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读后感
爱习作提供的《西游记》读后感(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西游记》读后感 篇1
《西游记》的作者是明代著名小说家吴承恩,主要是写师徒四人团结一心,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如愿以偿取得了真经,回到大唐。据说《西游记》是由一件真实事件改编的。
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三打白骨精”。白骨精为吃唐僧肉,变成一位姑娘,不料被悟空识破,就朝妖精劈脸一棒,妖精化成一阵轻烟逃走了,唐僧责怪悟空不该错杀好人。白骨精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变成一位老婆婆。它的诡计又被悟空的火眼金睛识破,老婆子被打“死”了,悟空正要去追妖怪的真身,唐僧怒喝。白骨精又变成一位老爷爷,寻找自己的“老伴”和“女儿”。悟空认出老头又是妖怪变的,又想去打死他,唐僧赶忙上前护住老头,悟空不顾一切,当头就是一棒把老头打下深涧,唐僧又阻拦,白骨精侥幸逃脱。唐僧非常愤怒悟空又打“死”了人,铁了心把敢于打妖怪的孙悟空赶回花果山了。
悟空走后,白骨精把唐僧捉进了山洞,再派小妖去请它母亲,一起尝唐僧肉。八戒和沙僧去救师父,但寡不敌众。八戒只好赶往花果山,请悟空搭救唐僧。悟空一听白骨精捉了师父,立即赶往白骨洞。路上,碰到来吃唐僧肉的老妖——白骨精的母亲。悟空打死老妖,自己变成老妖的样子进了洞。为了让师父觉醒,悟空用老妖的'身份引白骨精说出真相,唐僧后悔莫及。
这时,悟空变回真身,与师弟们合力奋战,悟空口吐神火,熊熊烈火把白骨精烧死了。妖精死后化作骷髅,脊梁上有一行字:白骨夫人。
在西游记中有许多这样的精彩片段,故事情节引人入胜,风趣生动,把我深深地吸引住了,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唐僧坚定的信念让我懂得了认定一个目标就需要坚持,不要轻言放弃,只有坚持到底才能成功;孙悟空面对困难绝不退缩、机智勇敢克服难题的精神让我明白了做任何一件事都要正确对待,充满信心;师徒四人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克服了重重困难和挫折。这方面告诉了我成功也不是轻易得到的,需要拥有团结互助的力量,经历种种的磨砺和考验。
联想到我未来的岁月里,我要做好每一件事,坚定不移的朝着自己既定的目标前进!
《西游记》读后感 篇2
我看过许多著作:《草房子》《红楼梦》《聊斋志异》……最让我难忘的还是《西游记》这部书。故事中,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师徒4人,走了足足29年,克服了各种困难,最后,终于到了西天,取得真经。为什么他们能顺利的到达西天?因为他们有一个有情有义的好猴王——孙悟空!
孙悟空是一只石猴,很有灵性,他敢于冒险,热心帮人。可他有优点的同时也有缺点。
《三打白骨精》中,师徒四人走到了一座阴风凛凛的荒山中。他们走得肚中饥渴,孙悟空便喊道:“师傅,你在这里不要动,我去摘几个桃子与你吃,俺老孙去也!”好大圣,一个箭步无影无踪,与此同时,白骨精在洞中虎视眈眈的看着唐僧。白骨精舔了舔嘴唇,笑了起来,变成了一个年轻的女子,假装送饭,却被大圣识破,一棒下去,白骨精跑了。第二次,白骨精变成一个老婆婆,大圣一棒下去白骨精又跑了。第三次,大圣实在忍不下去了,使了一个定身法,然后大吼一声,却似晴天里起了霹雳:“妖怪,纳命来!”白骨精就死在了大圣的棒下。可唐僧却十分生气,他肉眼凡胎,不知道孙悟空打死的是白骨精,以为他是在滥杀无辜,所以要赶孙悟空走。孙悟空执意要去取经,可唐僧还是把他赶走了。
虽然孙悟空诚实可靠,能力出众,机警,可是过于不分时机,所以不是太善解人意。孙悟空十分执着,唐僧一次次赶走他,他却又一次次回到唐僧身边,保护他,不让他受伤,一直到西天。
在生活中,我从未见过如此忠义的人,这是一种忠义至一种无可形容的`境界,这还是一种无比大气的宽容。在生活中,这种人十分少见,即使是一个情同手足的兄弟,都无法如此忠义,也有些许不满。所以这是何等的忠义啊!
孙悟空是如此的忠义,他一次次被抛弃,他都没有放弃,这难道不是一个有情有义的好猴王吗?我们也应该有孙悟空这种忠贞不灭的情义。
《西游记》读后感 篇3
一本好书,一轮太阳”——曹文轩曾说过。中国历史悠久,优秀作家人才辈出;经典好书层出不穷。其中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西游记》深受我的喜爱。
《西游记》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神魔世界,人们无不在作者丰富而大胆的艺术想象面前惊叹不已。然而,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是一定社会生活的反映,作为神魔小说杰出代表的《西游记》通过《西游记》中虚幻的神魔世界,我们处处可以看到现实社会的投影。
在我心中,它是一本活泼的书,也是一本深沉的书。活泼在于故事的轻松有趣,深沉在于它潜移默化间向我们传播的'道理。明代小说家吴承恩用“唐僧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斩妖除魔,最终取经成功。”的故事启迪我们:世界上没有爬不过的大山,只要努力,一切事在人为!在小时候,我常常缠着妈妈讲“西天取经”的故事。妈妈自然讲得眉飞色舞,我听了,却在一旁疑惑起来:“妈,为什么唐僧与徒儿们遇到妖精不溜呢?省得被煮成肉汤,给妖精炖补!”妈妈告诉我:“因为他们很勇敢,勇往直前嘛!”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而今,当我在学习上、生活中一次次感悟其中的道理的时候,我倍觉作者写作艺术的高妙。我记忆犹新的是《三打白骨精》。白骨精茶饭不思,时刻想着令人“口水直流三千尺”的唐僧肉。好不容易盼来了唐僧,变老爷爷,搬山压悟空;变老奶奶、小姑娘,迷惑唐僧师徒,但是呢?最后,还是逃不脱死在悟空金箍棒下的命运。谁知,到最后,八戒和唐僧“不识好人心”,认为悟空滥杀无辜,与悟空断绝关系。这样的纠结,在《西游记》中也有不少。所以说,这本书不是单一的情感写成的,它是作者的一种复杂的人生思考和社会思考的结晶。中国文学博大精深,如果深入了解,就会受益终身。走进《西游记》,魅力无穷尽!
《西游记》读后感 篇4
自我记事以来,《西游记》始终陪伴着我成长。牙牙学语时,爸爸妈妈为我讲《西游记》里面的一个个千里跋涉、降妖伏魔的故事;懵懂稚子之际,《西游记》故事穿插在幼儿园的玩游戏、讲故事的活动中;少小孩童小学生涯,我不满足《西游记》零碎的故事片段,在爸爸妈妈的鼓励和支持下认真阅读了《西游记》全文。
虽然阅读的《西游记》全文很多字不认识、很多词句意思不明白,但是我还是明白了很多道理,阅读为我开启了灵智的慧光、打开了心灵之门和撑起了成长的天空。
爸爸妈妈讲过一个成语“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我觉得《西游记》里面团队合作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他们性格都不是十全十美,但是各有所长,唐僧的执着、孙悟空的勇敢机智、猪八戒的幽默和沙和尚的任劳任怨。在西天取经路途之中他们精诚合作,发挥自我特长,最终渡过了“九九八十一难”,修成正果。
然而,蝴蝶的美丽源自黑暗束缚中无数次的蠕动,挣扎,破茧而出的是令人惊艳的新生命;流星的美丽源自相互间剧烈的碰撞,划过天际的是生命华美的绽放。辉煌的胜利成就了生命的高度,而成功的背后却浸透着奋斗的泪泉,洒满了牺牲的血雨。每当我们羡慕别人的非凡成就时,是否清楚,在这胜利的背后,有着我们看不到的无法想像的艰辛。
例如唐僧经常被妖魔抓走,面临被吃的风险,但他是取经过程中意志最为坚决的团队灵魂人物;孙悟空本领高超,但也经常面临生死考验,如红孩儿的.三昧真火差点把他烧死,但他还是不离不弃,保护师父唐僧跋涉千里;猪八戒性格懒惰,但是最为忠心,每次化缘、寻找食物都第一个向前冲;沙僧最老实,一路千山万水肩扛背挑,还需要协调师兄弟几个的矛盾。
那些隐藏在背后的坚持、忍耐中的执着才是《西游记》要告诉我们的一个做人道理。
还有就是孙悟空一个筋斗就可以翻十万八千里,那为什么不直接带着唐僧坐筋斗云去取经呢?我想了很久才明白,这只是在告诉我们:这个世界没有不费吹灰之力就能获得的东西,一切事物都要靠自己的努力争取。
就像歌词中唱的“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想要成功不能只依赖捷径,要踏踏实实地沿着脚下的路走下去,不管路的两旁是荆棘还是鲜花,不管路的上方是艳阳还是阴云。
《西游记》读后感 篇5
说到《西游记》,我最喜欢孙悟空,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相信大家也和我一样,对这部经典著作深有体会吧!
和唐僧一起去取经的三个徒弟分别是: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唐僧心地善良,却往往被骗入妖魔的手中;孙悟空是只猴子,火眼金睛,能够辨别好坏,手持金箍棒,何等威风,只可惜头戴紧箍咒,只要不听话,他就没好果子吃;猪八戒是只好吃懒做的猪,走路一摇一摆,挺着大肚皮;沙僧是最听师傅话的好徒弟。
这天,他们在赶往取经的路上,被白骨精盯上了。她听说吃唐僧肉能够长生不老,特别想吃唐僧肉。她摇身一变,变成了一个美貌的少妇。她躲在树底下,低声哭泣。唐僧听见了,便赶过去,问:“姑娘,你怎么了?”白骨精见猎物上钩了,便哭诉了自己的遭遇。孙悟空一见,便知道了她的真实身份,举起金箍棒就打下去,可白骨精却溜走了,留下一堆白骨。唐僧却不识好歹,责怪自己的徒儿。
白骨精不甘心,又变成了一位年迈体弱、白发苍苍的老婆婆,装做是刚才那位少妇的母亲。她看见唐僧四人,便问有没有看见自己的女儿。一听说自己的女儿被孙悟空打死了,伤心地哭了起来。她正要下手的时候,又被孙悟空打了一棒,一堆白骨又出现了。
后来,白骨精还不死心,又变成老公公,孙悟空不管三七二十一,一棒下去,把白骨精打死了。而唐僧呢?认为孙悟空猴性未除,决定让孙悟空不再做他的.徒弟,把他赶回了花果山。
看到这里,我有点恨唐僧,孙悟空明明是对的,把妖怪打死了是件好事,可唐僧却不明真相,责怪自己的徒弟。这让我想到了现实生活中,老师也经常不分青红皂白地误会同学,真是和唐僧有得一拼。
我想:要是我是孙悟空,我会七十二变,我有一双火眼金睛,我首先要让唐僧学会辨别妖魔鬼怪和平常百姓。如果那样,我们走向善良,创造美好的世界就指日可待了。
《西游记》读后感 篇6
《西游记》我相信大家都看过或读过,它主要说的是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拜佛求经的经过。在这同时,也表现了他们个人的特点。
孙悟空非常勇敢,天不怕,地不怕,忠心地保护着师父去西天拜佛求经。他的头脑很机灵,而且喜欢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但是他有一个缺点,就是非常冲动,就因为如此,唐僧就常常念紧箍咒,使得他疼痛难忍。
唐僧在取经的路上不受任何诱惑和阻力。不管是金钱还是美色,他都当作一堆泥土。就算前方有一大堆妖魔鬼怪,他也毫不恐惧,一心只想取得真经。他的这种精神实在让人佩服。可他有时却不分青红皂白地冤枉别人。
猪八戒就是好吃懒惰,贪图荣华富贵和美色。但他对师父也是很忠心的。
沙僧忠厚老实,也不贪图荣华富贵,对师父更是忠心耿耿,他可以拼了命地保护师父。
吴承恩在写这部书的时候,主要体现了四个字“勇者无惧”。
做每件事都要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达成我们的梦想。
这个学期,我读了吴承恩写的小说《西游记》,它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
孙悟空是《西游记》里的主人公,是个了不起的英雄。他有无穷的本领,天不怕,地不怕,具有很强的反抗精神。他虽然有大英雄的气度,但还是喜欢听恭维的话。他机智勇敢,而他最大的.特点就是敢斗,敢和三界之主----玉皇大帝斗。
再说猪八戒,他可没有孙悟空那样的气度,又好吃,好女色,好占便宜,爱偷懒,经常是心里惦记着高老庄的老婆,还有时不停的让师傅念紧箍咒,伺机报复一下孙悟空。虽然他这样,但人们还是很喜欢他。
沙悟净心地善良,任劳任怨且忠心耿耿,但沙悟净有个缺点就是不敢反抗。
最后是师傅唐僧,他既没有孙悟空的本领,也不像好吃懒做的猪八戒一样。虽然他只会念经但他心地善良,慈悲宽厚。唐僧曾经被人们说成软弱迂腐,但他并没有失去信心,一直坚持不懈。最后终于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取得真经。
西行取经的惊险故事令我大开眼界,我还要再读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