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滴水穿石的启示》读后感

2025/05/15读后感

爱习作提供的《滴水穿石的启示》读后感(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滴水穿石的启示》读后感 篇1

这学期,我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了22课《滴水穿石的启示》。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有一块状如卧兔的石头,石头正中有一个光滑圆润的小洞。这个小洞是因为有水滴接连不断地从岩缝中滴落下来,而且总是滴落在同一个地方。告诉我们的道理是: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是啊,人生就是这样,童第周也是这样的一个人,他是卓越的实验胚胎学家,中国实验胚胎学的主要奠基人,20世纪生物科学研究的杰出领导者。但他也是先像水滴一样努力才换回他辉煌的人生。童第周考取中学后,成为中学三年级的插班生,可是他的成绩全班倒数第一。面对成绩单,小童第周流下了伤心的泪水,但他毫不气馁,决定要勤奋学习,“追赶”上班级的同学。从此,小童第周宿舍便熄灯后还在昏暗的路灯下专心致志地演算习题,早上同学还没有起床便坐在大树下大声朗读课文。功夫不负有心人,小童第周在自己的努力和老师的关心下,到高三期末考试,他的总成绩名列全班第一。连校长都无限感慨地说:“我当了多年校长,从来没有看到过进步这么快的学生!”是啊,童第周不就是凭着“水滴石穿”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

而有些人却偏偏相反,他们也有目标,但并不专一。他们也曾努力过,但不能坚持下来,而往往这些人相对是比较聪明的。

我们要铭记“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滴水穿石的启示》读后感 篇2

“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这是“滴水穿石”的最原始的解说了。那么,滴水穿石到底给我们什么启示呢?我们到课文里找一找。

这是课文的原话:“我们要铭记‘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你看,古今中外不管是名人还是平民,他们成功的宝葫芦是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竺可桢天天观察气象,成为了有名的气象学家;王羲之依缸练字,将水都染成了黑色,他的儿子王献之写干了18缸水与父亲并称2王;左思刚开始练习画画,没有成就,然后他又练习音乐,成绩平平,然后又开始学习,终于成功了。台上表演的杂技演员,虽然在台上短短几分钟的精彩表演,博得观众的.热烈鼓掌,但是,谁又能想到,他们在台下练了不知多少天,还是多少年?他们流出的汗水和泪水谁又能知道?

你看,他们都是通过努力而成功的,那么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我就举几个来看一看。

我们班的足球队队长岳铭扬,每天下午都去练球,经常是大汗淋漓,气喘吁吁,就因为他持之以恒的练习,所以他的球技才这么好。马超群、翟纯艺等同学按照规定时间去学习舞蹈,所以,现在他们的舞姿非常优美……

我们还有很多的例子,我就不一一说明了,但是只要记住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这样,我们美好的理想就会实现。

《滴水穿石的启示》读后感 篇3

我们学了一篇课文,题目叫”滴水穿石的启示“。

”滴水穿石“是什么呢?它是说一块石头经过了几年,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几万年······后,终于形成一个光滑圆润的小洞。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虽然力量小,但目标专一,虽然微不足道,但持之以恒,我们就一定能够到达胜利的彼岸。

这篇课文给我留下的印象很深,特别是最后一句话: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这句话就是滴水穿石带给我的启示。本文中的李时珍,爱迪生和齐白石,还有很多伟大的人。他们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最后才实现自己的理想吗?看到这里,我不由得想起这样一件事。那次,我正在家里画画。那时正值放暑假,天热的出奇。我在书房里热得受不了,便出来打开空调,在沙发上看起书来。过了一会,我觉得不那么热了,便回书房里继续画画。可当我回书房时,却发现我的画已经湿了!哦,原来我刚才把水桶放歪了!这下可怎么办呢?我千方百计的'想办法,可都不行。唉,我只好放弃这张,重画一张。要是当初我有耐心,不半途而废的去看书,也不会弄成这个样子。

读了这篇课文后,我总算认识到了自己的缺点——半途而废。我发誓,以后一定要做个小水滴,做个不半途而废,不三心二意的小水滴!

《滴水穿石的启示》读后感 篇4

《滴水穿石的启示》这篇课文讲的是:在安徽广德太极洞里有一块石头,石头的正中间有一个光滑圆润的小洞。这个小洞是因为石头上方有水滴接连不断的滴下来,终于,几百年,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水滴终于滴穿了石块。

这篇课文从正面列举了三个人的事列,又从反面列举了水滴的事列。

而那三个人分别是古代的李时珍、外国的爱迪生和现代的齐白石。

李时珍从小就立志学医,他访名医,尝百草,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写成了药学巨著《本草纲目》。

美国发明家爱迪生从小就没有受过正规教育,自幼就开始当小贩、报务员等。但是长大以后却又留声机、白炽灯等一个多项发明专利!

齐白石爷爷在他的画室挂着他用以自勉的.条幅:不教一日闲过。就是到了晚年也仍然每天作画三幅!

读了这篇课文我受到的启示是: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已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而我却是经常半途而废的人,比如:兴趣小组本来是打乒乓球,结果学完了一学期就不学了。后来变成了打篮球……直到最后变成了机器人兴趣小组,不过还在学现在。不过我们班也有不少一心一意的人,比如:林宇泽、邵硕等。我一开始是和林宇泽一起学乒乓球的,结果我后来不学之后他却还在学。到最后竟然入了校队!

邵硕一开始就学象棋,后来,邵硕先跟老师交手,再参加了多种比赛。最后,光荣的成为了昆山少年儿童象棋比赛的第一名呢?而我却什么也没干成,现在回想起来还真的有点后悔呢!

《滴水穿石的启示》读后感 篇5

在本学期的第六单元中,《滴水穿石的启示》这篇课文让我印象深刻,这篇课文告诉了我们一个启示: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同时,也讲述了许多古今中外成功人士,都是靠滴水穿石这种精神取得成功的。

我还知道徐霞客滴水穿石的故事:徐霞客,明朝人,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旅行家、地理学家。他一生中去过许多名山大川,写下了有名的地理著作《徐霞客游记》。徐霞客在22岁那年,背上了行囊,告别家人,踏上了他的`理想之旅。他游览了一些地方之后,发现有的景象与书上所记载的并不一样,于是他打算写下自己的亲身经历,作为以往地理著作的补充。

他长年累月,不分寒暑,常常出没在荒山野岭中,不仅接受了大自然的考验,而且还时时面对人为的困难,但是这些困难没有吓退徐霞客,同样的在探寻真知的过程中,他也没有被鬼邪所吓倒。有一次,在湖南茶陵时,他想考察叶洞,当地乡民知道后,告诉他洞里有神龙和精怪,进去就出不来了,但是他毫不畏惧,拿着火把,从容入洞,在洞中,他不仅没有遇到精怪,还发现这是一个钟乳石洞,里面的岩石五光十色,美不胜收。又如我在实践中,每天都练习弹古筝一样,从一开始弹地磕磕巴巴到能十分连贯地弹完一首长曲子。从这件实践中,我再一次深刻的理解到了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这句话。

《滴水穿石的启示》读后感 篇6

读了这篇文章,使我深有感触:凡事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锲而不舍而不知难而退,就能必须让我们学业有成而功成名就。正如课文中所举的几个例子就是用来说明这个道理一样的。

经过阅读,我们领悟到作者其实强调了这“滴”与“穿”的过程,强调了科学家们到达梦想彼岸的艰辛历程。他提醒我们注意到滴水穿石的要点:接连不断、目标一致的“滴”才能到达这令人惊讶的“穿”。作者让我们的目光聚焦到古今中外科学家成长的经历上,而不是其它。不是吗?如果李时珍没有跋山涉水,遍尝百草,数十年吃苦耐劳、笔耕不辍,那他就无法让中药巨典《本草纲目》的问世了。爱迪生从小生活艰辛,但他立志创造发明。是持之以恒的'信念和锲而不舍的精神,让他做到了常人所难以企及的贡献——在他的一生中完成了一千多项科技发明!

在那里,作者推崇的是一种精神,“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洞穿’一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这就象我们读书一样,一口是吃不成胖子的,仅有把“滴水穿石”的精神贯穿到我们的学习中去,经过刻苦学习,一点一点地学,一个一个问题的去理解与掌握,才能使得我们学业有成,才能为长大后报效国家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滴水能穿石,滴水还能成石柱,它给我们揭示了一个道理,那就是积少能成多、堆沙能成塔。如果我们能到领悟这一点,并在以后的学习中加以实践,那么就受益不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