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惨世界》读后感
爱习作提供的《悲惨世界》读后感(精选5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悲惨世界》读后感 篇1
孟子说:“人之初,性本善。”这句话我一直不太明白。社会上这么多恶人做坏事,难道他们原本也是善良的吗?但读了《悲惨世界》这本书之后,我对这句话有了新的认识。
这本书讲述了一个苦役犯让·瓦让悲惨曲折的故事,他跌宕起伏的命运时刻牵动着我的心。让·瓦让为了他饥饿难捱的孩子偷了一块面包,被判19年苦役。刑满释放后,向往自由的他逃离了政府指定居住地,被警探雅维尔追捕,从此一生过着逃亡的生活。几年后他改名换姓当上了市长,大办慈善,尽自己最大努力帮助穷人。工厂女工芳蒂娜因生活所迫过着屈辱卑贱的生活,临终前把自己的女儿托付给了让·瓦让。为了这个承诺让·瓦让历尽艰辛找到珂赛特,并哺育她长大成人。为了救珂赛特深爱的恋人——马里尤斯,他参加了巴黎ABC友社的革命战争,并冒着生命危险就出了马里尤斯。当马里尤斯和珂赛特结婚时,让·瓦让将自己的身份告诉了两位年轻人,却不料被马里尤斯误解,带着珂赛特离他而去。他终日郁郁寡欢,日渐衰弱,内心无法原谅自己的罪行。当马里尤斯消除了误解,和珂赛特赶回修道院时,他已经奄奄一息。此时的他内心平静祥和,迎着上帝的召唤,问心无愧地与世长辞。
合上书,我的眼前出现了一位高大消瘦、目光炯炯、一脸正气的人物形象——让·瓦让。他心地善良,自身的经历让他深深地关怀和同情生活在底层的贫苦群众。当他有了钱之后,他不是附庸于上流社会,也不是满足于自身的享乐,而是救助穷人,开办工厂,帮助他们渡过难关。他重承诺、守信用。芳蒂娜与他非亲非故,只为一个临终嘱托,他重金赎回被酒店老板折磨的珂赛特,尽心尽力养育她长大,让她远离贫穷、疾病和冷漠,最重要的是有尊严地活着。在安稳平静的环境下,珂赛特出落成一位美丽、善良、纯洁的姑娘,并与马利尤斯相识相爱,收获幸福。
更难能可贵的是,虽历经种种生活的不公正,让·瓦让仍然保持着一颗宽容博大的心。ABC友社抓到雅维尔,交给让·瓦让处死,面对这个追捕了他一辈子的警探,让却放走了雅维尔。起义失败后,雅维尔又抓住了让·瓦让和马利尤斯。在这里,让·瓦让没有被苦难和不公摧毁他的精神世界,没有用仇恨来对抗仇恨,没有用暴力来对抗暴力,而是用宽容完成了自我信仰的升华。而雅维尔的`结局也完成了自我灵魂的救赎,两个人的行为都折射着人性的光辉。
是的,每个人生来都是善良的,那么为什么仍有人犯罪?这个世界仍有罪恶?作者雨果说:只要法律和习俗造成的社会惩罚依然存在,在文明鼎盛时期人为地制造地狱,在神赋予的命运之上人为地妄加噩运;只要本世纪的三大问题——男人因贫穷而沉沦,女人因饥饿而堕落,儿童因黑暗而愚蒙——得不到解决;只要在有些地区,社会窒息的现象依然存在,恶性就会存在。所以,在我看来,人性虽本善,但善的人性需要健全的制度和法律来维护,需要社会上所有的人用宽容来呵护。
《悲惨世界》读后感 篇2
“在种种艰辛和逆境中,他不断完善自己,为贫穷和值得同情的人们献出了自己的人生。”这就是悲惨世界结尾,冉阿让和这个悲惨而又黑暗的世界告别了,但他却永远的留在了我的心中。因为他有一颗感恩的心。我手捧着雨果的代表作津津有味地看着:失业工人冉阿让因为生活贫困,偷离一块面包,被抓进监狱,他因多次逃狱,延长期刑。出狱后,受到米里艾主教的教诲,决心重新做人。因为他有一颗感恩的心,他对许许多多的人做出了无数的贡献,对自己帮助过人毫无所求,对犯了错误的人宽宏大量。他的宽容、善良甚至感化了冷酷、固执,曾一味追捕他的警长沙威。感恩让他成为一个伟大的人。感恩,让他学会无私奉献。他曾经是一个拥有无数财产的市长,可他却把绝大多数的钱都捐给了慈善机构和穷人们。以至于他往往出门时口袋里装满了钱,回来时又都空了。除此之外他还经常把面包送给挨饿的人,把衣服送给挨冻的人;到处访问贫苦的人们。对于穷人而言,他就像一顶大伞,保护着他们,在人们心中,他是正义的化身。感恩,让他学会遵守诺言。为了实现芳汀在临死前能见一面自己亲生女儿的愿望,他不惜越狱。而这一次越狱,对他来说则是终身苦役犯的代价。虽然最后芳汀还是没能实现自己的愿望,可
感恩,促使他去对那么多毫无血缘关系的人,给予无微不至的关爱。因为他曾经也犯过错误,但是米里艾主教原谅了他,并且鼓励他。由此,感恩的种子在他心中萌发,让他做了那么多伟大的事。有一位老人被压在车下,整个车子都压在他的胸口上,此时除非谁去把车子从下面撑起来,否则无法把他救出来。谁有那么大的力量呢?人们都知道只有一个正在被通缉的苦役犯,才有那么大的力量。当时身为“马德兰市长”的冉阿让就在旁边,可他要是去救的`话,等于承认自己就是冉阿让。可要是不救或是再犹豫几分钟的话,那位老人就会死去。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他还是冒着生命危险救下了那位老人。我被深深的震撼了,感恩竟有如此大的力量。大到让一个人可以不顾自己的安危去帮助别人,并且不求回报。曾经有人说过:“感激每一个人,好人使我获得新生,坏人使我懂得人生。”是的,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学会感恩。感谢父母长辈之爱,故乡养育之情;感谢自然的赐予,哪怕风雨如晦;感谢苦难的历练;感谢所有的陌生人...。心存感恩,我们会发现天是蓝的,山是绿的,水是清的,一切都是美的。心存感恩,会让一句简单的话语都充满了力量,让一些琐碎的小事都变得格外亲切。心存感恩,知足惜福。也许我们不能让所有人都心存感恩,但我们要试着从自身做起。心存感恩,我们会发现生活将更加美好!明天将更加灿烂!
《悲惨世界》读后感 篇3
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 ——雨果《悲惨世界》
法国作家雨果的《悲惨世界》是一部闻名遐迩的长篇小说,当我看到这个书名时,我就迫不及待地捧着书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正如莎士比亚所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一本好书,能使人增长知识、开拓视野;一本好书,能使人明悟哲理、思考人生。此书把惨淡荒芜世界中人性的种种改变尽收眼底,让我不禁感叹人性的微妙。悲惨的世界里,贫穷使男子潦倒,饥饿使妇女堕落,黑暗使儿童羸弱。悲惨的世界里,因为贫穷而悲惨,因为法律而悲惨,因为现实而悲惨。世间的一切不幸,雨果统称为苦难。
《悲惨世界》让我印象深刻的,除了它引人入胜的情节和丰富隽永的内涵,更多的是那个经典鲜明的人物——冉阿让。
当时统治的社会,是那么得惨不忍睹,冉阿让被迫无奈在面包铺里偷了一块面包,却被判了五年苦役,四次越狱都得不到自由,而是十九年的苦役。冉阿让进去的时候,青春年少,出来的时候,老气横秋。他饱受着他人的歧视和冷傲,渐渐失去了自身的.信心与活下去的希望,但善良的米里哀主教收留了冉阿让,并一再教导他做人的道理,帮助他重新捡回希望。这位主教非凡的宽厚,惊人的慈爱让冉阿让受到了巨大的震动,并决定洗心革面。正是这样,那个囚犯冉阿让消失了,乐善好施的马德兰出现了。
读到这里,让我坚信,人是可以改变人的,正如主教以宽大、仁慈深深感化了冉阿让,给了他无限的希望,使他彻底悔悟,开始新的生活。乐于助人,见义勇为得到人民的爱戴,摇身一变成了受人尊敬的市长。这一切使我既感动又欣喜,从囚犯到市长,简直是天壤之别,这无疑是人性的巨大转变。面对着穷困潦倒,世态炎凉,将会产生两种人:第一种是卑微的人。他们丑陋、自私、贪婪的本性再也无法隐藏。就如书中的德纳第,他为了钱财不惜一切进行诈骗,一会声称是演员,一会儿又变成了画家,但他再高明也掩盖不住他丑陋的本性。另一种则无论什么情况都能永保光明、善良、宽容的高尚情操的人。洗新革面后的冉阿让变得宽大、善良因而感化了冷酷、固执,曾一味追捕他的警长沙威。
读完此书,感动之余,我感悟到:原来在那样一个黑暗和冷酷的世界里也有光明和温暖啊!冉阿让、米里哀主教通过自己的博爱、宽容及其高尚的灵魂,重新唤回生活在那个悲惨世界里的人们内心深处的良知!也许我们很难改变别人,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让自己的心中拥有一片光明,用善和爱来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用心灵去给予他们更多的温暖,这个世界就会充满爱的阳光。
《悲惨世界》读后感 篇4
这世界,唯有爱可以点亮一切。
——题记
我从未想过会有这样一个悲惨到荒唐的故事,因为一个面包而付出一生,受尽折磨。
主人公冉阿让生在布里地区的贫苦农家里。贫苦的人生因幼年丧父丧母而变得更加不幸。是带着七个子女孀居的姐姐将他抚养长大。为报姐姐的养育之恩,才二十出头的他便成了七个孩子的“小爸爸”。冉阿让没有上过学,只能靠干苦力来支撑家庭。他勤劳,吃苦,一个人可以干几个人的活。可是,他的工资,还是不能够养活这七个孩子。就在家里穷的连面包渣都不剩时,冉阿让为了不让孩子挨饿,便到一家面包店偷了一个面包。可面包没有偷到,却被店主抓到,送进了监狱。一大家子的顶梁柱就这样没有了。我无法想象没有了冉阿让,姐姐该如何抚养这七个孩子。我们不知道,冉阿让也不知道。于是有了冉阿让一次又一次逃狱,四年的牢期变为了八年,八年变为了十三年,直到最后的十九年。
原以为出狱后的冉阿让可以过上好一点的日子,至少不必再如此受尽折磨。可是一个手持黄色通行证的人,又怎么可能会像一个正常人般生活。出狱后的他处处碰壁,店主不让他住店,不卖给他吃的东西。农户也将他拒之门外,小孩子扔石头砸他。无论他怎么哀求,也不能得到一点的怜悯之心。可怜的他又被逼到了绝路,露宿到了街头。恶魔吞噬了他的心,以至于R候爵夫人的爱也没能将他唤醒。他偷走了主教家的银器,他要报复,他要当坏人,他恨透这世间的一切。可是善良、伟大的主教还是将他从恶魔边缘拉了回来。主教包容了冉阿让做错的一切,并承诺家门永远为他敞开着。一个从小缺爱,很多年都没有得到过爱的人,就是一粒缺水的种子。只需一滴,便可破土而出,萌发生机。他狼狈逃出了主教的家,他忏悔,他挣扎,他心中的那只恶兽还是伤害了小杰尔卫。他又当了一次窃贼。他骂醒了这只困兽,到处寻找着小杰尔卫,可一声声撕心裂肺的“小杰尔卫”并没挽回什么,回应他的只有空荡荡的回声。最后谁也不知道冉阿让去了哪里,只知道有一个大男人跪在主教门前,泪流满面,泣不成声,哭得比女人还脆弱,比孩子还惊慌。
冉阿让的悲哀,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悲哀,还是整个社会的悲哀。一个冷漠无情的社会,就像一个牢笼,束缚人们手脚,抑制人们的.呼吸,让人们无法动弹。就算你想反抗,那牢笼里的无数双手也会把你拽回来。如果店主肯收留冉阿让这个可怜人,其它的小孩农户还会如此排斥他吗?冉阿让心中还会有那么多怨恨吗?幸好有R侯爵夫人和主教大人用爱感化了冉阿让这个被怨恨充满双眼的人,是他们用爱把冉阿让从黑暗拉向了光明。
做人就该做个心怀有爱的人,只有这样才会有被人爱的资格。没有爱的人就像“冷血动物”,不仅冻僵了自己,还伤害了他人。
一个人的爱,是一个火星。可许多人的爱便可形成火海,赶走这世间所有的黑暗。汶川地震时是十三亿中国人的爱让遇难同胞们脱离苦海。爱就是这么的有魔力,就像一句歌词唱道那样:“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这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悲惨世界》读后感 篇5
泛黄的书页,深浅有致的墨痕,浓郁的书香……打开《悲惨世界》,我追随着主人公的步伐,走进了那个悲惨而又幸福的世界。
这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让我对主人公—冉阿让肃然起敬。他,是一个淳朴的普通劳动者,他每天辛苦工作,但饥饿和困苦还是时时困扰着他。
有一天,他为了挨饿的外甥偷了一个面包,结果被抓入监狱。他因惦记家人,四次越狱,却被加刑至十九年。
长期的牢狱生活养成了他阴郁叛逆的性格,他开始仇恨法律,仇恨这个不公的社会。出狱之后,他没有住处,四处乞求他人收留他一夜。
然而,没有一个人愿意收留他。幸好得到仁慈的莫里哀主教的帮助。但他却偷走了主教的银器。
主教并没有怪他,而是宽恕了他,还送了他一对银烛台,让他走了。没错,正是如此。
主教的感化让冉阿让的心受到震撼,他原本善良的心被唤醒了,他开放弃恶从善,重新燃起对生活的希望,让枯萎的内心又再次鲜活起来。
他改头换面,化名马德兰来到城市。经多年打拼,他从一个成功的商人变成一市之长。
成为市长后,他仍不忘主教的教诲,热衷于慈善事业,经常帮助贫穷市民。但是,这样的`生活没持续多久,他便引起警察沙威的注意。为了搭救商马第,他再次入狱。
等他出狱回到小城后,他花重金救助了女工芳汀的孩子珂赛特,他带珂赛特隐居,做了一名默默无闻的园丁。
珂赛特在他的照顾下长大成人,后与青年马吕斯相恋,找到了他的幸福。但,善良的冉阿让却因他的过去背负着沉重的十字架。一度不被人原谅,在孤独中走向生命的尽头…..
《悲惨的世界》中没有提到一个悲字,可全书处处有似有似无的悲伤笼罩着,看似平静简单的语言,却让人心头一凉,“寂寞”的影子夹杂在字里行间,压抑的气息令人窒息。
冉阿让的一生是悲惨的,但也是令人惊叹的。他曾是心中失去爱的逃亡者,但在主教的感化下,他的心灵得到洗礼。
尽管再度落入法律的魔爪,但他不埋怨,始终怀有一颗圣人之心,用爱和宽容对待这个世界,泰戈尔的一句诗正道出了我们的心声—“我想我将为你忧伤,还将用金色的诗歌铸成你孤寂的模样,供养在我心里。”
寂寞是世上极为可怕的东西,是魔鬼手中用来毁灭青春的咒符,在珂赛特与马吕斯结婚后,他一个人在舒适的家中迅速衰老,终是经受不住寂寞的侵袭,离开人世。
真正催人老的不是无情的岁月,而是吞噬人灵魂的寂寞。人,往往是在老年时耐不住寂寞,喜欢热闹。我们应该多抽些时间陪陪老人。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何其不是,身在其中,亲近于亲人,以欢笑送与他们,便是幸福。”
读完这本书,掩书沉思,这本书把人世间的人性种种展现示出来,让我赞叹不已,只是这每种人性,都需我们自己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