一颗快乐而坚强的心,就永远摧毁不了我们对生活的追求!中国近代思想家梁启超说:“患难困苦,是磨炼人格之最高学校。” 青铜葵花正是这样一本阐述苦难、阐述如何面对苦难、磨炼人格的书。

而现在的我们缺少的正是对苦难的了解和认识,不明白苦是什么滋味,不清楚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难!想想自己,有时候一次失败,甚至是一次小小的挫折,就说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人,可是与青铜葵花相比,我们生活在和平、安宁、幸福的环境下,我们是何等的幸运!我们要珍惜我们所拥有的一切,包括苦难,只有真正经历过苦难的人,才能懂得7686苦难的真正含义。去年,面对冰冻三尺的雪灾,我们选择了坚强和自救;面对惨不忍睹的地震,我们选择了镇静和团结。今年8月的“莫拉克”台风,又造成了福建、浙江等5省1103.4万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达449.6千公顷,因灾直接经济损失97.2亿元。面对肆无忌惮的台风灾害,我们仍然坚定地选择了顽强的抗洪和赈灾,冲垮的道路重新畅通了,冲塌的设施重新完善了,冲毁的家园开始重建了!

读《青铜葵花》有感 篇5

《青铜葵花》是著名作家曹文轩先生的作品,是一部亲情小说。书中写了一个叫葵花的城市女孩,跟随父亲来到了一个叫干校的地方,这儿和一个叫大麦地的地方相距一条小河,在大麦地里住着青铜一家人。一天,她的雕塑家爸爸因为一次意外死亡,村里决定把她捐给大麦地,她便开始和大麦地的青铜一家人生活在了一起令我感动的有好几件事,其中,“第四章 芦花鞋”是最让人感动的。青铜和葵花都到了该上学的年纪,可是,他们家穷得只能供一个孩子上学,怎么办呢?青铜是个在一场大火中失去语言能力的哑巴哥哥,他想让健康活泼、聪慧可爱的的妹妹上学,而葵花说什么也不肯去。聪明的青铜在一个箱子里放了两颗红杏子让妹妹摸,摸到红杏子就去上学。当然,葵花去上学了。在她上下学的路上,哥哥也用牛儿接送她,怕同村孩子欺负她。这表现了一个哥哥的善良,保护妹妹,为了她,可以牺牲自己的一切,这种力量只有亲兄妹才能做到,而况且他们又不是亲兄妹呢?我只能把这理解为友情,不,这是比亲情还亲的感情呀!

还有一件事也非常感人。冬天,一家人围在一张小桌子旁,做芦花鞋。青铜用小锤子用力地锤着芦花,是芦花更软,更有韧性。奶奶便把他锤的稻草拿来搓成绳,既结实又长.。葵花把绳绕成一团一团的,圆圆的。最后,爸爸做男鞋:敦实,妈妈做女鞋:漂亮,两种鞋穿起来都舒服。虽然是冬天,但一家人还是忙出了一身汗,他们一共做了一百零一双鞋,让青铜穿一双,再让他去小镇上买一百双。今天天气特别严寒,但还有十一双没有卖掉,他脚上穿一双,拿着十双去卖。最后他连家人留给他的那一双也卖掉了。青桐把自己的鞋买掉,是为了多攒一些钱,而牺牲自己的脚。他这种牺牲自己为了家人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大家学习的。这种亲情是对全家人,而刚才的那种特殊的亲情是对自己的一个陌生小妹妹,所以,我们不仅要帮助亲生的父母、兄弟姐妹。还要帮助、付出于一个陌生的`人。

除了“第四章 芦花鞋”令人感动,还有另外的事:可爱的葵花教哥哥青铜识字,勤奋好学的青铜学到了很多知识,表现了兄妹情;村里好不容易盼来一场马戏,青铜却说让葵花骑在自己的脖子上看,自己在沉闷的空气里什么也看不着,多好的哥哥呀;葵花为了让常年卧床不起的奶奶去治病,放弃了上学的机会,故意把各个功课考砸,退了学;然后葵花又去捡银杏果,挣到那点可怜巴巴的钱后,慈祥的奶奶却去世了,这表现了葵花对奶奶深厚真挚的爱;葵花最后还是被召唤回了城市,在大草垛上,青铜伤心地望着接走葵花的船,不会说话的他大喊:“葵——花——!”这是人类在亲情之下所发挥出来的潜力,一种无言的力量

现在有很多孩子习惯了“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日子,对家长的一点点批评不合心意就大发雷霆。在生活中多一点磨砺,才能拥有更灿烂人生,才能有更广泛的知识与学问。这本书告诉我们亲情的力量有多大,有了爱,一切将变得尚不平凡,特别是那种从陌生的关爱到无言的亲情和爱。

读《青铜葵花》有感 篇6

窗外小雨淅淅沥沥,不停。寂静的夜里抚着它青色的封面,再次缓缓翻开……

罗曼罗兰说生命建立在痛苦直上,整个生活贯穿着痛苦。曹文轩笔下的《青铜葵花》便是一段段苦痛的经历组成的生活,一滴滴笔墨流淌而成的苦难。作者以浪漫细腻的文字勾勒出一幅唯美感人的生活画卷,一些栩栩如生的悲情人物。无论是坚韧懂事的青铜,朴实善良的奶奶,温柔聪慧的葵花……在那片大麦地里都有着独特的.故事。

大麦地很美,有停泊在水上的渔船,橘黄的灯火是羁旅之人心灵的港湾,有摇曳在岸边的芦苇,柔软的叶絮哪怕在风雨中也未曾匐倒,还有坐在牛背上的青铜与葵花,带着微笑与泪水扶持向前。或许亲历了许多悲欢离合,慢慢成长后再回头来读此书,才会懂得那片美丽的大麦地里的痛与悲。

背景是文革下的大麦地,失去父亲的葵花被条件困难的哑巴青铜一家收养。作者喻青铜一家是风雨中破旧的马车在坎坷不平的道路上咯吱咯吱的转动,十分吃力地挪动。的确,对于这样的家庭不管是突发的洪水,还是持续的虫灾,对于他们都是致命的打击。但是渐渐发现,人的韧性如小草。纵使艰难,一家人也相互扶持。这辆马车虽然走得慢,走的吃力。但前方也有目标,路旁也有风景。马车并不怕遇上泥泞,因为此时每个人都会下车,用肩扛,用手推,同心协力一路向前。作者塑造了苦难,却也留下了期盼。如潘多拉魔盒最终还会有希望存在。

《青铜葵花》在物欲横行,麻木淡漠的今天。是一股清风拂过被尘世蒙杂的双眼,唤醒畏怯退避的心。他诠释着苦难与伤痛,甜蜜和希冀。苦难无法避免,我们每日都在耳闻目睹。当战火炮轰中的孩子带着眼泪微笑着说我不畏惧死亡,这样它才会远离我。当非洲的难民在荒漠中一边迁徙一边死亡时,当雪山崩塌顷刻埋葬一片欢声笑语的生命时。苦难其实从未走远,对于我们来说考试失意,比赛失败,友情破裂,爱情离开……或许便是全部的无法接受。我曾轻易的说着不想活了,作业好多。不想努力了,太累太累……消极退避的思想包裹着我,如作茧自缚,切断自己的前路。如果一株葵花心中已无阳光,如果一株葵花没有青铜般的坚韧,怎会有那样鲜亮明黄的美丽?人人都向往极乐,可是不经历过苦痛又怎么会明白极乐?

苦难中蹉跎,悲伤里徘徊。苦难不仅带来创伤,也带来成长的感悟。守着本心,不畏前方,在困难翩然而至时优雅的面对或许才是打开苦难的正确方式吧。

窗外,雨渐停。微风中带着清润,仿佛是从大麦地里吹来的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