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百科 > 心得 > 正文

家长教育心得体会

2025/05/12心得

爱习作提供的家长教育心得体会(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家长教育心得体会 篇1

天下做父母的无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为令人仰慕的人中豪杰。然而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结果往往事与愿违,怎样教育子女,尤其是怎样做好幼儿教育便成为摆在每位父母面前的一道难题。我们既是孩子的父母,又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由此可见,我们做父母的对孩子的影响是多么地巨大。下面谈一谈自己平时在教子方面的一些心得。

1、认真回答孩子的问题,激发孩子的好奇心。

孩子的好奇心是最大的,他对任何新鲜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孩子提问题时家长要用规范的语言而不是用孩子幼稚的语言同他讨论周围的事物,教他各种东西和事物的名称、词汇。孩子的问题是最多的,家长要认真理解孩子提出的问题,尽量回答孩子真正提问的东西。不要随便敷衍孩子,这样做会压抑孩子的好奇心。但也不要急于向孩子灌输太多的他还不能理解的知识。有次和女儿边走边聊,无意中说起“恐怖”一词,女儿便问我“恐怖”的意思,我便对女儿说,恐怖就是说很可怕的意思,当时正好是雨后,路面上有很多水,女儿当即就对我说“妈妈,这条路好恐怖”我当时还没反应过来,问她为什么会说这条路恐怖,女儿回答我说“这条路好多水,你说是不是很可怕,是不是很恐怖?”我笑了~~

2、不要让“为什么”成为一种挑战。

当孩子不想执行你交给他的任务时,他们常常会不停地问“为什么”。要想挫败他的伎俩,家长的指示必须非常明确。如果孩子总是说“为什么我非得……”家长就用一句简单明了的话回答他,例如说:“你必须到床上,因为马上要睡觉了。”如果你的孩子还是问个不停,那么采取如下方法:

运用“以不变应万变”的技巧,每次都用一模一样的话回答孩子,他问多少遍就答上多少遍,直到孩子到床上

运用置之不理的技巧。不理睬孩子的问题,事先做好不对孩子纠缠发怒的精神准备,家长只重复家长最初的说法而不去回答他的问题。每次孩子痛痛快快地按你的要求去做时都要表扬他。

3、让孩子养成说话算数的好习惯。

让孩子知道每一个人都要说话算数,做个讲信用的人,答应别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并让他了解说话算数的好处和重要性。刚开始时,女儿答应的事情会不想做了,会赖皮,我对她说“你可以说话不算数,妈妈以后也可以说话不算数,妈妈答应你的事情也可以反悔,这样才公平”他一听妈妈也要说话不算数了,就开始反悔了,说“不要,妈妈不要说话不算数,我也不要说话不算数,说话不算数的不是好宝宝…”从那以后,她就养成了说话算数的习惯。父母是孩子的榜样,父母一举一动,对孩子有着很大的影响,要想孩子做的`好,父母首先就要做的好。

4、培养孩子诚实、善良的性格

家长要经常和孩子沟通,从一些小事和孩子讲道理,让他真正理解“皮诺曹为什么会从一个木偶真正成为一个孩子的道理”。他需要什么,合理的我会满足他,不合理的我会跟他讲清楚,坚决不跟他讨价还价,不让他养成乱花钱的习惯。女儿有时会撒谎,我会跟她讲些关于这方面的故事,并对她说“撒谎的孩子不是好孩子,做错了事情只要敢承认就是好孩子,如果你做错了事情,只要你承认了,妈妈就不会怪你”。有次女儿在学校里哭了,回来时我问她在学校里有没有哭,她对我说“没有,只是在睡觉的时候流眼泪了,没有哭”,给她讲了好多撒谎不好的故事,到最后她始终也没有承认,第二天早上,我对女儿说今天妈妈送你去学校,我要去证实一下你昨天到底有没有哭,到了学校门口,女儿说“妈妈,我和你说句悄悄话,我昨天哭了”我问她为什么昨天没有承认,现在才想起对妈妈说,她没回答,不过总算承认了。不得已的情况下,我只能选择了求证的办法。

幼儿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每个孩子都是充满希望的朝阳,每个孩子都是未来社会的栋梁。我相信,只要我们做父母的能够注意方法,因材施教,孩子们一定都能取得成功,走向辉煌。

家长教育心得体会 篇2

这次公开课中给我触动最大的是立法中五大原则的第一条“尊重未成年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和个体差异”。我们要充分尊重孩子,把他们当做朋友去平等对待。即使他们犯了成年人眼中所谓的“错误”,也不能以居高临下的态度去一味地横加指责,换位思考会是一种更有效的解决方法。古语有云:因材施教。每个孩子都是具有唯一性的,家长要成为研究自己孩子的专家,把孩子的`潜能发掘出来并加以重点培养,不能只是一味地追求分数。嘉宾们讲述了陶行知先生的两则有关孩子教育的轶事,让我对家长如何在家庭教育中扮演更好的角色有了深刻的体会。

我们更应该记住:成人比成才更重要,幸福比成功更重要!

家长教育心得体会 篇3

在观看了河南省教育厅“家庭教育开学第一课”后,我发现在教育孩纸方面我之前用了很多错误的方式,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家庭教育不应该仅仅关注幼儿智力发展和学习的提高,应该更加关注幼儿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但是多数家庭都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情,家长只要做到让幼儿吃饱穿暖即可,这个是很大的`错误。

作为家长,很多时候没有考虑到孩纸也会有自尊心,也要面子,尤其在公共场合,为了维护自己的面子,孩纸就会产生逆反心理,偏偏跟你对着干。家庭不出现双重标准,家长在管教孩纸时,需要家里大人统一战线,如果觉得哪里说得不好,可以私下讨论,而不是当着孩纸面指出家长的不对。不给孩子贴标签(笨,磨蹭,烦人等)孩子会相信这些大人随意说的话,觉得自己就是这样的人,孩子需要鼓

励才会感受到自己被接纳与肯定,应选用正向肯定而非否定式语句。

多陪伴,多学习,保证孩子的全方面身心发展。

家长教育心得体会 篇4

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心得体会家庭教育是教育的开端,关乎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和家庭的.幸福安宁,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20xx年10月23日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将于20xx年1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一共6章、55条,除总则、附则外,用4各章节分别规定了在家庭教育方面各方主体责任和法律后果,依次为:家庭责...

家长教育心得体会 篇5

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后,对养育孩子的责任有了更具体的认识。国家的人才培养基地,最初是家庭。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怎样做好这个老师角色,通过学习,有以下几点心得:

一、育儿先育己,父母不是天生合格的教育者,需要保持终身学习的心态,尽可能掌握相关的科学育儿方法。在孩子的成长路上,做好引路人的角色。用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去引导孩子,鼓励孩子积极实现自我价值,为国家和社会的建设作出贡献。

二、跟孩子建立良好的情感“纽带”,需要父母和孩子有高质量的相处时光。孩子能够从心底里信任父母,才能顺从父母的教导。对孩子的事情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在这一过程中,父母多用耳朵听,少用嘴,用彼此的相爱、尊重、信任、赞美和关心建立“纽带”,在亲子感情渐渐加深的时候,父母对孩子的教导才能水到渠成。

三、丰富孩子的课余时光,配合“双减”政策,让孩子的学习实现高质量,更全面地开展。在课余时间,带着孩子完成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参与家庭事务分工,一起做菜做饭,让孩子习惯参与到家庭中,从而对家庭产生责任感和归属感。有责任感的孩子,能克服成长中的困难,能抵抗生活中的各种诱惑,自律地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休息、娱乐和体育锻炼的时间。在开拓视野,接触社会,培养兴趣特长的时候,意志更坚定。

四、加强孩子对国家历史的认识。多跟孩子讲述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家庭的家族历史,让孩子有民族传承的使命感。培养积极健康的家庭文化,树立和传承优良家风,弘扬中华民族家庭美德,共同构建文明、和睦的家庭关系,为孩子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而努力。

以上是我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收获总结,希望在不断地学习,反思中更好地掌握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共同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做出贡献。

家长教育心得体会 篇6

如今社会每个家庭都以孩子为重,从孩子上幼儿园到小学,甚至是初中、高中,乃至大学,孩子的成长始终贯穿整个家庭成为家庭生活的中心。所以围绕孩子的培养教育我们家长都会竭尽所能,可对于我们年轻的家长们在教育和培养自己的孩子时往往会因为缺乏经验而力不从心。下面谈一下我这一年来对孩子教育的一点心得体会。

1、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

道德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孩子成长的基石。在日常教育中,我们不仅仅要向孩子灌输要讲文明礼貌,遵守社会公德,团结互助同学等思想,我们更多的应该在生活中处处点点以身作则,从正面去感动,去影响孩子。譬如在交通安全方面我们告诉孩子要遵守交通规则文明出行的同时,我们自己在接送孩子时必务要先行遵守交通规则,给孩子做表率。又如在教育孩子同学间互助互爱的同时,我们自己亦需做到邻里间的和睦相处。还如家长在教育孩子公共场所不乱扔垃圾时,需要先检讨一下自己是否做到了??等等。家长的行为举止在孩子的成长经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示范作用,家长的思想观念以及行为方式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孩子。所谓“言传不如身教”,孩子的道德教育不是动动嘴皮子就可以做好的,更要落实到行动中,只有家长时时处处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才能让孩子受到正确的教育。

2、培养孩子学习、生活习惯。

习惯实际上一种动作定型,是一种自动化的、稳定的、不容易改变的动作。习惯动作已经进入潜意识,不需要经过大脑思考,不需要刻意用意志去控制。所以从小培养孩子好的习惯,对其一生的生活成长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培养孩子学习、生活习惯还是需要引用一句“言传不如身教”来解释,行为的教育往往会比语言教育更直接,且更具说服力。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家长自己也需要注意自身的行为,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情,自己也要做到。孩子小的时候模仿能力很强,特别是父母平时的一些行为习惯,包括做事风格都会成为孩子模仿的内

容,他们往往会首先把父母当成自己的榜样,所以我们家长平时需要特别注意自身行为习惯。除此之外,尤其在学习习惯的培养上,还可通过约束孩子的行为来培养其习惯。处在一年级的孩子往往自制能力相对较差,要想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长期保持,需通过制定规矩制度来监督和约束孩子。使其先通过制度来约束,然后再慢慢过渡到自觉行为。比如规定孩子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先把作业完成,做完作业后需要再检查、绝不允许在写作业的时候看电视等,如果孩子没有遵守这些规矩就有一个相应的惩罚机制,比如不能获得零用钱、不能获得游戏时间等,以“契约”的形式严格执行。由于这个阶段的孩子自制能力差,靠自己很难养成好的习惯,需要我们家长长期的监督与执行,只有反复训练才能形成自然的、一贯的和稳定的学习习惯。

3、营造良好氛围,建立学习型家庭。

学习型家庭是一种家庭文化,它是一种新的家庭形态和新的家庭生活方式。同样“言传不如身教”,建立学习型家庭,父母必须给孩子做出榜样来,而不是一味的要求孩子。一个新型的学习型家庭不仅孩子要学习,家长也要学习。家长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精神不仅决定着能否成为字习型的家长,而且还影响孩子是否好学。所以家长要带头学习,养成好学习惯,以助家庭好学之风的形成。与此同时,父母还必须具有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有积极向上的生活追求,对孩子多加鼓励,多加引导,家庭民主氛围浓厚,能尊重孩子的意见,和孩子一起成长。所以我觉得建立学习型家庭需要首先创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倡导家庭成员都成为学习的主体,家长和孩子一起学习,并且具有一定的学习互动。随着学习的深入不断丰富学习载体,例如读一本好书,写一篇好文章,写一手好字等。其次家庭成员间建立畅通无阻的沟通渠道,使两代人心灵上产生双向互动,避免和孩子出现代沟,为此我们经常需要和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游戏,甚至是一起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