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
爱习作提供的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精选5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 篇1
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合上了这本书。终于,《穆斯林的葬礼》看完了,无法抑制的眼泪不知流了多少。心灵深深地被震撼,自己的喜怒哀乐,全被牵引着,书中那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仍然在我脑海中徘徊。
这本书讲述了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形态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这部五十余万字的长篇,以独特的视角,真挚的情感,冷峻的文笔,深情回望中国穆斯林漫长而艰难的足迹,揭示了他们在华夏文化与伊斯兰文化的撞击和融合中的心路历程,以及在特定的时代氛围中对人生真谛的困惑和追求。古老的“博雅”宅,出了“玉魔”“玉王”;韩子奇、梁君璧、梁冰玉,爱恨交织;北大未明湖畔的月影,穆斯林墓地里的白玉石碑。楚雁潮、韩新月,生死离别。最后,玉儿在墓地中缓缓穿行,满脸沧桑地抬起头发现天空中出现一轮新月。
“泪水洒在黄土上,他不能自持,倒了下来,躺在新月将长眠的地方,没有力气再起来了,不愿意离开这里了!”读到这,我又梗咽了。命运的安排,把他们分开了,但他们的爱情是伟大的。韩新月,一个十九岁的花季少女聪慧而美丽,却在还未绽放时就过早的调谢。令人惋惜悲伤。在她以优异成绩考取北大外语系,并找到了爱的归宿时,死神也正在向她悄悄走来,先天的疾病夺去了她的肉体生命。那一首《梁祝》还在耳边回荡,新月之死,是祝英台之死,是缠绵的,又是壮烈的,不只是柔情感人而是苍天泣血。梁君璧,一个深受旧社会束缚的无知女性,在我眼里是她可恶的,自私的。她把亲生儿子天星的爱情毁了,也差点毁了新月的爱情。对于母亲精心布置的婚姻,孝子天星又能怎么办呢?韩子奇,辛辛苦苦把持了一生的奇珍斋没了,那些和他同生共死的藏玉也在文革中毁于一旦,他的心死了,含着对女儿的爱和对梁冰玉深深的思念而死了。
回过头来想想自己,与书中主人公的命运相比,我们是幸运的,至少我们还拥有生存的权利,活着,比什么都重要。或许你的人生之路是坎坷的,但是越过了这些鸿沟,我们还能潇洒地走下去。所以,请珍爱生命,踏踏实实地走好每一步。
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 篇2
暖暖的阳光轻轻地翻动着书页,刺得我眼睛有些发痛,使劲眨了眨眼,两行泪珠一蹦一跳地滑落了下来。
“小米,我给你买了一本书《穆斯林的葬礼》,里面是讲述你们回族的。”
但要知道,不到家里的书被翻烂了,新书一般会落下一层薄灰。所以不例外,我无精打采地翻开了第一页。哦,开头应该是“冷冷清清地街道上,行人都行色匆匆……”慢慢地看下来,那些细密的文字,却像口香糖一样紧紧地粘住了我。
大约看了一半,我看到了玉王韩子奇那容光焕发的神情,那金光闪闪的玉展,那出了大汗却笑呵呵的脸,那面白墙上清晰地倒映着那位先知易卜拉欣。他的玉啊,多么壮观!暖暖的阳光抚摸着书本,金色的书面像一个人小精灵。我来到阳台,往前眺望,金色的暖阳映出了整个城市,心渐渐地扩大,飞扬起来……
妈妈的“绣花针”轻轻地敲在脑门上,我才醒悟英语课就要上了,金色的暖阳斜斜地射在封皮上。
我又回到了书旁,深吸了一口气,下午,暖暖的阳光有些弱了,我暗暗地担忧起来。
黑暗笼罩着新月,她突然晕倒了。醒来时,红扑扑的小脸变得惨白。她爸爸韩子奇,日日夜夜守在新月旁。天星也就是新月的哥哥,心也碎了。这时,冷风拂过我的手,我打了一个寒战。那暖阳啊?气若游丝,飘荡在窗外,啊,进不来呀!
“嘀嘀嘀”手术室的房门被紧急地打开了,一动不动的新月“睡”在那里,她的二瓣尖(心脏的重要部位)紧紧地靠拢了。那一丝若隐若现的阳光,被风吹散了,洒在空中,伴着那着绝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永远地、永远地消失在了坟墓里。
梁冰玉的手里提着新月的生日蛋糕,重重地摔落在地上,他和新月爱人楚老师静静地听着梁祝,那金黄色的暖阳不知何时,照映着他们俩,照耀着我的背影,吹干了书上的那一串泪珠……
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 篇3
当我第一眼看到《穆斯林的葬礼》这本书的乳白色封皮时,便喜欢上了它。虽然厚重,但捧在手中,却有一种别样的美感。
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多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变迁,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形态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作者霍达用她柔婉细腻的`笔调和深刻的内涵,创造出一个又一个血肉丰满的人物。
我对玉所知甚少,却也能深刻地感受到小说中“玉王”韩子奇对玉的热爱。玉,浓郁、深沉、厚重,也正是韩子奇一生的写照。头顶着世人赞誉的光环,背负着妻子的愤怒与人生的凄凉,他沉默不发一言,艰难地走在人生的路上。几次大起大落,几番尘世起伏,仍然没有磨锐他醇厚的内心。他的人生路是彷徨的,有过快乐幸福,也有过悲伤失措。临终前,韩子奇的内心仍然在为女儿的死、古玉被毁等等而自责后悔,愧疚悲戚。他在生命尽头所叨念的“清真言”,是不是对自己生命的反省与感慨呢?
我为单纯美丽温婉的韩新月和才华横溢的楚雁潮的爱情悲剧深感惋惜。韩新月,纯真、善良,但命运却没有眷顾她。十九岁女孩儿的生命因病痛逐渐消逝着,但她全然不知,对未名湖仍然充满期望,对生活仍然充满希望,对自己的人生仍然充满希望。楚雁潮虽然家庭出身不好,却始终执着于自己的理想:将鲁迅的著作译成英文版。恐怕也正是这种儒雅而坚强的气息,吸引了新月吧。俗话说患难见真情,在新月重病时,楚雁潮的情深义重给了她坚持到生命最后一刻的勇气和力量。还记得那段对话:“老师,庄子为什么要给五百年前的骷髅‘起死’?”“也许,是要他重新生活一次。人生虽然艰难,生命毕竟可贵。庄子认为人生应该像鲲鹏展翅,扶摇而上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
多想我是庄子,多想我是楚雁潮,在悲伤的时候,给新月“起死”,让她重新生活一次,不再有遗憾。
很厚的一本书,捧在手上,感觉沉甸甸的;很厚的一段情,读完之后,心里沉甸甸的。穆斯林的葬礼,既是一场葬礼,更是一种新生。无论一生圆不圆满,无论一生有没有遗憾,死亡就是人们最终的归宿。但是,每一场祭奠亡魂的葬礼,又何尝不是一次脱胎换骨的新生呢?
穆斯林的葬礼,一场伟大而又凄美的悲剧。
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 篇4
人生是一场梦吗?不,梦醒之后还可以忘却,人生可以忘却吗?
合上书,心里是满满的悲伤。鲁迅先生说悲剧就是把美的东西破坏给人看,所以悲剧更加令人震撼。的确,《穆斯林的葬礼》就是如此。
《穆斯林的葬礼》这本小说,回顾了中国穆斯林漫长而艰难的足迹,揭示了他们在华夏文化与穆斯林文化的撞击和融合中独特的心理结构,以及在政治、宗教氛围中对人生真谛的困惑和追求,塑造了梁亦清、韩子奇、梁君璧、梁冰玉、韩新月等一系列栩栩如生、血肉丰满的人物,展现了奇异而古老的民族风情和充满矛盾的现实生活。作品含蓄蕴藉,如泣如诉,以细腻的笔触拨动读者的心灵。掩卷长叹,仍萦绕在心头的悲伤,挥之不去。
小说展示了一个穆斯林家族从兴盛到衰败的全过程,时间跨度长达六十年,描写了三代人命运的纠葛与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内容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
最令我动容的,是新月和她的班主任楚雁潮的凄美爱情。他们俩的爱情是那样的纯洁,那么的唯美,可是由于民族的不同,身份的不同,他们俩只能默默地远远地相互守望。本以为他们俩艰苦地挣扎可以冲破宗教的束缚,可是最后,新月同样逃不过命运的魔掌,她患了很严重的心脏病,并且在她的生命油尽灯枯的时候,仍然没能见到楚雁潮最后一面。
新月走了。她带着遗憾走了,她带着无限希望走了,她带着对未来的向往,对事业的热爱走了。新月在临死时一直在问她的好友淑彦:"天亮了吗楚老师怎么还没来啊……"我潸然泪下。她带着莫大的遗憾离开了人世,离开了这个有她爱和爱她的人的世界,离开对于她而言才刚刚开始的人生。
当楚雁潮跳下墓穴为新月试坑时,我哽咽了。何谓伟大的爱情?那种揪心的疼痛感延伸到了每一处肌肤。
新月,那个才华卓然、聪颖善良的女孩,就像一块真正的玉,莹莹地散发着难以掩饰的光润,却早早地陨落了。当这个年轻、美好的生命离去的时候,留给她身边的人,不是悲哀,不是哀痛,而是空白,因为她是唯一的不可替代的、不可或缺的。
这对无缘的恋人最后只能接受命运的安排,接受这个残酷的生离死别的结局。但我相信,他们的心灵是相通的,信念是坚定的,所以,无论在何方,他们的内心是温暖的、幸福的。
对于人生的悲哀和对于命运的不可预知,也使我产生了深深的惆怅。这本小说,充满了对于人生痛苦和烦恼的无奈,同时也预示着命运的残酷和渺茫。尽管每一个人心中都未曾放弃过对于爱,对于美好,善良等的追求,但最终却无法逃脱命运的束缚。任凭人的力量,人的信念一再的抗争,最后也无法抗衡命运的安排。
面对爱情的无奈,家庭的破碎,家族的衰败,时代的变迁,一种沧桑凄凉之感不自觉地涌上心头,细细地品味这段传奇般的故事,我不得不为故事中的人物感到悲伤和无奈…
而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在人生这条路上迷失了自己,他们没有目标,没有追求,犹如一具没有灵魂的空壳。他们或许是努力过,但失败了就没有勇气再去追求;或许认为在艰难、障碍面前,一切的追求不过是无用功,因此不必追求;或许……还有种种理由,多少人止步于理想跟前,留下遗憾人生。面对如此现实,我们更应该像小说中的人物一样,勇敢地去追求自己想要的。而人生本就像一只导管,欢乐流过,悲伤流过,一切流过,最后都是一场空,所以,我们更要留下我们来过的印记。趁年轻去奋斗吧!不要害怕前程渺茫,未来的一切本来就是未知的。不要害怕艰难辛苦,人生本来就是一段修炼之旅。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如果你向往广阔,就去拥抱大海;如果你喜欢自由,就去遨游天际;如果你热衷挑战,就去攀登高峰。只愿你不负韶华不负己!
这是月和玉交织的一个世界。月,是虚无缥缈的,是阴晴难测的,但却是恒久不变的、亘古长存的;玉,是真实可及的,是可以拥有的,却是脆弱易碎的。生活中哪一个更重要,是短暂的拥有,还是永恒追求?
或许生活本来就是捉摸不定的!也许执著一生的东西,会在某个瞬间释然;也许毕生守候的东西,会在霎那间放弃;也许在煎熬中等待的东西,会成为永久的纪念;也许在痛苦中挣扎的东西,会成为真正的美好……
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 篇5
我想,我是一直在和你对话。
你说,天空中,一轮新月悄然升起的时候,你的心里曾是寂静的欢喜。可是,那欢喜只是太短。
听,是谁拉着小提琴奏出了《梁祝》的哀婉与凄凉。你抬头望着新月问,你是因为这琴声才不舍得离开吗?你抬头,看到天上的银河流淌成一条玉的长河,可你不知道,你的终点在哪里。
是的,玉的长河,世世代代流淌在不卑不亢的梁家人的血脉中,你玩手中的翠玉,就像把玩着自己的命运,绚烂却又无奈。
“博雅”宅,这座故园,真的承载了太多太多的恩恩怨怨。有时候,人忍辱活着,只是为了一口气。所以我看到了曾经背负玉王盛名的韩子奇,他所谓背信弃义表面下的那颗强烈的属于回族人的自尊心。
当梁亦清口吐鲜血终将宝船染红的那一刻,我看到了逆境我的拳头。
奇珍斋只不过是一个名字,玉王也只不过是一个无关痛痒的称呼。你负箧漂洋过海只为了追随你生命的根源。
所以,你的女儿完美地继承了你的一切。
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
她做到了,可是代价太大。你说你再也忘不了葬礼上楚雁鸿那个冰凉的吻。一个人心里积压了太多,爱,却只剩下那么一刻。可是你告诉我说,这一刻比一生还要长。
我想继续追寻,就像每一个回回追寻日夜萦绕心间的麦加城一样准许你的心迹。是的,你说你的玉太脆,一不小心就碎了一地的惆怅,然后和着那个时代的动荡,汇成了两代人殊途同归的悲剧。
一个优秀的作家,应该控制不了他书里的主人公,而是心随着主人公的起起伏伏而变化。霍达就是这样一名作家。他用这样一个让人忍不住轻叹的故事向人们展示了世界上这样一个民族。他们坚韧,他们清澈,他们的心里永远只有一个方向,这个方向指向麦加,指向每个人心底最纯粹最善良柔弱的地方。
我是读完这本书后才开始了解这个人数并不多的民族。可是,我想说的是,在这个并不算兴旺的民族里,竟有一位这样伟大的作家,用自己的笔书写了属于他们自己的命运和眼泪。
我们无需哀愁。我听着玉河汨汨的流水声,就像听到了他们喃喃的梦呓。
我们也无须哀叹。因为我看到了世世代代繁衍不息的回族人们脸上虔诚的微笑。
所以,就像所有的葬礼一样,我们要做的,就是默默地哀悼和祝愿,祝愿那些逝去的亡灵,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