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读后感
爱习作提供的《名著》读后感(精选5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名著》读后感 篇1
《三国演义》是一部著名的历史小说,属于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该书的背景是东汉末年,从宦官乱政、黄巾起义开始至东吴国灭亡的八十多年纷争。该书分为两个时期:群雄割据;三足鼎立。
以下我对两个时期发表我的感受和大致介绍一下:
一.群雄割据
群雄割据从董卓进京到刘备入蜀,四十多年的历史。在当时东汉的皇帝已经管不了国家了,权利被宦官大臣“孙坚孙策起江东,袁绍袁术兴河梁;刘焉父子据巴蜀,刘表军旅屯荆襄;张燕张鲁霸南郑,马腾韩遂守西凉;陶谦张绣公孙瓒,各逞雄才占一方”。
在这些诸侯中:淮南袁术,河北袁绍他们兵粮足备,出生是皇族世家很有威望,还有很多关系,地理位置很好,部下能干的人才,但袁术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刘表虽名称八俊,威镇九州,但虚名无实;江东领袖——孙策虽血气方刚,但只是藉父之名;益州刘璋虽系宗室,但只是看家之狗;张绣、张鲁、韩遂等辈,只是碌碌小人。而当时曹操只是一方诸侯;孙权还未成年,是个小孩子;刘备刚刚从一个编草鞋的开始四处投军,寻找安身之地。可是为什么他们却成久了一番事业?依我看来他们都“笼络人心”。若不是典韦拼死守寨门,曹操可能早就命丧九泉;若不是赵云血战长板坡,可能蜀国无后主刘禅了;若不是鲁肃请诸葛亮入吴促成孙刘联盟,赤壁胜曹操,可能吴国早已无存了。这些故事足以证名他们都有一群对他们忠心耿耿的人才
二.三足鼎立
三足鼎立从刘备入蜀到吴国灭亡,四十多年的历史。在这个时期人才辈出:如关羽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黄忠生计夺天荡山,斩夏侯渊;陆逊火烧连营打败刘备……
可是他们都被晋所灭,我认为在三个国家后期:蜀国后主无道,宠幸宦官,即使诸葛亮也无力辅佐,最终安乐公刘禅降于晋;北魏国则政司马氏,皇帝柔弱,最终曹奂被司马炎逼迫退位;东吴国则无力抵抗,最终孙皓投降晋。
俗话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三国演义》真是一部好书。
《名著》读后感 篇2
《呼兰河传》把人带到遥远的回忆里。似乎亲身来到了灰色、平静的边境小城,土得掉渣却如诗如画。旧时的景象和人物在灵巧别致的笔下活了起来:冻裂了一切的寒冬、卖馒头的老头、街道中间的深炕、后园子、爱看热闹爱传瞎话的小镇居民、大神、道士、小工、童养媳。
《呼兰河传》的结构是越轨的,没有完整的故事,没有确定的主角,没有固定的主题,不是小说也不全是回忆,就这样散散乱乱、随心所欲地挥笔而去,却一路带着你走 进忧伤、敏感、无助而又凄美的女性世界。能一气读完的书已经极少,能一气读完的文学艺术品则少之又少,超越偏见读完《呼兰河传》是一种幸运。书中的人物定 格在脑海深处,超越时空他们仍然处处存在着,()善良而冷漠的爷爷、开朗却无助的小团圆媳妇、勇敢而苦命的冯歪嘴、爱面子又委曲求全的有二爷。正是这普便的人 性描写,使《呼兰河传》历久弥新,位列《亚洲周刊》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第九名当之无愧。
然而《呼兰河传》最吸引人的地方还是萧红朴实、独特、细腻、真切的文笔,有什么故事能比作家的文笔更吸引人呢?受萧红影响而走向汉学之路的美国汉学家葛浩文如此评价萧红:“萧红是一个好画家,她的 文字简单朴素,不华丽,但阅读她的作品仿佛身临其境,闭着眼睛就能看到她笔下描绘的那个地方,她是用文字绘画的好作家。”这位曾把萧红作为博士研究课题的 汉学家说出了我内心真实的感受。可惜的是这位极具天分的女作家命运悲苦,31岁就离开了人世。
作为一个黑龙江人,我为第二故乡哈尔滨的呼兰城曾经有一位这样独特的作家而感到骄傲,这位义无反顾追求女性自由的萧红值得被人们永远铭记。《呼兰河传》中萧红对儿时后园子的描写似乎正是她人生的真实写照:
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有无限的本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个谎花,就开一个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黄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
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他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的飞,一会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又从墙头上飞走了一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这个。
只是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
《名著》读后感 篇3
最近,我读了两本红色书籍:《建党大业》和《我爱国GCD》,
红色书籍读后感800字
。这两本书讲述了从国GCD建立以来,无数位革命烈士们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其,令我记忆犹新的几位烈士有王二小、邱少云等人。
王二小的故事大家一定不陌生。三年级时,我们还学过《歌唱二小放牛郎》。这个故事主要讲在抗日战争时期,河北省沫源县出现了一位全国闻名的抗日小英雄,他的名字叫王二小。二小在日本鬼子扫荡一条山沟的时候,为了掩护几千名老乡和干部,他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气急败坏的日本鬼子把王二小挑在枪尖摔死在大石头的上面。干部和老乡脱离了危险,小英雄王二小英勇牺牲了。王二小的动人事迹很快传遍了解放区,每一个老乡都含着眼泪,歌唱二小放牛郎,《晋察冀日报》在头版报道了王二小的英勇事迹。晋察冀边区的文艺战土方冰和劫夫很快创作了后来传唱全国的著名儿童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
还有一个故事令我感动不已,那就是《烈火英魂邱少云》。主要讲1952年10月,为打击盘踞在上甘岭的美国和南朝鲜军队,邱少云被选派参加潜伏部队,并担任了发起冲击后扫除障碍的爆破任务。12日上午,敌机向其所在的潜伏区进行低空扫射,并投掷燃烧弹,飞迸的燃烧液燃遍全身。为了不暴露潜伏目标,邱少云任凭烈火烧焦身体一动不动。他双手深深地泥土里,身体紧紧地贴着地面,直至壮烈牺牲。邱少云牺牲后,被部队党委追认为共正式党员,国人民志愿军总部追记特等功,授予“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称号,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最高人民议会常务委员会授予“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英雄”称号,同时授予金星勋章、一级国旗勋章。如今,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这,是像王二小这样千千万万个英雄用他们的鲜血换来的,这样的生活来之不易啊!而作为一个少先队员,一个共产主义的接班人,我们难道不应该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爱祖国,爱人民吗?当祖国需要我们出力的时候,我们难道不应该奉献出自己的一切,甚至生命吗?同时,我们也应该珍惜现在美好的生活,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让祖国更加繁荣富强!
《名著》读后感 篇4
鲁滨逊在冒险,我在记录他的游历。一次次惊心动魄的险历;一个个百思不解的难题;一次次伟大成功的突破,都令我心入书中。主人公鲁滨逊令我值得给予崇高的敬佩,也告诉了我他的“经验”,他是我成长中的伴侣与导师。
鲁滨逊出生于一六三二年,英国约克市的一个经济良好的家庭。他的梦想是出海远航。于是,他在朋友的帮助下,不顾父亲的劝告,放弃了中产阶层美好的生活,第一次登上了一艘大货船。但由于海上狂风怒号,大船沉了。幸运的鲁滨逊乘着预备的小舟,划向了海岸。而他没有因第一次航海的失败而胆怯,又一次登上了一艘开往非洲的大船。这次似乎比上一次更加糟糕。他们的船遇上了海盗,鲁滨逊被俘虏成了海盗头的仆人。他负责耕种海盗的田地,为海盗打水、做饭。然而他的航海之梦并没有灰飞烟散。他一直在寻找机会……终于有一天,海盗头命令他去捕鱼,他心想:这正是逃跑的机会。他驾着小船逃向大海,之后被一艘西班牙船送到了巴西。在巴西,他又一次踏上航海之旅,不幸的是,这艘船在一片孤岛的边上搁浅了。一股震耳欲聋的海浪冲翻了大船,唯有鲁滨逊一人幸运地游到了孤岛上。
可想而知,岛上孤独寂寞的生活,犹如白天的黑暗。他物色了一个好地方——一座大石头,一片茂密的森林,一个能眺望海景的小丘。鲁滨逊用小刀将大树削成一根根木杆,再一个个排成一圈,成了一圈围栏,就像一位位战士保卫自己。之后,他用从船上带回的炸药,将那块大石头炸成了一个洞,这就筑成了自己的“公寓”。他又做了许多许多——用岛上的陶土捏成各种器具;找了一块田地种庄稼;捕捉羊、狗当宠物养。经过他两三年的辛苦努力,一片“美丽的家园”筑成了。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又救了一个逃到荒岛上的野人,这个野人为了报答救命之恩,发誓从此忠心于他。由于救野人的时间是星期五,所以就给野人起名为星期五。鲁滨逊和星期五一起生活。最终,他们俩救助了一位船搁浅了的船长,并与他联手抢了一艘船,离开了荒岛,返回了家乡。
细数一下,鲁滨逊在这座荒岛上生活了整整三十年。这三十年的苦难与欢乐,都告诉了我——自己的梦想是不可摧毁的,要真正实现梦想,有时要冲破千难万险。来到荒岛,是一种痛苦,而鲁滨逊却从中找到了乐趣。我们在面对生活的难题时,难道不应该乐观面对吗?这本家喻户晓的《鲁滨逊漂流记》,是最令我欢乐的一本书,是一本鼓励我战胜困难的宝典,更是我成长中的导航伴侣!
《名著》读后感 篇5
《爱的教育》, 我是一口气读完的,虽然我没有流泪,可是我的心已经承认这是一本洗涤心灵的书籍。吸引我的,似乎并不是其文学价值有多高,而在于那平凡而细腻的笔触中体现出来的近乎完美的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恋……这部处处洋溢着爱的小说所蕴涵散发出的那种深厚,浓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伟大。《爱的教育》在诉说崇高纯真的人性之爱就是一种最为真诚的教育,而教育使爱在升华。虽然,每个人的人生阅历不同,但是你会从《爱的教育》中,体会到曾经经历过的那些类似的情感,可我们对此的态度行为可能不同,它让我感动的同时也引发了我对于爱的一些思索。
首先《爱的教育》的书名使我思考,在这纷纭的世界里,爱究竟是什么?带着这个思考,我与这个意大利小学生一起跋涉,去探寻一个未知的答案。一个四年级小学生在一个学年十个月中所记的日记,包含了同学之间的爱,姐弟之间的爱,子女与父母间的爱,师之间的爱,对祖国的爱使人读之,尤如在爱的怀抱中成长。
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因其无影无形常常会被我们所忽略,可是我们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其实他的意义已经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爱,安利科有本与父母共同读写的日记,而现在很多学生的日记上还挂着一把小锁。最简单的东西却最容易忽略,正如这博大的爱中深沉的亲子之爱,很多人都无法感受到.爱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不仅仅对个人而言,更是以整个民族为荣的尊严与情绪。《爱的教育》一书中描写了一群充满活力,积极要求上进,如阳光般灿烂的少年.他们有的家庭贫困,有的身有残疾,当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们从出身到性格都有迥异之外,但他们身上却都有着一种共同的东西—对自己的祖国意大利的深深的爱,对亲友的真挚之情。这里面不能忽视的是每个月老师读给那群少年听的"精神讲话.这一个个小故事,不仅使书中的人物受到熏陶,同样让我这个外国读者也被其中所体现出的强烈的情感所震撼.而面对我们的教育,爱应该是教育力
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爱是一次没有尽头的旅行,一路上边走边看,就会很轻松,每天也会有因对新东西的感悟,学习而充实起来。于是,就想继续走下去,甚至投入热情,不在乎它将持续多久。这时候,这种情怀已升华为一种爱,一种对于生活的爱。读《爱的教育》,我走入安利科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在感动中,我发现爱中包含着对于生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