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囊读后感
爱习作提供的皮囊读后感(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皮囊读后感 篇1
《皮囊》这本书是我去年在诚品书店购买的。那天,我和爸爸妈妈来到苏州诚品书店。一进门,就冲进儿童阅览区,希望能找到一本与我品味相匹的书籍。可令我失望的是,放眼望去,竟是一堆堆幼稚的童话书和幼儿园小朋友才看的识字书。压根没有一本适合三年级小学生的书。
没能买到一本书,我心情低落极了,闷闷不乐的跟着爸爸妈妈去成人区。在成人区,我百无聊赖,就随意翻开一本书,漫不经心地读着。慢慢的我被他那生动的故事,深奥的文字所吸引,找了个座位,饶有兴趣地“品尝”了起来。后来我看的不过瘾,便让爸爸把这本《皮囊》买了下来。
这本书的作者是蔡崇达,他是个从小在偏僻的闽南村落长大的孩子,在十六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就离世了,从此,他就成了一家之主,照顾妈妈和姐姐。他在一生中,遇到过不同的人,如,傲慢的阿晓,生活在新世界的厚朴,天才文展,石头般的阿泰等。一个个悲伤欢乐的故事,引领我走进崇达的生活,让我体会到他那贫穷的家的艰苦,感受到作者对家的思念。
生活对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有的舒适、有的艰难。而这本《皮囊》,就把我带进了这个“乡巴佬”的生活,让我感受了一回“艰苦”。
皮囊读后感 篇2
一口气看完了蔡崇达的《皮囊》,记不得是怎样随手在微信读书里翻到的。刚读几行,就被吸引住了。我义无反顾的一路阅读,微信读书记录,一共花了五小时十分种。
从这本书中,我看到了他硬气的、颇有见识的阿太。勤劳能干、而带点小倔强和小任性的可爱母亲。爱交友,豁达却又总受病痛困扰的`父亲。那些天才的,很有思想的阿小们。敢为人先却不被世俗接纳的陈美丽。活在理想幻象中不肯面对现实,最后被现实无情撕裂的大学同学。还有善于反思,细腻敏感的阿达。他们都让我感动。
在《我的神明朋友中》,母亲一次次地去神明处,带着点小任性地讨要预言、讨要说法,真是把我乐坏了,同时一个坚韧而又可爱的母亲形象,喷薄而出。《厚朴》让我再次审视青春与现实的链接。《海是藏不住》,让我反思孩子的教育问题。《阿小与阿小》、《天才文展》,让我了解了少年们成长时的迷茫与追求。
全书大部分都是描写阿达的家庭琐事,至亲友人,读来却全无琐碎烦闷之感。反倒觉得,人物性格立体,节奏有张有驰,剖析深刻真诚。我想这与阿达强悍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跟随着阿达的描述,与他一起深入、思考、剖析,深深地被触动。
皮囊读后感 篇3
没有要点评什么,借着这部【皮囊】我要对“小芝麻”说;
陪我一起看黑狗达,对皮囊你还介意吗?小芝麻,只能叫你我开始流下眼泪也更刺痛我的眼睛,我的心。
小芝麻,可能我想抒发的情感以及文字都是在找借口,未来几天我们将离开彼此皮囊。你发誓我的心真的好痛、好痛…。
小芝麻,我不胖的身体在你到来后,睁开眼睛臃肿的到下午才能看出双眼皮的我,一直持续着燥热,又不得不喝水。整个身体臃肿不堪。
小芝麻,心悸和呼吸困难也影响你的'舒适程度吧?因为我尽力想找到我们彼此舒服的姿势或者空气,很遗憾,你的肚子疼疼的,你猜,小芝麻你很不开心吧、也许以上种种原因都是我们彼此不能真正的见面的惩罚。
小芝麻,眼前的世界,和接下来的世界,没有多姿绚丽,所以我想说的是,我会默默的为你祈福,给不了你最好的皮囊、无法给你多姿绚丽的世界,忘你可以释然,因为我也相信,举头三尺有神明、待缘份尽头,你我曾有过,或是母子或是灵魂深处,有地方可以寄托哀…思。
夜已深,我们一同入眠,我含着泪,你呢?
皮囊读后感 篇4
或许因为生活环境相似,或许因为作者文笔出彩心思细腻,这本书让我产生了很多共鸣的同时带来了感动。
人各有异,这是一种幸运:一个个风格迥异的人,构成了我们所能体会到的丰富的世界。但人本质上又那么一致,这也是一种幸运:如果有心,便能通过这共通的部分,最终看见彼此,映照出彼此,温暖彼此。
1.
在边陲小镇中,身边也有很多像阿太这样的长辈。他们会凌晨两三点的时候去田间引水入田,七八十岁的老人挥着锄头挑着水,他们会去外公的杂货店买菜籽的时候互相调侃......
肉体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伺候的。
2.
自懂事起,特别在小学6年级至高一的这段时间里,身边有很多个像文中阿小这样的人。出生地和原生家庭确实很大程度影响着我们这些生活在落后乡村的孩子,我们渴望着那些新鲜的事物,广州香港的高楼大厦车火通明。很多人渴望着,模仿着,不顾家里的反对和排斥去追随,意义在哪儿。
3.
文展,厚朴的.故事给了我一点警醒。
4.
张美丽的故事让我想起了那些被村子里的人指手画脚 品头论足的年轻姑娘。
这本书就像是我很熟悉的雨后泥土味。
皮囊读后感 篇5
首先,文字很优美,读起来很舒服,但有些地方总感觉有些刻意,不够自然。
其次,故事很感人,尤其是写亲人的几篇,阿太的人生哲学、父母的爱情故事都足以让人深思和落泪;写朋友的那几篇读起来感觉有点怪怪的,虽然说是揭示贫穷环境下个人理想的`脆弱,但总能读出作者的优越感(或许是我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所以不是很喜欢中间几篇,包括“两个阿小”、“天才文展”和“厚朴”;结尾的几篇都比较短,开始哲理性收尾了;最喜欢的一篇是“我们始终要回答的问题”,特别是里面那句直击灵魂的“你根本不知道怎么生活,也始终没勇气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很多时候都不敢面对现实,所以只好用所谓的“梦想”和“责任”来为自己开脱,不过,每个人最终要跟自己和解,回答怎么生活的问题,说到底,家才是每个人的归宿,感觉这也是作者绕了一大圈想表达的东西。
皮囊读后感 篇6
这是一本写自己的书,写自己的亲人,写自己的朋友,写自己的故事和感受。我对当代作家的耳闻是相当闭塞的,这是我第一次知道蔡崇达,第一次读他的'故事,第一次感受他的文字。很真实,我指的是他这个人。
正像他自己所说的“……写作不仅仅是种技能,是表达,而更是让自己和他人“看见”更多人、看见“世界”的更多可能、让每个人的人生体验尽可能完整的路径。”
我非常愿意读一些作者所写的自已故事,不仅仅是因为真实,还能让我了解不同人的性格和生活。世界很大,世界又很小。我们在自己有限的时间和空间中所接触的人和感受的情感都是有限的,唯有读书才能为我们在各自的小世界里开一道窗,让我们有幸去望一下外面的世界,另一种真实的世界。我们不需参与,只是一个观看者。
皮囊是一本很好的书,它适合你在清静悠闲的时候,舒服地坐下来,认真地欣赏阅读的。请不要急于把它读完,如果你有事尽可以去忙,只要插支书签就好,待你忙完后可以再慢慢地欣赏它。我相信,你一定会爱上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