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小王子》读后感

2025/05/16读后感

爱习作提供的《小王子》读后感(精选5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小王子》读后感 篇1

在一个凉爽的下午,我在书架上找了一本《小王子》。当我第一眼看到这本书的书名时,我感觉是梦幻的,幻想着应该是王子和公主的童话故事,读完了才发现这不仅是一本童话书,而且讲述的是一个温暖而悲伤的故事。

本书是法国作家圣埃克苏佩里的经典文学作品,讲述的是飞行员因飞机出现了故障,被迫降落在没有人烟的撒哈拉沙漠上,这时一个神秘的小男孩出现了,执拗地要他画一只绵羊,他就是本书的主人公小王子,来自太阳系的B612小行星。

小王子纯洁、忧郁,每天和一束玫瑰还有一座火山为伴。玫瑰花是美丽的,也是骄傲的,她每天都想得到小王子的喜爱,以至于后来的小王子没有耐心地离开了飞船和玫瑰花。

小王子游历了六个星球,见到了形形色色的人:狂妄自大的国王、爱慕虚荣的的人、酒鬼、财迷心窍的商人、点路灯的人、地理学家,这让他学会了很多做人的道理。

后来小王子又穿越沙漠、登上高山、穿过雪山,遇到了各种艰险和诱惑,小王子终于发现本以为富甲天下的.自己,而其实,仅仅拥有一朵普通的玫瑰花,玫瑰花才是他应该珍惜的,Be responsible for your rose,小王子想到这里,失声痛哭。

从这个故事中我学到了,“有些东西用眼睛是体会不到的,必须用心才能体会得到。”小王子始终记得狐狸对他说的这句话。他开始慢慢体会原来是一种彼此的付出与责任,正如他与他的玫瑰花,正如点灯人一如既往地履行他的责任。

小王子的纯真深深的打动了我,只有始终保持一颗童心,未来才能更加美好,我们在生活中也要怀揣着希望和温存,有着感动和驯养的责任,拥有一颗有爱的心。人人友爱,心中有爱,世界才爱。

轻轻地合上书本,一股清风拂过,好像大自然向我微笑,这也是一种爱吧?

《小王子》读后感 篇2

古希腊哲人亚里士多德曾说过:“古往今来人们开始探索,都应该起源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麦哲伦渴望去遥远的地方,想证明地圆说,于是,他的船队成功绕地球一圈,从而“拥抱了西班牙”。张大千在作画时注意开拓创造,终于成为有个性的绘画大师。而化学家维勒在研究矿石时,没有深入思考,最终错失了发现钒的机会。

所以,只要保持一颗好奇与探索的心,就肯定会发现新事物,那为什么不能是小王子你呢?

“小王子”是一个仙童,他来自一颗比他大一丁点儿的小行星上。陪伴他的是一朵他非常喜爱的小玫瑰花。但小玫瑰花的虚荣心伤害了小王子对她的感情。于是他决定离开这颗星球,去进行一次星际旅行——他是带着渴望去旅行的。他在旅途中经过了六颗互不相同的小行星,遇到了骄傲自大的国王;遇到了无所事事的酒鬼;遇到了忙的不可开交的商人,遇到了满腹牢骚却格尽职守的点灯人;遇到顽固的地理学家。这些人每个人都不相似,但都像机器一样,没有感情,对现实麻木不仁,他们都过着平常得可怕的生活。在小王子看来,他们是被生活抹掉突兀棱角的`“机械人偶”。

小王子有些失望,后来他来到人类居住的地球,在这里,他遇到一只小狐狸,并与它结成了亲密的朋友。小狐狸把自己心中的秘密——肉眼看不见事物的本质,只有用心灵才能洞察一切——作为礼物,送给小王子。用这个秘密,小王子在撒哈拉大沙漠与遇险的飞行员一起找到了生命的泉水,也找到了他的理想——爱与责任。最终,他丢掉躯体,回到了他所爱的玫瑰身边。

加缪说:“有时候人们需要过一段背井离乡的日子。”小王子正是通过“背井离乡的旅行”探索到了人生的真谛。

“我会住在这其中的一颗星星上面,在某一颗星星上微笑着,每当夜晚你仰望星空的时候,就会像是看到所有的星星都在微笑一般!”

我情不自禁的走到窗前,抬头望着星空,小王子就在那上边,所有的星星都在温柔的笑……我希望自己像“小王子”一样“背井离乡”!

浅水里没有大鱼,不想付出者当然没有收获。

《小王子》读后感 篇3

假期中,我阅览了这本充溢道理的神话——《小王子》。经过阅览这本书,我知道了一个永久不想长大,也不会长大的小王子。

小王子锲而不舍的星球很小,尽管居处很小,但带给小王子日子的趣味却许多。尤其是小王子的那枝玫瑰花。玫瑰花自豪又美丽,用自己独有的柔情眷恋着小王子。小王子深深地爱着她,可是灵敏的小王子由于一次恼怒面临玫瑰花的`爱产生了置疑。所以小王子走了,离开了他爱的星星,离开了他爱的玫瑰花。一段担忧的旅程从此开端。

飞行员圣凯克苏佩里6年前因飞机毛病迫降在撒哈拉沙漠,在沙漠的那段时刻他遇见了小王子,攀谈得知小王子来自另一颗星球。圣埃克苏佩里很是振奋,接着小王子又向圣埃克苏佩里叙述了自己星球上和另6颗星球上的一些事。其间小王子访问的6个星球上先后遇见了国王、爱虚荣的人、酒鬼、商人和爱点灯的人。其间点灯人留给我的形象最深,点灯人锲而不舍在一切星球最小的一颗。星球上只能竖起一盏路灯和住一位点灯人。小王子怎样也想不通,在这天空一隅,一颗无房无居民的行星上,路灯和点灯人有什么用。小王子感觉这个点灯人挺荒诞的,至少比较那个国王、爱虚荣的人、酒鬼和商人是这样的;不过每一次的点灯似乎在天空中又诞生了一颗星星或绽开了一朵花,当灯平息时,又似花儿或星星入睡。这颗星星每分钟转一圈,这可累坏了点灯人,他有必要不断地点灯和熄灯,但这也值得咱们学习,那些为了自己而不为别人考虑的人得不到夸姣。

点灯人为别人点灯,照亮出息,这种执着和献身精神,值得点赞!

想一想日子中也有这样的“点灯人”,比方每天天未亮就勤劳劳动的环卫工人们,他们的作业又脏又累。但他们从来不诉苦,全神贯注地协助城市“美容”。尽管也有些人诉苦自己的命运如此崎岖,可看到市民走在大街上发自心里的赞扬浅笑时,他们也忘却了之前的诉苦,比之前愈加充溢了大街,再次投入到自己的作业岗位中来。

《小王子》是一部神话,一部写给儿童的著作,写给“仍是孩子时的大人们”。这本小说的言语简略、纯真又哀婉惆怅,简略明了的言语写出了令人感动、赋有道理的神韵。这也是一本能够在任何年纪让自己再感触一次纯真的爱,再为纯真的爱感动一次的书。

《小王子》读后感 篇4

生日那天妈妈送给我一份很有意义的礼物,是一本书名叫做《小王子》的童话书,妈妈对我说:“孩子,妈妈希望你能像王子一样,永远有一个纯净的心。”我很纳闷儿,小王子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啊?所以我就赶快抱起书,如饥似渴的读了起来。

看了前言我才知道,原来这本书在西方非常有名,是一本大人小孩儿都喜欢看的书,难怪妈妈会把它送给我。我又接着读下去。小王子住在一个小的只有他自己的星球上,每天给他的玫瑰花浇水。后来小王子离开星球去旅行,见到好多奇奇怪怪的小行星上的人,直到他来到地球,在沙漠中见到一个飞机坏了的飞行员。小王子和飞行员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可是他非常想念他的玫瑰花,为了离开地球,小王子被毒蛇咬了一口,后来飞行员就再也没有见过他。

读了这本书,我终于明白了什么叫纯洁的心灵了。小王子深深地爱着他的玫瑰花,为了不让花儿被羊吃掉,他还请了飞行员给羊画了只口罩。对他来说,他的玫瑰花和地球上的玫瑰花都不一样,如果花儿没有了,就好像所有的星球都失去了光芒。这是多么真挚的.感情啊!还有那只狐狸,即使小王子离开了它,也永远会记得那麦子的颜色。

妈妈还告诉我,这里有好多故事都是有比喻意义的,比如,那个什么手下都没有的国王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能自欺欺人也不要自高自大;而那个不停数星星的商人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在没有意义的的事情上浪费时间;而那个不停得点熄灯的灯夫的故事则告诉我们要忠实职守,认真负责······

我非常喜欢这本书。读了这本书,我懂得了很多做人道理,也知道原来大人们也会做很多蠢事,大人们不一定什么都对,所以就像妈妈说的那样,我们孩子在长大的过程中永远要保持一个纯净的心灵,才能找到我们真正追寻的东西!

《小王子》读后感 篇5

读《小王子》,还是一如既往地悲伤、感慨。不同的是,这次读它,竟生出些许执念,必要写点什么,留下点什么,有些事情、有些人才不至于被默默地遗忘。要知道,遗忘是世间最可怕的。当然,今个儿这想法大概是带了点“以物喜以物悲”的小情绪。

“小王子”,何其小。一个能与花为伴的拥有一颗柔软心的小孩儿,一个执着于问为什么有点“固执”的小可爱,一个最后面对死亡异常勇敢又有点害怕的小家伙……他会因为画上的羊太大会吃掉花而担忧,他会因为你不重视一些“小事”而气得脸色通红,他会因为看不见日落而忧伤……这不就是一个孩子吗?

“小王子”,何其大。他是个有特异功能、能勇敢地离开自己的星球去外面周游的'小探险家,他懂得许多大人都不明白的道理:寻找生活的真谛,感受被驯服的快乐,欣赏美的事物和瞬间等等;他为了回家能与毒蛇做交易,即使他完全知道毒液的可怕……这分明超过了世上的很多大人。

从书中看,小王子的生命十分短暂,来到地球一整年后就“回去”了,但他的种种经历和成长却恰恰让人感受到一个普通人的一生。

在原来的星球,他过着平凡的生活,享受用活火山温热的一日三餐,用一颗怜悯、善良与爱人的心照顾傲娇的玫瑰花,接触微妙的情感。到后来,因为花儿无尽的谎言、高傲、责备,他选择离开。从此以后,他开始接触各个星球上不同的人,爱命令人的国王、狂妄自大的人、酒鬼、商人、点灯人、地理学家……在种种经历之中,他明白了“独一无二”“驯服”的意义,发现了身边事物的美丽,知道了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然而,这时候的自己却已经被“沉重的身体”所累,再也回不去了。他要想回去,只得答应毒蛇的“帮助”,即使他不能确定这是否真的能够帮他实现愿望,所以在最后面对“回去”(死亡)时,严肃又害怕……

像这样,安然地度过幼年时光,慢慢地接触情感,认识世界,感受生活真谛,在“原来如此”的感慨中面对失去与不得,最后坦然又忐忑地面对死亡。这不就是人的一生吗?

书中,从小王子的视角看到的我们“活得匆忙,从来不会对自己所待的地方满意,不明白自己想要的东西……”,是啊,又有多少人能明白其中的道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