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名人传》有感
爱习作提供的读《名人传》有感(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读《名人传》有感 篇1
翻开《名人传》,在首篇的引言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们周围的空气多沉重。老大的欧罗巴在重浊与腐败的气氛中昏迷不醒,鄙俗的物质主义镇压着思想,阻挠着政府与个人的行动。社会在乖巧卑下的自私自利中而死,人类喘不过气来。打开窗子罢!让自由的空气重新进来!呼吸一下英雄们的气息。”
显然,罗曼?罗兰要用英雄主义的精神来矫正时代的偏向。在罗曼?罗兰看来,真正的英雄、真正的伟大是痛苦和孤独,是自我同无形物的抗争。在同一引言中他还说:“我称为英雄的,并非以思或强力称雄的人;而只是靠心灵伟大的人。”他正是紧紧抓住了英雄伟人痛苦的心灵,把战胜苦难作为衡量英雄的一把闪亮标尺。而他的《名人传》就是揭示人类历史上三位苦难英雄的心灵传记,他们是19世纪德国伟大音乐家贝多芬、文艺复兴时代意大利著名雕塑家米开朗琪罗、俄国文坛巨子托尔斯泰。他在《贝多芬传》的结尾这样写道:“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废、孤独,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好似他用那句豪语来说明的——那是可以总结他的一生,可以成为一切英勇心灵的箴言:用痛苦换来欢迎。”确实,“用痛苦换来欢乐”正是罗曼?罗兰追踪贝多芬一生命运的视野,这句话构成了《贝多芬传》内在的紧张和扣人心魂的思想魅力之所在。是什么支持着贝多芬?是不向皇权低头的品质,是不被金钱收买的决心,是扼住命运咽喉的勇气!正是依靠着这些超凡的精神力量,贝多芬越过了人生的无数个痛苦险峰,达到了对人生最清醒的领悟。如果说《贝多芬传》是英雄主义的号召,是力的颂歌,那么《托尔斯泰传》则是一首安魂曲、一支哀歌,一阕送葬曲。贝多芬伟大的痛苦是因为他在人生的盛年遭到厄运,托尔斯泰伟大的痛苦在他自身主观意志的选择。《复活》是托尔斯泰暮年的又一部力作,罗曼?罗兰所说:“妻子、儿女、朋友、敌人都没有理解他,都认为他是堂?吉诃德,因为他们都看不见他与之斗争的那个敌人,其实这个敌人就是他自己。”“托尔斯泰,你是否依照你所宣扬的主义而生活!”他痛苦地回答:“我羞愧欲死,我是罪人,我应当被人蔑视。”终于,在82岁的暮年,托尔斯泰在一个寒冷的冬夜,独自逃出了家门,在一个无名的小城一病不起。
弥留之际,他号啕大哭,对守在他周围的'人们说道;“大地上千百万的生灵在受苦;为何大家都在这里只照顾一个列夫?托尔斯泰?”其实,托尔斯泰发出的是对苍生的疑问,也是对痛苦心灵的回应,在这里我们分明又听到了贝多芬对生命的欢乐歌唱。这就是罗曼?罗兰在《名人传》里留给我们的永恒的东西。
这本《名人传》讲述的是三位名人在成名的道路上遇到的磨难、困难,他们从坚持的力量到力量的崩裂甚至到了绝望。他们在成名的道路上舍弃了很多包括了亲情、友情。终于,他们踏上了成功之路。
首先是一位遭遇病痛折磨,仍然不放弃音乐的信念——贝多芬。虽然他失聪了,但是他很骄傲地说过“听我心里的音乐,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是啊!他的音乐集古典主义之大成,开浪漫主义之先河,其创作反映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进步思想。
接着是一位遭遇悲惨,仍然坚持雕塑的信念——米开朗琪罗。他的痛苦来自人类的恶意。他为战斗,为征服而生!正是因为这,他的艺术创作受到了很深的影响,常常以现实主义的当时市民阶层的爱国主义和自由而斗争的精神画貌。这种悲剧性是以宏伟壮丽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他所塑造的英雄既是理想的象征,是现实的反映。
最后是一位曾经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环顾托尔斯泰的一生,他不仅仅是一位文学巨匠,有关人生目的、宗教和社会的叙述又使他成为一位有世界地位的思想家。托尔斯泰从没放弃过对人生真谛的执着追求。是啊!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不也应该这样吗?
这三位名人在人生的道路经历的困难我们可想而知。是的,在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向他们一样遇到困难时不退缩,遇到发生了我们想不到的事情时要镇定、勇敢的面对它。我相信只要我们有坚定的信念,什么困难也阻挡不住我们前进的脚步!
读《名人传》有感 篇2
阅读了罗曼·罗兰的《名人传》,深有感触。罗曼·罗兰是20世纪法国著名作家,他的作品是人们强大的精神支柱。书中写了三个世界上赫赫有名的人物。第一个是德国作曲家:贝多芬;另一个是意大利的天才雕刻家:米开朗基罗;最后一个是俄罗斯名作家:托尔斯泰。他们经历了各种的磨难却没有向命运屈服,在生命的最后一秒仍不屈不挠的抗争着,最终成为了伟人。这也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艰难和挫折是对命运和人生的.最好锤炼!
在这三位伟人当中,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贝多芬。他对音乐有火一般的热情,先后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他的作品深邃而辉煌壮观,充满了幻想。但灾难还是无情的降临到了他的头上,在1802年,他意识到自己的听力障碍已经无法治愈,并且会很快恶化。那意味着他可能再也不能进行创作了!这是多么大的打击啊!但他却能顽强的和命运抗争,这也许是他后期能写出那么多不朽作品的原因吧。这种对生活对命运永不妥协的精神正是我们应该学习的,这伟大不屈的灵魂让黑暗的世界有了光芒,让生活有了希望。
《名人传》非常好地印证了一句中国人的古训:古今之成大事业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贝多芬的“在伤心隐忍中找栖身”,米开朗琪罗的“愈受苦愈使我喜欢”,托尔斯泰的“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无不表明伟大的人生就是一场无休无止的战斗。我们的时代千变万化,充满机遇,我们渴望成功,但我们却不想奋斗。我们要的是一夜成名。浮躁和急功近利或许会使我们取得昙花一现的成就,但绝不能让我们跻身人类中的不朽者之列。因此,读读《名人传》也许会让我们清醒一些。
读《名人传》有感 篇3
以前我始终认为“自信”、“坚毅”和“伟大”是用来形容这些历尽沧桑的参地大树的,但从从望了《名人传》之后,我深深地清楚了像贝多芬、米豁达琪罗,托尔斯泰一样的伟人,又何尝不是如斯呢?
瞅了这标书后,我的感触颇深:贝多芬陪着失聪单耳谱写千百名曲;米爽朗琪罗怀着丧母悲哀雕刻百千好作;托尔斯泰捧着谦心怒火驰骋无情战场……或者很多人都会感叹他们的不凡造诣,然而,钢铁又是怎么炼成的呢?他们付没了比凡人多之又多,甚至于无奈到达的境界!他们的宏大苦楚和孤单磨难了他们刚强的意志,不平常的.业绩发明了不平凡的人!
是呀!这些伟人就像手捧一面面放大镜,而我们呢,就像占有一个个芝蔴点似的羞耻,在泛滥抬大镜眼前,耻辱无信会置大千千万万倍,使我们的卑鄙与微小纤毫毕现!面对《名人传》,我情愿去夸奖他们的作品而不愿去感想他们人格的伟大!也许,这些为难也能让我们苏醒一点儿吧!哀惨的命运和痛苦的考验不仅落临在一般人的身上,共样也提临在伟人的身上。该我们遭遇挫折的时候,应当想到这些忍耐并克服疼苦的模范,不再自怨自艾,要坚决自彼的信奉……
沉思,息替二十一世纪的一名中教生,社会的竞争更添剧烈,学习上的艰苦也越去越多面对沉重地难题与压力,咱们是不是也须要这种对命运永不让步的精力呢?是!在碰到困难时,在学习成就降落时,就让尔们交着贝多芬的光辉,再一次揩明本人的眼睛吧!用动摇的信心往点对挫折,用坚强的毅力去名现幻想,艰巨取挫折才是对命运跟己生最恶的锻炼!
《名人传》给夺了我口灵高尚的升华:每集体的身上皆会来临甜难与灾祸我们与其任劳任怨,不如尽力斗争;与其爱慕伟我,不如学习巨人人格的巨大!欲要一夜成名或急过近害地给予过眼云烟的成绩,不如保持大家的信思,争夺领有自负的力气,刚毅的意志与最伟大的精神!
读《名人传》有感 篇4
《列夫-托尔斯泰传》有感一颗伟大的灵魂,百年前在俄罗斯的大地上发出光焰,最精纯的光彩照耀我们的心灵,《名人传》中《托尔斯泰传》读后感600字。在十九世纪末阴霾重重的黄昏,它是一颗抚慰人间的巨星,它的目光足以心音并抚慰我们青少年的心灵。在法兰西,多少人认为他不止是一个受人爱戴的艺术家,而是一个朋友,最好的朋友,在全部欧罗巴艺术中唯一的真正的友人——列夫?托尔斯泰
托尔斯泰粗犷的脸又长又笨重,短发覆在前额,小小的眼睛,宽大的鼻子,往前突出的大唇,宽阔的耳朵,因为无法改变丑相,童年时倍感痛苦。他在一个叫卡赞的地方读书,成绩平庸,他是孤独的。
在他家庭的回忆中,好几个人为托尔斯泰采作他的《战争与和平》中的最特殊的典型人物:如他的外祖父,老亲王沃尔康斯基,叶卡捷娜二世时代专制的贵族代表;他的母亲,玛利亚公主,这温宛转的丑妇人,生着美丽的眼睛,她的仁慈的光辉,照耀着《战争与和平》,读后感《《名人传》中《托尔斯泰传》读后感600字》。
虽然对于他的父母,他是不大熟知的,但是他至少还能保持若干关于父亲的回忆。这是一个和蔼的诙谐的`人,眼睛显得忧郁,在他的城邑中过着独立不羁、毫无野心的生活;他父亲死时托尔斯泰才九岁。这一死,使他第一次懂得悲苦的现实,心中充满了绝望。
然而不知不觉中,他为少年的热情、强烈的情感和夸大的自尊心所驱使,以至这种追求完美的信念丧失了无功利观念的性质,变成了实用的性质与物质的了。他慢慢地也学会了放荡自己。最后,有一样东西救了他:那就是绝对的真诚、坦白和善良。
最终他以自己的努力而成了俄-国作家。影响我们成功的决不是环境,或者遭遇。而是我们是否能保持一颗坚强的心,一种不屈的信念。
读《名人传》有感 篇5
《名人传》,这是一本写了三位名人的对生活,对内心,对处境,对不同方面的磨难抗争。
苦难对传主的折磨和传主对苦难的抗争是这部传记的主要内容。
“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贝多芬由此奏出了最强烈的生命乐章。
贝多芬的痛苦是一种命运的痛苦,贝多芬的生命就是他的音乐。他坚强而纯粹。“从一开始,人生对他来说就像一次残酷的战争”。他的父亲在他小的时候便对他的音乐兴趣打下基础,用残酷或暴力使贝多芬从小就在磨难中成长,但他不胆怯,不退缩,勇于奋斗,便使凄然中依然绽出一丝温馨。在1796至1820xx年,他的耳聋症开始肆虐,听觉也开始衰退,但他仍在创作,坚强着。
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斯泰的受难则来自内心。米开朗琪罗是一个忧郁症患者,也是一个工作狂,他热爱工作,但大多数的作品,不是为自己而做,他是天才,却长着一颗背叛天才的心。
米开朗琪罗是一个充满创造力的天才,这股力量驱使他不断成功,不断创新,不断行动。
但他优柔寡断,为难自己,他因谨慎和恐惧变得怯懦,他完全失去了尊严,他曾想躲避,但又变得十分驯服,他为自己造就了一片虚无,他缺失意志力和坚强的'性格。他是一个苦行者。于是他说:“越是使我受苦,我越快乐。”“忧伤是我的享受。”于是“对于他,寂静是恩慧,黑夜则朋友。”他很老实,很善良。
托尔斯泰的身份是一个贵族。但他却想着的农民的安危。他善良,同民连在一起。托尔斯泰的作品记录了他精神探索的全部变化,他使作者罗曼·罗兰受到深刻的影响。他觉得“只有不计报酬,为他人默默做出奉献才是人类的命命”。他为天下的人民遭遇不幸而哭泣,为自己的美好生活而自悔。
他们虽是孤苦,却活得伟大。
读《名人传》有感 篇6
扼住命运的咽喉
——读《名人传》有感
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将无法使我完全屈服。——贝多芬
《名人传》的作者是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书中讲述了三个赫赫有名的人物:德国作曲家贝多芬、意大利雕刻家米开朗琪罗和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他们的一生经历了很多磨难,但他们始终没有放弃,最终成了伟人。这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艰难与挫折是对命运和人生的最好锤炼!
在这三位伟人当中,我印象最深的是贝多芬,贝多芬是个音乐天才,可他的童年却十分悲惨。16岁时,母亲去世,父亲变成了挥霍无度的酒鬼,这些不幸在他心中刻下了深深的伤痕。贝多芬并没有因此而沉沦,他把自己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音乐当中去,很快他就成名了。可就在这时,不幸的事情发生了:他的听力在渐渐衰退,到后来一点儿都听不见了。这对于一个音乐家来说,是多大的痛苦呀!但贝多芬仍然没有放弃,创作出了许多作品。
看到这里,我不禁想到了一个和他有着同样遭遇的'人——美国作家海伦·凯勒。儿时的一场大病,使她变成了一个又盲又聋又哑的人,在她的世界里,没有色彩,也没有声音。然而命运的不公并没有让她失去希望,她开始学习说话、拼写单词,她用加倍的努力,考上了哈佛大学,还成为了著名作家。
同样,书中的另外两位主人公也是如此。他们在生活中遭遇着不同的磨难,却有着同样的精神——永不向命运屈服!
在生活中,当我们遇到困难时,不能逃避,不能退缩,也应该像他们一样勇往直前,永不退缩。只要你能扼住命运的咽喉,成功就离你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