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富爸爸穷爸爸》有感
爱习作提供的读《富爸爸穷爸爸》有感(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读《富爸爸穷爸爸》有感 篇1
书友会里两位前辈都不约而同讲到过读书的目的就是要解决工作生活中的问题,觉得非常有道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很明显,大部分人要做好的就是"善其身",解决好自己的问题就是给社会做贡献,就是济天下。综合自己的天赋、能力、性格等因素,职业生涯多半会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当另辟蹊径,努力改善经济状况,于是关注起经济方面的书籍,希望能打开另一扇窗。
《穷爸爸富爸爸》中的穷爸爸工作努力,受过良好的教育,拥有博士的光环;富爸爸,八年级都没能念完。两位爸爸的事业都相当成功,而且一辈子都很勤奋,因此,两人都有丰厚的收入,然而其中一个人终其一生都在个人财务问题的泥沼中挣扎,另一个人则成了夏威夷最富有的人之一。书本从很多方面分析了产生这种差别的原因,最后归纳起来矛头集中指向理财思维的不同。
书中对财务自由有很多见解,但由于国情、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等原因,对我来说,最具可操作性的只有一点,就是对资产和负债的管理。首先,必须明白资产的负债的区别,并且购买资产,这是第一条规则,也是唯一一条规则,"富人获得资产,而穷人和中产阶级获得债务,只不过他们以为那些就是资产",我们平时更新换代的数码产品和很多买来就闲置的物品等行为其实是添置债务。如何区分资产和负债,简单来说,资产就是能把钱放进你口袋里的东西,比如:不需要到场就可以正常运作的业务、股票、债券、基金、能够产生收入的房地产、版税等,负债是把钱从你口袋里取走的东西,我们现在实际进入了负利率时代,所以现金和银行存款类的资产我认为划为负债更合适,因为它的购买力会不断下降,放的时间越长,损失越多。一份关于美国200年来资产价值的变化报告中指出,1802年一块美金,到今天的购买力是5分钱。而相应的资产类的短期债券两百年涨了275倍;长期债券的涨了1600多倍,1美金股票即使除掉通货膨胀因素也升值了一百万倍,价值103万。当然,这里面有一个BUG,就是时间跨度太长,个人是无法以百年为单位投资的,再考虑通胀,债券和基金看似升值不少,但也只能是划归为保守的投资方式,很难实现财务自由,股票投资获利巨大,也风险巨大,比如刚经历的股灾,即便如此,股票投资市场仍是实现财务自由的可试之路,如何从"七亏二平一赢"的铁律中脱颖而出,然后稳妥的生存下去,将是今后读书中要试图解决的技术性问题。
一本书看一次,很难讲出什么深的体会,只能结合自己个人思考抛砖引玉,敬请批评指正。
读《富爸爸穷爸爸》有感 篇2
我们的财务状况是由我们的资产和负债之间的关系决定的,那何为资产,能将钱放进你口袋你的东西,何为负债把钱从你口袋拿走的东西。生而为人我觉得我们最大的资产便是我们的头脑,我们最该投资的东西也是我们的头脑。
因为只有我们有一个智慧、会思考的头脑这样我们才有可能会有源源不断的财富最终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富人。
正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这句话告诉我们打好基础的重要性而我们的基础便是我们的头脑。
富爸爸穷爸爸两种认知两种人生,一个人的思想深度,认知深度是由后天决定的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所以每个人都有成为富人的机会。
而提高认知的最好方式就是吸取,有选择性的吸取其中成本最低最便捷的方式便是读书,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行获取自己所需要的。
思考任何问题,若想得到实质性的答案,我们需要从源头思考,理性分析而不是让我们的情感代替我们思考,很多人终其一生碌碌无为却始终是个平庸之人为什么?因为他们害怕损失害怕失去的程度远远大过了想要成功想要实现财务自由的程度,因此他们避免了失败选择了稳定安全,而失败是成功之母,她们选择了避免失败同时也就意味着他们也选择了避免成功。
解决任何问题最好的最有效的方式便是直面,这个世界本身就是不确定的,唯有变化是唯一确定的,既然我们深知这个道理,那我们面对风险最好的方式不是逃避而是直面,因为风险无法避免,我们能做的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方式去学习如何驾驭风险凭借自己的本事让自己所面临的风险降到最低而不是选择避免。
实现财务自由之路重要的是投资大脑培养财商。何为财商正所谓对症下药。
财商是会计,投资,市场营销,法律等各方面能力的综合,将上述四种专业技能结合起来以钱生钱就会容易的多。为了赚钱只有一项技能的人只能努力工作。
时代变了,很多要求也变了,现在不是好好学习就能很容易得到一份好工作,你得有自己的过人之处,有凌驾于别人之上的才能,这就意味着人要向综合方面发展不能只专某个方面,毕竟多个技能多条谋生之路,也应了那句话人只能赚到自己认知以内的钱。
你懂得了这一点就是你拥有的最大财富,你不知道这一点就是你面临的最大风险,所以人永远都在为自己的认知买单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我们投资我们的头脑,尽可能就是要减少无知的风险,增加赢的概率。
如今这个时代是脑力比拼信息获取速度广度的比拼,脑力也遵循用进废退的道理。
开动我们的小脑袋瓜冲冲冲。
读《富爸爸穷爸爸》有感 篇3
人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没有志气。
书中的富爸爸、穷爸爸都是聪明能干的人,但两人对金钱、财务、职业、事业的看法有很大的不同,最终决定了一个终生为财务问题所困扰,而另一个身后留下了数千万美元的巨额财产。
一个有钱,另一个没钱。
作者给这两个爸爸写的一穷一富,并不仅仅指拥有金钱的数额,也包含了指他们对金钱教育认识的多与少,富爸爸虽然没有穷爸爸那么有文化,一个小学都没有毕业的人和一个优秀的名牌大学毕业生,把这两个人进行比较,谁都会说高材生更完美,但是在真实世界中,在金钱面前,却并不是这样定夺的,而事实也证明了前者更为优秀,正因为前者掌握了比后者更多的在这个真实世界中应了解的财务知识,让这些财务知识为他所用,为他致富,所以富爸爸会如此的富有,以致超过了名牌大学毕业的人。
在这一节中有一首诗《末选之路》,这首诗是讲一个人在林中选择了两个不同的道路,而每一条路对不同的人都会有不同的影响,最后使得自己的命运也完全不同。
现在的社会并不是你读到了最高的学历就结束了,而是要把这学历作为自己新的生活事业的起点。
时间上会有两种意愿恐惧和欲望,这会使你落入一生中最大的陷阱,如果你让他们来控制自己的思想,你的一生就会生活在恐惧中,从不探求你的梦想,这是残酷的。
为钱工作,以为钱能买来快乐,这也是残酷的。
我们都应该知道钱不是万能的。
以工资的高低来安排生活不是真正的生活。
这些话都很真实的反映了现在很多家庭的困扰。
然而要真正摆脱这个处境,首先要做的,就是改变那以根深蒂固的观念,让钱来支配生活。
这个古老的观念是绝对错误的。
学校教学生认识钱,让学生明白钱的真正价值,让我们不要为了钱而放弃真正属于我们的东西,这才是可贵的。
富爸爸为了能让孩子真正理解赚钱,空讲大道理肯定是是行不通的,只有让他们不断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去体会,并让他们接触了很多已掉入老鼠赛跑里的人,所以效果很明显 整本书就是要告诉我们这一些事物的可贵,希望我们可以人穷志不穷。
读《富爸爸穷爸爸》有感 篇4
经过几个月断断续续,终于读完了《穷爸爸富爸爸》。受益颇深,感觉最受感触的是思想的改变。
首先,使我改变的是人们对于财务的认知,人们都避而不谈财务,认为这是一种庸俗的表现,可是人们却又为了这庸俗的东西每天都在努力的工作,只是为了获得更多金钱,所以我们要勇于谈论这些东西,并且和喜欢交谈财务的人谈论你的财务经验,不要害怕别人学走你的东西,就算你在怎么垄断,也不会满足全世界人的需要,要勇于分享,这样在教导别人的时候,也能反思自己的经验,从而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提高自己的财务,首先要提高自己的财务知识,这本书中说道通过一个人一天常说的词汇知道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如果你每天都在说和物价有关的词汇,那么你这个人可能生活在一个为了解决温饱而努力的圈子里,如果你一天说的都是股票方面的词汇,那么你生活在一个股票的圈子里,想让自己进入什么圈子,就多提高自己的词汇量经常应用并努力进入这个圈子。这本书把人们分成四种,他们分别是是E(雇佣者employee)、S(自由职业者,self—employed),I(投资者,investor)B(企业所有人,businessowner),通过自己的主要收入来判断你属于哪种象限里的人,那个象限里的人都能富有,但是相对来说,处于I。B象限的人能容易获得财富,处于世界最富有的人都来自于B,I象限,其中尤B象限的人最多。
其次,思想的改变,我们从受教育开始,我们的父母,老师,长辈都告诉我们这样一件事情,好好学习,以后找一个好的工作,然后你就可以过好的日子,从教育开始我们就打着一个雇佣者的理想来学习,学校也在不断批量生产一个个合格的雇佣者,这在父辈的时候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为那时候的公司包分配,包住宿,可进入现在这个社会,我们挣得这些工资很难够我们买房,买车,生育,每天只能加班来额外获得工资,当有人让我们去开公司,投资时,我们常常在说的是"噢,那太危险了,我可不能这样做,我还有很多需要钱的地方,我不能失去我的工作",然后我们也许这样度过我们的一生,然后再教育我们的孩子好好学习,努力工作,为了以后挣多的钱。
从此我们进入了"马太效应",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我觉的我们产生这种思想的主要原因是我们对同一种事物的思考,例如去年的物价上涨,对于普通的人来可能是生活支出的增加和减少自己的消费,而处于I、B象限的人可能认为这种一种机会,进行投资,且不论成功与否,光说这种思想就是产生我们贫富的主要原因。大多数人都把安全放在首位,如果没有安全保证,宁愿把钱投入到银行中这种低效率的地方(如果算上通货膨胀系数,我们有可能亏钱)也不愿意投入一个能获得很多财富的投资上。
对于投资,普通人的思想是保证,而真正的投资者是考虑我们能多久收回我的投资。普通人总是抱怨他们没有机会,总是想象自己要是回到过去会怎么样,而对投资者对于资产,很多人把自己的房子,车子当做自己的资产,而恰恰相反,这是我们的负债,资产就是能把钱放进我们的口袋里,而负债是我们从口袋里拿出钱,我们每天都要为我们的房子,车子拿钱,那就是我们的负债,"富人获得资产,而穷人和中产阶级获得负债,只不过他们以为那些是资产"所以我们要努力区分什么是资产什么是负债,并把金钱投入到资产中,拿房子来说,如果你买了房子并每个月都要支出,那么这是负债,如果你买了房子,把他租出去,并且收到的收入大于你的支出,那么这个房子就是你的资产,在这之前你要学会读懂财务报表,才能分辨出什么是资产什么是负债。还有就是,当你需要投资时,要看一下对方有多少资产,在从事什么行业,简单的说比喻就想相亲,先看媒婆的孩子有没有结婚,如果没有结婚,谁不把好的姑娘介绍个自己的孩子。
克服自身的缺点:恐惧心理,愤世嫉俗,懒惰,不良习惯,和自负,1、恐惧心理,"我们唯一恐惧的是恐惧的本身"这是美国总统罗斯福的一句名言,没有一个人不恐惧失去金钱,即使富人也一样,但是他们处理的恐惧的方法不一样,有的人因为创业失败而不再创业,又回到了雇佣者的行列,而富人则是总结为什么投资失败,并吸取教训在进行投资,成功是个吝啬的老师,它不会交给我们什么太多有用的东西,而失败却能交给我们很多有用的知识,为了以后的成功提供垫脚石。正如晚年的晏阳初,当它的传记作者问他:长着今已有志竞成,但六十多年中是否也有失败的地方"晏阳初沉吟良久,答;"失则有之,败则未有",可见成功者对于失败的不同处理。
愤世嫉俗,当我们进行一件事情的时候,总有人跑过来告诉你,不要这样,这太危险了,他们的说法很有影响力,并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产生共鸣,所以我们错过了一个又一个机会,眼睁睁的看着机会在我们的身边溜走,所以我们要真开眼睛去观察现实,而不是被顾虑和恐惧蒙蔽思想。
懒惰,治疗懒惰最好的方法是让我们"贪婪"一点,当我们遇到问题是,我们首先说的是我不能支付,而不是我怎么样才能支付,在我们考虑怎么支付的时候,我们不断开发大脑,不断的提高自己的财商。还有不要把自己的资产投入到基金中,我们只能在老得时候才能知道自己获得的收益是多少,如果到那时候才知道你的收益不能支付你的养老,那么这是很悲惨的事情,把钱让别人投资,增长的是别人的财商,而不是你的。这样很不划算。
不良习惯,不好的习惯导致我们不成功,例如我们每个月都需要支付这些那些的费用,然后在支付我们自己,有时候到支付我们自己的时候,已经什么也没有了,所以,我们要先支付自己,当我们的贷款人不断抱怨的时候,我们就能把他们的压力当做动力,寻找其他的收入来提高我们的收入,来支付给他们。
自负,自负是无知的另一面,当我们自负的时候,常常用傲慢来掩盖自己的无知,所以我们当知道自己欠缺什么的时候,我们应该找一个这方面的专家或者一本这方面的书,马上来教育自己。
系统的重要,我在读这本书之前一直认为,只要我能提供优质的商品,良好的服务,那我一定能成功,现在想想挺好笑的,我们好像都听过这样的故事,我们生产的产品质优价廉,比XX要强的多,可是人们就是认可它的产品而不认可我们的,每个人都能做出比麦当劳更好的汉堡,却不能做到麦当劳那么大的产业,其原因就在于麦当劳有自己一个良好的系统。我们要努力不断的创造一个系统,没有系统的公司是无法长久的。
销售的魅力,我认为一个成功的销售员最成功的地方不在于他能销售多少东西,而在于你能被拒绝多少次,拒绝的多了,我们离成功就会越近,不要盲目的去被拒绝,而要不断的在被拒绝后总结语言技巧和销售能力,一个企业的成功,其销售能力是功不可没的,我也是个害羞,内向的人,害怕别人拒绝自己,有时候词不达意,很多在脑海里想的东西,等到说的时候变的磕磕巴巴,不知所云。从现在起,我要勇于同陌生人说话,不断提高自己的谈话能力。如果有可能,我很希望能进入一家培训销售系统完善的公司。
学习。学习是我们一生都需要的东西,如果你离开了学习,那么你离失败就不远了,我们不需要有多聪明的智商,能多快的学习,我们只需要拥有一个乌龟的心态,对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有一次我们从北京开车回沧州,中间父亲让我开车,在高速上开车的兴奋与紧张那是在城市开车无法相比的,我把汽车开到告诉规定的最高限速,我超过了一辆又一辆汽车,并且保持了我认为他要半个小时才能追到我的距离,然后我们进入了休息区,休息了大约十分钟左右,当我们重新在高速上行驶的时候,那些被我们超过的车一个个的都在我们前头,我想这就是持久学习的最大的魅力,不在于你多聪明,而在于你多持久。不要在乎自己比别人智商低,实验表明,一个班上前十名的孩子和后十名的孩子,三十年后的生活状况是差不多的。而情商对你的影响力比智商要大24倍。
读《富爸爸穷爸爸》有感 篇5
《穷爸爸,富爸爸》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一个富人和一个穷人,他们一起来到牧师的面前应诉说自己的苦恼。富人说:我的钱多得几辈子都用不完,所以给孩子请了最好的老师,让他在家里就可以上学,希望儿子将来能够接管自己的事业,将这份庞大的产业继承下去。可是20年后,我的儿子无法面对这个真实的世界,甚至不敢走出自己的房间。穷人说:我靠捕鱼为生,因为贫穷没钱送儿子去读书,所以每天捕鱼的时候,就让儿子坐在船舱里。想趁年轻,多出点力,让儿子休息几年,等他老了,再将这船交给儿子。可是20年后,我的儿子竟然不会撒网。
其实,富裕和贫穷都没有错,孩子不怕父母贫穷和富裕,怕的是父母的溺爱。富人的儿子之所以没有成才,并不是因为他富裕,而是因为他从小就窝在家里,从未涉足过集体生活,没有体验过交朋友的快乐,又怎么能去与别人和睦相处呢?他整天呆在家中,不出去锻炼自己,又怎么能闯出一片天地呢?穷人的儿子之所以没有成才,并不是因为贫穷,而是因为他永远只是坐在那儿看,从未亲手撒过网,捕过鱼,他又怎么能够自食其力呢?
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父母肯定会更加疼爱我们,呵护我们。记得有一次,我在公园里散步,看见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想去摘花坛里的花,他的父母看见了,抱起她说:“宝贝,不能摘,摘了会罚款的。”“不嘛,不嘛,我就要摘,我就要摘,呜呜……”说着她大哭起来,父母见状,连忙摘下一朵花递给她,还安慰说:“乖啊,花在这儿呢。”小女孩立刻破涕为笑。我叹了一口气,其实这样的情景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少见。
亲爱的父母们,你们有没有想过今天的溺爱会给孩子的未来带来什么?当父母不在身边时,他们怎么办?所以,亲爱的父母们,不要再一味的放任、放纵自己的孩子了,也不要事无巨细地帮他们操办一切了,这会害了孩子。适度的爱和关心,让我们放手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样我们才能健康地成长,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读《富爸爸穷爸爸》有感 篇6
我们嘴里经常说的话,其实就能反应出我们的思维模式以及我们的处事方式。我们用语言去预言自己的未来,然后未来反过来印证我们的语言,我们就一直在这个圈里循环着。多么恐怖的事情,多么有意思的事情。
说它恐怖,是因为我们一旦陷入恶性循环就会极其恐怖。
如果一个人常说的话是类似穷爸爸的这种:“我可付不起”、“我不富有,因为我有孩子”、“我永远也不会成为富人”、“钱对我来说不重要”。那么,他就是在日复一日地对自己进行逃避的暗示和催眠,在这种暗示和催眠的作用下,他的大脑停止了思考,然后只剩下抱怨。进而,他果然如同自己预言的一样不富有,这个结果反过来会让他更确信自己的想法,更加逃避现实。
说它有意思,是因为我们如果进入良性循环就会大有收获。
如果一个人常说的话是类似富爸爸的这种:“我怎样才能付得起?”“我必须富有,因为我有孩子”、“我是一个富人,富人不会这么做”、“金钱就是力量”。那么,他就每时每刻都在想办法解决问题、在锻炼他的大脑。大脑越用会越灵活,他的能力也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越来越强大。进而,他果然如同自己预言的一样富有,这个结果也会反过来让他更确信自己的想法,更努力动脑去想办法。
而我自己以及我身边接触到的绝大部分人都是像穷爸爸一样的。在心理学上有个名词可以形容这样的情况——“自证预言”。
比如,我妈妈常年累月都在抱怨我爸爸什么事都做不好,现在我爸爸真的是很少做家务。
比如,我婆婆总是说公公爱发脾气爱赌气,现在我看到的也确实是公公动不动就发脾气赌气。而我自己,虽然也有和妈妈一样的思维模式,但我多少从她身上吸取了一些教训。
我也会抱怨先生不做家务,但我跟妈妈有一点不同:我爸爸偶尔做了家务的时候,妈妈会对他冷嘲热讽;我先生偶尔做了家务的时候,我会夸奖感谢他。也许确实是我比我妈妈幸运,我先生比我爸爸更懂得心疼人,但也有可能是因为我们采取的方式不一样才有了不一样的结果。一个人的眼里只能看到不好的,那他的世界就充满了不好;一个人的眼里能看到美好,那他的世界也会充满美好。
而我们看到的关注的又会反过来强化我们脑海里的观念。如此反复循环,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厉害的人越来越厉害,有钱的人越来越有钱。
一个人的观念对他的一生影响巨大。而一个人看待事情的方式、一个人的观念最初都是来自家庭、来自父母。
所以,为了我们自己也好,为了我们的孩子也好,我们都应该努力学习、提升自己、改善自己的思维模式。只有我们的思维模式改变了,我们的孩子才会有更好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