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读朝花夕拾有感

2025/05/09读后感

爱习作提供的读朝花夕拾有感(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读朝花夕拾有感 篇1

阳光充斥了整个屋子,让人不禁变得懒洋洋的,金色光芒在地上洒下点点斑痕,景象是如此惬意、温馨。

我顿时觉得睡意绵绵,刚想起身回房睡去之时,手无意碰到已经摆在红木茶几上一个多月的《朝花夕拾》。睡意早已赶去,我拿起书细细品味起来……

《朝花夕拾》中的其中一篇《狗猫鼠》吸引了我的注意,这篇文章大大的讽刺了当时的一种人:给顶高帽戴就敢端范的没皮没脸的大众小丑。但从中我们也可以就看出鲁迅先生小时候并不枯燥无味,他充满了童心,甚至还神往“老鼠成亲”……作者通过对童年和青少年时代的生活回忆及对恩师和故友的深切怀念真实的反应了作者自身的心路历程。

其实即使是旧社会,就连现代社会的某些人也让我们这些老百姓无法接受。老奶奶跌倒没人扶,这是为什么?很简单,只要你扶了,你就会从好心人一下子变成罪魁祸首,甚至引来杀生之祸,所以说好心没好报。那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因为不讲理,也为了能从中捞点现金。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变成了这个样子!难道大家就不感到羞愧吗?如果让外国人看见,人家肯定会说:“中国真的是文明古国吗?”大家和和气气,团结一心就这么难吗?都是炎黄子孙,都是伟大的中国人,互相帮助,互相鼓励这是最基本的,大家赶紧从金钱的噩梦中苏醒过来吧!

《朝花夕拾》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深有感触!你呢?为了中国的未来,也为了祖国的花朵的'未来,大家做个榜样,让中国成为真正的文明古国,中国人的骄傲,好吗?

我希望我的话能救活生活在“钱堆”里的人们,希望大家一起努力,一起创造更美的明天,更美的未来!

读朝花夕拾有感 篇2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经典作品之一,我读了这本书后,带给我的感触很大。刚开始读时,感觉这本书怎么也不像一本名著,只像是在讲述他的故事一样。但是鲁迅先生的作品是独一无二的,它会给人带来不一样的感受,一直吸引着你。

鲁迅先生的文章都有它的独特之处,会不断的吸引你的眼球。比如说里面的《猫·狗·鼠》,鲁迅先生的`小老鼠,鲁迅先生就把它写的很细致,主人公每天和小老鼠幸福快乐的生活在一起,可就是因为“长妈妈”的不小心,把主人公的小老鼠给踩死了,使主人公万分伤心,觉定要为小老鼠报仇。可是因为后面“长妈妈”的种。种表现,慢慢地感动了主人公,使他的心里不再对“长妈妈”生气了,而是充满了爱。

还有,主人公去看“五猖会”,讲述了当时的鬼传说和一些民俗习惯,让我们感受到了过去“五猖会”的热闹,还有那些“鬼”,让我们更进一步的去了解他们那个年代的故事。

《从百花园到三味书屋》写出了主人公童年的贪玩,好动,并且写出了当时主人公的课外生活是多么得多姿多彩。

鲁迅先生写这本书,让我领悟到了正是美丽的大自然和淳朴的乡民,给了鲁迅先生幼年时代的美好回忆和爱的启蒙,使他拥有了一颗丰富细腻,向往美好的心。

现在的我们是新世纪的青少年,能在温暖的教室中学习,而且再也不用受以前相互讽刺社会的影响,都能上学读书,比起以前无家可归,无法上学的人,现在的我们是多么的幸福。

我们更要互相关心,关爱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不要歧视那些无家可归,流浪在街头的人,我们没有资格看不起他们,他们和我们都是人,都是一样平等的,我们不要像以前社会那样,瞧不起那些贫困的人,而是要去帮助他们,去给他们温暖和关爱!

所以,我们要在这大好时光,多读书,多学习,长大以后,成为像鲁迅先生一样的人!

读朝花夕拾有感 篇3

《朝花夕拾》是鲁迅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散文集,虽是在追忆往事,但其中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

《朝花夕拾》既描写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和师友诚挚的怀念,又真实的写出革命前后作者的生活,生动的反映了那时的社会生活现实。

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鲁迅生动的描写了百草园里的美丽景色,有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那里的生活天真烂漫,无拘无束,实在令人向往。鲁迅通过这篇文章,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里表现了童年时的欢乐时光。正如我们的童年生活一样,自由自在的玩耍,无忧无虑的欢笑,拥有自己的一片小天地,然后留下最美好的回忆。

当然《朝花夕拾》的故事不仅仅就这些,但是他们的故事就如一颗嫩芽,在我的心灵土壤中慢慢发芽成长,直至一颗参天大树……

读朝花夕拾有感 篇4

初读《朝花夕拾》这本书时,我十分喜欢鲁迅先生笔下的那个丰富多彩的儿童世界,但是大多都只是看个热闹,并不能深入进去。

当现在又一次捧起《朝花夕拾》这本书时,体味其中所蕴含着的酸甜苦辣,而这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但是这也是我最喜欢的一部分。

当我再去读《二十四孝图》这一篇时,与我第一次所看后的感触是毫不相同的。为什么呢?我也不清楚,可能是因为第一次看时仅仅只看出了皮毛,没能看出鲁迅的言外之意吧。到了现如今,当我再去看时,就有了一种似懂非懂的感觉。

没错,做孝子真的特别不容易,可以用勉力来效仿的,如“子路负米”和“黄香扇枕”之类。鲁迅在书中写到“其中最使我不解的,甚至于发生反感的,是‘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件事”,是真的.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老莱子已十分年迈,他的手中应中一根拐杖,可当时他的手中却是一个“摇咕咚”,说娱亲,不如说是装佯。郭巨埋儿更是令人不解,家里穷,母亲就吃的少了,然后要把儿子给埋了,这是什么逻辑呢?这又怎能说是孝呢?

这是鲁迅对旧社会的不满,这是一本文学巨著,是一本好书。

读朝花夕拾有感 篇5

相信大家对鲁迅先生不陌生吧?他弃医从文,以笔为武器与社会作斗争,以尖锐又具批判性的文字,唤醒了众多青年人麻木的心。然而,在他所写的众多文章中,有一些却是以温和的笔墨,触及内心最温暖美好的回忆。这,是鲁迅对亲人,对曾经的好友、老师深深的怀念与感恩。这本书有一个令人无尽遐想的名字——《朝花夕拾》。

我曾经对这书名有疑惑,鲁迅为何把“旧事重提”改为“朝花夕拾”?也许是暗喻,曾经如花一般美好的往事,现虽已枯落,却滋润了鲁迅的回忆。他便把这些往事重新捡起,以回忆的形式,流畅的文笔,隽永的思念,向我们娓娓道来。

文章有不少细节,都让我难以忘怀:篇目《狗猫鼠》,讲述了小时候的鲁迅,因为自己心爱万分的隐鼠“被猫捉去吃了”,便对猫实行广泛的报复计划;看《二十四孝图》后害怕父母像郭巨一样,掘深坑将自己埋起;《五猖会》一文,提到因被父亲在五猖会前叫去背枯燥乏味的《鉴略》而感到困惑不解……这些事情,对于年幼的鲁迅,或是气愤,或是忧心,或是疑惑。

无常惩罚恶贯满盈的人……这些人物,这些细节,都带着当然,这本书更多时候记叙的是鲁迅温暖而又特别的童年:儿时的乐园不得不提百草园,那里除了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还有美女蛇故事;“三味书屋”却是另外一番景象,顽皮学子与陶醉于古籍而摇头晃脑的严厉老先生一起读书的画面滑稽可笑;藤野先生,虽是日本人,却毫不吝啬地传授医学的知识;可怖而可爱的墨香跃然纸上,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

也许,“朝花夕拾”,鲁迅拾起的不仅仅是回忆,更是孩提时代回不去的单纯与美好。

读朝花夕拾有感 篇6

鲁迅的名字,是家喻户晓的。《朝花夕拾》想必大家都知道,正同它的名字一样,这本脍炙人口的巨作,是鲁迅先生在那风烛残年的岁月里写下的。细细品读下去,鲁迅的文笔充满了丝绵细腻的情感犹如小桥流水,沁人心脾。它真实地纪录了鲁迅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追忆那些难以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生动地描绘了清末民初的生活风俗画面。

与我们的生活相比,私塾里的生活,又或许要难过上许多倍。能在百草园烂漫多年,也许是好事,但是突然有一天,一天的大多时只能呆在书院里读书,会觉得多少的失落呢?其实,相对于以前的孩子,我们已经是站在金字塔的.较上方了,无论是生活质量,还是思想品质。有朦胧的思想,看着实事的动荡,体味着生活给予我们的甘甜,我们的生命里也有无数的活力。又相对于那个封建的年代,现在生活是多么的宽松,

鲁迅先生在文章中表现了他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那股热情,希望能自由自在地玩耍,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不希望整日被父母、家奴管束着,这正是儿童特有的。

清晨的花到了夕阳西下时再去摘取,等我们到了朝花也能夕拾的时候,在那若有若无的清香里,浮想联翩 ,幼年时童真的味道留在心头,慢慢荡漾开来。

读完整本《朝花夕拾》,鲁迅的思想和感情溢于头脑。他的文章在反抗,反抗着束缚他的时代;他的文字在辩驳,辩驳着腐朽的思想;他的心在争脱,争脱到一个属于他的天地……

小路绵延,却弯不尽他的乡愁;森林的茂密,却隐不住他的寂寞;清如泉水,却淹不透他的爱国,鲁迅,艰难路上最真实的君子!

和曛的阳光照入窗内,水印悄然无迹,屋外的天空仿佛更高更蓝,粒尘不染。欣赏鲁迅的心已飞到云霄高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