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呼啸山庄》读后感

2025/05/08读后感

爱习作提供的《呼啸山庄》读后感(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呼啸山庄》读后感 篇1

呼啸山庄向我们讲述的是一个悲惨的爱情故事。作者把文章写的如泣如诉,让我仿佛也在那个可悲的故事里。

作者艾米莉一生不幸的遭遇,连接不断地命运打击,让她的心灵始终蒙蔽着一层忧郁的灰色。正因为命运不断地打击,她对生命、对人生、对自然的追问与思考,让她年轻的心因哲思而成熟,因沉淀而凝重。

《呼啸山庄》讲述的是一个爱情与复仇的故事。呼啸山庄的主人恩萧先生有两个可爱的孩子辛德雷·恩萧和女儿凯瑟琳·恩萧。在恩萧先生外出时遇到一个无家可归的孤儿,就把他带回家收养,并取名为希刺克厉夫。由于希刺克厉夫孤苦的身世与坚忍的性格,他获得了恩萧先生的疼爱,但同时遭到辛德雷的嫉恨在恩萧先生去世后,辛德雷的憎恨变化为行动他把希刺克厉夫降低为奴仆并百般折磨他。这样的举动让希刺克厉夫心里燃烧起复仇的`火焰。而妹妹凯瑟琳却与哥哥相反,她与希刺克厉夫一起成长,心性的相似让爱意在两人之间萌生,并与日俱增。然而,画眉山庄的小主人埃德加·林顿以其风度与魅力吸引住了凯瑟琳,凯瑟琳嫁给了林顿,希刺克厉夫愤然离去,一走就是三年。三年以后暴富归乡时,凯瑟琳已为人妻。

希刺克厉夫对凯瑟琳的爱转化为深深地恨,他决心要复仇。他已制定好一个可怕的复仇计划。

他通过赌博夺走凯瑟琳哥哥的遗产,他利用埃德加妹妹伊莎贝拉对他的爱意,引诱伊莎贝拉离家出走并百般折磨她。备受煎熬的凯瑟琳,在生下小凯瑟琳以后死去。十几年后,希刺克厉夫又施计让她嫁给懦弱多病的小林顿,终于,希刺克厉夫终于把呼啸山庄和画眉山庄的财产搞到手,但他也追随凯瑟琳的爱而去。

这是一个悲惨的爱情故事,它让我懂得,人不能太贪婪了,要珍惜美好的爱情。

《呼啸山庄》读后感 篇2

一口气读完《呼啸山庄》,原以为内容多么恐怖,其实并没什么,完全是主人公内心的反映。相反,可能是环境的闭塞,让两家不得不结为亲家。因为他们的出身相似,所受的教育相似,所以以世俗的眼光看是最好不过,但是,人心最不可测,常年的朝夕相处,尤其是童年的两小无猜,会让两个人彼此了解,彼此认同,从而忽略各自的身份,朝最自由的方向发展,这一切发生的都是真实可信的。希思克里夫从小被呼啸山庄主人恩肖先生收养,恩肖对他很仁慈,恩肖的儿子亨德利却无比憎恨希思克里夫,处处刁难他,或许是不想让希思克里夫夺走父亲的爱,也或许不想让家里添了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人。其实亨德利没有夺得他的财产,相反在帮助他积累财产。而他的妹妹凯瑟琳为什么没有这种想法呢?因为他们是异性,异性相吸是天性。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了曲折的事。环境让希思克里夫埋下复仇的种子,爱让希思克里夫觉醒,尤其是凯瑟琳的女儿让希思克里夫领悟到复仇的痛苦,只有放手才会使自己的灵魂得到自由。最终,希思克里夫让凯瑟琳与哈里顿结合,自己走进坟墓与唯一的爱人相守。

本书最精彩的是对细节的描写,我作为一个游客来到这个庄园,本以为那些看家狗不会看懂我的表情,正当我做着各种鄙视狗的表情时,那些狗蜂拥而上,吓得我无处可逃。读到这个情节,太感叹作者艾米莉·勃朗特的才华了,把人物内心刻画的太细腻了,太真实了,也太有意思了。其次,对女性美的描写也非常吸引人,特别是凯瑟琳和她的女儿简直就是天使的化身,包括女管家耐莉也是那么亲切温柔,可以说女性就是爱与美的化身。最后,环境的描写更是锦上添花,古老的庄园,肥沃的田野,茂密的树丛,在作者的笔下缓缓移动,充满诗情画意,好像进入与世隔绝的境地。当然,翻译者李嘉也特别厉害,读起来没有违和感。总之,这不愧是世界名著,我喜欢。

《呼啸山庄》读后感 篇3

看完了呼啸山庄,感触并不太多。只是清晰的感到一种悲哀。为了那里面的所有人而感到悲哀。尤其是小凯瑟琳。她无力反抗,在那样的环境下,被逼下嫁给小林顿。我可以感觉到她最绝望最无助的就是 小林顿病入膏肓之时,她无力让她公公希思克利夫去叫医生。是的,她是爱她的,尽管他并不爱他,他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爱。亲眼看着自己爱的人那样子死去,连救治的'努力都没有。她没有能力,只是附属品。没钱,没地,没力气反抗。她的意志完全被压制,有的只是服从。她改变不了屋子的主人,希思克利夫。我看到那种软弱与无助之后,才明白在那个时代那种环境下真的就 没有女子的立足之地。我想到了旧时代的中国,那些女子受到的压迫怕是更甚吧。婚姻不自由,还得缠足,还有多女侍一夫,封建的家长制,就如里头的希思克利夫,以他们绝对的权威去压制所有人……

庆幸,自己生活在了一个全新的社会,过去的那种黑暗历史一去不复返了。我们终于赢得了自由,终于有了自己独立的生活。我又想到了《平淡生活》里面优优的大姐,我可以理解她的无奈,没有钱,还病重。只有依靠那个为了钱不择手段的丈夫。她就是一个附属品,活着只是为了艰难的活着。可是我最痛恨的就是这种软弱并且依赖别人的女子,而她呢。居然可以绝情到对自己丈夫陷害自己的妹妹视而不见。她可怜并且无能,没有人能够救她,因为她自认为没有了丈夫她就不能生存了。所以,以后的我绝对不会当这种女人,要自己独立的生活,尤其是经济上要独立。不要靠别人,就算别人再好,也并非永远靠得住。所以,自己要对自己好,要好好的关心自己,而不是等待别人的怜悯。

《呼啸山庄》读后感 篇4

极致的爱固然纯粹恢弘,但不见得值得歌颂。

故事以西斯克利夫得人生故事贯穿主线,但实则讲述了对待爱的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轨迹。

西斯克利夫和埃德加都有极致的爱,但道德的约束和人生经历的烙印决定了面对痛苦时人的反应。

西斯克利夫的爱恨是爆发的,气势恢宏;埃德加的爱恨则是内敛的`,绵绵悠长。

西斯克利夫苦难冷漠的童年造就了性格中的破坏力,当痛苦来临且无法挽回时,就会爆发出由仇恨滋生的无穷无限的破坏力;而埃德加从小的教养约束和在爱的环境中成长的经历,促使他即便面对伤害与痛苦,仍然表现出对外部世界的仁慈与隐忍(当然,在故事中这样的性格也常被称之为软弱,但我并不认同),但无论从对亡妻的包容、怀念抑或早亡的结局,都能看到他内心不断的痛苦折磨历久弥新。

两种极致的爱也投射在了下一代身上,西斯克利夫魔掌下长大的孩子沾染着他的冷漠暴虐、缺乏同情和刻意培养的薄情粗鲁;埃德加的孩子却成为了这个小世界里最正常而充满生气的存在,善良、温情而充满活力。

结尾绅士的羸弱一时败给了岁月中被仇恨支撑的野蛮生长。但善良的本性让仇恨侵蚀成长的下一代中,最终孕育出希望。

作者将故事里每个人的人生轨迹都尽量局限于呼啸山庄与画眉山庄局促的世界里,减少每个人生命中的陪伴者,排除了许多不必要的干扰与分散,凸显这小小世界里的爱与恨无限的纯粹与爆发力。让西斯克利夫纯粹的爱恨,更像是从未长大的顽童。

这并不是一个具有对比性的故事,西斯克利夫才是故事中绝对的主角。但故事的走向和不同人生的轨迹却让人忍不住这样思考。

《呼啸山庄》读后感 篇5

全书最喜欢的居然就是希思克利夫,很多人会觉得希思克利夫是魔鬼,可是我不这么认为,如果你真的了解他所经历的一切,那么你也一定能理解他。早年时亨得利总是百般刁难他,羞辱他;约瑟夫也老是怂恿大家欺负他,给他难堪;埃德加老是瞧不起他,从没怜悯他,向他伸出过援手;就连凯瑟琳也觉得他地位低下(不过这也是事实)。是仇恨成就了他,上天是那么地不公平,虽然给了他财富,却让他永远失去了去爱人的能力。他和凯瑟琳永远都是在互相折磨,他认为只有通过痛苦才可以感觉到爱的存在,终于,凯瑟琳禁不住他和埃德加的'折磨,死了。从此他开启了疯狂的报复,他为了报复埃德加娶了伊莎贝拉,但他吝啬到一丁点爱都不给她,他不仅在精神上折磨他,还在肉体上伤害她,逼得她离开自己。他为了报复亨得利,诱导他赌博吸烟,直到他欲罢不能死去,然后接管他的山庄。他剥夺小亨得利受教育的权利,一心只想他在自己掌控之下,对自己顶礼膜拜。他把小希思克利夫接回呼啸山庄,要他和凯茜结婚,他要控制凯茜,折磨死埃德加,等到他达到目的——他们结婚后,他就不管小希思克利夫的死活了,任由他死去,不闻不问。终于,他的敌人都不在了,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下了,他却觉得失去了生存的意义,于是,他死了,所有人都解放了。看完这本书,很喜欢希思克利夫的快意恩仇,觉得和《基督山伯爵》差不多(事实上我没看完那本书)。

我觉得全文很奇怪,全部的人都缺少母爱,内莉似乎成了所有人的妈妈。一个仆人能够全心全意地为自己的主人着想,从不考虑自己的得失,我觉得真的很难能可贵。

《呼啸山庄》读后感 篇6

读了《呼啸山庄》这本书,我感受良多。

这部小说中,作者的全部心血凝聚在希斯克利夫形象的刻画上,她在这里寄托了自己的全部愤慨,同情和理想。这个被剥夺了人间温暖的弃儿,在实际生活中塑造了爱恨分明的性格。辛德雷的皮鞭让他尝到了人生的残酷,同时也学会了反抗,不再忍气吞声中的屈服,他决定改变受辱的命运,她选择了反抗。

凯瑟琳曾经与他亲密无间,他们在真挚的交谈中萌出了爱情。可是,由于凯瑟琳的爱慕虚荣,她嫁给了一个自己完全不了解的',甚至可以说不认识的埃加德·林顿。她与希斯克利夫的缘分走到尽头。这个敢爱敢恨的男子怎会罢休?他开始了复仇,将两大家族毁灭,同时也毁灭了自己的终生幸福。

一切罪恶的开始源于凯瑟琳的虚荣、无知和愚蠢,结果却葬送了自己的青春爱情与生命,也毁了希斯克利夫的一生幸福。凯瑟琳的死使得希斯克利夫的仇恨达到了顶端,当他终于毁灭了辛徳雷和埃加德,独霸了两大家族的产业时,他心中却未感到一丝欢愉,因为他用生命去爱的凯瑟琳已经死了,他们也就这么点缘分?!

希斯克利夫自杀了,他的死是一种殉情,一种我本善良的证明,只是由于残酷的现实扭曲了他的天性,迫使他变得暴虐无情。这种人性的复苏算是精神上的升华,闪烁着作者的人性主义理想。

《呼啸山庄》一直被认为是英国文学史上一部“最奇特的小说”之一,是一部怪书。它一反同时期作品普遍存在的伤感主义情调,而是以一种近乎畸形的美诠释了这狂飙猛烈的情感,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希斯克利夫的爱情悲剧是社会的悲剧,更是时代的悲剧。作者以呼啸山庄的仆人——艾米丽的身份,旁观了这一场悲剧。她阻止,她劝说,却仍旧无力改变这样一个事实,这也证明了人在许多时候是无可奈何的,明明预见了结局却无法改变。

读完整本书,交织不清的情感,错综复杂的关系也反射作者对于这个病态的社会的理解?

到底什么才是常态呢?这值得引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