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海蒂》有感
爱习作提供的读《海蒂》有感(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读《海蒂》有感 篇1
我刚翻开斯比丽的《海蒂》就有一种把它读完的强烈欲望。文中小海蒂那天真烂漫的形象已深深印在我的脑海中。而她那种最朴实的品质,更让我记忆犹新。
本书讲述的是一个可爱的小女孩海蒂来到了阿尔卑斯山的梅恩费尔小镇。回到了爷爷身边。风景优美的田园风光吸引了她。她还交到了羊倌彼得这位好朋友。海蒂用自己的热情,感染了整个小镇。她生活的无比幸福,快乐。
文中主人公小海蒂给我的一个最大的印象就是她十分善良,热情大方。她对皮得的瞎奶奶十分善良。让我最感动的是海蒂在埃斯曼先生家的时候,还不忘要给奶奶买又松又软的白面包,不想让奶奶吃过期变质的黑面包。就是怕她吃坏了牙齿。海蒂是多么善解人意啊。那位奶奶既不是她的亲奶奶,也不是她的恩人,而海蒂对她却如亲人般。这怎么不让人感动呢?想想我们这个社会,不要说不认识的老人了,就算是自己的亲人,还是有很多抛弃老人的例子,我觉得这种事是最可耻的。如果我们都想海蒂学习,尊敬老人,我们社会环境就会进步许多。
海蒂不仅对长辈十分尊敬,对自己的好朋友也很善良。海蒂把坐在轮椅上的克拉拉带到自己的农庄来,和爷爷盛情款待她。面对全新的一切,克拉拉十分兴奋。海蒂带克拉拉去牧场玩,帮她练习走路,陪她聊聊天,还每天清晨让她呼吸新鲜空气。克拉拉住在海蒂家的四个星期里,身体结实了很多,面色红润,还可以自己站起来了。这对于她说,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呀。我真为克拉拉有一个这么好的朋友而高兴。我们现在在生活中,很少有一个贴心的好朋友,真正诚实待人的人已经没有了。如果大家都像海蒂一样以最真挚的友情善待好朋友,我们大家就可以永远的在幸福的环境中生活了。
当下,人们物质生活都十分丰富,什么都不缺,可就是缺少了善良的品质!我希望我们每个人都像海蒂一样,真诚待人,用自己的善良和热情对待每一个人。尊敬长辈,善待同龄人,就不会出现一些社会风气不好的事件。我们的社会就会安康太平,我们的国家肯定能成为受人尊敬的强国!虽然这不可能几个月之内就发生变化,但我希望大家都有一个目标,处处督促自己的行为,这种生活肯定在不久的将来等着我们!
《海蒂》这本书不仅带给我们了一个动听的故事,还教了我们一种最基本的品质——善良。让我从她身上学习到了许多。
读《海蒂》有感 篇2
海蒂在五岁那一年被送到爷爷家,爷爷在外人看起来是很凶的,都不敢靠近他,连说一句话的勇气都没有。而年少可爱的海蒂却用自己那一份纯洁无暇的天真使爷爷变得平易近人。但是好景不长,海蒂离开了爷爷。可是她那种正能量让克拉拉变得乐观,并帮助这个将在轮椅上度过一生的女孩站了起来……
当海蒂在外面的这一段时间,她心里的牵绊始终是那位年过花甲的爷爷,那毕竟是她在这个世界上唯一的亲人了。她每天无时无刻不思念着故乡的乡情与故人,而那位爷爷每天坐在小屋前的长椅上吸烟。
如今,游子们为了完成学业,远离故土,远走高飞,早在大多数人心里早就把什么父母,什么亲人抛到九霄云外去了,将他们“忘”得一干二净。但是父母心中一直放心不下的羁绊是我们呀!他们生我们,养我们,关心我们,哪怕我们的一句没有分量的问候,一份廉价的不能再廉价的礼物,他们都会会心一笑,心里甭提有多开心了。海蒂虽然在荣华富贵中,但是她并没有忘记爷爷。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我们也要孝敬父母。有一则真实的故事:他从小和妈妈的感情就淡淡的,对母亲不闻不问,而母亲却一句话也不多说,当孩子悔改决定亲自下厨,为母亲做一顿可口的饭菜。当母亲回家时,心脏病发作,抢救无果,离开了人事。这顿饭母亲只能在天堂上吃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而且尽孝要尽早,莫要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时候呀!
有人曾经说过:人50%的情感是亲情,40%的情感是爱情。10%是其他感。在一生中没有任何事比自己的亲人还要重要。
而海蒂的天真可爱也是我们要学习的。在如今社会上,人人都不想吃亏,都想着投机取巧,但俗话说:吃亏是福,我们要无拘无束,自在活着。
《海蒂》这本书教会我们感恩,看完这本书我还意犹未尽。
读《海蒂》有感 篇3
也许是受孩子的影响吧,所以特别喜欢看一些描写孩子的书。陪着儿子看书成了一种习惯,一种享受。瑞士女作家约翰娜.斯必丽的名著《海蒂》一书让我们爱不释手。
这部文学作品是世界性的畅销书之一。《海蒂》以风景优美的阿尔卑斯山为背景,描写了小主人公海蒂幼年时期的成长过程。海蒂出生在一个偏僻的阿尔卑斯小山村里,自幼失去父母,成为孤儿,被姨妈收养,生活在十分贫穷的环境中。五岁那年,姨妈要到法兰克福去做工,把她寄养在爷爷家里。海蒂的爷爷是一位年过七旬、性格怪僻的老头儿,他住在阿尔姆高山牧场上一间孤零零的茅屋里,不同任何人来往,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被人称为“阿尔姆大叔”。但是有一个例外,那就是他允许海蒂与她的同龄人羊倌彼得交往。爷爷,外表冷漠,内心善良,很有个性,用了山里人特殊的方法教育海蒂;海蒂则用纯真的爱,温暖了爷爷冷却的心,改变了他孤僻而又冷漠的性格。彼得在海蒂的影响下,逐渐喜欢学习了,成为了一个诚实的孩子。海蒂八岁时被姨妈带到法兰克福,在一个大户人家给十二岁的瘫痪姑娘克拉拉当玩伴。在这里,她接触到了初步的教育。但是,这个天真无邪的山区小姑娘适应不了巨大的环境变化,由于思乡心切,她变得日益消瘦,精神恍惚,不到一年时间,便又被送回到高山牧场。随后,在乡村牧师的劝说下,祖孙二人终于搬下山,回到爷爷从前居住过的村子,并同村民们建立了友好融洽的关系。克拉拉到高山牧场度假疗养,在海蒂的热心帮助下,她终于战胜病魔,重新站立起来,学会了走路。小海蒂赢得了许多人的好感和热爱。书中的故事耐人寻味。
阳光般灿烂、温暖的海蒂,似乎可以融化阿尔卑斯山上的积雪。她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乐于助人,那种感人的魅力,让儿子羡慕不已。是呀,现在的孩子接触大自然的时间太少了,生活中很难看见像书中所描述的那幅风景画卷;现在的孩子心胸太狭隘了,甚至装不下一句批评的话;现在的孩子太自私,总是为我独尊,帮助别人成了一件吝啬的事。纵然他们有太多的缺点,但是他们依然向往着大自然,向往着可以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呼吸新鲜空气。每一年的祭扫活动是我们学校孩子最期盼的事,祭扫结束以后,我们都会去一些美丽的风景区,今年去了小南湖,孩子们像一个个美丽的天使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追逐着,嬉戏着,合影留念,仿佛要永远停留在这美好的时刻,尽情享受大自然给与的温暖和爱。累了,我们坐在一起聚餐,谈心,欢畅。师生之间没有了距离,他们有人会忘我的,亲切的喊我的名字,喊我“美女”……我都欣然接受,这是大自然给与的美吧,没有距离的师生情。每一次都是恋恋不舍的离开。回到学校我们还会回味许久。
纯朴、善良的海蒂,她的心里无时无刻不沐浴着春天的阳光。儿子问我“妈妈,我也和海蒂一样会让人感到温暖吗?”“当然了,你也是温暖的太阳!”他满足的笑了。他是一个很孝顺,充满爱心的孩子,认识他的人都这么说。我们班的孩子也有调皮的,不听话的,让老师感到头疼的,但是当我生病了,或是心情不好了,他们都会乖乖的,不再惹我生气,还会很关心我。去年冬天我咳嗽了一个多月,嗓子都说不出话了,打了十几天吊水,但是依然给他们坚持上课,每天讲台上都会有一小包含片,下面放着一张纸条“不要忘记吃了!”我总是感动的含着泪,把那甜甜的含片轻轻的放进嘴里,“谢谢,孩子们!”他们笑而不语。这就是六年的师生情,质朴而又珍贵。元宵节到了,他们一早用碗成来了几十个煮熟的元宵,还带了空碗和勺子,让我们品尝,别班的老师啧啧称赞,我们自豪,我们满足,我们感谢,感谢孩子们让我们知道:爱,就在我们身边。他们纯真的爱温暖着我,鼓舞着我,他们让我留恋,让我不舍。六年,时时刻刻感受着他们给与的一切,我们彼此学习,彼此关爱,一起成长。“孩子们,真的舍不得你们毕业!”“老师,您要保重!”在毕业典礼上。
教师,多么伟大的事业,因为爱的光环时刻环绕在我们身边;教师,多么平凡的事业,起始于辛苦终结于平淡。无论怎样,爱,永存心间!
读《海蒂》有感 篇4
鸟儿的天空便是广阔的蓝天,鱼儿的天空便是清澈的湖水,小狗的天空便是温暖的巢穴,而海蒂的天空便是蒙大拿,虽然蒙大拿不是她的最终归宿,但在她以后的人生道路上,蒙大拿之行将是她永不磨灭的记忆。
人生苦短,海蒂五岁时便失去了双亲,此后,她便在各个亲戚家里穿梭,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海蒂对于不得不看别人脸色过活感到十分厌倦。当她听到从未谋面的查斯特舅舅在蒙大拿有三百二十亩土地让她继承是,她离开了这个家,去寻找完全属于自己的天空。
但对于人生地不熟的海蒂来说,在一片荒土上建立一个新家并不容易,也幸亏有卡尔一家,还有公鸡吉姆,莉菲的帮助她才能硬撑下去。在努力垦荒的过程中,她也明白了:原来离家的目的不过是寻找一个更好的归宿。
而生活中的我们是不是也该像这样呢?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挫折与缺陷,我们习惯于抱怨,习惯仰天长叹,似乎已经认命,但我们也从未想过用自己的力量去改变生活,付出一些实际行动,不是比空洞的抱怨,仰天长叹更好吗?要记住,不是未来决定现在,而是现在决定未来,那就不如用现在的行动来改变未来。海蒂离家的目的不过是寻找一个更好的归宿,那我们现在的行动也只为了改变生活!
现在你的一切行动就决定着未来,若你对生活不满,便用你的实际行动去改变未来。海蒂便是这样的,所以她拥有了朋友,拥有了自己的天空!
读《海蒂》有感 篇5
她,生活在阿尔卑斯山上,之后又离开家到法兰克福陪读以及返乡的过程,描绘了山乡与城市、穷人与富人、成人与儿童等不同的世界,谱写了一曲童心颂歌。她就是——小海蒂。书中的内容一节扣一节,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小海蒂的生活,读后让人身临其境,流连忘返。
海蒂八岁时被姨母送往阿尔卑斯山,与她性情古怪的爷爷生活在一起,她用正直单纯的性格让外表冷漠而内心善良的爷爷找回了真实的自己。海蒂还陪着看不见美好世界的奶奶聊天,为奶奶念了一遍又一遍赞美上帝的诗,让孤独悲观的奶奶看到了生活的希望,脸上的笑容也多了。从城市中来了一位下身瘫痪的姑娘克拉拉她和医生来到阿尔卑斯山找海蒂,还在那儿生活了一段时间。在爷爷和海蒂的鼓励下,艰难努力地学会了走路。还有牧羊倌彼得在海蒂的帮助下,开始认真学习,做一个诚实守信的孩子。
读完这本书,我感受很深。小海蒂只有八岁,而我是个即将毕业的小学生了,不及她懂事。海蒂总是对周围的人给予帮助和温暖,我的愧疚不断涌上心头,因为我很少去关心家人,很少想起去帮助他们。善良可爱的小海蒂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也应该想她学习这种品质。我们要用爱心去包容生活中的一切,让周围的人感受到我们带给他的快乐,让我们一直沉浸在帮助别人,幸福快乐的世界中。
读《海蒂》有感 篇6
《海蒂》是瑞士著名文学家约翰娜?斯比丽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她用自然优美的语言给我们呈现了一个栩栩如生、充满爱心的海蒂,以及阿尔卑斯山的自然风光,使我深深地被吸引住,仔细读完了整本书。
书中讲述了父母双亡的海蒂被姨妈送到山上和爷爷一起住,然后又到法兰克福陪伴残疾的克拉拉,最后回到大山上的故事。通过这一系列的经历,描写了海蒂对大山、羊群的热爱和对爷爷、朋友的亲情和友爱。
贯穿全书的主题是海蒂身上展现出来的“爱”——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并用她的纯真善良,改变了身边各个不如意的人,并让他们和她一样对生活充满希望。令我难忘的还有海蒂对小动物的爱心。当海蒂发现羊倌彼得用鞭子抽小羊的时候,她十分生气,不许他再打小动物了。这个不起眼的细节让我想到,动物也是大自然的主人,我们应该保护动物,善待动物,这样也等于善待我们自己,我们的生活就会更美好!
有关海蒂的爱心故事有很多,例子举也举不完。总之除了能读到有趣的故事之外,你还能从这位爱的天使身上学到很多为人处事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