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房子》读后感
爱习作提供的《草房子》读后感(精选5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草房子》读后感 篇1
自从上学期开完期中家长会,对我的触动很大,决心跟儿子一起,好好学习。帮助他培养好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买了些家庭教育类的书,开始看了起来。网络时代,好久没看过纸质的书了,刚才开始还有点不习惯。不过慢慢的,又找回当初的感觉了。《草房子》是老师要求看的,刚开始没觉得有什么,可看着看着,就丢不开了。觉得里面有浓浓的哲理……
这篇小说,桑桑是主人,村镇是舞台。他在与身患残疾、头顶秃兀的陆鹤,与受人欺负、转学同班的纸月,与富贾一时、变故辍学的'杜小康,与被人领养、厌学放羊的细马等多个同龄人的相处中,特别是与艾地“秦奶奶”、学校老师、家庭成员等到不同年龄人的生活中,无不折射出桑桑他那校长孩子的特殊身份,贪玩的童年本性,养鸽的专一爱好,送信的忠诚善良,以及面对挫折的逐渐坚强。
我作为孩子的父亲,学生的家长,读后无不感悟到孩子的教育培养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
孩子,无论生在什么环境,都是家庭的希望,祖国的未来。我是从农村走出来的,现在身居城市,无不感受到:农村孩子有感性认知的先天优势,城市孩子有见多识广的环境优势。《草房子》中的桑桑,就是这样一个两方面都具备的典型代表。这就告诉我们当家长的,对孩子的培养既要注重培养农村孩子那种善于动手、体谅人的意识,也要注重培养城市孩子那种善于思考、善于琢磨的能力,才能让孩子更加有爱心、有同情心、有上进心。
孩子的成长,往往都是在自认为对与错、是与非的矛盾中成长的。《草房子》中的桑桑,无论是对待年老的“秦奶奶”,还是在接触青年男女的感情方面,以及同龄同学的个人抉择上,开始都陷入了对与错、是与非的旋涡中,但是他在父母、老师,以及同学的言行感染下,都及时做出的正确的判断。这就启示我们当家长的,在教育培养孩子上,对他们的对与错不要一味的去指责,特别是不能把自己的是非观念强加于孩子,而是要言传身教,身体力行,循序渐进,才能使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树立自己的是非观念、美丑界线,从而更加健康的成长。
孩子是富有想象力的,这是孩子的本性。就是因为他们没有大众的那么烦恼。这种想象力既是启发心智的原点,也是今后创造的源泉。《草房子》中的桑桑,就是因为他的一些“奇思妙想”,比如用蚊帐做鱼网、用碗柜做鸽盒等,虽然给家庭生活带来了很多不方便,也遭到了相应的惩罚,但这种想象力、创造力,是值得肯定的。这就告诫我们当家长的,在对待孩子的“无端”想象,要大胆鼓励、正确引导,千万不要刻意“抹杀”,才能使他们在“想象—动手—创造”的循环中,不断激发好学上进的原动力,真正促成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孩子、好学生。
《草房子》读后感 篇2
暑假里,我一口气读完了曹文轩的《草房子》。合上书,金色的草房子、苦涩的艾叶、弯弯的小河、茂密的芦苇荡又出现在我的面前,思绪不由自主地回到故事开始的地方--油麻地。一个叫桑桑的男孩在这里度过了六年让他一生都难忘的时光。合上书,那座草房闪耀着金光,书中的许多故事让我感动,让我难忘!
《草房子》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在书中当我得知秃鹤为了弥补之前的过错,重新找回同学之间的友谊,在一年一度的全乡中小学文艺汇演中,主动请求并成功扮演一个别人不愿意的角色--秃头伪军连长,从而给学校争得了荣誉。自己也开始了战胜自卑、懦弱和缺陷,最终找回了属于自己的自信,我真为秃鹤感到高兴;当我知道细马为了给他爸爸治病而不畏辛苦、任劳任怨的放羊时,我不禁感到惭愧;当晓得桑桑患有绝症后,还很坚持,努力地去战胜病魔,当然,这也少不了爸爸和老师的功劳,我看到这里不禁流下了感动的眼泪,心里默默的为桑桑祈祷祝福。
为什么杜小康要远离学校、远离家乡、任劳任怨的为爸爸干活?为什么纸月要夜以继日、熬夜苦读?为什么细马要不畏辛苦、帮爸爸去放羊?这都是由于他们勇于担当家里的一份责任,用稚嫩的肩膀去扛起家里的重担。
我不禁想起自己:当细马只穿着一件单衣、不畏寒冷,清晨一早出门放羊时,我还在暖烘烘的被窝里睡得正香;当杜小康为了重振红门,去远离家乡300里的芦苇荡养鸭而吃尽苦头时,我却在悠闲的看着漫画书、玩游戏、看电视,我真为自己感到羞愧!为了少做一份数学练习题,我常和家长争得鸡犬不宁;为了晚点起床,我装睡得正香,直到家长一再催促,才懒洋洋地起床现在我们的生活环境多么的优越,可是我们大家都不珍惜。这也应了一句话:拥有的越多--越不懂得珍惜。
如今,我已经升入六年级了,已经是大孩子了,我要象文中的桑桑一样坚强,象杜小康、细马一样自立、有担当。当好老师的小助手,当同学们的领头羊。我要告别以前的懒懒散散、游手好闲。我应该学会多在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帮父母减轻生活的负担,不再像以前那样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能总是问妈妈,我的东西在哪里?应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草房子》的象魔棒一样吸引着我,书中的故事闪耀着人性的光辉,让我终生受益!
《草房子》永驻我心中。
《草房子》读后感 篇3
当我满怀着好奇之心,翻开《草房子》这本书的时候,一件件看似寻常而又催人泪下的故事,勾起了我的兴趣。合上书,一个个故事让我泪流满面。
这本书的作者是北京大学的教授曹文轩,他笔下的主人公桑桑,是个调皮而又捣蛋的淘气包;在他身上,发生了一连串的故事,都是围绕他的六年小学生活,当然,桑桑,也结交了许多好伙伴。秃鹤、纸月、杜小康、秦大奶奶、细马……
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秃鹤了,他天生头上就没长一根毛,这让他十分自卑。秃鹤用生姜擦拭头皮,可是却毫无效果,戴上帽子,引发了一连串的事故。于是,秃鹤选择了报复,在一次会操中,让学校没有夺得第一名,同学们离他越来越疏远。在一次演出中,秃鹤演的杨大秃瓢惟妙惟肖,获得了同学们的赞赏。我不禁为秃鹤鼓掌,之前,秃鹤和同学们打架,会操时摘掉帽子,都是想引起师生的重视,给老师证明,自己是一个有能力的人,可是,师生都误解了他,可他并没有为此而放弃,而是更努力的展示自己的能力。我认为,一个孩子只要有上进心,有尊严,那么,他(她)就会成功。秃鹤,就是一个这样的孩子,所以,他成功了,拥有了他真正的好朋友!
我脑中浮现出了一幅画面。天上那一轮皎洁的月光,幽幽地照着秃鹤的光头,让那光头更富有光泽,就如一面镜子。夜晚,闪着金光的草房子,波光粼粼的河水,倒映着秃鹤——那个最美的少年。秃鹤静静地坐在在码头的台阶上,偷偷地啜泣,可眼泪还是流了出来,泛起了层层涟漪。当桑桑与同学们找到他时,他已泣不成声。桑桑哭了,纸月哭了,整个油麻地小学的师生们都哭了。在今天,在这一时刻,他们遇到了油麻地最纯洁的少年——秃鹤。这时,豆子大小的泪珠“啪嗒啪嗒”地滴在地板上,我也哭了!因为,我也曾经是我们班的“秃鹤”。
有一次,我忘带小黄帽,给班级扣分,同学们都责怪我,于是,我便要报复同学,为班级拉分,每天不带小黄帽,致使班级得不到“文明班集体”。结果,同学们离我越来越远,我既难过又后悔,一直想弥补自己的过错。终于,在一次演讲活动中,我为班级夺得了荣誉,与同学们重新成为了好友。那一刻,秃鹤跟我的感受应该是一样的吧!
合上《草房子》这本书,秃鹤、纸月、杜小康……依然清晰地站在我面前。秃鹤,一个坚强、有尊严的男孩儿。纸月,一个文静、善良、懂事的小女孩儿。杜小康,一个沉着、自强不息的孩子。他们,似乎就生活在我的周围,时刻激励着我,感动着我!
《草房子》读后感 篇4
在国庆七天假期里,我读了一本曹文轩写的《草房子》,这本书的主人公是湘乡市油麻地小学校长的儿子,写了他刻骨铭心,终生难忘的六年小学生活。
我看了两遍,第一遍我为了追下面的情节哦,忘了吃饭,当我第二遍再一次捧起草房子时,我的脑海里就像播放动画片一样,把书里的情节都给浮现出来了。我的眼里看到了草房子有吗地小学一望无际的芦苇荡等。接着我又看到了一只活泼可爱的孩子顽强,聪明,有爱心的桑桑,执着自强而又自尊的秃鹤,文静,善良的纸月,自强,勇敢承担的杜小康,还有懂得感恩的细马等。哦,对了,还有秦大奶奶,白雀姐姐和蒋一轮老师,每当我想起这样动人的情节时,我多么希望我是里面的桑桑啊,真向往他们的生活啊!
在那么多人之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秦大奶奶了。可能很多读者看到这一章时都不喜欢秦大奶奶,都认为秦大奶奶很坏,最后才喜欢上秦大奶奶的,但我不是这样认为的,我一开始就认为秦大奶奶她直都是对的,都是很好的。起初秦大奶奶一直和学校作对,因为学校占了这么大的一片地,这可是秦大奶奶和她的老伴辛辛苦苦用了一生才换来的这一片大地的呀!什么能让人给拿去呢?换作是谁都应该生气吧,而且秦大奶奶的老伴去世了,和秦大奶奶作伴的,那也只剩艾地了,再说了,这片艾地可是他们唯一的宝贝呀,也是他们的回忆。这桑乔校长怎么就有理去占用他们的这片地呢?我看蛮不讲理的好像是桑乔校长吧。但秦大奶奶和桑桑相处的非常好,我看到这儿认为桑桑和桑乔一点也不像。不过到了后来,秦大奶奶为了救小女孩乔乔而不慎落水,幸好秦大奶奶没有什么大碍,让我长舒了一口气之后他还当着学校和人名相处的越来越好了。很多人都对他改观了,都认为他是好了之后秦代奶奶竟然为了学校的一个南瓜而把自己的性命给丢掉了。等到这儿,我心里很难过,结局我不喜欢,结局不应该是这样的,结局不应该是秦大奶奶快乐的生活吗?可是怎么就这样呢?诶,这就可以看出秦大奶奶的善良了吧,现在觉得秦大奶奶是多么好了吧,有没有像我一样从头到尾都认为秦大奶奶是对的读者呢?
这就是爱,除了秦大奶奶,书中许多人物都很好,都很有有个性。从这本书中,我读出了许多道理。这本书令我过目不忘,十分深刻。这是一本很美的书。
《草房子》读后感 篇5
合上《草房子》,我抬头望见的不是楼房密集的喧闹小镇,而是那油麻地洒满阳光的草房子,还有那翱翔于屋顶的鸽群。我心中很是满足。
这部长篇小说叙述了男孩桑桑和家人在油麻地度过的六年生活。在这六年里,这个男孩经历了一个刻骨铭心、终身难忘的童年。童年里有飞舞的白鸽、纸月的书包、爸爸的笔记本。这一切让我感受到了每个人都会经历的成长的美丽。成长中有着愉快的童年。男孩桑桑是个成绩优异、品德高尚的孩子。在他闲不下来、没事做的时候,他就会去找自己的朋友玩。可是他非常顽皮,独自跑到镇上买了一只鸽子。回到家后还与自己最好的朋友为刚来的鸽子朋友做了一个新家。桑桑在每次遇到不开心都会去找鸽子玩。成长中有着甜蜜的友情。
一天,桑桑父亲桑乔的学校门里,来了一个转学生,她的名字叫纸月。得知纸月她家离油麻地有三里路,桑桑疑惑如果走那么远,那么纸月每天上学肯定会迟到。果不其然,纸月迟到不断。让桑桑一家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为什么纸月不继续在板仓小学读书呢?于是乎桑乔让桑桑去纸月家里看看。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原来纸月每天都被板仓小学的几个男生拦住。桑桑立马回去和父亲说明了情况。在桑乔的帮助下,镇里领导联系了板仓小学的校长,教育了那几个男生,帮纸月解了围。成长中有着温暖的亲情。没过多久,桑桑得了一种怪病,脖子上起了一个肿块。父亲带着桑桑四处求医,可是每个医生都说治不好。正在他们一家人濒临绝望的时候,油麻地来了一位郎中。虽然这位郎中不能医治桑桑的病,但是他介绍了一位能帮助桑桑的高人。桑乔也管不了那么多了,他觉得有希望就一定要试试看。他急忙回家拿了钱,立刻背着桑桑上路了。他们步行了三天,好不容易找到了那位郎中。可是老人家年事已高,使得桑乔父子有些不信任。不过都到这儿了,必须还得试一试才行。这位老郎中一看就知道桑桑得的是鼠疮,他马上给桑桑开了药方,让桑桑回家按时吃。一个月后桑桑脖子上的肿块消失了,父亲终于轻松了。
读完了《草房子》,我明白了童年就是一间充满阳光的草房子,她让我们想起浪漫、温馨、纯真无邪,是一切美好的所在,她美得宁静、温馨、悠远,而且永恒。在童年的成长中,我们收获了友情,体会到了亲情。我感恩一切愉快、甜蜜、温暖的点滴,让我精彩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