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旧事》读后感
爱习作提供的《城南旧事》读后感(精选5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城南旧事》读后感 篇1
《城南旧事》,这本书的作者是林海音,它记叙自己在北京城南的童年生活。大柯的几根垂落的枝条,存留的枯叶,临街被涂盖的字号,还有屋顶上的花盆以及巴在皇城墙上的冬雪……
读着《城南旧事》,我渐渐地走近了书里,看着英子在城南度过的童年,它们就像是一股微风不知不觉地渗入我的脑海中∶缓缓的'骆驼队、惠安馆、胡同的井、闹市僻巷、草垛子,骆驼队、井边的妞儿、惠安馆的疯子——秀贞、躲在草垛里的小偷、斜着嘴笑的兰姨娘、不理“我们”的德先叔、和“我”形影不离的宋妈以及最后因肺病去世的爸爸都与“我”建立下了深深的感情,都不是一天可以建成的,但是他们都是在岁月中消失了。
童年,突然破灭。相比之下,虽然我的童年过得无忧无虑,但是英子的童年却过得十分精彩。她的童年是很真实、纯朴。温馨,那样得纯净。当读到英子和惠安馆的疯女人玩时。
我真担心秀贞会不会做出伤害英子的事;当读到英子知道自己的好伙伴妞儿就是秀贞的女儿时,英子不仅仅帮助他们母女重缝,还将自己的生日礼物——钻石表和妈妈的金手镯送给他们当作盘缠去寻找思康叔。此刻,我为英子感到骄傲,读着读着,我的心时而害怕,时而快乐,又时而伤心。我觉得很奇怪:难道英子不害怕秀贞吗?
看到最后,我才明白;是因为她有一颗纯洁的心灵,正是她有了这一颗心,她的童年才幸福。这本《城南旧事》就像一缕清风,让我知道别错过童年,花儿谢了还会开,太阳下山明天还会爬上来。
《城南旧事》读后感 篇2
天凉好个秋,秋天读书是最惬意不过的事儿了,翻开《城南旧事》这本书,墨香扑鼻。
整本书中没有花哨的片段,没有梦幻的情节,只用朴素的语言,以一个孩子的视角描绘出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主人翁英子从天真活泼的孩子成长为家中的顶梁柱,这其中发生了许多的故事。
“疯”女人秀贞的女儿小桂子被丢弃,英子帮她找到了女儿,而她竟是英子的朋友妞儿。母女两人去找妞儿的父亲,却发现他丧生在火车下。兰姨娘投奔到英子家,英子发现爸爸和兰姨娘的情感不对,巧妙地让兰姨娘嫁给了德先叔……最后,爸爸因肺病去世。失去了父亲,英子成为家中的顶梁柱,童年也从此结束。
读罢,我合上书本,可心中却怎么也忘不了那个可爱又天真、文静又沉着的英子。她的童年是多彩的,是短暂的.,她身边的人总是悄悄地来,又悄悄地走,像幻影一样踪影全无。
最让我心潮起伏的一章是“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12岁的英子刚刚结束小学生活,拿到毕业文凭,却得到了爸爸去世的消息,她能如此冷静地接受这残酷的现实,这让我十分敬佩。同样是12岁,英子已经成了小大人,可我还在爸妈温暖的怀抱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有时,还埋怨爸爸妈妈这里不好那里不好。爸爸妈妈不是我们的仆人,总有一天,我们要承担自己的责任。我们也是家中的一份子,也应该为家庭出力!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是我们的职责。一个和谐美好的家庭,需要所有成员的努力!
《城南旧事》是一本书,是一个故事。它让我明白了我不再是孩子,要承担自己的责任!
《城南旧事》读后感 篇3
今天,我读了一本意味深长的书——《城南旧事》,它是由五个小故事组成的中篇小说。故事的主人公林英子,大家都叫她英子,这本书以成长中英子天真无邪的目光看待一个充满幸福和悲伤的社会。
英子的一个邻居秀贞,大家都叫她疯子,为什么叫她疯子呢?因为作者爸爸的一个大学学生和秀贞住在一起,两人渐渐有了感情,后来就生下了一个女儿叫小桂子,生下来之后家人就把小桂子扔在了墙根,秀贞以为孩子不是被野狗吃了,就是让人拾走了,打这儿就疯了。别人都不理秀贞,可是只有英子和她交了朋友。后来,英子又认识了一个叫妞儿的小女孩,妞儿就是小桂子。秀贞知道了妞儿就是自己的女儿,就领着妞儿奔向火车站去寻找她的爸爸,最后母女俩惨死在火车的铁道上。英子在附近的荒园中认识了一个年轻人,英子觉得他很善良,可是不久警察就把这个年轻人抓走了,这件事使英子非常难过。令我感触最深的是最后一篇——爸爸的花儿落了。当我读到”夹竹桃是你爸爸种的,戴着它,就像爸爸看见你上台一样!“这就预示着爸爸再也不能看女儿上台做代表,我的心情变得非常沉重。到后来,爸爸的病情加重直至去世,英子坚强的接受了现实,她要负起帮助家人的'责任,长大就意味着负责任,就意味着不再任性,不再让人担忧。
读完《城南旧事》有时让我悲伤的流泪,有时又笑的合不拢嘴。我时而替英子高兴;时而又替英子伤心。我为英子的做法感到骄傲,我十分佩服英子,在别人眼里低贱、可恶、讨厌的人,在她眼里却闪烁着常人所没有的思想道德品质。
《城南旧事》以朴实的写实风格,超越了悲切的童年回忆,让我久久不能忘怀。
《城南旧事》读后感 篇4
每一本好书,都是值得让人细细去品味,鲁迅说过:“倘只看书,便变成书橱。”“读书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我暑假读了林海音《城南旧事》,不仅用眼睛看,嘴巴读,而且还用心在书上划笔记,脑子在思考,看到了这个故事是那么动人。
作者林海音从小孩子到大孩子,经历了许多波折,伤心就流泪,高兴就大笑,林海音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因此写下了《城南旧事》。这本书刚开始翻开目录,一队骆驼印入眼帘,林海音把普普通通的骆驼写在书上是为了什么,后来才知道林海音说“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突然就被打动了。全书通过主角英子童稚的双眼,观看大人世界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许多平平常常的.细节里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小孩的天真,却又能道尽人世复杂的情感。
文中宋妈的唠叨,爸爸的严肃……都让我记忆犹新,最后一章——爸爸的花儿落了,最让我感动了。英子在毕业典礼前,由襟上的夹竹桃想起了爸爸,回忆了我在医院看望爸爸、爸爸逼“我”上学、爸爸让“我”单独去汇款和爸爸喜欢花的一些生活小事。尤其最后一句话是:“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亲爱的爸爸去世了,她的童年结束了,刚满十三岁,就开始负起了不是小孩子所该负的责任,而我从中感悟到了成长淡淡的忧伤,在这淡淡的忧伤中我禁不住再三寻思个中深意,每个人都不得不长大,真不知道我长大会怎样?
好书常如最精美的玉器,珍藏着人的一生思想的精华,若将其中的崇高思想铭记于心,就成为我们忠实的伴侣和永恒的慰藉,浸浴在“读书之乐,乐融融;读书之乐,乐陶陶”的境界里是件多么幸福的事啊。
《城南旧事》读后感 篇5
读了《城南旧事》,我觉得人生下来就是不平等的。
首先是“疯子”,她的真名叫秀贞,男人被抓走了,孩子被扔掉了,又得了精神分裂症,本来家里就不富裕,又被别人认为是疯子。
然后一个人物就是妞,爸爸妈妈都不是亲生的,爸爸经常打她,爸爸妈妈把她捡回来就是为了让她替他们赚钱,最后选择了离家出走。
再然后就是那个贼,他家很穷,吃的都是一些加野菜的窝头,弟弟在学校里年年考第一,而且还想以后出国念书,可是家里穷,没钱交学费,哥哥就背着弟弟和妈妈去当小偷,可是偷的都是些不值钱的东西,最后还被抓走了,既没帮到弟弟,反倒没人赚钱交学费了,他们一家的生活肯定比以前更惨了。
还有宋妈,她不喜欢她的丈夫,有一次一气之下跑到城里来做奶妈,丈夫年年到城里来要钱,把她的`钱全拿走了,而且后来她的儿子也死了,但她的丈夫一直瞒着她。
再回来讲“疯子”,她说要和妞赶火车去天津,在旧社会,两个女性是无法保护自己的,她们两个的下场一定很凄惨。
可小英子却不一样,她的爸爸妈妈都很疼爱她,最主要的就是她的爸爸有钱,能让她上好的学校,能有好的同学,好的老师,能吃得好,穿得好,还有四个妹妹两个弟弟,家里还有一个奶妈,她和妞都是天真纯洁的,可是她们两个的命运却是一个巨大的反差。
小英子自认为自己长大了,也成熟了,可我不这么认为,她的爸爸死了,她却一声不吭,我觉得这是无情,而且我觉得如果妞还活着,那么她应该更加成熟,因为她受的苦多。通过上面这些人物的命运,我觉得人生出来就是不平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