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感悟
爱习作提供的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感悟(精选5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感悟 篇1
暑假我追的剧是侣行,索马里一个半躺在地上的男孩绽放着灿烂的笑容面对着镜头。掀开盖着黑纱的双腿,一群苍蝇轰然作散。那几近腐烂的双腿会给人带来怎样的痛楚,他怎能还笑得如此灿烂?“至少我还活着。”他理所当然地说着。
暑假我追的书是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这个又聋又盲的女孩用自己的意志和不懈地努力,在老师沙利文女士的帮助下打破了无边的黑暗和死寂,掌握了书面语言后又学会了说话,并进而学会了法语、德语和拉丁语,和耳聪目明的女子一起从顶级的哈佛大学拉德克里夫学院毕业。
“至少我还活着,活着,真好……”海伦凯勒一定这样想过,所以才有面对生活的无比乐观和热情,才有对知识如饥似渴、锲而不舍地追求,才有知难而进的信心和坚韧……
海伦凯勒那不屈服于命运的精神时时激励着我。
记得暑假一始,我恨不得像愤怒的小鸟一样离弦般蹦出去玩。但是妈妈总是在我耳边唠叨,既然报名参加钢琴考级,就必须认真应对。老实说,那艰苦又枯燥的练习早已让我对美妙的旋律十分漠然。于是坐到琴凳上谎称手痛,可有一双锐眼的妈妈毫无表情地说,左手痛右手练,若两只手一直痛,学刘伟双脚搬上来练。而我就一直呆坐着不摸琴键……见我的抵触情绪,“居心叵测”的妈妈指指期末老师发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说:“那么今天让手休息,看会儿书吧!”
捧起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便放之不下,字里行间,无不洋溢着海伦.凯勒对生活的热爱,她用热情的态度劝戒世人应珍惜眼前享有的一切。她极具有健康心理,纵然是身体残疾也不抱怨命运的安排,不渴求他人的怜悯,她凭着自己坚强的毅力到达了理想的彼岸……
在海伦的指引下,我不再耍小伎俩,我主动亲近钢琴了……考级的前一天,我自觉地坐到钢琴面前,足足练了5个小时。妈妈一脸的窃喜,她当然知道有海伦凯勒陪伴着我,督促着我。然而感动我的不仅仅是海伦的奋斗和成就,还有她那精灵般的心智和乐观。在无边无际无声无息的黑暗中,海伦却对生活充满了7d3f美好的感受。她说,怎么可能在树林里走了一个小时却看不到值得注意的东西?桦树光滑的表面或松树粗糙不平的树皮对她而言都是美到极致的可爱之物。她用她善良的心进行着美丽的遐想,做着璀璨的梦。
与海伦相比,我应该幸运多了。我拥有光明,可以饱览万千世界;拥有听觉,可以倾听美妙悦耳的歌曲;拥有声音,可以说出柔和动人的话语……我是健康的、朝气的、快乐的、阳光的,我有什么理由在妈妈面前耍技俩?有什么理由在书本和作业面前倦怠?我完全可以用自己健全的体魄,用充沛的精力,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来实现自己的价值。我在幸福的家庭中无忧无虑的生活,健康快乐的我是否更应该懂得珍惜和感恩?——感恩爷爷奶奶百般的宠爱;感恩爸爸妈妈无微不至的疼爱;感恩老师的循循善诱,谆谆教导;感恩伙伴们一起成长,一起欢乐……
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感悟 篇2
马克?吐温曾经说过:“十九世纪有两奇人,一个是拿破伦,一个就是海伦?凯勒。”海伦?凯勒在一岁零七个月时,失明、失聪,成为了一个集盲、聋、哑于一身的残疾人。七岁前的海伦?凯勒由于没有获取正确信息的途径,心灵之窗被禁锢,造成她脾气暴躁。但她7岁那一年,莎莉文老师走进了她的生活,此后半个世纪一直与海伦?凯勒朝夕相伴,用爱心和智慧引导她走出无尽的黑暗和孤寂。
后来,海伦?凯勒学会了唇读,可以通过“手”听到马克?吐温为她朗读的短篇小说,并以优等的成绩完成了世界名校哈佛大学的学业,不仅成为了一个学富五车的学者,也有了一颗美好的心灵。还在大学期间写出了自传体处女作——《我的生活》。大学读完后,踏入社会的海伦?凯勒?凯勒并没有沉寂在自己的世界里,她积极奔走,到处演讲,为残疾人的公益事业筹措基金。她虽然生有残疾,但却用自己的努力使自己走出了黑暗和寂静。全文中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一章节。
里面全篇载满了海伦?凯勒对光明的渴望和向往,字字句句中透露着如果有三天光明的渴望和快乐。如果能给海伦三天光明,第一天,她要看到人,看到人的善良、看到人的温柔、看到人的友情。而海伦第一个想看到的人不是她的父母,而是她最亲爱的老师——安妮?莎莉文?梅西小姐,她要将老师的脸庞深深地印入脑海里。是她将海伦从黑暗世界中拯救了出来,让海伦认识了外面精彩的世界,如果没有莎莉文老师,就没有海伦?凯勒今天伟大的成就。海伦不知道怎么用“灵魂的窗口”——眼睛来观察朋友的内心,就算是一个视力正常的人也无法通过外表来判断一个人的内心。这对于海伦来说是繁忙而重要的一天。她想要看到太多太多的人以及事物。下午,她会去大自然远足,当黑暗快要降临时,海伦会使用聪明的人们发明的电灯泡从而来延伸她的视线。第二天,海伦会随着黎明一道起来,肃然起敬地看太阳唤醒沉睡大地的壮观景象。在这一天,海伦要把从古至今的历史文化浏览一遍,看看人类在变化无穷的时间长河里进步的足迹。
海伦将会到博物馆,观看地球历史的长河以及人类精彩的创作。到了晚上,海伦准备去看一场话剧或电影,让自己心中装满戏剧文学,久久无法入睡。第三天,海伦再一次迎接黎明。她今天决定就在纽约,她居住的地方过普通的生活,她看到了来来往往行走的人们,一栋栋高楼大厦,周围各种商店……
晚上,她依然会去看一场话剧或电影领略人类精神世界的谐音。海伦的一生,是在黑暗中度过的,却给人类带来了光明的一生。她用行动证明了人类战胜命运的勇气,给世人留下了一段永不遗忘的凯歌!
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感悟 篇3
上帝把你的一扇门关上了,一定会为你打开一扇窗。
——题记
她的眼睛从光明变为黑暗,但她的内心却从黑暗走向光明;她的耳朵听不见各种美妙的声音,但她的记忆却绚丽多姿,五彩斑斓;她虽很难表达想说的话,但她却用一只沾满墨水的笔和一颗盛满激情的心在纸上写下文章篇篇。你们也许会问她是谁?她就是《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作者兼主人公——海伦·凯勒。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是我最爱看的书之一,主要讲了书作者年轻时的经历:海伦·凯勒于1880年6月27日出生在美国亚拉巴马州,是个很聪明的孩子。但两岁时的一场大病,却无情地夺去了她的视力与听力,使海伦·凯勒成为又盲又聋又哑的残疾人。这场厄运使她脾气变得暴躁起来,直到她的指导老师安妮·莎莉文到来才改变了她的生活。安妮·莎莉文用独特的教学方式,教她说话、拉丁文、单词……还带她感受大自然,感受生活。最后,海伦·凯勒靠着大家共同的努力,考上了他梦寐以求的哈佛大学。在整本书的最后,她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篇文章,来呼吁人们要珍惜这世界上的一切。
“黑暗将使人更加珍惜光明,寂静将使人更加喜爱声音。”这是海伦·凯勒曾经说过的一句话。读了这本书,使我受益非浅,让我感到这世界的万事万物对于一个盲人来说有多么珍贵,在海伦·凯勒从邻居口中的疯女孩变成在哈佛大学获得文学学士学位一表人才的这条路上,又有多少的艰辛,多少的坎坷。她读书时不是像我们一样,必须用手触摸书面,才能知道这是什么字。走路时,不能看清路面,不像我们能随意地跑跑跳跳。“《霜王》事件”沉痛的打击,让她从幼稚走向成熟。与别人交流时,她只能用那难懂的唇语……这让我想到了著名音乐家贝多芬的故事——贝多芬在27岁时患上耳鸣,而且后来越来越严重,这能听见十分细微的声音。以至于在作曲时,要将金属管的一头对着耳朵,另一头对着钢琴,感受金属管的震动。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创造出了一首又一首世界名曲。
从海伦·凯勒的身上我认识到了:我们常常抱怨一到期末作业太多,累得手好酸,好麻。可这对海伦·凯勒来说简直不是问题——因为她是残疾人,在学习生活方面比别人多付出了好几倍的努力,这一点痛苦对她来说根本不值一提。海伦·凯勒付出汗水学习知识,知识的力量正如黑漆漆的大海上闪烁的明灯,照亮她的内心世界。而我们学习也应该像她一样,学无止境,不断用努力换取的成功。
还有安妮·莎莉文老师的耐心把我深深地感动了——找遍天下也难以找到对学生如此用心,被家人一次又一次看扁,却无怨无悔的老师呀!
仅仅三天的光明,对海伦·凯勒来说是一种奢侈。1968年,她去世了,却一直没有实现这个愿望。而我们却有千万天的光明,更应该好好珍惜。身体上的残疾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心灵的残疾。黑暗只能封闭你的眼睛,却永远也封闭不了你如天使般透亮的心灵。
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感悟 篇4
读一本好书就像品尝一杯香茶,清香甜美;读一好书就像品尝一杯咖啡,回味无穷; 读一本好书就像夏日里的一支棒冰,清凉爽口。我读了海伦。凯勒的这本《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令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中… …
海伦。凯勒小时因生了一场大病,导致她耳聋眼瞎,但她以一颗坚强、积极向上。乐观的心态和超常人的毅力,面对困境不向命运低头,挑战生命的极限,最终在逆境中崛起,在黑暗中找回了人生的“光明”,并且以她慈爱的心,帮助了世界各地的残疾人士… …能做到这些,不正好说明了海伦。凯勒是一个奇迹吗?—海伦。凯勒曾有一个愿望,就是能重见光明。假如给她三天光明,她会第一天,去看自己善良的老师与朋友,看他们的活动,感受他们的温暧与友谊;第二天,去博物馆里欣赏那别具一格的艺术品,欣赏它们独特的物质美、聆听它们讲诉人类进步的奇观与变化无穷的万古千年;第三天,去人们为生活拼博常去的地方—城市,去领略高楼大厦的壮丽景色与寻找欢乐。可见,眼睛对于一个盲人来说多么重要啊!可惜,海伦。凯勒连这么微小的愿望都没有实现。相比之下,我们是多么幸运,多么幸福啊!假如我是海伦、凯勒的话,看不见东西该多难受啊!世界多美好,多么绚丽多彩,可眼前只能是一片漆黑,是多么可怕呀!所以我们要好好保护眼睛,珍惜眼前的一切,不要等到失去了才后悔!
海伦。凯勒的经历使我联想到了自己。有一次,妈妈检查我的作业时,发现我的字都是“猫抓形”的,妈妈为了我练好字,特意买了几本字帖让我练。刚开始练时,我还精神抖擞。认真地练,后来,天天写,天天练,让我不知不觉地觉得有些烦了,但我后来想,海伦。凯勒学习可以做到学而不厌,学而不倦,我为什么不可以呢?后来我从中受到鼓舞,并坚持下来,还练出了比原来好很多的字。这让我悟出一个道理: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奋斗;落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追求;被人瞧不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也瞧不起自己,自己都对自己失去了信心。就像洪战辉所说:“只要精神不倒,就没有什么能难倒你;只要脊梁不弯,就没有扛不起的山!”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不经历挫折,怎能成功?只要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就一定能成为强者。我坚信,意志创造奇迹,坚持就是胜利!
评语:小作者开篇以排比句式作头,引出了书的重要性,进一步进而引出了自己所喜欢的书,开头很独特。接着文章谈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给人的启迪,小作者难能可贵的是,文章第三段结合自己的实例进行了说明有精神的重要性,非常棒!加油!
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感悟 篇5
人生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有阳光照耀的时候,也有风雨侵袭的时候。就像我非常喜欢的海伦·凯勒一样。
在很小的时候,猩红热夺取了她的视力和听力,不久,她又丧失了语言表达能力。然而,在这黑暗而又寂寞的世界里,她并没有放弃,而是自强不息,并在她的导师安妮·沙利文的努力下海伦用顽强的毅力克服生理缺陷所造成的精神痛苦。她热爱生活,学会了许多常人都不会的运动。而且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美国拉德克利夫学院。成为一个学识渊博,并掌握五种文字的著名作家、慈善家和教育家。也许没有当初这些挫折的磨练,就没有这么出色的海伦·凯勒。
她一生都是在黑暗的世界中生活。但她不屈服这样的命运,用自己的事实证明命运的好坏,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这本书我真的是百看不厌。每一句话都流露出她真实的内心。其中,有一段话真的触动了我。
那是关于她自己的一个愿望。如果她拥有三天的光明,她想做的事。第一天她要看人,看他们的善良、纯朴与友谊使他们的生活值得一过。她要长久的凝视她的老师,看看她的嘴巴和鼻子,以及身上的一切。第二天她要看光的变幻莫测和日落是怎样落下去的,它要奔向何方。第三天,她还要看日出。因为,这将是她见到光明的最后一天。看完日出,她想去探索与研究。她将奔向城市,去看看那些有名的艺术馆,她要努力记住这个世界的样子。
她还说过一句令人深思的话:“如果让每一个人失去一天光明,那他以后会不会更加珍惜光明呢?”也许你会觉得这很容易啊,不就是失去一天的光明吗?但是等你尝试了,你会发现失去光明的痛苦。一个人失去了光明,不就等于自己的世界没有色彩,更何况海伦·凯勒是一生都要生活在黑暗中呢?不由得,我更加佩服海伦·凯勒了,她的坚强,乐观,坚持不懈,热爱生活,真的值得我们学习。
作为一个正常人来说,真的感到很惭愧。总感觉自己的生活不够充实。特别是假期,要么就是窝在家里上网,不然就是看电视。偶尔想到学习时,会看看书,做做作业。我现在觉得,许多宝贵的东西,在拥有它时,你往往不知道它的可贵之处,直到失去了它,你才顿然觉悟它的宝贵。
有时苦难也是一种财富,就像海伦·凯勒一样。其实,人,需要经历苦难,需要苦难给予的磨练。温室里的花朵是经不起风吹雨打的。同样,一帆风顺的人生不是完整的人生。以为它缺少了苦难,少了苦难斗争的经历,也就少了那份磨练。苦难可以培养人的意志品质,给与人毅力和勇气。人要成功靠的就是这样的坚强毅力和超人勇气。
阳光总在风雨后,不管面对失败还是痛苦,如果我们能快乐的笑一笑,高歌生活的美好,那我们就会获得幸福,甚至能拥有金灿灿的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