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爱的教育》有感
爱习作提供的读《爱的教育》有感(精选5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读《爱的教育》有感 篇1
捧起《爱的教育》,它的书名使我思考,在这纷纭的世界里,爱究竟是什么?带着这个思考,我与一个意大利小学生一起跋涉,去探寻一个未知的答案。
整本书,作者亚米契斯借着他的笔端为我们勾画了“爱”的经典主题。他以一个小学生的名义,通过日记的形式,讲述了他在学校、校外的所见所闻,并且写成一个个很小的故事。这使所有的读者都能感受到一种纯真的友情,博爱的亲情以及无私的师生之情。这些都是人间最美的真情。虽然,每个人的人生经历不同,但是,你会从《爱的教育》中,会发现爱是无处不在。在《爱的教育》中,有一段极为特别的板块,就是主人公小安利柯父母的留言。他们给予他的循循诱导,是那种谦和与礼貌,把一个父亲胸膛中热烈的情爱稳稳地表达了出来。任何一个父亲其实都是急切地盼望着自己的儿子长大的,可是安利柯的父亲却不急着表露出来,他深知只有用“爱”去感化他的儿子,小安利柯才能掌握“爱”的能力。未读之前,我曾为“爱”是何物而感纳闷。家庭中的爱是亲情与亲情间的相濡以沫,校园中的爱是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间的互助、合作。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因为它无影无形就总被我们忽略。其实他的意义已经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爱,不说操劳奔波:只要孩子一有咳嗽,药片就摆放在眼前;临睡前不忘再看一眼孩子;当我们陷入困境,没人支持,父母依然陪在身边……这就是我们需要张开双臂才能拥抱的深深的爱。现在,我认识到天下父母都有一颗深爱子女的心。在平常的教学中,我将目光专注于学生是否会回报父母的爱这一方面。还记得本册书第六单元讲述的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亲情故事。学生们都能切身体会作者的母亲强烈的爱,可是在回报父母方面只有只言片语,无法说出自己内心的感受。当时我感到孩子们是渴望对父母表示点什么,然而怎么做,怎么说呢?我灵机一动,布置一道作文题《给妈妈洗脚》。孩子们知道后,似乎找到了些感觉。第二天,我把作文本收起来后一看,每一篇文章都写的好,真情实感渲染纸间,很多学生的文章根本不需要我动笔修改,就连娇生惯养的张思成也写出了自己最得意的作品。这群天真活泼的孩子多么可爱啊!他们不会表达自己的爱,那是因为缺乏机会。往往最简单的东西却最容易忽略,一句贴心的话,一次帮忙作家务的行动,一次照顾家人的表现,都会让学生们亲身感受爱,主动去回报爱的。
如果说爱是一次旅游,也许有人会有异议。就像生活是辛苦的,但如果它看成是旅游,一路上就会很轻松,于是,就想继续走下去,甚至投入热情。这时候,这种情怀已升华为一种爱,一种对于生活的爱。读《爱的教育》,我走入安利柯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在感动中,我发现爱中包含着对于生活的追求。如果爱是奔腾的热血,那么,我认为这就是对于国家崇高的爱。当读到安利柯描绘的一幅幅意大利人民为国淋弹死守家园的动人场面,我不禁想到我们祖国大地上也曾浸透了中华儿女的血。同样是为了自己国家的光明,同样可以抛弃一切地厮拼。我并不需为祖国抛头颅了,但祖国需要我们的还有很多。作一名合格的教师,接受时代的挑战,认真执教,努力教好每一个学生,培养合格的人才。爱之所以伟大,正是因为它不仅仅对个人而言,更是以整个民族为荣的尊严与情绪。人是有感情有理性的动物。我们的感情需要有正确的引导,那就是依靠开发人本能中潜藏着的“爱”的本能。爱是需要土壤去培养。《爱的教育》中,把爱比成很多东西,确是这样又不仅仅是这些。我想,“爱是什么”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已经完成了对于爱的思考——爱是博大的,无穷的,伟大的力量。
读《爱的教育》有感 篇2
当我第一次听到这本书的名字时,我竟然会这样想:《爱的教育》这本书一定告诉我们要孝敬长辈、要尊重他人、要保护环境、要爱护公物。
唠唠叨叨、非常枯燥。但是当我打开这本书时,完全被里面的内容所吸引,就好像有一只温暖的手轻抚着我的心灵深处。
这本书的作者是德·亚米契斯,以日记的形式呈现,里面还包杂了“每月故事”和几封书信。有人可能会说:“日记和书信有什么好看的?肯定没什么意思!”不!这不是一般的日记和书信,它是通过一些微不足道的小故事,来告诉我们许多道理,给我们启迪,让我们懂得人生的真谛。
从《扫烟囱的孩子》中我体会到了:无论是谁,都会遇到困难,没有困难的人生是一个不完美、不完整的人生,在别人遇到困难时,我们要及时伸出援助之手,来帮助他人,只有这样,在你遭受困难的时候,才会有人真诚的来帮助你。
从《盲童》这篇文章中我懂得了:我们不要轻易嘲笑那些不幸的人——盲人,他们和我们一样都有自尊心,都会快乐和伤心,但他们除了眼睛失明外,比我们更加清楚什么是“爱”。《虚荣心》这篇文章告诉了我:自尊心过大就会有虚荣心,我们不要有虚荣心,只在重表面上的荣耀与虚假的荣誉的心理,是不健康的.心理,怀有这样的心理,只会伤害到自己或别人。
印象最深刻的故事是《宽宏大量的品德》。这个故事讲述的是安利柯看到的一件事:被人嘲笑的科罗西失去了理智,不小心把墨水瓶砸到老师的身上,卡罗纳见科罗西可怜,就替科罗西承担了错误。卡罗纳宽宏大量的品德是多么的高尚,值得我们去学习,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许会有科罗西那样的人,我们不应该嘲笑、讥讽他们,而是用一颗热情的心去帮助他们。
现在有很多家长教育孩子、给孩子讲一些大道理,我觉得与其这样,还不如给孩子讲一讲这本书里的故事。《爱的教育》这本书是我人生道路的“指南针”,是我心情沮丧时的“开心果”。
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也是人类由黑暗走向光明的指路灯,哥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你和“高尚的人”谈过话吗?
读《爱的教育》有感 篇3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安利柯的老师因劳累过度而患病,很久都没来上课。于是安利柯便在放学后去探望他,和老师有了一次不算短的交流。看了这篇文章,我心里面有很多的感动,因为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老师对学生的殷切希望和伟大的爱!而且我也想到了我的老师。
老师们放弃了大量的`休息时间:下课了,抓紧时间为我们批改作业、和学生谈心;我们呢,在操场上玩游戏,嘻嘻哈哈。晚上做完作业后就可以看电视、玩电脑。夜深了,我们早早地进入了梦乡;而老师们却还在灯下备课、整理课件,为明天的课程忙碌着……
文章里的安利柯最后在听到老师的一番话后,难过的哭了。我看了,心里真不好受。我也希望自己能和安利柯一样,对老师们说,请您一定要注意身体,多休息,不要太累了!
读《爱的教育》有感 篇4
《爱的教育》是亚米契斯的一本小说。里边写满了各种真实的故事。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安利柯一则中的《爱国少年》。
故事的内容是:一只轮船从西班牙的巴塞罗那开到意大利的热那亚来。船舱里有许多人,其中有个十一岁的少年,衣衫褴褛,避开了人们,像野兽似的.用白眼看着他人,为什么呢?原来在两年前他被在乡间种田的父母卖给了戏班子,戏班子里的人经常打他,骂他,叫他受饿,强迫他学会各种把戏,带他到世界各地表演,一味虐待他,连食物也只给他一点点。戏班子到了巴塞罗那的时候,他受不起虐待与饥饿,被迫逃了出来,到意大利领事馆去请求保护,领事可怜他,叫他乘上这只船,要送他回到残忍的父母那里去。少年遍体是伤,非常衰弱,因为住的是二等舱,人家都很奇怪,对他看。和他讲话,他也不回答,似乎讨厌这里任何人。
这时有大批妇人从舱里走出来,她们听了少年的话,也就放意要人看见似的拿出若干钱来掷在桌上,说:“这给了你,这也拿了去!”
少年低声答谢,把钱收入袋里,脸上现出喜欢的笑容。这时那三个旅客围牢了二等舱的食桌在那里谈论着,他们一壁饮酒,一壁谈着旅行中所经过的地方情形。谈到意大利的时候,一个说意大利的旅馆不好,一个说,如其到意大利,还是到北极去好,意大利住着的都是拐子土匪。后来又说意大利的官吏都是不识字的。
“愚笨的国民!”一个说。“下等的国民!”另一个说。“强盗……”还有一个正在说出“强盗”的时候,忽然银币铜币就雹子一般落到他们的头上和肩上,同时在桌上地板上滚着,发出可怕的声音来。三个旅客愤怒了,举头看时,一握铜币又被飞掷到脸上来了。
青年说:“我不会接受侮辱我的国家的人的施舍。”
这一则故事让我们明白了:虽然有钱能使鬼推磨,可是,在我们的眼里,祖国,应该比钱更加贵重,维护了祖国,也就等于得到了一大笔财富。
读《爱的教育》有感 篇5
有一句话说得好:“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它通过小学生日记的形式,讲述了很多小故事,从中使我得到了启示,这些启示都离不开一个人的爱!
整部书,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只是一些朴素平淡的语句。里面的每个小主人公都具有很强的艺术感。例如:卖菜妇女、卖柴人、铁匠的儿子、老石匠的儿子、少年鼓手、卖炭人的儿子、父亲的老师等等。他们在我心中激起了一阵阵感情。
卡罗纳是个乐于助人的人,有一个星期六的早晨,他看见二年级里有一个小孩因为掉了钱,不能买笔记本,站在街上读,他就把钱给那小孩。他也是个孝顺的孩子,每到他母亲的生日时,费了3天功夫,写了一封有8页长的信,纸的四周还画了许多装饰的花纹送给母亲当作生日礼物!
读着《爱的`教育》我思绪万千;台上《爱的教育》我心潮起伏,书中那些人物仿佛站在我面前,时时刻刻感动着我。而在同学之间,我也曾经会因为一点小事与同学吵架,现在回想起来,真不应该。
最后我明白了:爱,一个多么熟悉的字,在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份纯洁的爱。我读了《爱的教育》这本书,我才真正知道爱是无私的、伟大的,我住过世界上最豪华的房子,那便是母亲的肚子。(指导教师:李其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