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最好的老师》有感
爱习作提供的读《最好的老师》有感(精选5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读《最好的老师》有感 篇1
在阅读中,时时会被李镇西老师充满智慧和哲理的语言所打动.摘录一些精彩的片段以自勉.
所谓"最好的老师",不是与我敬仰的于漪,钱梦龙,魏书生等老师相比——他们的人格,学识,能力乃至天赋,我是永远无法企及的,比也白比;但我可以和自己比呀!也就是用今天的李镇西与昨天的李镇西相比——我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 我今天上课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 我今天找学生谈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诚恳 我今天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机智 今天我组织班集体活动是不是比昨天更有趣 我今天帮助"后进生"是不是比昨天更细心 我今天所积累的教育智慧是不是比昨天更丰富 我今天所进行的教育反思是不是比昨天更深刻 今天我面对学生的教育教学建议或意见是不是比昨天更虚心 我今天听到各种"不理解"后是不是比昨天更冷静 ……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每天都这样自己和自己比,坚持不懈,我就不断地向"最好的老师"的境界靠近.
我是为谁而工作 为同事的好评吗 为校长的`表扬吗 为奖金吗 为职称吗 这些对我来说当然也重要(可见我也并未"脱俗"),但如果这些与学生的评价产生了冲突,我心灵的天平指针首先倾向于学生一边!在我看来,一个教师是否"最好",第一应该看学生的评价.教师因学生而存在,我当然也是因我的学生而存在.
培养学生开放的思想——一种海纳百川的文化胸襟,一种高屋建瓴的文化视野,一种不畏权势的民主意识,一种独立思考的批判精神.
我们生活的世界像一片森林,其中有的人是乔木,有的人是灌木,有的人是参天的白杨,有的人是婆娑的杨柳.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最可爱;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
"不是槌的打击,乃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泰戈尔)
读《最好的老师》有感 篇2
《做最好的教师》,书名使我思考,在这纷纭的世界,究竟怎样的才是最好的教师?究竟如何才能做最好的教师?带着这个思考,我与李镇西老师一起跋涉,去探寻一个未知的答案。读着此书,仿佛有一位智者站在你面前,他循循善诱,博学多才,为你排解烦恼、指点迷津,又如一位长者常伴左右,他和蔼可亲、诲人不倦,当你遇到困难时及时给予帮助,让你有信心继续走下去。看了此书,我想我们每个人都会无比的激动。在激动的同时,也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
一、童心是师爱的源泉
读了李镇西老师“童心是师爱的源泉”,我明白了教育,需要我们常常站在儿童的角度看问题,所谓的“理解儿童”,不是站在成人的角度去理解,而是以儿童的心去理解儿童的心。平时我总是拿一个成人的标准来看待我的学生,经常对他们说的话是“你们都这么大了,该懂事点了啊!”
冷静下来想想,他们才多大,正是爱玩的年纪,如果都把他们变成我们心目中懂事、听话、尊敬老师、孝敬父母、多学习少玩的完美类型,那孩子们就成了我制造的模具中的工具。我忽略了孩子们的内心,忽略了孩子们真正需要的东西,而李老师能够在教育学生的同时“向学生学习”,他真诚的尊重学生,勇于在学生面前承认自己的错误。李老师说的好:“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如果我们承认教育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过程便决不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应该充满人情味……读着李老师的文字,感悟着他的心灵,回忆自己的教育行为,我陷入了沉思:学生是有差异的,有的文静、有的好动;有的乖巧、有的调皮……好玩是他们的天性,只有在玩中学、乐中学,才能真正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我们为什么不让孩子学海无涯“乐”作舟呢?为什么一直让他们徜徉在“苦海”之中呢?我们有什么理由剥夺他们的天性呢? 当我们拥有一颗童心时,我们就更容易的去理解学生,当我们有了童心和爱心之后,自然我们就会很容易的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和他们一块来分享快乐与烦恼,学生就会视你为他们的知心朋友,对你的爱自然也就会流露出来。我想,只有真正做到这一点才能够去教育你的学生,说是教育,或许更多的是一种行为的感染。
二、爱心创造生命的奇迹
读了此书,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八章《学生思想改造工程》有这样一句话:“即使某些教育者心目中“一无是处”“不可救药”的学生,其心灵深处或多或少也有着美好的道德萌芽。”李老师用他的爱心、耐心和信心谱写了一曲感人的篇章,他用爱心的坚持创造了一个个生命的奇迹。
回首自己的教育历程,在我身上缺乏的正是那种真正以学生为本的广博无私的具有持久力的大爱,那种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将来发展的高瞻远瞩的博爱。很多的时候,我的责任感来自于个人的爱面子,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生怕自己教的学生不如别的班级会被同事、领导看轻,被嘲笑为无能。因为我在乎我所带的班级的学生在学校的所有表现,当孩子们表现优秀时,我会内心窃喜,当孩子们表现较差时,我会内心烦躁。这种不正确的以个人主观意愿为前提下的教育管理方式,自然暴露出一系列弊端来:如做事求立竿见影,有急功近利的思想;在教育教学方式上虽提倡民主,可有时也会显得专制;学生一旦犯错或没有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就会有恨铁不成钢的冲动;有时处理问题比较急躁,不能冷静地听取意见;对一些经常会搬弄是非,自己又管不住自己的学生,向我来诉说自己的委屈时,也会流露出不耐烦的`语气;对课堂上不注意听讲,小动作不断,影响同学上课的调皮学生会从内心感到厌恶;对经常给班级扣分的同学我也会毫不留情加以批评……现在想想,更多的是惭愧,从现在起,我也应该像李老师那样,给学生给予更多的爱、更多的耐心,更多的信心。
三、阅读与写作提高教师素质
首先我也是一个语文老师,可是我的专业素养不高。但凡名师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爱读书,勤动笔。李镇西在书中写到:“读书、教书、写字,就是我现在生活的全部内容。”对比自己总是以没时间阅读为借口,久而久之自己的文化储备越来越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说到写下水文,我们总会嫌麻烦,懒得动笔。其实,叶圣陶先生很早就提倡写“下水文”,在李老师的习作中有一类就是下水文,每次学生写作文,他也一定和学生一起写。教师和学生一起作文,其意义不但是可以给学生示范,更重要的是有助于我们了解学生的写作心理、理解学生的写作甘苦。反思自己的习作教学,我写过下水文吗?大多都是“拿来主义”,把教案上的范文一念了之。总是在埋怨学生的作文差,可是自己的作文教学有效吗?我不敢保证今后我能坚持写下水文,但我想从“不写”到“写”再到“写得多”也是自己的一点进步。
此书,洗涤了我的心灵。让我们成为一个现在感到快乐的人,让孩子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体验到求知的快乐,思考的快乐,创造的快乐,成功的快乐,而且体验到集体的快乐,朋友间友谊的快乐。让我们的老师在工作中,体验到激情随意挥洒的快乐,同事间互相理解的快乐,体验到孩子们带给我们的快乐。
“最好的老师”——教师心中的丰碑,虽遥不可及,但孜孜以求。
读《最好的老师》有感 篇3
有人问起你的职业是什么?当你说是教师时,人们会对你很尊敬。因为从古至今,教师一直是一个受人尊敬的职业。古人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而当今社会,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该如何做一个合格的教师呢?最近我利用暑假闲暇的时间仔细阅读了著名教育家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书中全方位阐释了李镇西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学生思想工作、学生心理健康、语文教学的理念和实践,其中有的观点已经深入人心:“变语文教学为语文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是中学教育的核心”“把班主任的权威转化为学生的集权威”“让语文教学走进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参与语文教学”“班级管理要以‘法治’取代'人治'”“解放班主任和班主任的自我解放”“童心是师爱之源”“等等等﹍﹍《做最好的老师》集中展示了作者的教育教学思想、艺要主和具体操作方法,在一个个跌宕起伏、典折动人的故事里,作者的教育思想、教育机智、教育技巧、教育情感……全都融会其中,发人演省,撼人心魄,催人泪下,让我们这些读者也感触颇深。
作为当今社会的一名幼儿教师,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今日幼儿——明日栋梁。我们给每位幼儿提供的机会是为国家、民族的前途贡献。我们爱幼儿,不是像父母那样盲目的溺爱,而是要是适度的疼爱,要严中有爱,爱中有严。要让每个幼儿都能感受到幼儿园的温馨,从而自觉的遵守幼儿园的制度,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这是每个家长所期望的,也是每位老师所希望的。因此热爱幼教事业,首先要爱幼儿,要平等的对待每位幼儿,把每位幼儿都当成自己的孩子来教育,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现在,我也是孩子的母亲了,我才发现,父母始终认为自己的孩子是最出色的。他们能如此放心的交给我们,我们没有理由不教好每位幼儿。我一下子觉得自己的工作神圣而又责任重大,这是我以前所感受不到的。所以,我们既然踏入了幼教这个行列,就应好好的工作。那么在教育中,我们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呢?
首先教育内容要从儿童生活经验出发,关注儿童的兴趣,引导儿童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提供选择与创造的条件。幼儿经常接触的感兴趣的,在学习中就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 从而能学习轻松。
其次,教师要重视各个领域知识的互相渗透,新《纲要》中各领域的知识是有机结合相互渗透的。教师在教学中要随机应变,教育才能得心应手。再次,为幼儿创造一个轻松自由的学习环境。环境对幼儿学习很重要,环境可以影响人的一生。所以良好的学习氛围对幼儿的学习习惯、态度都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中,我们提倡“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因材施教”。那么怎样“因材施教”呢?新《纲要》中指出:“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个幼儿都获得满足和成功。”其实个体差异包括了发展水平和特点的不同。以前我们只是理解为孩子智力的高低和发展快慢,忽略了特点的发展。但毕竟每个孩子的生活环境不同,他们个人的喜欢不同。
从这本书中,让我明白到:作为幼儿教师,首先要自身素质好,其次要热爱幼教事业。这样才能爱幼儿,才能成为一名家长放心,孩子开心,领导称心的好老师。
读《最好的老师》有感 篇4
我读过一篇名为《最好的老师》的感人的文章。说的是品学兼优、受人喜欢的男孩特德,因为妈妈去世给他带来的巨大打击,成了孤僻内向,没有朋友的人。汤普生老师用不同的方式鼓励他,关爱他,使他成为一名医学博士。而老师因教育特德找到了教育学生的好方法。特德的成功让汤普生老师意识到自己也是个重要的人,最终成为一个最好的老师。
特德由于老师的'爱和关注,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汤普生老师因为关心爱护学生,真情鼓励学生而成为一个最好的老师。这就是爱的真谛:关爱别人,温暧自己。俗话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爱的付出是必有回报的。爱是互动的,当我们把爱送给别人时,爱的阳光也会温暖我们自已的内心,我们会像文中的汤普生老师一样,明白自己的确可以非同一般。
助人为乐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乐就是助人的最好的回报。当我扶起摔倒的同学时,一声“谢谢”让我心生温暖;当我为生病的妈妈端上一杯热茶时,一句“智颖,你真乖”,让我意识到自己无比重要;当我为同学解决了一道难题,一句“真行”让我觉得自己非同一般……爱的付出,使我收获了无比珍贵的东西——自信。
我们周围有一些同学常常认为:自己还小,还要别人的关心爱护,怎么有力量去关爱他人呢?我觉得这是一种错误的想法。小草是渺小的,但它用绿色装点了春天,而获得无数的赞美;花儿的生命是短暂的,但那瞬间的美丽却深深印在人们的心中。所以虽然我们还小,但也要尽力付出我们心中的爱。
关爱别人,温暖自己。只有这样,心中爱的源泉才不会干涸。让我们都付出爱吧,我们将收获比珠宝更珍贵的东西。
读《最好的老师》有感 篇5
拜读过《做最好的老师>,收获颇丰。平时只要留心,就会发觉有少部分学生的心理素质不稳定,有时会表现出积极的一面,而有时躁动不安和郁闷不乐。有的学生常常跟在别人后面,缺乏积极性和自主性。对这部分学生,需要在课堂上进行强化训练。例如,把这部分学生编在一个小组里,多跟他们一起活动,多进行鼓励、表扬,并让他们轮流当“小老师”,带着别人活动,体验主体意识,增强主动精神。
通常每个班里都会有几个心理脆弱、失调的孩子,他们的表现往往是,缺乏自信心、自尊心、争胜心,或因极度自尊而导致自卑。对于这类学生,老师要多给他们一份关爱,努力营造一个人人关心,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氛围。首先让他感觉到老师、同学都特别关心他们,喜欢他们,时时投去一个鼓励的眼神,送上一个真诚的微笑。其次,在练习中,对他们不露声色地降低要求,即使成绩没有进步只要他们尽力了,就给予表扬。第三,在课后多找这些孩子谈心,做他们的朋友,取得他们的'信任,让他们在你面前能够轻松自然,表现出正常状态。第四,在班上选定责任心强、富有爱心的同学与他们结成手拉手朋友,使他们在集体的关爱中感到温暖。总之良好的氛围可以消除他们的心理负担,适宜的方法可以逐步扭转他们的心理弱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