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有感
爱习作提供的读“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有感(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读“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有感 篇1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篇课文,这篇课文叫做《“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这篇课文作者回忆了作者七八岁的时候,写了一首诗,结果被母亲表扬了,母亲说这首诗精彩极了。作者就很自满,想把这首诗拿给父亲看。他的父亲是一家影片公司的重要人物,作者想父亲肯定会更加会赞扬这首诗的'。晚上,父亲回到家了,看完了这首诗,说:“我看这诗糟糕透了。”长大后,作者出版了一部部小说、戏剧和电影剧本。作者感悟到:每个人都要来自母亲的力量,这种力量是创造的源泉,但是这有这个是不行的,还要有来自父亲的力量,要用父亲的警告来平衡,需要有人时时刻刻的提醒你。
我读了这篇课文的感受是父母给我们的爱有很多种方式,有鼓励,有批评等等……父母给你的爱各不同,母爱如水,父爱如山。严厉的父亲和慈祥的母亲的爱都是不一样的,但父爱和母爱缺少了一个都不行,如果缺少了,要么就会自责,要么就会太过于自满。
这就是《“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主要内容和我读完这篇课文的感受。
读“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有感 篇2
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文章的名子叫《“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我读后受益匪浅。
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巴迪小时侯写了一首诗,妈妈看了后鼓励巴迪,高兴地说:“巴迪这真是你写的吗?精彩极了!”爸爸看了以后说:“这首诗糟糕透了!”正是妈妈的鼓励和爸爸的提醒,巴迪终于成了一名大作家。
妈妈的鼓励使巴迪对写作有了更强的信心。
爸爸的提醒时刻提醒着巴迪小心、总结、提高。
在我的家里也有两种爱,一个是“加油,继续努力”。另一个是“你怎么这么粗心呀?”这两种爱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
前几天我刚买了一个滑板,我还不会滑呢,一开始妈妈拉着我的手滑,不一会儿我会滑了,可是我还是有些恐怖感,在滑的时候,身子还不时的前后晃,也不时地跟妈妈说:“老妈,我害怕!”“不要怕,加油,继续努力!”妈妈在后面自信地说。听到妈妈为我鼓劲,我更加有信心了,慢慢地我不再害怕了。我想:如果没有妈妈的鼓励,有可能我现在还不会呢。
在我成功的'时候,妈妈会表扬我,在我犯错误的时候,妈妈也会批评我。
有一次,我写完作业,自认为没有错了,就迫不及待地给妈妈看,让妈妈检查。我就看书去了,过了不大一会,妈妈说:“别看了,你看看你写的作业,错了一大堆,而且都是粗心错的,你怎么这么粗心呀!”我低着头把作业拿走了。我仔细一看,果然都是粗心错的。
在我的生活中,这两种极端的爱缺一不可。
读“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有感 篇3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课文主要这了作者巴迪8岁时写了一首诗,妈妈看后表扬巴迪写得精彩极了,可爸爸却评价这首诗写得糟糕透了.
面对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巴迪不骄傲也不气馁,继续勤奋学习,最后成为一名著名的作家。读完这篇文章,我深有感触。
巴迪母亲的出发点是正确的。母亲受巴迪的方式是表扬和鼓励,是希望巴迪在人生的`道路上不产生自卑感,能扬起自信的帆远航。而父亲却不同,父亲对巴迪的要求非常严格,他把受埋藏在心里,不轻易表露同来,目的是使巴迪在生活中不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这也是一种爱的方式。
事实证明,巴迪不因为母亲的表扬而自满,也不因为父亲的批评而放弃写作。他坚持走自己的路,勤奋加积累,最后获得了成功。
由此我便想到了我周围的一些人,有的人总爱听表扬的话,一受批评就受不了。有的人得到表扬尾巴就翘上天,沾沾自喜。还有的父母对孩子只有表扬,使孩子盲目自信;而有的父母则一味批评孩子,这样孩子会丢失信心。对待孩子,仅有表扬或者批评,还是不够的。我们坏话好话都要听才会有进步,人生如小船,只有经得起风浪,才能驶得更过。
其实,表扬和批评都是一种考验。只有经得起考验的人才会有出息。巴迪的父母都爱他,都希望他长大成才,天下的父母都一样的,让我们在表扬和批评中成长吧,像巴迪一样做个有出息的人。
读“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有感 篇4
这几天,我们学习了一篇文章:《“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故事内容:作者巴迪在小时候写了第一首诗,父母的评价却完全相反,母亲评价:精彩极了!父亲评价:糟糕透了!
读了这篇文章让我感受到了:只有在两种不同的爱下才能健康成长,就像花儿离不开水,也离不开阳光。文中父亲的爱就像雨水,虽然湿透了“花儿”的心,但如果没有这场雨的滋润,“花儿”就得不到水,不久也会“干枯”。文中母亲的爱就像一束温暖的阳光,给予“花儿”营养,但如果只有阳光,“花儿”得不到水润,所以还需要一场雨来滋润“花儿”。
生活也是这样,如果母亲总是赞扬我们,我们也会从自信渐渐变成了自傲,这时我们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这样才能使我们不会自傲。但如果只有警告,你的心情就会变得很低落,变得很自卑,所以我们只有在两种爱的力量下才能健康成长。
有一次,我的数学考得很糟糕,爸爸臭骂了我一顿,我还挨了几木板子,我把成绩告诉了妈妈,并下定决心下次要努力考好,妈妈不但没批评我,还表扬我:知道要努力才是好孩子!
啊!只有在两种爱的.鼓励下才能健康成长,批评和表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要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慢慢地驶向成功的河流去。
读“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有感 篇5
今天,我细嚼慢咽地读完了《“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文章,心中久久不能平静。
文章的作者是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七八岁时他写了自己的第一首诗,妈妈的评价是“精彩极了”,而恰恰相反爸爸的评价是“糟糕透了”。在这两种不同的爱的鼓舞下,作者坚持不懈地努力着,最终获得成功。
当我读到“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是啊,人需要鼓励,但是,单有鼓励有可能导致盲目自信、骄傲自大;人也需要批评这种爱,但是,单有批评也有可能导致过于自卑、失去自信。作者是这么幸运,在两种截然不同的爱中生活,使作者努力地向前驶去。而我也是一个这么幸运的人。
那是八岁时的事了,有一天早晨起床时,妈妈的眼镜莫名其妙地变没了,全家大动员,来找眼镜,找了半天,原来眼镜就在被子底下。我突然觉得手痒痒的,想把这件事记叙下来,便拿了张纸以《找眼镜》为题写了我有生以来的第一篇作文。我迫不及待地拿给妈妈看,妈妈看了我的作文后激动不已,高高地举起我说:“宝贝会写作文了!”我听了妈妈的夸奖,兴奋不已,迫切地想让爸爸也来欣赏一下我的作文。妈妈帮我把作文打进电脑里。爸爸回来了,一打开电脑一眼便看到那篇文章。爸爸看了后皱了皱眉头说:“这是谁写的,无聊透了。”我听了恨不得找个洞钻进去,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似的,很不是滋味。现在长大了,再回头看那篇文章,也不得不承认爸爸是正确的。现在在妈妈的鼓励下,在爸爸的批评下,已有许多文章得到了老师的表扬和认可。
正如作者所说的一样“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在我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 很爱看《还珠格格》,特别爱看紫薇弹古筝,古筝那优雅古典的旋律“余音绕梁”般地在我耳际回荡。我对古筝的痴迷感动了妈妈,妈妈便在少年宫帮我报了古筝班,我欣喜若狂。自从买了古筝之后我天天爱抚着它,常常弹奏简单的乐曲,真是爱不释手。但是,“三分钟热度”过后,在兴趣与坚持、练琴与电脑游戏之间我曾经多次想放弃弹古筝,妈妈见状,鼓励我说:“学习不能半途而废,否则,你前面的心血不就白费了吗?而且你弹得那么好,进步那么快,妈妈又那么爱听你的琴声,放弃了多可惜啊!”在妈妈的鼓励下,我坚持学琴五年,在古筝班学得较好,老师经常叫我给同学示范,我被少年宫评为优秀学员,多次参加演出,今年还通过了全国古筝六级考试。每当我沾沾自喜、骄傲自大时,爸爸总是严肃得批评我:“差多了,那段弹得结结巴巴的`,不通顺,音乐没处理好,要知道弹琴要用心用感情去弹。”爸爸的批评总让我反思自己的不足,更加的精益求精,取得更大的进步。
我与作者一样也是一个这么幸运的人,也有两种不同的爱时刻鼓舞着我。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我相信我将与作者一样最终获得成功。
读“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有感 篇6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我最喜欢读的一篇文章。
文章记叙了“我”七八岁的时候写了第一首诗,母亲看完那首诗,不住的夸赞“精彩极了”,“我”得意洋洋;而父亲看完那首诗却批评道“糟糕透了”。这两种不同的评价对“我”的一生产生了重大影响,以及“我”从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中感受到的爱。
赞扬了母亲那“感性”的爱和父亲那“理性”的爱,这两种爱使我没有骄傲自满,也没有放弃希望,最终走向了成功。
当我读到“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但是仅仅有这个是不全面的,它可能会把你引入歧途。所以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时我想:现在有的家长,尽管孩子做的不好也尽挑些好听的词来“美言”孩子,孩子飘飘然,甚至自满,最终走向歧途。这不正是文中句子的真实写照吗?
这是我明白了:不管是批评还是鼓励,都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让我门在爱的鼓舞下努力想人生的高峰攀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