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读后感优秀
爱习作提供的朝花夕拾读后感优秀(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朝花夕拾读后感优秀 篇1
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鲁迅,非常珍惜时间。有一句至理名言:时间就是生命,无端的空耗别人时间,其实无异于谋财害命。
鲁迅确是惜时如命,他把别人喝咖啡,谈天的时间都用在了工作和学习上。鲁迅还以各种形式来鞭策自己珍惜时间,刻苦学习和工作。在北京时,他的卧室兼书房里挂着一幅对联,崦嵫而勿迫,”下联为“恐鹈鸥之先明。”书房墙上还挂着一张鲁迅最尊敬的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的照片。
鲁迅在朝花夕拾中写到:“每当夜间疲倦,正想着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她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勿要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
于是点上一只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所深恶痛绝的文字。鲁迅用这朝夕相处的对联和照片督促自己抓紧时间。
时间是宝贵的,如何对待时间,自然是我们必须认真对待的一个严肃课题。前人曾给我们留下无数言简意赅额“诗篇”。
时间就是生命吗?确实如此。一个人完整的一生正是由纷纷秒秒、日日月月构成的。美国著名科学家富兰克林曾经说过:“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诚然,一个人生命的价值在于他为社会创造的价值。
时间就是速度。同样经历了几十年的生活实践,为什么有的人硕果累累,而有的人到头来理想却化成泡影。
鲁迅先生一生的著作可谓洋洋大观,鸿篇巨制,并且思想内容博大精深。因为他珍惜时间。
正因为有了这种惜时如命的精神,鲁迅在他56年的生命旅途中,广泛涉及自然,社会科学的许多领域,一生著译一千多万字,留给后人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光阴荏苒,时不待我。”“行远必自迩,登高必自卑。”让我们从眼下开始,惜时如金,勤奋的攀登。抵达成功地彼岸。
朝花夕拾读后感优秀 篇2
没想到,回到家后,我发现朝花夕拾真的非常的好看,谈不上精彩,却能吸引着我。
《朝花夕拾》原本叫做“旧事重提”,收录了鲁迅先生记述他童年和青年生活片段的10篇文章。在《朝花夕拾》中,鲁迅大量使用了对比和讽刺的手法。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首先使用了许多鲜亮的文字记叙在百草园无忧无虑的生活,接着再写道“我”不得不告别百草园去三味书屋上学。前边写的百草园很好地反衬了后来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体现了鲁迅对旧社会私塾的不满。在《藤野先生》中,鲁迅日本的医学导师藤野先生是一位穿着不拘小节的人,“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但藤野先生对工作是极其认真的,他把“我”的讲义都用红笔添改过了;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也要指出。这个对比手法,较好地写出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写出了鲁迅对他的景仰。另外,藤野先生对中国留学生孜孜不倦的教诲及对学生的一视同仁,这与日本学生对中国学生的轻蔑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体现出藤野先生是个真正的君子。《朝花夕拾》用平实的语言,鲜活的人物形象,丰富而有内涵的`童年故事,抨击了囚禁人的旧社会,体现了鲁迅先生要求“人的解放”的愿望。
虽然在鲁迅的童年中有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但不时从字里行间中透露出来的那份天真灿漫的感情,让人眼前不由出现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画。
看朝花夕拾的适时候,我不禁拿自己的童年去和鲁迅对比,发现自己的童年少了那种在大自然成长的乐趣,不过,朝花夕拾里的故事,还是因为温馨而吸引着我。
朝花夕拾读后感优秀 篇3
在众多中国优秀作家中,我最喜欢的是朱自清、罗兰,其次就是鲁迅先生了。读他们的书,就像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写的儿时一本散文集。本书原名《旧事重提》,也许是题目太直白了吧,便改为了《朝花夕拾》。书里写的是鲁迅先生童年时和青年时所难忘的事和经历,也说明了自己最珍贵的童年过得很不好,他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得不到长辈们的认同,这使他很伤心。但作者想要告诉我们的是:能从童年的无奈释放出来,是想让我们的长辈以一个理解和同情的心态对待我们。
这本书里有很多生动的故事,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范爱农》这一篇,写了作者在日本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事情。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和迫害。我很同情者为革命者,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至今不知是如何去世的。无论如何,让我们为他给予沉重的悼念吧。范爱农,一位知识分子,但是无法在黑暗社会立足。他内的`心痛苦、悲凉,有谁替他分解点呢?所以,我们和鲁迅先生一样,疑心他是自杀的。
《阿长与山海经》,这一章给我的印象也很深,长妈妈很爱鲁迅,但长妈妈姓名的来历和家人对她不同的称呼,从中知道长妈妈身份的卑微和地位的低下。睡觉时摆一个"大"字,可以看出来,她也是一个粗俗、不拘小节的人;"死了人,生了孩子的屋子里,不应该走进去。""晒裤子用的竹竿下,是万不可钻过去的。"……这些也能反映出长妈妈是个善良、迷信的好妈妈。读了这一章,使我非常的敬佩长妈妈。
在这些"历史"书中,我们知道了伟大的祖国有着太多屈辱的历史。但现在,祖国一天天繁荣富强起来,值得我们去歌颂、去赞美我们那伟大的祖国!
中国,崛起!!!
朝花夕拾读后感优秀 篇4
一直认为,鲁迅也是一副老成而古板的样子,写的文本也是呆板而无味的。大概是受了他某些文的危害罢,自我也成为了“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树人,三怕写作文。”中的一员了。
也许是一种微妙的机遇吧,在生日那天,却有人送了一份让我咬牙切齿的礼物,那便是鲁迅的《朝花夕拾》。开始是很生气的,什么个周树人,连生日也要呈现!!!出于斗气吧,将书扔到了书桌上,不去理睬。时间久了,某天无聊时偶然了解了一本崭新的书,出于无聊得闷得慌,便翻开了依旧散发着书墨香的书,不经意的动作,却颠覆了一直以来对鲁迅的理解……
《朝花夕拾》,正同于它另类的名字一样,这本脍炙人口的巨作,是鲁迅先生在风烛残年的岁月里写下的。老了,累了,回味起童年时的点点滴滴,心中还是会有当初的味道,想必还别有一番滋味吧。清晨绽放的鲜花有了晨曦会显得更加娇嫩,到了夕阳西下时分去摘取,流失了刚刚盛开时的娇艳与芳菲,晚霞的照射却使它平添了一中风韵,那若有若无的清香在风的导送下,让人浮想联翩。像是在尝一道佳肴,细细咀嚼,幼年时童真的味道留在心头,慢慢漾开。
原来,呆板的鲁迅,他的童年并不乏味。他是乡下人,却能和城里人一样去读书。少了乡下小孩的粗狂,多了一份知书达理。少了城里小孩的娇气,多了一种大度气派。他怀念在百草园无忧无虑的日子,与小虫子们为伍,仿佛那样的童年才够味儿。趁大群众一愣神,以神不知,鬼不觉的神速,钻进百草园。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也会来伴奏,鲁迅的童年似乎是在一首大自然圆舞曲中度过的。
枯燥,乏味,是对鲁迅先生在三味书斋的最好的'诠释。稍稍偷懒一会儿,也会被寿镜吾老先生的一句:“人都到哪里去了?”喊回来,整天除了读书还是读书,闲来无趣。
从书卷里散透出来的天真烂漫,着实让我吓了一跳,不经意间似乎把我也传染了,看来,老师们所说的他所拥有的魔力确乎是存在的吧。他用一个还是处世不深的目光探射了我的心,引发了我的共鸣。
朝花夕拾读后感优秀 篇5
鲁迅的名字,是家喻户晓的,今年的寒假里我读的书中就有鲁迅的《朝花夕拾》。鲁迅在我的心目中,一直以来都是高不可攀的偶像,加上他是“家喻户晓”的世界上都有名气的大作家,更是有点恐惧,不敢轻易读他的书。怕读不懂,自己太俗了。但自从读过鲁迅那《闰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下子,似乎把我和偶像的距离拉近了。朴实的文笔,细腻的情感,使我感到像在一位和蔼慈祥,平易近人的爷爷交谈。
这是我从新华书店买回来的书,捧起鲁迅的这本《朝花夕拾》,从目录,细细品读下去……鲁迅的文笔绵密细腻、真挚感人,犹如小桥流水,沁人心脾,它真实地纪录了鲁迅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追忆那些难以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生动地描绘了清末民初的生活风俗画面。
鲁迅与闰土的童年,可以说是人间比地狱,因为是当时社会的黑暗,政治的腐朽,使得平民老百姓的孩子从小就要受苦受难。而鲁迅家境不错,所以过上了相对比较幸福的生活,但却不及闰土的生活有乡土乐趣。而今,我们的生活再与鲁迅的生活相比,可谓是天上人间啊!能在百草园烂漫多年,也许是好事,但是突然有一天,一天的大多时只能呆在书院里读书,会觉得多少的失落呢?其实,相对于以前的孩子,我们已经是站在金字塔的较上方了,无论是生活质量,还是思想品质。有朦胧的思想,看着实事的动荡,体味着生活给予我们的甘甜,我们的生命里也有无数的活力。又相对于那个封建的年代,现在生活是多么的宽松。可是,也不得不说,以孩子们当事人的`眼光来看,中国的教育,仍然让人快乐不起来。
《朝花夕拾》的原名是叫做《旧事重提》,是对逝去岁月的回忆,有真挚的情怀,有无奈的感伤。欢快的时候,我感到有沁人心脾的馨香袭来;郁闷不乐的时候,我感到无名的寂寞前来吞噬。这一切,确实是能真切的感受得到的。
朝花夕拾读后感优秀 篇6
这个暑假,我看来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我从中体会到了许多道理……
早晨的落花,傍晚拾起,人到晚年来回忆青少年的往事,又该是怎样的情怀呢?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就像是茫茫书海中不起眼的一粒沙子,但它所散发的光芒却影响了整个中国。
《朝花夕拾》中所描绘的封建社会的场景,与我们现在的生活实在是大相径庭,但它却写出了对当时那个时候封建社会的强烈憎恶,鲁迅犀利的文字并不含蓄而是一剑指出当时社会的腐败。细细读来《朝花夕拾》,发现它是通过许多巧妙的手法,来表达作者内心的感情的。而每一个情节,甚至于一个极其细小的让人几乎无法发现的小情节都蕴含着极深的道理。
《朝花夕拾》体现了鲁迅深邃的思想和高超的写作艺术。
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有机地融合为一体,充满诗情画意。在对往事深情的回忆时,作者无法忘却现实,时不时插入一些“杂文笔法”(即对现实的议论),显示了鲁迅先生真实而丰富的内心世界。擅长摄取生活中的小细节,以小见大,写人则写出人物的神韵,写事则写出事件的本质。作者在批判、讽刺封建旧制度、旧道德时,多用反讽手法。表面上很冷静地叙述事件的始末,其实是反话正说,在叙述中暗含着“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巧妙讽刺,没有正面指责与讽刺,但字里行间处处蕴含着作者激愤的批判和讽刺。
看着《朝花夕拾》,仿佛又看到了小时候的我。以前的生活,是那么的无忧无虑,每天听着鸟儿脆耳的鸣叫声,闲暇时间还经常可以去跋山涉水,喜欢到大自然的怀抱中,每个周末,总是要找蓝天白云、绿水环流、绿树成荫的公园,十分有趣!
我们的'童年与我们渐行渐远,留下的是一个一个美丽的回忆。《朝花夕拾》,领略鲁迅的童年,慢慢体会其中的童年吧,琐碎的记忆在这本书中再次展现,多么幸福。
“喜笑怒骂皆成文章”,爱憎分明的鲁迅以如同战士一样的激情来写文章,他文章中永恒的生命力会给读者更多的精神动力,这就是《朝花夕拾》最大的魅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