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读《半亩花田》有感

2025/05/09读后感

爱习作提供的读《半亩花田》有感(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读《半亩花田》有感 篇1

心存感激地生活吧。

我们来自偶然,

生命是最宝贵的礼物。

爱你所爱的人,

温柔地对待一切,

不要因不幸而怨恨或悲戚。

无论前途怎样凶险,

都要微笑着站定,

因为有爱,

我们不该恐惧。

——田维

她是一个美丽的女子,善良,安静,纯净,灵秀。

她热爱生命,爱龙胆,爱写作。

她不惧死亡,不怕疼痛,小小的身躯中满载着爱与感恩。疾病在她面前变得卑微,清秀淡雅的笔墨里却仍掩饰不住着哀伤。

温暖,缤纷,芳香,感动,淡然,幸福,多情,忧伤,痛苦……是她的情怀,灿烂地,在她的心田里,生长出来。生动,鲜艳,似一片蕴含了无限深意的风景。

她叫田维。

《花田半亩》是她的日记。

在她自己的世界里,她热情、天真,似一位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子。

然而命运不公,她在初中时患了一种免疫性低弱的疾病,备受病痛折磨。她却仍坚持上学,努力学习,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语言大学中文系。

爱最终没能挽留住她。在那个冰凉的夏天,她带着对生的痴心、对这个世界的恋恋不舍,安静从容地离开了,只留下一段段带着她气息的文字,给我们无限的感慨与感动。

青春、童年,每个人最美好的记忆,她用她如水的心灵诠释着,独自地絮着,念着,哼着,笑着,感伤着……

“在死亡的悲泣里,我终于看到生命的欢颜。”

她的力量已超越死亡,穿透文字,沟通着两个冷漠的世界。

我不知道,当她还未脱离稚气时,那种死亡的威胁对她来说是什么感觉?她又是如何鼓足勇气,从容淡定的面对死亡?在她的文字里,为什么没有求助的呻吟?如果是我……

我嗫嚅着,发抖着喘息以求片刻的宁静。不敢再想。死亡,这无尽的'深渊,会将人带到何处啊。我这种平凡的人,又如何求得灵魂的永存。恐惧蔓延着,无边无际……

而她却不同,她的文字就是她的灵魂。告别了吗?我到现在一直觉得她不曾离去,她带给我太多的感动和震撼。小小的女子竟有如此强大的力量,逐渐融化着我们冰冷的尘封的心,并带给我勇气。手握这本书,明显感觉到了力量的存在,更加坚定了。

暗自庆幸我没有早早地发现她,否则当我知道她离开的消息之后,心中又要生出多少的感慨与悲凉。

当我决定要为这花田写一篇以后,竟有些退缩,害怕会打扰这一片寂寞的宁静。我并无吟诗作赋的才华,有的只是一颗爱她的心,这样也可以吗?我想,她会原谅我的,也许他知道我要的是什么。就像我一直认为的那样,有精神的文字就像是有内涵的人一样,不张扬,不浮躁,简单而安静。

其实,曾经的我怨恨过,悲戚过。

曾经的我,轻狂,张扬,浮躁。

曾经的我,只爱小说。

……

然这一切为她而改变,她教我从容与微笑,教我淡然与惆怅。

手握花田,阳光斜射入窗,发现这些文字无法握在手里,它们正漫天飞舞,向我诉说着田的惆怅与哀伤。

而她,仿佛正在微笑。

那个爱龙胆花的女子。那个如龙胆花般的女子。谁能读懂她的幸福与忧伤?愿……

读《半亩花田》有感 篇2

一次偶然,我误入了这片花田。沉醉其中,流连忘返。

“倘若,这世上从未有我,那么,又有什么遗憾。这世上不再有我,却又无处不是我。”花田的主人田维曾这样描述自己。读罢,我只觉心生沉重,却也对这个伟大的灵魂生出敬意。

“花田半亩”,一个美好如斯的名字,却也藏着遗憾。上帝只给了她半亩花田,她却依然用心灵圣水用心浇灌,让其花叶繁盛,芳香馥郁。宁静乐观如田维,她的文字带给我的便是这样一种生命力。

“迎接所有安排,而无所怨恨和悲戚,从容淡定。”命运对田维来说是不幸的,但她依然选择了用沉静的目光与病魔对视。很难想象,这样一个瘦弱文静的女孩儿能够忍受病痛的折磨长达六年之久。书的扉页上一张张如花的笑靥,带给我的分明是青春的朝气蓬勃,丝毫没有颓废混沌之暮气。嘴角上扬,眼眸明亮,心有暖阳,不惧黑暗。

也许,正是命运的不公让田维具有了超出同龄人的坚忍与成熟。她对生命的透视,对爱与亲情的参悟,都让我平添了一份惭愧。“命运如刀,就让我来领教。”在命运面前,人是渺小的。但这并不能掩盖我们搏击的翅音。只有勇敢尝试,向一切不可能宣战,在命运的刀光剑影中,杀出自己的'一片天地,让生命的价值得以最大的显现。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田田,多么美好的意境。如果可以,我更愿意这样称呼田维。生命无限延伸,生机盎然。

田维曾说:“因为有爱,我们不该恐惧。”是啊,怀着爱与希望,又有什么能阻挡我们呢?生命本就是一场花开花谢,合苞待放时的希冀,华丽绽放时的灿烂,枯萎凋敝时的无悔。回首来时路,只有热泪与感动。纵然昙花一现,也要将生命之美发挥到极致。

梦一切可梦,梦一切不可梦。不脆弱,不沉默,不妥协,不退缩,万物美好,你已在中央。

这就是这半亩花田教给我的哲理。

评点:

不要小看《花田半亩》与“半亩花田”的区别,前者只是一本书,后者则是半亩花田。写作者从半亩花田展开思绪,写花田的“花叶繁盛,芳香馥郁”,写《花田半亩》作者的“忍受病痛的折磨”,写自己阅读的顿悟——“不脆弱,不沉默,不妥协,不退缩,万物美好,你已在中央”,情感真切,文思美丽。

读《半亩花田》有感 篇3

书店里,我第一次看到这本书,就被清新秀丽的书名所吸引。

轻轻翻开此书,怕惊扰一个美丽的梦。映入眼帘的是作者田维的介绍,十五岁身患绝症,同时开始书写博客,追问生命的与青春的意义。这本书收录了田维所有博客的精华,淡雅细腻的文笔,充满了爱、感恩、坚忍与真诚。隔着书页淡淡的油墨香,依稀可以想象那个少女笔下娟秀的字迹,唇边淡然的笑容和星空般闪烁的双瞳,淡淡的忧伤在心底弥漫。

阅读这本书,心里骤然扬起一阵战栗。就像石头扔入水面的微澜,破碎,旋转,但是——很美。想了很久,终于明白,“生命是跌撞的曲折,死亡是宁静的星。”“或好或坏的心情,台灯之下,一支笔,一份心情,一杯飘香的咖啡,一颗平静安宁的心——或许这才是生活。” 经常与死神不起波澜地对视的人,拥有一颗荣辱不惊而庄重沉静的心。通过日常生活细致入微的描写,流露出她略带忧伤的无可奈何与对生活的美好向往,淡淡的`感动袭上心头,读她的文章,总有一种受到洗礼的感觉。她的文章像兰,幽香,淡雅,不以无人而不芳;像蝶,自然,和谐,是大自然的精灵;像水,清明润物无所不至而无求。

由此,我想起了我们,出生在幸福家庭,身体健康,虽平凡但快乐,更应珍惜这美好的生活。生命短暂,弹指一挥间,我们已告别了童年,进入了少年,在这黄金时期,我们应怎么办?相信人人都有自己的答案。所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珍惜时间吧。同时,可能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后,当我们绝望时,当我们遭遇厄运时,当我们不得不面临不屈地坚持还是悲观地放弃的选择时,请记住田维,记住那个用有限的生命创造满地素花的女孩,在她与死神不期而遇的一段时光里,书写出生命的美丽篇章。

这世界的浮躁和喧嚣,本无以附加,可看了《花田半亩》,让我感受到那份关于生命﹑生活清澈的美,田维以她的淡定和从容面对死亡的威胁,激发了我对生命的感知。她以文字证明,我走了,但我曾经来过。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

读《半亩花田》有感 篇4

考完试之后,一直没有上网。我想我需要时间去感动,去看看纸质的东西。于是读了一个逝去女孩写的关于生命的书!

——题记一个美丽女孩,用自己的文字记录下了自己在生命最后的独舞。在此之前,我不认识田维——这个花儿一样美的姑娘。

如果她还与我同在这个世上,我想,我会很乖巧的叫她姐姐。然而她走了,带着她美丽的文字,青春的面庞,离开了。在二十一岁这个美好的年龄。让我如何叫她姐姐…。看她写的生命的.独白与生命热爱我看了两天,两遍。晚上静寞晚上我看她美丽文字。我只想热爱生命,田维是一个如此热爱生命的孩子、女子。她喜欢写字,写下自己对于生活的感悟。田维。我就叫你田维吧!正如你在日记中自己对“田”的理解,我也喜欢维字,它给人立体感——好像从名字总就可以透露出你大概有男子的坚强。我想,你的生命、思想的维度也是很特别的吧!

在书的扉页上我看到了作者田维的照片——在北京动物园拍的,那是如此甜美的孩子,像娃娃,很纯。她大大的眼睛似乎在和我无声的对话,那般灵异。这女孩一定是上天派到凡间的天使。很迷恋你,我想我们一定是知心的朋友。很多东西和你有一样的感受。殊不知,你已离开我。总是有心痛,却又对于痛无可奈何。你说:每一次的睡眠都是一次死亡,当我们醒来便是全新的生命。你说:生命的本质是悲观,因此,我只有乐观的态度。你说:有时,我宁愿坦承自己是脆弱的,却又不得不坚强。

20xx年8月12日你还在写字,你说你想隐藏。

隐藏——

想把自己隐藏,

好多事情力不从心,

没情绪,毫无情绪

混沌

20xx年8月13日可爱的田维,花一样的少女,带着美好的憧憬离开了,毫无征兆…

一个故事尚未展开,就突然结束;

一首乐曲刚刚奏响,便戛然而止;

这意味着不是短暂,而恰恰是永恒。在你活着的时候经历了太多的痛,针管无数次扎进你血管,直至你身体里没有足够的血气让你保持青春红润的脸蛋。走了,你的年龄会在定格在永恒。

许多朋友仓促的经过,又仓促的消失。

相信你不会寂寞,田维,灭一次我默念你的名字,每一次你想起我,我们的心魂会有一次相逢。对吗?

读《半亩花田》有感 篇5

溫暖的下午,太阳彷徨在窗边。我静静的坐下来,手上捧着这部《花田半亩》。桌子那杯浓绿的热茶,早就消退了溫度,冰凉的没法通道。我站站起,轻轻地合上这本书,哀叹牵引带着我无尽的感叹,可又不清楚该说些哪些,只还记得,眼圈曾一次次被淋湿,做了,又被新的湿热取代。《花田半亩》的创作者田维,一位爱花的美丽女孩。15岁时身患绝症,并刚开始撰写blog。这本书的內容便是她对生活的品位,对青春年少和生命的思考,其文本充满了爱、心怀感恩、坚毅与真心实意。书里的《关于天空》超越着我心。時刻遭遇死亡威胁的她,竟能洞悉这般漂亮的景色。走在归家的道上,仅因抬起头能望见澄澈的天上,她便心存感谢。它是一种如何的情结?回到家,便相拥了溫暖,从获知病况的那一刻起,挂念亲人就变成她宽心的一味药物。她就是这样惦记着,盼着,好像每叫一声妈妈全是老天爷对她的恩赐。思亲的小孩啊,回家了!备受摧残的心有过多的恋恋不舍与舍不得,仅因心中挂念的这份浓浓真情!田维便是这般喜爱文本,她用自身的心写出身旁的每一处打动,即便是这些无足轻重的。她就是这样写着,未曾停息,好像总会有她写不完的字,总会有她聊不完得话,憔悴不堪的她一直在深更半夜繁忙着,她是在追逐時间!田维常常写完文章内容,一直喜爱微闭眼眸,轻嗅着,轻嗅着什么?

田维的桌子上一直放着一束龙胆花田维最喜欢的花。她喜爱花,书的彩页全是她与花的合照,形态各异,在风中开得绚丽。要来,花与田维并不是很相似吗?一样漂亮的生命,在漂亮的年龄,畅快绽开。即便要凋零凋谢,还要微笑面对。

会是在一个无风的夜里吗?她面对着镜子,悄悄地痛哭。病苦扩散着,她也担心过,挣脱过。可是超出大家任何人的预料,她用信心的光辉,引燃了生命的灯!经历风吹雨打侵蚀,依然闪动。我不明白,一个恰逢豆蔻年华的女生面对死亡的这份平静,为什么会这般的淡定从容,一个软弱的女子也是如何挺过病苦产生的,恐怖的生理学与心理状态的损害!一个本来已知道上苍对自身不公平的人,却对全球沒有一切的埋怨,仅仅笑容地接纳着命运的`安排,即便它是惨忍和绝情的。应对将要远去的生命,她曾一次次对自己说:心存感激的生活吧。大伙儿来自无意间,生命是最宝贵的礼物。无论发展前景怎样风险,务必微笑着站定,因为有爱,大伙儿不应该担心。如同梁晓声常说:常常与死神波澜不惊地对望的人,是不简单的人。田维不更是那样的人吗?她顽强的与死神对望了七年,这必须如何的胆量?与之对比,大家嘴中说白了的顽强又算得了哪些?面对死亡的谷底,有谁不畏惧?仅有田维是坦然的,这才算是真实的顽强!

却不知道壮志未酬,20xx年8月13日,年仅20岁的田维一位有着深厚文学基本功的坚强不屈的女人,遗憾地学会放弃手里的笔,化蝶而去,留出一部50多万字的《花田半亩》,不断着她对生命的思考。如此漂亮的生命,有谁会不觉得痛惜?溫暖的下午,我坐着桌椅上,品着刚续的热茶。细心要来,田维确实离去了没有?我手上捧着这部《花田半亩》,阳光底下,它飘出浅浅的芬芳

读《半亩花田》有感 篇6

她有世上最美的笑脸,也有最无情的伤痛;她有最充实的知识,也有最短暂的生命;她生命的最后一段独舞,“找回了我们这一代那渐渐沦丧的高贵”。

题记一篇好文章可以激励无数人,甚至是一句话,也可以给人无限的灵感与动力。《花田半亩》是一本日记,记载着一个身患绝症的女孩最后几年的点点滴滴,有对大自然的留恋,有对自己内心的描写,对死亡的态度;有对一件小事的描写、对这个世界的惜别……有时真的相信人是一种很坚强的动物,有着这世上最顽强的生命,即便是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也会为自己的人生留下世间的印迹,弥补所留下的遗憾。田维就是这样一个坚强的女孩。

最让我难以忘怀的是她的笑脸。一张张她的照片上,都有着纯真而甜美的笑容。有谁会相信这竟属于一个身患绝症的女孩?病痛的折磨,内心的痛苦,对死亡的恐惧,这需要有多大的成熟力才能让这天真的笑脸保留?我从不以为世上有比死亡更让人难以接受的事比起死亡,现在的挫折和失败又算什么?可有时却渐渐发现我没有田维坚强,一点点小小的失败,就会让我一次次的彷徨,自己连笑容也开始吝啬。原本认为“神马都是浮云”是一种消极的人生态度,然而田维让我明白:“神马都不是浮云,但神马都需要乐观!”

乐观下,田维在“一花一世界”中感悟自然。例如雨。曾经多次想要写雨写它的“润物细无声”,写“秋雨爱夜”,却终究放弃了,自己的笨笔是在无法描绘出她的美然而却深深折服在田维的笔下:“有时簌簌地独自黯然神伤,有时静默地思索,有时奔腾咆哮,纵情宣泄着情感……”,“雨落本无声,听到的只是云里坐落的灵魂在呜咽。”如此多情的雨,背后却透着一点悲哀。也许因为田维将自己的心情融入了雨中,内心再呐喊却发不出身心,在貌似的平静中苏醒重生。

乐观下,田维在“一点一乾坤”中体味人生。例如孤独。有时总会觉得自己是孤独的,别人都呼朋引伴,自己却独自前行。田维说:“孤独在门外徘徊,我不让它进来。而人始终是孤独的。”对于孤独,我渐渐明白,孤独并不可怕,小时候,孤独也许会让你黑。长大了,我们都会渐渐不怕黑。田维说:“那是因为孤独植入了我们的心。”

乐观下,田维走完了她短暂的一生;乐观下,田维留下了最后一段印迹。生命长与短,范围究竟在哪,我不知道。是谁说过,生命是一片纯白的空地,孤独的人们反复徘徊,一点点明白人世所谓的道理,生命随浮华远去,最终得到的将是安宁。

评语:文章能结合自己个人的所思所想而谈,写出了从《花田半亩》中的看出的乐观人生态度和对生命的思考,颇具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