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记》读后感
爱习作提供的《昆虫记》读后感(精选5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昆虫记》读后感 篇1
轻轻合起《昆虫记》这本小说,我的脑海中泛起了层层波澜。
这本昆虫生物学小说的作者是法国生物学家、文学家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在书中,他妙趣横生的讲述了上百种昆虫的生活习性,其中作者将圣甲虫比作“面包师”,并夸赞这位面包师所制作的面包具有几何形完美;螳螂拥有所有昆虫中最强壮有力的手臂,是一位“捕猎专家”。这些昆虫在作者笔下被描写的活灵活现,让我们好像打开一扇大门,进入了内容记录“相映生辉”、细节论述“百花齐放”的昆虫世界中。
作者专注的创作精神尤其值得我们学习。他出身贫穷,多年来只能通过打工解决温饱,当时的法国科学家们看不起他的贫苦出身和自学学历,漠视、厌恶和傲慢逐渐在他们心中合拍成对法布尔的偏见,但法布尔从未因自己出身贫苦而妄自菲薄,也从未因这种厚此薄彼的偏见而自愧不如,他自始至终一心一意的投入在昆虫研究中,从而为后人留下了10卷极具科学价值的书籍,有力的回击了这种自视甚高的傲慢与好丹非素的偏见。
著名作家巴金也评价道:“它(昆虫记)熔作者毕生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以人性观察虫性,将昆虫世界化作供人类获得知识,趣味,情感和思想的美文。”
人们对于昆虫世界不真切的认识来源于人们对待陌生事物所具有的惯性——理所应当。这些文字的.发表正是法布尔为了打破人们心中对昆虫的刻板印象,告诉了人们不能凭一贯的思维方式就妄下定论,要付诸于实践,用观察与研究去探寻真理,才能找到属于这个问题的真正答案。
小说不长,却意义深厚,这位生物学家将他坚持不懈的性格,披荆斩棘的品质与对昆虫和人性的研究融为一体,合成了这本流芳百世的书籍。如今,再翻开这本书,看到的不会仅仅是昆虫的世界了。
《昆虫记》读后感 篇2
《昆虫记》,这本书是法国著名的“昆虫诗人”法布尔写的,堪称是一本昆虫百科全书。法布尔在书中把昆虫当做朋友一样娓娓道来。
在书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蝉了。蝉在产卵的时候,有一种比蚂蚁还小的虫子,也会在那一堆卵里产下它们的卵。而这种小虫子的发育要比蝉早好多时间,它们便拿蝉的卵当做食物。蝉的后代就这么不明不白的变成了别的虫子的美味佳肴。然后运气好的幼虫经过好几年漫长的黑暗的等待,终于破壳成蝉,那几日的绚烂,枝头高歌终将成为绝唱。
我最喜欢母甲虫,不是因为它美丽的外表,也不是它有多强的战斗力,我只是喜欢它对孩子的爱。它“为它的后代作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贼甲虫则是我最讨厌的.虫子了,它不劳而获,用卑鄙下流的手段取得别人的食物。但仔细想想,这也不能怪它,毕竟每个生物都有自己的生存法则,而且这些法则也不是能轻易改变的。俗语中的“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吧。
为了完成《昆虫记》这史诗般的昆虫百科全书,法布尔整整写了三十一年。法布尔的这种为了理想坚持不懈的精神,使我敬佩万分,而这也正是我们所缺少的。
我相信,如果我们在学习中也能像法布尔这样专注,这样不屈不挠,那么我们做什么事情都能取得了不起的成就,向法布尔致敬!向科学精神致敬!
《昆虫记》读后感 篇3
在暑假里不经意的翻开一本《昆虫记》。这本书是法国著名的作家法布尔写的。里面描写了很多很多栩栩如生的昆虫。我以前很讨厌昆虫这类东西,因为我觉得他们很恶心,但自从我看了法布尔的《昆虫记》我就对昆虫产生了兴趣,经常蹲在路边看蚂蚁。
《昆虫记》这本书的用笔优美,写了很多很多小虫子的活动经过。而法布尔观察的特别仔细,比如说“领头的松毛虫不断吐出丝来,很细。其他随行的松毛虫也分别吐出丝来。”这句话就描写的很仔细,让人易懂。
我最喜欢的地方就是松毛虫这个地方了。他讲的`是松毛虫的卵被装在一个小小的筒子里面,这个筒子是用白色的丝做的,带了一点点淡黄色,中间还有一层红色的丝,Verybeautiful。上面还覆盖了很多很多的小鳞片,就像屋顶上的瓦片一样。有一次法布尔把他们放到了花盆上面,然后他们就一直绕圈圈,绕圈圈绕了半天,还是没有碰到,后来一些冒充走累了就跑到了花盆里的土上面。后来终于有一对松毛虫,慢慢的往下爬了。最后这些松毛虫终于脱离了这个噩梦。我觉得这一段写得非常精彩,当然《昆虫记》里
还记录了其它很多有趣的昆虫,比如织网大师蜘蛛,建筑大师蟋蟀,酿蜜大师蜜蜂等等。他们都让我着迷。
读了这么一部好书,又学到了这么多的知识。这个寒假真是没有虚度光阴啊!
《昆虫记》读后感 篇4
在古代,埃及人认为,蜣螂是一种神圣的动物,而且他们认为小甲虫是从原球里出来的。事实上,这个圆球只是它的食物而已,这个圆球并不好吃,它只是把别的地方的垃圾搓起来成了圆球而已。
对于蜣螂来说做一个这样的.圆球可不太容易,需要克服一些困难,但一些贪吃的家伙仍然做得很大。等到圆球做好后,他们必须把它搬到适当的地方去,他们走得十分艰辛,而且他们走的都是险峻的斜坡,攀登那些简直不可能的地方。不仅如此,他们还要防止那些贼蜣螂来抢他们辛苦的成果,那些蜣螂很狡猾,他们假意帮他们运食物,等到他们不注意时,那些贼蜣螂便会把粪球运走,被偷走粪球的蜣螂就会自认倒霉,不过他们会打起精神再做一个粪球。虽然运食物回家路途十分艰辛,再遇到贼蜣螂抢走它的食物时,它仍毫不气馁,重新再来......
看到这,我就想到看过的一篇文章,讲述的是一个叫刘辉的人。他生下来就没有双臂,可他克服了歧视,克服了困难,他不仅学会了游泳,还学会了弹钢琴,虽然他在学钢琴时,他的十个脚趾无数次被磨破,他也不知多少次从琴凳上摔下来,但他不气馁,不放弃,终于能弹奏出了优美的旋律,当别人问他为什么这样做时,他笑着回答了一句,至少我还有脚。
不管是蜣螂还是刘辉,他们的生命中都有乐观精神,而且遇到困难时是那样的百折不挠,这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昆虫记》读后感 篇5
我脑海里神奇的昆虫世界是读过《昆虫记》建立起来的。阅读这本书是一年前的事了,但里面的故事情节我依旧记忆犹新。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把昆虫研究作为生活中有趣而重要的事,他写的书让我们认识了法布尔和笔下研究记录的昆虫。
昆虫学家法布尔他不顾家人的反对,坚持自己的理想,沉浸自然科学研究,不停的观察昆虫,成就了自己的理想。书中最让我难忘的是描写“蝉”的故事。书中说蝉是夏天的歌唱家,可在它刚出生后就要拼尽全力在土堆里钻出个洞,本能的把自己埋在洞里并且要在这个洞里生活四年,连小小蚂蚁都是它们的敌人,经历四次脱皮成长才能变成我们认识的蝉。为了最终能在盛夏放声歌唱,它们还要在寻找一个安全的地方进行最后一次蜕皮,才能放声高歌、自由飞翔。
四年的等待、四年的坚持、四年的黑暗它们挺了过来,飞上枝头成为了夏天的.歌唱家。反思自己做事情总是马马虎虎,遇到困难不能坚持时就应该想想“蝉”的精神,以此来勉励自己。
书中的一些故事也让我不禁有些失落,简单的动物世界里也有可怕残酷的战争,有些昆虫和人一样只想窃取别人的劳动成果,还有些昆虫为了满足自己的一时温饱,把自己的同类或自己的孩子吃掉。这让我感受到自然界的残酷和弱肉强食。我认识到在任何时候都要变强大才能保护自己身边的家人和朋友。好好学习就是变强大的必经之路,自己不能虚度光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