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读《三国演义》有感

2025/05/17读后感

爱习作提供的读《三国演义》有感(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读《三国演义》有感 篇1

读三国,许多人都会佩服诸葛孔明的绝世智谋,赞美刘玄德的仁义胸襟,乐道关云长的义薄云天,遗憾周公瑾的英年早逝,因为他们似乎都是小说家笔下的正派人物,是故事的主角,但我却偏爱那位素来被冠名以奸诈、狡猾、生性多疑的曹孟德。

京剧脸谱中常用白脸画曹操,象征奸猾小人,我不以为然。身处同样的乱世下,各自用计,各自争夺,凭什么诸葛、周郎便是智谋无双,而曹操便是狡猾之徒?曾有人叹:刘备枭雄,曹操,乃一乱世奸雄。我非要找出些证据,为他洗刷这冤名!

论智谋,诸葛亮是绝无二话的天下第一军师,但战场用计,挥兵雄才,曹操绝不是泛泛之辈,否则诸葛亮也不会把“诡计多端”的曹操当做人生一大对手;曹操对役袁绍,以少胜多的官渡之战又怎么会是偶然?

论胸襟,刘备仁义,不肯为自己的雄图大业做出一件有违道义之事,不忍伤害一个无辜百姓,因此人心所向,这是必然,与之相比,曹操的“宁可错杀一千,不能放过一个”确实令人寒心,但要成就一番霸业,又如何能只靠慈悲之心笼络来的人心呢?况且他的胸襟体现在不一样的地方。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这是曹操对人生短促,而战争任然频繁、大业未成的感叹。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这是曹操对贤才的渴望、贤者的热诚。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他对全天下的贤者发出了热切的呼唤。

清代张玉谷说得对:“此叹流光易逝,欲得贤才以早建王业之诗。陈沆也指出:“此诗即汉高《大风歌》思猛士之旨也。”

论爱惜人才,关羽的“华容道义释曹操”不是最好的证明吗?大众都赞叹关羽忠肝义胆,“身在曹营心在汉”,不为名利财富美色所诱,“过五关斩六将”也要重回大汉,可我们有没有意识到,若不是曹操肯容人,有雅量,量关羽多么勇猛无敌,在危机四伏的曹营里又如何能安然无恙?更不用说放虎归山了。如此,在胜负已分,应绝后患之时,关羽才甘冒军令状之胁迫,义释曹操。

追随曹操的大将更是多如牛毛,只是如此枭雄,未在其有生之年完成霸业,令人可叹!

读《三国演义》有感 篇2

假期里,我第一次深入阅读了历史巨著《三国演义》,真是感触深刻,大有荡气回肠回味无穷之感。

这部书不仅是较早的一部历史小说,而且代表着古代历史小说的最高成就。小说采用浅近的文言,明快流畅,雅俗共赏;笔法富于变化,对比映衬,旁冗侧出,波澜曲折,摇曳多姿。又以宏伟的结构,把百年左右头绪纷繁、错综复杂的事件和众多的人物组织得完整严密,叙述得有条不紊、前后呼应,彼此关联,环环紧扣,层层推进。《三国演义》是古代历史小说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一部作品,它广泛流传,魅力无穷,在中国文学史上和人民生活中都有着难以估量的深刻影响。

我觉得这部书的艺术成就更重要的是在战争描写和人物塑造上。小说最擅长描写战争,并能写出每次战争的特点。

它讲述了东汉末年到晋朝统一这段时间发生的一系列的.历史故事。翻开书页,首先映入眼帘的第一行,是“滚滚长江东逝水……”这样脍炙人口的诗句,接着引入正文。开篇一句这样说道:“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句话真是一语中的,深刻精辟。回望历史,周末齐国纷争,但被秦统一;等到秦灭之后,楚、汉纷争,又被汉统一全国……无不印证了这句话。

但《三国演义》最吸引我的还是上百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无数的军事谋略,还有忠、孝、仁、义、爱的道理,更是深入我的心里。智慧超人的诸葛亮,庸主刘禅,有勇无谋的吕布,善于倾听的刘备,气量狭小的周瑜,勇者关羽,宽厚的鲁肃……各个无不极尽其形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怪不得这上百个人物形象深受读者“宠爱”。

在这些人物里我最喜欢的是智慧过人、才智超群的诸葛亮。我先说说诸葛亮的人物特征:1.上知天文下晓地理2.处事不乱、坚贞不移,为蜀国奉献了他的一生3.忠君爱民、具有高尚的人格。这些特点足以表明诸葛亮的为人处事。鲁迅曾言:“状诸葛亮之知而近于妖。”鲁迅高度评价诸葛亮,使我对诸葛先生的敬佩又深了一步。诸葛亮这种半人半神的超人形象,使他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不可磨灭的英雄形象,也成为了中国老百姓的好榜样!

当然,《三国演义》中的人物也启发了我反省与思索,教会我做人做事:曹操的多疑一直是其弱点,被人反复地抓住使其无法挣脱,最后杀死了华佗也害死了自己。我明白了做人还不如简单点,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吴国大将周瑜,被诸葛亮气死纯属自己气量小。这告诉我做人要胸怀宽广,不能小肚鸡肠;关羽因太有才华而骄傲,最终败走麦城而死。这也告诉我们胜不骄气不馁,不然恐怕就要乐极生悲了;司马懿能被诸葛亮死后用木偶吓走,并不是战胜不了对手,而是战胜不了对其的恐惧,他要战胜的其实是自己。

看完《三国演义》,才感觉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也感受到作者罗贯中的笔法果然名不虚传,他把所有人物描写得栩栩如生,诸葛亮的忠、张飞的直、关羽的义……统统不在“笔”下,让我们这些读者都和这本书融为一体了,随着故事的高潮而心情起伏,又因为人物的悲惨命运而扼腕叹息。

《三国演义》属于章回小说,所以有让人一直看下去的强烈欲望,生动有趣,扣人心弦,让我们深深沉浸其中,仿佛自己就是那跃马驰骋征战沙场的英雄。

所以《三国演义》这部书我真是百看不厌,每看一次都有不同的感受,可谓中国古典小说的典范!以史为鉴,让人明智。

读《三国演义》有感 篇3

晚饭过后,7:30和孩子一起看了一会儿《武神赵子龙》,今天正好演到的情节与“蒋干盗书”和“草船借箭”有关系。翔翔便兴致勃勃的为我讲起来。

蒋干盗书

“曹操率兵攻打周瑜时,周瑜打了胜仗,周瑜发现曹操水军的指挥官是从刘表手下归降曹操的蔡瑁、张允,这两个人可是精通水上作战,于是周瑜就产生了‘必设计先除此二人’的计谋。就在这时,曹操的幕僚蒋干毛遂自荐说愿意去说服周瑜投降。周瑜听说蒋干来访,就利用反间之计。晚上,周瑜与蒋干假装喝醉酒装睡,蒋干悄悄偷走了一封周瑜伪造蔡瑁、张允笔迹写的投降东吴的书信,连夜溜回曹营去报功,曹操看了这封信大怒,喝令杀了蔡、张二将。这就是蒋干盗书和反间计。”翔翔讲的头头是道,我还诧异,翔翔是从哪里知道的。还没等我来得及问他,翔翔又呼,“这个我知道,这个我也知道,这是有名的草船借箭。”看着翔翔手舞足蹈的样子,算了,不看电视了,安心听翔翔讲故事吧。

草船借箭

周瑜非常嫉妒诸葛亮的才华,总想找个理由杀掉诸葛亮。一天,周瑜让诸葛亮造10万枝箭,并说10天内就要。诸葛亮爽快地答应了说:“何需十天,三天就够。”周瑜很是吃惊。诸葛亮向子敬,(也就是鲁肃)借了20只船,600名士兵,然后把每条船用布蒙上,两边堆满一捆捆的干草。到第三天,天还没亮,诸葛亮便派人将鲁肃叫来,让子敬和他一同去取箭。然后,把20条快船用长绳连起来,一直往江北驶去。这时,江面上云雾很大,对面看不见人。当船快靠近曹操的水寨时。诸葛亮命令将船头朝东船尾向西,一字摆开,又叫士兵一起敲鼓呐喊。多疑的曹操说:“雾天作战,恐怕有埋伏。就先让水陆军的弓箭手向他们射箭,雾散后再进军。”于是,箭像雨点一样射向那20条船。箭头准确地落在草捆上,排得密密麻麻。过了一会儿,诸葛亮命令船头掉过来,再由西向东排开,于是,另一面又被射满了箭。等到太阳要升起来时,雾也快散了。诸葛亮命令军士开船,并一起大喊:“谢谢丞相的箭!”这就是草船借箭的故事。

翔翔讲完了,我问翔翔:“这些你都是在哪里看到的,我好想没给你讲过这些啊。”“妈妈你是没给我讲过,但你买的书我看了呀。还有你让我听得评书我也听了,这些都是从那里知道的。”我才一脸明白。

想一想当初为了让孩子早点接触中国的古典文学,一口气为孩子买了四大名著的原著版本,每一部都是厚厚的上中下三册,买回家以后,闲暇的我先随手翻阅,并为孩子进行一些标注,以方便孩子在阅读的时候可以轻松无障碍,但对于这些枯燥的长篇章回体小说,我本就没有兴趣,但为了简化孩子的阅读,避免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直接略过,或者识字不识字认得半边字,胡乱猜字,如果让孩子遇到不认识的字就查字典,可能会破坏孩子阅读的专注力和连贯性,所以曾坚持阅读了一段时间,把里面的生僻字、自认为翔翔不认识的字,一一做了注释,但生僻字太多,而且还有好多现在都不用的字,没坚持多长时间(好像只把上册标注完),我便烦闷的把《三国演义》合上了,从此束之高阁,偷懒想等翔翔大一点了让他自主阅读。没想到孩子自己一人竟然把《三国演义》读完了。我问:“翔翔,这本书你真的看完了吗?”翔翔点点头,“不过,书里面有好多的字我都不认识。妈妈,你怎么没接着给我注释啊。”翔翔反问我。

顿时感觉有点愧对孩子,更加不如孩子,孩子不管认不认识字,都能坚持把书读完,最重要的是还是在我不知情、不用我强迫的情况下自主读完了,这一点真的要为翔翔竖起大拇指,点赞。

“翔翔对不起,妈妈没有坚持读下去,这一点妈妈做的不够好,但是翔翔的表现是一级棒,妈妈向你学习。那我们就从明天开始接着把《三国演义》读下去,妈妈标注完一章,翔翔再认真阅读一遍,然后在听一节评书,我们三管齐下,一定要在这学期把这本书精读完毕。好不好。”翔翔开心地举双手赞成。

“妈妈你知道乐不思蜀是说的谁吗?”“是谁啊。”既然选择听翔翔讲,就安安静静地做一个爱听讲的好妈妈吧。“乐不思蜀说的是刘备的儿子刘禅,小名刘阿斗,扶不起的阿斗说的就是他。”

“妈妈,我还知道许多关于三国演义的歇后语呢!”孩子兴奋的说。“是吗,那么就请翔翔为妈妈讲解一二。”

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

张飞扔鸡毛——有劲难使

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

曹操遇蒋干——倒了大霉。

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

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翔翔一口气吐出了十来个歇后语,这让我很是震惊,没想到孩子对《三国》的熟知程度,竟然有这么多。当初还疑虑孩子不爱看,现在想想,当初其实是自己的懒惰使然。不要怀疑孩子的阅读兴趣,更不要疑虑孩子的理解感悟力。

书本本不枯燥,有些时候吸引孩子的正是里面的情节,尽管孩子还看不懂,尽管还有点一知半解,那又怎样,看不懂以后就能看懂,一知半解又如何?总会有理解的那一天。看不懂、一知半解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让孩子丢掉对古典文学阅读的兴趣,到那时我们就真的是得不偿失了。

《三国演义》这本书,将会是我和翔翔阅读道路的新起点,我们整装待发,准备起航,爱阅读的你呢,是不是也准备与我和翔翔一起出发呢!

读《三国演义》有感 篇4

暑假期间,我读完了《三国演义》这本书,这本书十分好看,十分吸引我。这是一部时间跨度近一个世纪,出场约400个人物的历史长篇小说。这部小说深入描绘了从汉末群雄割据到三国归晋的历史画卷,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魏、蜀、吴之间错综复杂的军事、政治斗争。

这部书中塑造了众多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有足智多谋、用兵如神的诸葛亮,骁勇善战的关羽、张飞,智勇双全的赵云,还有曹操、周瑜、刘备等等豪杰、高人,使三国演义十分有趣,让人读起来手不释卷、废寝忘食。在这众多的人物中,我最喜欢和敬重的人是关羽—关云长。关羽武艺精湛,刀法绝伦,曾温酒斩华雄,体现了关羽的武艺十分了得;不仅如此,他还有勇有谋,他的智力并不逊色于刘备;另外,他更讲义气,不为高官、钱财而投降曹操,身在曹营仍不忘旧主刘备。在被孙权活捉时宁死不降。他的一举一动实在令我钦佩。关羽的一生十分短暂,死时只有58岁,这让我为关羽感到十分惋惜,而他重情义、不贪图钱财的行为又让我深受启发。

如果要问我,三国之中哪个国家最富强、智谋最强?那肯定是魏国。曹操统领的魏国,兵多将广、国富兵强,加起来都能有200多万。而且曹操用兵堪称举世无双,司马懿更是用兵如神。再说蜀国,兵虽少,但是精,能一个顶十个,智谋最强的也就是“卧龙先生”—诸葛孔明诸葛亮。他从小就精通兵法,用兵堪称一绝,所以蜀国绝不逊色于魏国。再说吴国,一个占据三江六郡的国都,吴兵战斗力并不比曹军差。要数有谋略的,那就是周喻了,他从小就熟读兵书、精通布阵,从而使吴国也逐步强大起来。

《三国演义》里还有许多英雄豪杰、足智多谋的人和精彩生动的故事。读完了这本书,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当时人们练武术、读兵书都是为了报效明主,而以前的人都是刻苦地练武和读兵书才成才的,我们现在勤奋学习,不就是要成才吗?所以,我们以后一定要努力学习,将来成为有用之才报效祖国。

读《三国演义》有感 篇5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这是《三国演义》的开篇词。

每当看见这句话,我的眼前就仿佛出现了这样的景象:一间有红木制成的卧室,里面摆了一张木床,床上躺着一位**绝世的男子,他呼吸湍急,仰天长叹一声:“既生瑜,何生亮!”然后一命呜呼。

故事中的男子便是周瑜,每每读到这个故事,我总会有几分失落感,周瑜和诸葛亮都是心怀天下的人杰。但为何周瑜这么早就去世了呢?这还是归根于他心胸狭窄,容不得有别人比他更出色,见到其才诸葛亮就眼中生钉,心怀长恨。

而诸葛亮就完全不一样,他做到了宰相肚里能撑船,面对任何事情,总是轻轻摇动羽扇,一笑置之。三顾茅庐之前,隐身山中,饱读诗书,知天下大事,可谓是旷世其才,但是他能“忍”。周瑜用让他三天造十万支箭头,他能“忍”。诸葛亮七擒孟获,面对孟获一次又一次无礼和挑衅,他能“忍”。所以孔明后来帮助刘备成就了很多大事。周瑜不忍而死,诸葛亮忍而成就伟业,让我不禁思索:面对生活中一些令我们不愉悦,甚至烦恼的,气愤的事,一定要保持好的心态,学会忍耐。

有人认为“忍”是一种感情的消极宣泄,是一种无能的体现。但有时候,“忍”往往是一种智慧的体现,能把坏事变成好事。记得有一次,哈哈哈朋友邀请我一起去看电影,其中有两个女孩子为了讲悄悄话,占了我的位置。我选择了“忍”,结果女孩过意不去,不好意思地把座位还给了我。

“忍”是一种美德,记得苏轼在《留侯论》里,他曾说“忍小忿,而就大谋”。肇事者携带炸药进入火车,不但使多人伤亡,而且破坏了国风,接二连三出现公交车纵火和**事件。此时此刻的我,真想对那些肇事者说:“面对社会的不公,你们是否应该忍耐呢?中国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忍能使你不再次受伤,也不会再有人无辜伤亡再有人无辜亡,这难道不是大家所期望的吗?”

小事能忍,促进人际关系;大事能忍,国家昌盛!懂得忍,学会忍吧!

读《三国演义》有感 篇6

七年级下册一晃眼便过去了,我们又迎来了一个全新的假期,而在这期间,老师向我们推荐了一本名著——《三国演义》,都说老不读三国,小不读水浒,让我们来看看这无比有名的三国演义吧。

故事是从汉朝的桓帝开始写的,他统治腐朽,听信宦官,造成了十常侍的嚣张跋涉。而刘备、关羽、张飞也是在此拜把子的。文中主要以侧写战争为主,也描写了多重人物形象,更擅长环境描写,把人物形象侧面描写得淋漓尽致。而我,最崇拜的便是神机妙算的诸葛亮,诸葛亮在文中体现的是一幅宽容大度,机智,神机妙算的形象。即使抓到了敌军的人,也会放其一条生路。在对于周瑜十天造十万支箭的刁难时,她不仅使用草船借箭一术,还只在三天内便完成了。使周瑜输的心服口服。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在庞统死时只通过星象便算出来了,让人赞叹不已。作为三国演义最大的反派——曹操,作者罗贯中把曹操多疑、狡诈的人物形象通过多个小故事表现出来。他在濒临死亡前还不忘怀疑他人,就是因为这一怀疑,让他失了性命,他怀疑华佗是来杀他的,便把华佗杀死了,导致他头痛时没人医治,最后死于此病。还记得当年那个意气风发,那个宁愿他负天下人,不愿天下人负他的曹操吗?他不仅没看到自己的子孙开辟王朝,也没看到自己的子孙的悲惨结局。战争这一切,到底是为了什么?我在现实生活中,也会有些自以为厉害,也没有像诸葛亮那样事事顾全大局,没有他的机智,宽容,但我依旧会把他当成我的榜样,为了更好的自己,出发。

《三国演义》描绘统治腐朽的一幕,战争不断,人民受苦,发展也缓慢了。所以,我们要珍惜当下和平生活,树立好的榜样,奋发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