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作教育心得体会
爱习作提供的家校合作教育心得体会(精选5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家校合作教育心得体会 篇1
幼儿的社会性是指幼儿与人交往,融入社会、适应社会所需要的品质。
它包括: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乐意与人交往,遵守规则,有初步的责任感,懂礼貌,懂得感恩,有自信等。《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是一个漫长积累的过程,需要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密切配合,协调一致,共同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幼儿初期社会性发展的主要教育者,孩子在此期间受到的影响,甚至可以影响一生,因此家庭教育在幼儿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纽带,为了共同促进幼儿健康的成长。下面谈一下我的几点感受。
一、平等对待,把孩子看作家庭中普通的成员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都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空闲的时间就多了,他们就会把所有的时间用在孩子身上,孩子就成为了他们的精神寄托,寄与厚望。家庭成员对孩子的爱存着片面的,单向的,溺爱的现象,无条件的满足他们的一切要求。使孩子只懂得享受,得到快乐和幸福,这样就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不顾及别人感受,自私自利,“众人为我”的心理定势。这种“优势”心理,与正常的社会交往所需的平等合作精神相违背。进入社会就会表现出与人交往困难,孩子极端自私,难以控制自己,不能与人友好相处,争抢玩具等。要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就应让幼儿成为家中的普通一员,按社会的基本准则要求他们,让幼儿明白爱是相互的,让他们学会关心别人,主动帮助别人,树立平等合作的意识,为幼儿今后走向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杜绝包办,注重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
幼儿园的孩子,家长总是认为他们太小,做事总是慢吞吞的,为了节约时间,怕麻烦,所以很多家长都选择了,包办的孩子的一切事务。早上,孩子挣开眼睛,你们就忙着给他们穿衣服,挤上牙膏,替他们涮牙,甚至吃饭也是你们喂的。你们忙得不亦乐乎,却不知你们的孩子还嫌你早点不够好吃,饭烫到嘴巴了等等。包办只会让孩子从小就有依赖,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机会,等于打击了孩子的自尊和自信,告诉他“你还小,等你长大了,你就会了”。等孩子长大以后,被认为应该懂得做什么的时候,他们却学会的逃避。我们应当让孩子学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学习自己照顾自己,这样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
孩子总是要长大,总要离开家庭、父母、独立于社会生活当中,让孩子早一点树立“尽量不给别人添麻烦”的思想,掌握基本的生活能力和别人相处的能力是必要的。我们的教育就少这种“培养”精神,缺乏给孩子锤炼的机会,所以家长应在日常生活中,应让他们尽量去学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让他们慢慢学会,拿怕他们第一次没做好,作为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多鼓励孩子,让他们学会更多的本领,体会成功的乐趣。
三、让孩子尽早的接触社会
让孩子多接触社会,是为了让孩子了解真正的社会。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成功与失败、正义与邪恶并存,这是社会生活的本来面目。家长不应为幼儿营造一个“安乐窝”。否则,当困难、痛苦降临他们时,他们就是不知所措,无法适应。在生活中,我们应培养幼儿不怕困难,迎难而上的品质;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积极向上,明辨是非的能力,培养他们战胜困难,有自我保护的意识。给孩子创造更多的机会接触社会,鼓励孩子与周围人的交往,多提供独自出门办事的机会。当孩子间有矛盾时,家长不要急于出面处理,应多给予孩子机会和充分时间,让他们自己去解决。当孩子受到委屈时,我们引导幼儿正确的看待问题,切不能以怨报怨。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孟子说过这样的一句话“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生活中,我们不能一味的鼓励孩子,表扬孩子,让他们体会成功的乐趣,同时也要让他们体会失败,被人冷落的悲伤,让孩子找到生活的极限,让孩子捕捉到现实的残酷。
四、注重幼儿的良好个性品质的培养
孩子们与同伴交往的愿望是非常强烈的,但他们社交能力差,因而与同伴间易发生矛盾冲突。对孩子进行正确的社交教育,能帮助幼儿克服自我以中心,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注重幼儿文明用语,以商量的口吻与人讲话,幼儿的礼仪习惯的养成重在培养和实践,实施过程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开展家长礼仪讲座,让家庭和幼儿园真正的实行家园共育的效果,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
在交往中,让鼓励幼儿积极主动与人交往。如主动把自己的玩具给同伴玩,邀请他们一起玩游戏,说说自己的兴趣、爱好等。让他们学会倾听和学会与人分享,尊重同伴想法。在游戏中,应遵守游戏规则,公平竞争,乐于帮助别人,照顾别人,要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当听人遇到困难时,要有同情心,对别人的正当要求和困难提供帮助。注重自己的形象,穿着整洁大方。
五、家长应以身作则,做好榜样
孩子从呱呱落地来到这个世界,家长的言行举止对他们起着无形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拥有超强的模仿能力,对于新鲜事物都充满好奇心,他们难以辨别好与坏,对与错,是起非,因此,作为家长应做好榜样,你是他们模仿的对象。在幼儿园,孩子们喜欢玩“娃娃家的游戏”,他们总是争着当“爸爸”、“妈妈”。在游戏中,扮演妈妈的在扫地,洗衣,买菜,做饭,照顾“孩子”。扮演爸爸的在开车,在边打麻将边吸烟,在划拳喝酒,喝醉了,还有学着表演醉拳的。孩子们的这些表现,就是从家里学来的。
有人说“家庭是孩子的一面旗帜,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父母是对孩子影响最先、最深的人,是孩子模仿最早、最多的人。为人父母者,要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必须从自身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做起,随时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好孩子的表率。
总之,家长应注重孩子的家庭教育,给孩子社会性发展积极的影响。决定一个人成才的条件是多方面的,它不仅需要健康强健的身体、聪明的大脑,更需要高尚的品德、良好的性格坚忍不拔的毅力。
家校合作教育心得体会 篇2
聆听了明人教育创办人——大山笑长的教育讲座,老师用深入浅出的语言、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法、自己亲身所见所闻,向与会人员传授了当前家校共育的必要性、面临的挑战与对策以及孩子在教育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及教育方法。为我们的家校共育、家庭教育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指导,真是让我们醍醐灌顶、受益匪浅。通过这次学习,使我对家庭教育有了新的认识,进一步认识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一样重要。
会中大山笑长说了一个有关于“妈妈笑了,春天到了;爸您笑了,花儿开了。”的故事,让我感受到笑的魔力,明白到爱孩子要坚持,要快乐地去爱,快乐使人进步,痛苦只会使人逃避。手心有多大,手背就有多大,天色慢慢变暗,花儿慢慢开放,孩子是慢慢长大的。即使一株花也有好几个花骨朵,有的`尽情绽放,有的含苞欲放,有的还是小小花骨朵。花亦如此,何况我们的孩子呢?这就是花苞心态,花苞心态缺点可爱;花苞心态,耐心等待。用花苞心态,爱我们的孩子,相信每朵花都有自己的花期,只不过花期不同,静等花开。细心呵护,爱心陪伴,耐心等待。也许她不是一朵花,而是一棵参天大树!
搞好家校共育就犹如建设好一个好的生态系统,学生是种子,家庭是土壤,教师是园丁,社会是环境;种子饱满,土壤肥沃,园丁辛勤,环境适宜,才能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力的保障,但当生态链中的哪个环节遭到严重破坏,都可能造成学生的畸形发展。因此,“家校共育”非常重要。家长们我们一起努力加油吧!
家校合作教育心得体会 篇3
在20xx年6月25日,我有幸参加了阳光幼儿园举行的《讲座》的学习,受益颇多,感受非浅。通过这次学习,使我对家庭教育有了新的认识,进一步认识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一样重要。作为家长,应积极配合学校和老师的工作,促进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衔接、统一、及时地解决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下面就自己学习后的感受谈几点体会:
一、家长应教育孩子学会做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通过言传身教教育孩子学会做人。也就是说,教孩子学会对人有礼貌,学会尊重人,学会关心人,学会与人交往,学会与人相处,有集体观念,等等。
二、家长应注意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在生活上,凡是孩子能做的事都要孩子自己做。在学习上,重点抓好孩子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孩子不断努力的`内在动力,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孩子终身受用的素质。作为家长不要性急,要有耐心,对孩子少责怪批评,多鼓励引导,逐步激发孩子的求知欲。
三、家长应多留一点时间给孩子。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陪孩子,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与孩子交流、沟通情感。每天花一定时间和孩子嬉戏、读书,在嬉戏中学习,在读书中提高。节假日可以带孩子出去旅游、参观等,拓宽孩子的视野,陶冶孩子的情操。
四、家长应理解和尊重孩子,注重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帮助孩子全面、真实地认识自己,对好的方面积极引导,对不好的方面加以纠正,从而发展其自己的兴趣爱好。
五、家长要保持一颗平常心,正确看待自己的孩子。
俗话说“孩子是自己的乖”,大多数家长都觉得自己的孩子什么都好,受不得半点委屈。对于老师的批评有时不能正确看待。其实,老师批评孩子,正说明老师关注自己的孩子,如果家长、老师保持一致意见,会更有利于孩子改正缺点;另一方面,也应看到孩子的优点,对孩子所取得的哪怕是小小的进步,也要给予肯定,使孩子建立起自信。同时,要淡化成绩观,注重孩子的综合素质、各方面学习能力的培养。
六、家长应让孩子受点委屈、挫折,之后再给孩子分析事因,讲明道理,让孩子在勇敢地承受委屈、挫折的同时更能勇敢地站起来,以帮助孩子养成健康的心态和高尚的人格,从容地应对挫折,使孩子将来在逆境中能够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斗志。 孩子的健康成长不可能一蹉而就,学习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家长希望学校能够继续搭建家庭、学校沟通的平台,形成合力,共同努力,促使孩子健康的成长。 总之,现在我已深深体会到做家长是一门需要终身学习的艺术,在关心孩子的吃穿和身体健康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在各方面对她能正确引导,耐心的教育,让孩子将来成为有用之人。
家校合作教育心得体会 篇4
童年是学习神圣世界和世俗世界本质的时候,是学习真、善、美的时期。家庭和学校这对CP,毫无疑问是完成这一神圣任务的不二载体。在参加完一年级家长会,听完方校长和李老师的“家校夜话:培养+陪养”后,我确认过眼神,也遇上了对的人。
眼缘之一:重视阅读,得语文者得天下。
方校长在家长会上讲的最详细和展示的最多的就是学生的阅读。他引用莎士比亚的话“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生动地强调阅读的重要性。他亲自讲解学校的阅读教育体系和激励机制并示范了“阅读存折”和“阅读记录本”的使用,让家长落实亲子阅读有了明确方向。班主任李老师细化了具体措施并提供了详细书单和实际的建议,让我们受益匪浅。亲子阅读是我从吴宇伦一岁半开始一直坚持做的'一件事情,抛开考试这一“功利”的目的不谈,对于一个每天自己的孩子管不过来还要管别人的孩子的高中老师来说,每晚的睡前故事时间尤为珍贵。长大是不可逆的,每个家长都应该跟自己的孩子有固定的连接方式,运动也好,读书也罢,一起读着读着,聊来聊去,你才会真正地走进他的内心,建立快乐而稳定的亲子关系。从开学一个月的知识面和识字反馈来看,孩子的阅读之花是绽放着的。当然,我也会有因为工作或者私事而跳过这一程序的时候,这次家长会给我上了一次发条,督促我和孩子继续不遗余力地寻找我们的“颜如玉和黄金屋”。
眼缘之二:培养习惯,无规矩不成方圆。
子曰“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近代英国教育家洛克在其《教育漫话》中说道:“儿童不是用规则教育就可以教育好的,规则总是被他们忘掉。你觉得他们有什么必须做的事,你便应该利用一切时机,给他们一种不可缺少的练习,使它们在他们身上固定起来。这就使他们养成一种习惯,这种习惯一旦养成以后,便不用借助记忆,很容易地、很自然地发生作用了。”通过方校长的介绍,我们了解到学校用看不见的力量敦促看得见的成长,突出培养学生的十个好习惯:做人好习惯、礼貌好习惯、卫生好习惯、劳动好习惯、学习好习惯、书写好习惯、阅读好习惯、运动好习惯、安全好习惯和饮食好习惯。同时根据评价内容的四大板块、十一个维度设立了十种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发挥所长、持之以恒做秀的自己。李老师针对在校在家习惯的培养给出了十几点中肯而且巧妙的建议,比如:养成回家喝水如厕便做完作业再起身的习惯、坐姿和握笔姿势的纠正、练一笔好字等等。李老师说她不是唯成绩论英雄的老师,但对于好习惯的养成一定是严格要求的。这个理念获得了家长们的一致认同,也让我们对家校共育更有信心!
眼缘之三:家校联手,见证美好发生。
家长会的最后,方校长介绍了家长志愿者和一些优秀家长、书香家庭等等,给我们呈现了家校合作的完美例子,使我们感受到了家校共育的美好氛围。在李老师和家委会陈主任的带领下,我们也已经体会到朝阳小骑兵们团结的力量:我们拥有了自己的班徽和班训、创造了自己的绿色天地、成立了家委会和班委会等。一切都刚刚开始,一切美好都在发生。在接下来的6年乃至更长的岁月里,家长要诚心承担起教育的责任,全力配合学校和老师的工作,一起培育“向真、向善、向美、乐学、乐思、乐问”的儿童,共同呵护优秀的种子,让情怀落地,待美好发生!
家校合作教育心得体会 篇5
每个家庭都是一块“试验田”,每个神奇的小生命都是优良的种子。孩子的点滴成长需要家长细心的浇灌、正确的指引。走进孩子的心灵,排遣内心的孤寂,耐心陪着孩子一起成长。
在全国万众一心、抗击疫情的关键时日里,有几天,孩子满面愁容地对我说:“妈妈,我想我的同学们,我多么想去学校上学。”说着说着便泣不成声,看着孩子伤心的样子,一时间我不知该如何安慰他。其实,这何止是一个孩子孤寂的.心灵诉说?我紧紧地将孩子拥抱在怀里,轻轻地拍着他的双肩,待他稍微冷静之时,我语重心长地说:“孩子,妈妈理解你的心情,全国的小朋友都和你一样乖乖地呆在家里,我们这也是为阻击疫情做着自己应有的努力,如果每个健康的人都熬不过这段寂寞的岁月,不能在家平安生活,那些正在前线冒着生命危险并肩作战的白衣战士不就前功尽弃了吗?这样,无情肆虐的新冠病毒不是更加猖狂,不可战胜了吗?如果你想念老师同学,可以给他们打电话,或视频聊天啊……”孩子眼里噙满泪水,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一个月的寒假之后,本该是孩子重返学校,奔跑在美丽宽广的操场;或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与老师同学共同学习的时光,可突然间,让孩子超长时间呆在家,让他们既不适应又有些恐慌,然而不适应的岂止是孩子!
因此,在那段危机四伏、共克时艰的日子里,我深深地铭记落校长讲座里的疫情之下中国家长重塑十大教育观念:选择合适的时机对孩子进行诚实教育、思辨教育、医学常识教育、信息素养教育、死亡教育、合作教育、善良教育、亲情教育、新财商教育、全球教育。努力给孩子上好当务之急的五门课:科学知识课、风险意识课、亲子体验课、命运共同课、爱的教育课。
除此之外,我常常陪孩子下棋、听新闻、听音乐、读书、练书法、做运动。让孩子寂寞的心灵得到安慰,过得充实;让孩子居家的生活与学校生活一样有节奏。
教育无小事,我竭尽全力营造和谐的亲子关系,让事事、时时、处处都成为和孩子沟通,引领孩子成长的契机。让孩子在父母浓浓爱的陪伴下健康、快乐地生活,让孩子感受家是遮风挡雨的港湾。
守护亲情、守望幸福。待到绿遍山原,山花烂漫时,我们一切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