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西游记有感
爱习作提供的读西游记有感(精选5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读西游记有感 篇1
《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我最喜欢看的书之一。每天看到悟空保护唐僧西天取经时,我总会想到一个问题:悟空本领这么大,为什么不能背着唐僧直接飞到西天呢?
但是,我转念一想,如果悟空背着唐僧飞到西天,这书还有意思吗?还有人喜欢看吗?我还记得,在‘流沙河’这一段,因为唐僧过不去,八戒让悟空背着师父飞过去。悟空的回答是“师父要一步步走上去,不能跳过磨难”。在我们现实中,与此类比,就像你爬山,有人背你上去。你到了山顶,确实是胜利了。但是你战胜大山的体验就被剥夺了。
我想,其实很多事情的完成,就像《西游记》里的“西天取经”,比如我陶笛考级的事情。去年8月,我准备去参加陶笛考级。那段日子,反复吹一首曲子,开始让我觉得吹陶笛变成了一件单调的事情。时间一天天度过,考级的日子越来越近。老师说我的音准和熟练度不好,但也说我有进步;对于考级,我差了一些距离。但是,我知道只要努力我就会有收获的。
之后的日子,我不停地努力,从最基本的单音,节拍,节奏,不断的打磨。别人练习,我在练习;别人休息了,我还在练习。直到我拿到6级证书的那一天,我感受到了在付出汗水和时间后的快乐。
我想,我们学习知识就像唐僧西天取经一样。途中,肯定会遇到困难与挫折,不可能不努力就取得成功。我们自己一步步经历学习中的酸甜苦辣,不畏各种艰难险阻,我们一定会像唐僧取得真经一样,取得应属于我们的那一份成果。
读西游记有感 篇2
近日,我读了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读完后我深有感触。
本书主要讲述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三人护送师傅唐僧西行取经,沿途遇到九九八十一难,一路化险为夷,最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
《西游记》塑造了四个鲜明的人物形象:嫉恶如仇的孙悟空,心地善良的唐僧,憨厚单纯的猪八戒和忠心耿耿的沙僧。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孙悟空。在我看来,孙悟空就像是一个顽皮的孩子,《西游记》写出了他如何成长的过程。
最开始,孙悟空仗着自己神通广大,谁也不放在眼里,大闹天宫,最终闯下了大祸,被压在五行山下。后来,他被唐僧解救,在唐僧的教育下,他开始成长,明白了自己以前的顽皮。后来的他,一心一意地守护着唐僧,为他斩妖除魔。始终忠心耿耿,胆量超人。每当唐僧遇到危险时,他总是第一个挺身而出,拼尽全力保护师父。虽然唐僧有时候不分青红皂白地念紧箍咒,但是悟空一心保护师父,不让他受到一点伤害。最终修得正果,成为了斗战胜佛。
这本书让我明白了:一个人一旦树立了远大的理想,就要排除万难,忍受各种折磨,才能取得成功。以前的我,就像孙悟空一样,觉得自己很厉害,总是冲动浮躁。读了《西游记》后,我明白了“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道理。我慢慢把心静下来,为自己制定了目标,并坚定地向它迈进。
《西游记》用充满幻想的神话告诉我们:任何事情都不会一帆风顺,总要经历艰难曲折。所以我们要有勇敢、执着的精神,必胜的信念,不断奋斗,为了最后的胜利不断前进。而孙悟空这个顽童的经历,更让我体会到:只有树立了远大的理想,在实现的过程中,才能不断成长。
读西游记有感 篇3
捧着厚厚的《西游记》,我仿佛就置身于那个五彩斑斓的神话世界。为善良的唐僧担心,为英勇的孙悟空加油,为八戒的愚蠢行为而傻笑,为沙僧的忠诚而感动。
西行的路,是坎坷的路,也是艰难的路,于是我也时常会想:孙悟空那么神通广大,只需一个跟斗就可以到西天,为什么背起唐僧一步西去呢?这样,一路上千辛万苦就省去了,没有哪个妖怪能吃到唐僧肉了。没想到悟空也有这样的想法,但被唐僧拒绝了,这样的为什么呢?因为唐僧认为,佛祖让他取经,并不是取《经书》,这经指经历,人生的经历,就好比是一部人生经历。只有在取经的路中才能感受到这部人生之经,所以他非要用双脚一步一步走。他的话我怎么就这么熟悉,他的话与妈妈的话怎么这么相似呢!“你不去试一试,怎么知道自己不行!没有尝试就放弃,太让我失望了!”这是在我放弃参加英语口语大赛后,妈妈痛心地对我说的话。我是个胆小的孩子,我担心怯场后会影响成绩,于是就决定不如不参加。这样我就可以说,不是我拿不到奖,而是我有实力不参加。现在想来,这是多少可笑的想法,唐僧明知一路上有那么多艰险,他依然微笑着前行,他心中了然出了门才能长知识,要是一步登上西天,怎么知道世间百态?是呀,爸爸不会放弃一场球赛而去看比分,妈妈也不会跳过精彩剧情,而去看最后一集,而我却连“门”都不敢迈出,只是为了维护自己的面子,怕失败总把结果放在首位,而忽视了过程。如果我去参加比赛,我参与了,我体验了,拿不拿到奖又有什么关系呢?
取得真经固然重要,获得好成绩也很重要,但《西游记》,重在“游”,人生重在体验,只有充分享受过程才是真正快乐!
读西游记有感 篇4
在暑假生活中,自己重温了《西游记》这本书。既然它作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那么必定有什么地方值得我们去探索。
《西游记》这本书出自吴承恩,作者运用“降妖除魔”这一主题并以生动形象的语言表现出一股正义的力量。令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便是“悟空三借芭蕉扇”这一回。此章具体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来到火焰山时因为热不可耐,无计可施向铁扇公主借芭蕉扇,可铁扇公主因记恨孙悟空而拒绝,可悟空的足智多谋逼得铁扇公主不得不将芭蕉扇借与师徒四人。在这章中我们可以看出悟空的足智多谋以及调皮的性子。作者将这一幕栩栩如生地呈现出来,不仅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还体现出作者文笔成熟且耐看。
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明确感受到唐僧的善良与仁慈,悟空的聪明及调皮,沙僧的老实和敦厚,八戒的天真及勇敢。正式因为有了四人的团结以及坚持不懈的精神做铺垫,才得以唐僧能顺利取得西经。换一处想,若是他们之间并无团结可言,遇到困难都如缩头乌龟般退缩那么必定会失败。
在生活中也是如此,你有着一个伟大的梦想,但你不肯坚持不肯奋斗,拿什么去谈成功。当别人站在高山之巅时,你只会去羡慕他们,埋怨自己为什么没有如此好运,可你不会从中吸取教训,反倒时如以往一般“行尸走肉”。当拖延症遇上懒惰会变得一发不可收拾。正值青春的年纪,我们要学会吃苦头,用父母的话来说:“你现在不努力,将来苦的是自己。”“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既是生,那要活得轰轰烈烈,而轰轰烈烈的资本是成功,但成功的资本又为坚持,所以只有坚持,你才不枉来世间一趟。
我不是天生的王者,但我骨子里流动着不让我低头的血液;我不是恰巧的成功,因为我明白只有坚持,你才有机会胜利。
读西游记有感 篇5
只要是中国人一定都读过一部小说,或看过由这本书拍成的连续剧——《西游记》。这本书是以唐僧为师父,和孙悟空、沙和尚、猪八戒三个徒弟为主角的神魔小说。作者吴承恩,以唐太宗贞观年间,僧人玄奘历尽艰难险阻,到印度取经的真实事迹,运用了许多美词佳句,生动地加入了无数人的创造、取舍、增删、修改、加工,写成了我们如今看到的这部《西游记》。
这部小说的故事梗概是这样的:孙悟空因大闹天宫被如来佛压在了五行山下,后来观音菩萨派金禅子转世的唐玄奘西天取经,孙悟空被唐僧收为大徒弟,陪同师父取经途中唐僧又收了猪八戒、沙和尚两徒弟和一个坐骑白龙马。于是,三个徒弟和白龙马一路保护唐僧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到了西天取得真经。
在这个故事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孙悟空。他是一个不避艰险、忠勇双全的正义人物,为西天取得真经立下了汗马功劳。他的优点挺多:——忠实,他曾经赌气离开过师父,却因实在放心不下手无缚鸡之力的师父,又义无反顾地回到了师父身边,保护师父西行取经。——勇敢,一路上那些妖魔鬼怪基本上全是孙悟空给消灭的。他上刀山下火海,上天入地,所向披靡,无所不能。三打白骨精、三借芭蕉扇这些脍炙人口故事里都有孙悟空勇猛的表现。——勤快。孙悟空常常主动帮师父化斋,不像猪八戒总想着怎么偷懒,师父遇到困难了,孙悟空不辞劳苦及时相助。——机灵。早年孙悟空上山拜菩提祖师学艺时,有一次因为祖师要教他一些法术他
不学,惹恼了祖师,祖师当时打了悟空三下,背着手走进屋里,关上中门。孙悟空竟一下悟到祖师给他出了道哑谜,而谜底是三更时分叫他到祖师房里,于是他学到了许多别人没学到的本领。孙悟空的机灵还使得他在陪师傅取经途中,一路上不仅和妖魔鬼怪斗勇而且还斗智,把许多艰难险阻都化险为夷了。
读了《西游记》,我不仅认识了孙悟空以及猪八戒、沙僧和唐僧,还学会了许多道理,比如要学会团结一致,要学会舍己为人等等。这也许就是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