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感悟生命读后感

2025/05/17读后感

爱习作提供的感悟生命读后感(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感悟生命读后感 篇1

从古至今有关生命的话题层出不穷,对生命意义及价值的探索亦是浩瀚无边。上午,我阅读了《生命》,沈从文这篇于上世纪四十年代的散文,特殊的历史背景给作品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但当我们今天重读它的时候,却感觉着鲜活而不失色泽,精辟而不加粉饰。写在那个时代又仿佛是写给六七十年后的我们。

究竟什么是生命?我们不敢妄下定义,生命包含的意义大宽广太远也是堆积在我们记忆里几平很少过往的角落。柯察金的“生命格言”里有:“人最宝贵的是生命。探索生命将会成为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那么信仰生命,探索生命将会成为生命旋律中的主调。

“离开自己生来检视自己生活这样事情,活人中就很少那么做,因为这么做不是是一个哲人,便是一个傻子了。”而今日呢?我想我们自己应该是有一点点的进步了吧。对“生命”二字,除了无奈与悲衰,我们已经没有些别的感受与想法了。我们总是一味地逃离自己不愿面对的现实,不知道如何去改变

但阅读了《生命》这篇文章时我明白了生命是要从现实中生发出来,并全然接纳现实,为之走向更美好未来,为理想奋斗、努力。

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也要珍惜我们的生命不浪费青春,少年有杀梦,不应止千心动,更要付诸行动,“功崇惟志,业惟勤”。不仅仅是有信念与行动,我们也要持之以恒地坚持奋斗,这样即使过程再艰难,有机会离我们的目标更进一步。

生命在舞动,莫负青春岁。让我们乘风破浪,活出我们生命的精彩。

感悟生命读后感 篇2

今天晚上,我读了《“刺”激生命》这篇文章。当我看见这个题目时,觉得很奇怪。刺激就是刺激,为什么加上双引号?难道也像广告一样,为了吸引读者的眼球?当我读完这篇文章时,心里的死结终于解开了。原来,这是一种智慧的雕在编织巢穴时用带有十分锋利的针刺来搭建框架,而且是雕妈妈教会孩子飞翔的良苦用心。

雕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学会翱翔,把巢建在摩天的悬崖上。里面是一根根令人毛骨悚然的铁树枝的.刺,小雕在里面被撞得头破血流。挣扎在死亡线上的小雕,只能迎难而搏,振翅飞翔。小雕多么勇敢啊,我想这就是雕妈妈训练自己孩子的狠心的绝招吧。

读着读着,眼泪在我眼眶里打转。我又想起了学前班,我刚开始学钢琴时,只能看着别人在外面玩啊乐啊,自己只能坐在钢琴旁,照着妈妈的意思弹钢琴。在天冷时,妈妈还要逼我弹钢琴,,这时我的手冷冰冰的,叫我怎么弹钢琴啊!外面安安静静,还飘着雪花,我的思想好像被雪花和寒冷的空气冻住了,再也动不起来,只有三个字在脑海中:弹钢琴。天热时,我都被太阳给热透了。也想和邻居一起去买冰棍,凉爽凉爽。可妈妈只会说:“弹完了再去买!”一弹就是3小时,我急匆匆赶去冷饮店时,店门已经关门了。当时,我恨死妈妈了。大家都说快乐的童年,我却是单调的童年。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迎接并感谢磨难,因为有了它,我们才能以像幼雕一样,在艰难中修炼一对搏击长空的翅膀

感悟生命读后感 篇3

当我在报纸上看到“捐肾救母,生命反哺”这篇文章题目的时候,我的心头一颤,便有了一连串的问题:是谁捐肾救母?他是成年人还是未成年人?是男孩还是女孩?几岁了?……带着这些问题,我全心投入到文章中去。

原来,湖北7岁男孩天天得了脑瘤,在他死后,捐出左、右肾和肝脏,不但挽救了得肾病的妈妈,还挽救了一位21岁女孩和一位27岁的小伙子,使他们的生命之光重新点燃。我突然想起学过的一篇课文《永生的眼睛》,琳达的爸爸妈妈还有她的女儿温迪都捐献了眼角膜,使盲童摆脱黑暗,重新回到五彩斑斓的'世界,让他们获得快乐。

天天不在了,但他的妈妈、哥哥、姐姐帮助他“好好的活了下来”,天天还“生存”在这个世界上,只是换了一种我们看不见的方式。看完后,我沉思了,只是一个仅仅七岁的小男孩,但他居然有如此伟大的愿望,用弱小的身体去保护妈妈,而许多人都不曾这么想过。想一想,在我们身边有许多用不着的物品,它们的价值是发挥不出来的,而许多人还很渴望得到它们,我们可以捐出去,既满足他们的愿望,又发挥了物品的价值。同样,我们也像天天一样传递了温暖、传递了快乐。

我坚信:一个人虽然永远的睡去了,但他身上的一部分可以帮助他人醒来。

感悟生命读后感 篇4

我们常常会感叹人生短暂,进而因各种原因会感觉到人生存在之虚无。我们有太多遗憾,我们在和朋友的比较中丧失本心,在爱的过程中丧失自我,我们日渐衰老。

读完《活出生命的意义》,你会深刻懂得,你,就是独一无二的你。

每个人的人生意义都不一样,生命对每个人提出的问题,也各不相同,不管你是正常人,还是心理咨询师,或者是患者,在人生意义这个宏大的命题下,没有人可以替代你。

所以,你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在这个世界上,能够为你负责的,只有你自己。负责任是人类存在之本质。你需要担当起生活的重负。

不管你经历了怎样的痛苦和无奈,你所经历的,别人夺不走。你做过了,爱过了,也勇敢承受过痛苦,这是生命给你的'财富。这些回忆与你的生命息息相关。你所经历的一切,都是构成你生命意义的一部分。

你没有必要去羡慕年轻人,当你老了,也没有必要为虚度青春而懊悔。你只需要,在生命向你提出问题和挑战的时候,勇敢地去接受它。

在你勇敢面对并完成这个任务的过程中,当你越是忘记自身低投入到这个任务的时候,你所展现出的人性的光辉,就已经体现出你人生的价值,实现你人生的意义。

弗兰克尔在从集中营回来以后,发现自己所有的亲人都惨死于集中营。这种情况下,他强忍悲痛,仍然完成了《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本书,将“帮助他人找到人生的意义”作为自己的人生意义。作者在这个过程中,完成了对自我的超越。

当你能够超越自我的时候,人生价值不过是自我实现的副产品罢了。

感悟生命读后感 篇5

今天,学了《生命生命》这一课,我深有体会。

本文向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事例:一天夜晚,我正在写稿,一只飞蛾在一旁骚扰着我,我趁它不注意,捉住了它。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令我震惊,我忍不住放了它。当我读到这时,不禁想:连这小小的昆虫都极其珍视自己的生命,并有如强烈的求生欲望,更何况是人?

接着,作者又向我们描述了这样一件事情:墙角的'砖缝中掉进了一粒香瓜子,过来几天,竟冒出一节小瓜苗,这小小的瓜苗竟然能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茁壮生长,即使它只存活了几天,但我感受到了这一颗小种子的生命力是多么强大啊。虽然它存活的时间十分短暂,但只要能存活一刻,幼苗就不会放弃生活的希望!

最后,作者向我们简述:有一次,我用医生的听诊器,静听自己的心跳。我被那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所震撼。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当我初读这句“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时觉得很奇怪:为什么说可以使用生命,又可以糟蹋生命呢?仔细想了想才明白了这句话的含义:我们要珍惜生命,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最大的价值,这就是好好使用生命,而虚度年华,无所作为就是在白白的糟蹋生命。

学了《生命生命》这篇课文,让我懂得了这样一个道理:生命是短暂的,人生是有限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不懈努力去创造无限的生命价值,使生命穿越时空成为永恒。

感悟生命读后感 篇6

看了张丽钧的一篇文章——《生命如屋》。她说,生命中的每一天该怎样度过,有两种说法:当第一天和当最后一天去过。乔治在生命即将终结之际,建造了一座美丽的房舍,将人生之悟砌进了墙里。即使他命赴九泉,也会含笑忆及自己生命尾声中重获的那一次“浓缩版”的、有价值的生命——爱的体验,情的升华,咀嚼人生况味的晨昏,房屋矗立起来时强烈的成就感。

生命总在不觉间流逝。日子被日渐麻木的人过得旧了、更旧了。“第一天”和“最后一天”的提醒,其实是善爱者为自己和他人出的一道人生思考题。在这道思考题面前,愿倦怠麻痹或紧张忙碌的你能有片刻沉吟。问问自己,在激情燃烧过后,是否曾守着灰烬恹恹度日?在人生谢幕之前,是否曾锁着眉头打发时光?在“第一天”和“最后一天”之间,岁月那么漫长,漫长得让你误以为凋零只是远方别人的事。

一场大病之后,我倒是感觉“第一天”和“最后一天”之间怎么那么短,短到我还没有来得及看我心爱的小儿长大,我还没有和老公手挽手去美丽的西双版纳,我还没有在日渐年迈的父母膝前尽孝……凋零的萧瑟、调零的.肃杀就已经弥漫开来。感谢所有的神灵保佑,感谢所有的亲人和朋友,是他们倾力把我从死亡线上拽回。

在那以后的每一个日子,我都怀一颗感恩的心,精心呵护亲情、友情、爱情。不管“最后一天”是哪一天,我只知道要好好走过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