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读《凡卡》有感

2025/05/18读后感

爱习作提供的读《凡卡》有感(精选5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读《凡卡》有感 篇1

在一个周末的清晨,天还没有亮。我原本想再睡一会儿的,可是想起了老师教我们的新的一篇课文《凡卡》时,我却怎么也睡不着。

凡卡在九岁时就被送到鞋匠那里去做学徒。凡卡没爹没娘,只有爷爷这一个亲人了。老板和老板娘还有伙计们经常欺负他捉弄他,吃的呢简直没有,菜、茶啦,只有老板自己大吃大喝。老板和老板娘叫他们哄他们的小崽子,不然凡卡就不能睡觉。

看完了这篇课文,我怎么会想到一个与我差不多年龄的小男孩,过这样的生活。有一天,妈妈下班得早,打算带我去逛街,在路上我们碰到了一家服装店,于是妈妈就带我进去观看。我东瞧西望,看见一条漂亮的裙子,就让妈妈给我买,妈妈看着我问:“家里不是还有很多衣服吗?”我大声的吵着,硬是要妈妈给我买,店里的几名顾客都看向了我们,便对我们议论纷纷,妈妈见了赶紧掏钱给我买。

学了这篇课文,我对自己过去的作为有些后悔。凡卡吃不饱穿不暖,而且只有一个亲人。而我们的父母给我们吃饱的穿好的。我们的苦能向父母倾诉,而凡卡的苦又能向谁倾诉呢?

从这篇课文中我得到了启发:我们应该做个懂事乖巧的孩子,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读《凡卡》有感 篇2

翻开一页页语文书,里面的故事十分动人。使人不仅对主人公的身世充满好奇与渴望。学了第十五课——凡卡,又不仅有了更多的感叹!

课文讲了主人公凡卡趁老板和伙计去教堂做礼拜的当,给他的爷爷康斯坦丁·玛卡里奇写了一封信。在信中,他写了自己在老板家受到的非人的遭遇,和他对今后美好生活的渴望与企盼。

读完凡卡,我的心一下子凉了下来。他只有9岁啊。却天天光着脚丫跑来跑去,在摇摇蓝的时候不慎失误,被老板用皮带抽了一顿。再回过头来想想,我们犯一点错,父母只是教育教育而已,从来不用拳打脚踢。老板娘训斥凡卡,还让他睡在过道里,还不给他衣服,鞋子穿。再看看我们,冬天,父母拿来崭新的棉袄,棉裤,棉鞋。晚上,父母每隔一个半小时来看看我们是否把被子盖严了,给我们买上一张舒适的床,给我们单独开一个房间……难道凡卡能有这些吗?老板还只让凡卡吃些最简单的饭,面包,水……而我们的父母却拿出大鱼大肉,海参鲍鱼,生怕不能让我们吃饱。家里有饭店的同学,父母隔三差五让孩子去饭店吃一顿大餐……这是什么待遇?难道凡卡能享受的到吗?或许,饭卡想要玩具,我们却能得到,而凡卡得不到。他可能还想上学,和小伙伴们踢足球,游泳……但这些,他根本无法得到。小凡卡的命运是悲惨的,凄凉的,是正常人无法忍受的、但是,他也是坚强的。

说完凡卡,再说说生活中的人。在生活中。也有许多像凡卡一样,有着这样悲惨身世的。在伊拉克战争区里,成千上万人无家可归,大街小巷上一群群悲凉的扫墓者,巴格达街上处处狼烟,家家戴孝。贫民窟内,无数灾民只得居住在这里。七八十个灾民挤在一个40平方米的贫民窟内。贫民窟内疾病肆粤,每天都有无数灾民因为得上怪病死去。贫民窟内一边是死者家属悲惨的哭声,一边是即将要死去的人的惨叫声,还有一边是远处轰隆隆的枪炮声和美国兵的狂笑声。战争是多少人无家可归?是多少幸福美满的家庭支离破碎?这些灾民的命运和凡卡是一样的,世界上还有许许多多像凡卡一样饱受着悲惨生活和命运无情的嘲弄的人。但这些人中,有许多是有顽强毅力的。

各位,与凡卡比也好,与灾民们比也好,我们都是幸福的。我们生活在爸爸妈妈的蜜罐温床上,有吃有喝,仿佛在天堂一般。我们不能身在福中不知福。应该更好的报答父母。有自己的双手去拯救那些还饱受着痛苦的人们,让世界变成真正的美好天堂!

读《凡卡》有感 篇3

以前,我总以为现在的我们很累,每天都要早早地背着沉重的书包去上学,还有许多的作业。但是,自从我读了《凡卡》这篇小说之后,我对原来的看法有了很大改变。

《凡卡》这篇小说描述了凡卡给爷爷写信,诉说悲惨学徒生活的故事。小说多处都写了凡卡遭到虐待、欺负,吃不饱、穿不暖、睡不好。吃不饱,穿不暖是我们想都想不到的事情,而当我们在甜蜜梦乡徜徉时,又有谁会无情地叫我们醒来呢?

小说有许多让我感动的地方。当凡卡在信中写道,他感到很委屈,但是这些痛苦他没有地方诉说,只有把它们深深地埋藏在心中。而现在的我们,有不快时可以向家长倾诉,有快乐可以和亲友分享,身边有许多知心的朋友,痛苦和烦恼一会儿就能云消雾散,凡卡是多么渴望这些啊,可是当时的社会把他这个穷孩子与其他人之间垒了一面看不见的墙。

在凡卡信中,他想起了与爷爷砍圣诞树的情景,觉得很快活。在寒冷的冬季,当瑟瑟的北风吹来的时候,我们可以在温暖的家中看看书,写写字,做一些轻松得不能再轻松的家务。在温暖的家中,谁能想到凡卡却和爷爷在冰天雪地里砍圣诞树昵?对于我们来说,这是个又苦又累的活,可是对于可怜的凡卡,这却是个天大的满足,和爷爷在一起应该是多么快乐!但是凡卡现在是孤身一人在城市里当学徒,一个亲人也没有,是多么孤单呀!

到了最后,凡卡把一张没有详细地址,没有贴邮票,但却寄托着他所有希望的信交给给一个醉邮差手中,凡卡所有的等待都在这封信中,把它看得与自己的生命一样重要,可是这封信永远寄不到爷爷手中,爷爷也永远收不到寄来的信,凡卡的认真、希望、激动都将是一场空。课文结尾,凡卡梦见自己已经回到爷爷那儿,非常快乐,但梦毕竟不是现实,凡卡渴望的生活只不过是幻想,无法成为现实可是就这么一个并不奢侈的小小愿望都没法实现,他的命运是多么悲惨啊!

看到凡卡的童年,我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累,什么是真正的苦。真正的累和苦不只是身体上的,还有精神和心灵上的,凡卡好像生活在人间地狱,和他比起来,我们现在就像人间天堂,因此,我要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努力学习呀!

读《凡卡》有感 篇4

晚霞映红了天边,我漫步在放学的路上。同学们七嘴八舌地交谈着,然而我却无心参与他们的交谈,今天我学完《凡卡》这篇课文,主人公凡卡的形象总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凡卡》这篇课文描写了一个由农村来到城市做学徒的9岁儿童凡卡的悲惨遭遇。凡卡是生活在旧俄时代的穷孩子,9岁来到学匠家做学徒,过着非人的生活,经常被挨打。挨饿。挨冻,他实在忍受不了才给爷爷写信,恳求爷爷把他带回去。凡卡为何有着这样的命运呢?那是因为他生长在俄国沙皇统治最黑暗最残暴的年代,在那个黑暗的社会里穷孩子是永远得不到幸福的。而我们这些生活在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少年儿童,却从小过着幸福的日子。

凡卡年仅9岁就做了学徒,过着悲惨的日子;而新中国那些跟凡卡年龄相仿的少年儿童早就背着书包上学了。凡卡经常挨老板的打受伙计们的捉弄。而我们这一代大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是爸爸妈妈的掌上明珠,含在嘴里怕化了,放在手里怕摔着,父母疼我们还来不及哪里舍得打我们啊。

凡卡一日三餐都只吃那么一点点东西,他经常饿肚子。而我们经常吃鸡鸭鱼等吃什么都讲个营养。可我们并没有满足,仍然让父母买这买那,还经常浪费粮食,我自己就曾经把白花花的大米倒掉,现在想起来真是惭愧万分。

凡卡睡过道里。没有床,经常挨冻。而我们现在睡在楼房里,冬天有暖气,住在里面暖暖和和的,一点都不冷。

凡卡的童年是孤独而悲惨的,而我们这些生长在社会主义大家庭的孩子,每一天都是充满欢乐与温馨,人人都有一个金色的童年,这是多么鲜明的对比啊!

凡卡恳求他爷爷的话语又响在我耳边:“我给您跪下了,我会为您永远祷告上帝。带我离开这儿吧。要不,要不我就要死了。”我又陷到了深深的沉思中,凡卡只不过受催残的旧俄罗斯人民生活的缩影,在那个黑暗的社会,有多少穷孩子和凡卡有着同样的悲惨命运啊!

通过学习{凡卡}这篇课文,我知道了我和凡卡的生活有着天壤之别,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热爱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好好学习,长大之后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材!

读《凡卡》有感 篇5

在读《凡卡》这片篇课文后,我的心揪成一团,凡卡的悲惨生活令我同情。

他才仅仅有9岁大,就被老板着,过着痛苦的生活,在冬天里,他吃不饱,穿不暖,睡不好,他给爷爷写信,渴望爷爷能够接他回家,可他并不知道他写的信他唯一的希望是寄不出去的。他只有虚幻的梦,可最终连梦也破灭了。

凡卡在冬天冻的缩成一团,也没有鞋可穿,跟他相比我们住在那么温暖的子里,穿着那么暖和的衣服,对我们来讲,“冷”这个字我们是完全体会不到的。

他当时那么饥饿,连午饭就一点稀粥。我们是永远不会“饥饿”的`。中午,父母早已在家准备好了可口的饭菜,放学后,父母又为我们买了面包当点心。可凡卡呢?一口肉他都吃不上。

他多么希望爷爷来接他回家,即使过着贫穷的生活,他也愿意和爷爷在一起,因为他们在一起是快乐的。他渴望见到爷爷这个唯一的亲人,他想,他想得到爷爷的关怀。可我们呢?被亲人爱护着,我的到亲人爱护实在太多太多了。可凡卡呢?对他来讲:亲人的爱护,是他想又得不到。

他在甜蜜的梦中看到了爷爷,然而,这梦也破灭了,永远也不可能实现了,因为爷爷收不到他的信。

他所想的到的,我们都有,可他受过的苦,我们都没受过。我们所生活的,过去的孩子都会想过,可他们却得不到。这是我明白了,我们的生活来之不易,我们更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