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啸山庄的读后感
爱习作提供的呼啸山庄的读后感(精选5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呼啸山庄的读后感 篇1
本周读完了《呼啸山庄》。书如其名,感情激烈如北风呼啸,让我惊艳于奥斯丁的风趣之后,又对艾米丽·勃朗特这位女作家的激情产生深深的敬意。
没错,勃朗特是位深闺中的女作家,但她这书中的激情惊世骇俗。书中希克厉和卡瑟琳各有警句,譬如闪电,照亮千古。译者方平的注释说的好,作者内向羞怯,甚至不主动出面叙述,而是由保姆爱伦或洛克乌先生转述,把自己深深隐藏起来。但这样的人仍有无限激情,让读者惊心动魄。读的时候因为过于惊悚,必须歇息平静一下才敢继续下一章;看完之后我又立刻去回顾高潮情节。这书实在有太多值得思量的地方,不是情节上的爱恨纠葛,而是人生或者哲学问题。
首先是灵魂伴侣与生活伴侣的问题。这书难得地提出灵魂伴侣这个主题。爱情小说里有不少情侣是天生一对,灵魂相依的,比如我大爱的`《曼斯菲尔德庄园》的埃德蒙与范妮,比如《飘》里面卫希礼与韩媚兰,都是温柔缠绵。水与水可以交融,火与火是否能相伴?希克厉与卡瑟琳这对,本来性格就超乎寻常地暴烈,畸零之人互相吸引,每次两人共处的场面都火花四射,势必要一起烧毁。《罗密欧与朱丽叶》里说太炽热的爱情像流星终将毁灭,说的是一见钟情的那一对,尚且如此;而青梅竹马的这一对,又在多年的耳鬓厮磨中积累了怎样的深情,无法想象!卡瑟琳选择埃德加·林敦为偶,是清晰地把灵魂伴侣与生活伴侣区别来看。这个区别,是范妮、韩媚兰等小姐们没有遇到无法想象的,只有卡瑟琳这样心胸才能面对和承受吧。林敦是好的生活伴侣,因为年青俊俏、性格温柔、家财万贯,还有——爱她。保姆说如果没有前三条,那么爱她这条也没有用吧?的确是的,这也是作为生活伴侣必不可少的。卡瑟琳与林敦是相亲相爱的生活伴侣。有一个细节特别说明问题,卡瑟琳项链上有个盒子,里面是一束柔软金发,显然是林敦的,后来被希克厉丢掉,换了自己的进去。卡瑟琳与林敦既然有这等旖旎风景,可见他们,特别是她,热爱生活,享受生活。生活和爱情,哪个都丢不开,所以最后盒子里一起放了金发和黑发,坟墓也是三人并肩,就是象征这个。卡瑟琳临终发飙,说你们两个把我的心揉碎了,也说的是两个人。反过来,林敦能容忍卡瑟琳与希克厉的亲密关系,多少也是意识到自己在卡瑟琳心里不可或缺。我想这是因为卡瑟琳与林敦年少时都喜欢读书,喜欢思考,形成了灵魂伴侣与生活伴侣的意识,以及和重要的人和谐相处的模式。然而希克厉缺乏教育和思想,只能暴力闯入卡瑟琳和其他人的生活。在那个狂风暴雨之夜,卡瑟琳说如果她嫁给希克厉,两人只好去做乞丐,说的不只是经济问题,而是希克厉这人适合恋爱不适合生活。只有她把希克厉看得那么透,又爱得那么深。毕竟她和他是灵魂伴侣。
希克厉与卡瑟琳这对,相爱不能相伴,好比《希腊古瓶咏》里面定格在一吻之前的爱人,“她将永远秀丽,你将永远爱”。或许正是因为不能得到,才能一直追求。一开始卡瑟琳初遇林敦,盛装回家,希克厉报以黑面;后来卡瑟琳临终相见,希克厉也有片刻背对。反之卡瑟琳也说过十分严厉的话,她明知希克厉不喜欢小孩子(因为两人心意相通,后文果然如此),却说希克厉将来惦记小孩子胜于她。为什么要把这点默契用于互相伤害,唉。
希克厉既非佳偶,也不是常见的令人喜爱得到男主角。还记得林敦的三个优点吧:年青俊俏、性格温柔、家财万贯,他有点像《飘》里面的卫希礼,但希克厉比得上白瑞德吗?一点也不。仔细想想白瑞德之为男主角,恰恰也满足这三个优点。电影版让奥利弗·劳伦斯当主角,改变成类似基督山那样复仇的绅士,怕是吓到观影的太太小姐,毕竟刚成书时的文字版就吓到了许多读者。为什么要塑造希克厉这种粗犷又邪恶的形象为男主角?前几天我读了一篇谈《红楼梦》的文章才有点理解。这是写出了现实的不完美之处。“人不是因为美丽而可爱,而是因为可爱而美丽”。希克厉就不是让人舒服地代入的角色。他没有优点,没有美,只有爱,也只需要爱。大部分小说给主角堆上各种各样的美,这位堆满了爱。而且是纯粹的精神之爱,无关宗教,无关家庭,亦无关身体。好神奇呀。顺便写出了卡瑟琳的慧眼和信心。举个例子,爱人为了复仇吃苦受累倒也罢了,而主动娶仇人之妹,一般女人受得了吗?卡瑟琳竟然毫不嫉妒,反而知道用意之险而阻拦,因为她深知希克厉爱的是她自己。这就比有猜疑有嫉妒的爱深多了。
最后说一下,我跟毛姆还有译者的感觉相同,第二代的故事多余了。小卡瑟琳徒然美貌善良,没有大卡瑟琳的眼力胸怀,小林敦和哈里顿都配不上她。希克厉的结局得其所哉。毛姆引艾米丽的情诗,说明深居简出的艾米丽也曾深爱过,说明艾米丽既是卡瑟琳也是希克厉。感谢作者留下了这样一部惊世骇俗的作品,留待未来同样激情之人共鸣吧。
呼啸山庄的读后感 篇2
老恩萧在一次去伦敦的过程中,捡到了被遗弃在伦敦大街上的吉普赛婴儿——希刺克厉夫。原本欢乐幸福的家庭因为这个婴儿的到来而矛盾重重、冲突不断。老恩萧对希刺克厉夫的宠爱伤害了辛德雷·恩萧和凯瑟琳·恩萧两兄妹的的自尊心和感情,恩萧太太也觉得这个不速之客成了这个体面家庭的丧门星。恩萧太太不久过世,老恩萧的脾气越来越暴躁,对希刺克厉夫的宠爱却是与日俱增。失落而压抑的辛德雷离家出走,留下妹妹凯瑟琳·恩萧和这个破败的家庭。
希刺克厉夫和凯瑟琳在孤独的相依为命中产生了爱情或者说依赖之情。老恩萧去世后,辛德雷带着妻子回到了家里,妻子不久生下儿子哈里顿·恩萧,与世长辞。辛德雷·恩萧开始自暴自弃,日夜酗酒赌博,并极尽所能压榨和报复这个“夺走自己父爱”的敌人,希刺克厉夫被当作仆人和奴隶一般的对待,他恨这个面目狰狞的“黑鬼”。
由于受到辛德雷的干预,凯瑟琳不得不终止了和希刺克厉夫的交往,并和当地画眉田庄的林敦家越走越近,在交往中,埃德加·林敦对凯瑟琳产生的深深地爱意。期间,凯瑟琳由于染上热病被送去画眉田庄修养,但不幸传染给了老林敦夫妇,夫妻双双抱病西归。也是在这次病中,凯瑟琳留下了严重的.病根,医生告诫其不得再受到任何刺激。
由于希刺克厉夫的家境和出生背景,凯瑟琳不得不选择嫁给埃德加·林敦。希刺克厉夫忍受着辛德雷的压迫和侮辱,眼看着自己的爱人投入了别人的怀抱。而希刺克厉夫在无意中听到凯瑟琳·恩萧对女管家丁艾伦畅谈心事之后(凯瑟琳爱希刺克厉夫但无法嫁给他),愤恨地离家出走。
凯瑟琳·恩萧的暴躁而无常的脾气给这个家庭带去了久久的不平静。埃德加·林敦的文雅和软弱使得他事事顺从凯瑟琳,他们度过了幸福而美满的时光。而这期间,呼啸山庄在辛德雷的掌管中日益衰败,儿子哈里顿也变得如同野人,无人教管。
终于有一天,希刺克厉夫回来了,他的到来为凯瑟琳·恩萧注入了无限的活力,同时也带来了埃德加·林敦的痛苦。希刺克厉夫在吉默吞赚到了大笔的钱财,回到呼啸山庄,怂恿他的“主人”辛德雷·恩萧赌博,致使辛德雷抵押了所有家当,输得倾家荡产。他利用计谋引诱埃德加的妹妹伊莎贝拉·林敦坠入爱河,以期瓜分林敦家的财产并刺痛埃德加。凯瑟琳看透了希刺克厉夫的阴谋,并为此事和其大吵一架,管家丁艾伦去向主人报信,不幸主人和希刺克厉夫扭打起来。看着两个自己心爱的男人互相殴斗,凯瑟琳怒从心来、悲伤难已,于是病倒了。埃德加因无法忍受其对希刺克厉夫这个恶鬼的爱戴而整日在书房里打发时间,凯瑟琳绝食并开始不顾管自己的身体,早产生下了女儿凯瑟琳·林敦,并很快离开人间。也是在同时,希刺克厉夫于夜间诱骗了伊莎贝拉至呼啸山庄并逼迫其与自己结婚,开始了对其的无尽折磨和监禁。
希刺克厉夫由于凯瑟琳·恩萧的去世而倍受打击,无心管制伊莎贝拉。伊莎贝拉借机从呼啸山庄逃出,在画眉田庄收拾细软后逃至伦敦南部,并生下了儿子林敦·希刺克厉夫。辛德雷为了给死去的妹妹复仇,和希刺克厉夫展开了殊死搏斗,但由于终日酗酒而不敌对手,最终过度饮酒导致不省人事,希刺克厉夫支开所有仆人让其去请医生,但医生到来时,辛德雷·恩萧命已归西。希刺克厉夫成了呼啸山庄真正的主人。
凯瑟琳·林敦一天天的长大,父亲埃德加·林敦好生教养并限制其出游活动,尤其是呼啸山庄方向。直至凯瑟琳·林敦13岁时,她仍未踏出画眉田庄半步。当姑姑伊莎贝拉·林敦的死讯传来之后,埃德加将凯瑟琳·林敦交给了管家丁艾伦暂时看管。在此期间,凯瑟琳私自出游偶遇呼啸山庄,并与希刺克厉夫见了面。埃德加从伦敦带回了自己的外甥林敦,但第二天就被希刺克厉夫要回。自私、懦弱而任性的林敦被父亲希刺克厉夫利用,博得凯瑟琳的同情与爱慕。期间,互通书信甚至于凯瑟琳白天照顾生病的父亲和管家,晚上冒雪骑马去呼啸山庄陪护生病的表弟,虽然屡次受阻,但还是没有放弃和呼啸山庄的联系。她最终还是重了希刺克厉夫的阴谋诡计,在一次与林敦的会面中被希刺克厉夫强行带回呼啸山庄并进行监禁,逼迫其与即将死掉的林敦·希刺克厉夫结婚。而此时,埃德加·林敦已病入膏肓。为了见父亲最后一面,凯瑟琳·林敦被迫与林敦·希刺克厉夫结婚,并在其的勉强帮助下逃回了画眉田庄见了父亲最后一面。
埃德加的律师被希刺克厉夫收买,画眉田庄的财产全部归希刺克厉夫所有,凯瑟琳·林敦被扭送回呼啸山庄照顾表弟林敦·希刺克厉夫,直到林敦很快死去。呼啸山庄的女管家齐拉辞职后,丁艾伦被希刺克厉夫召回呼啸山庄担任管家。
失去复仇对象的希刺克厉夫在愤怒与复仇中苦苦度日,在对死去的凯瑟琳·恩萧的爱慕与思念中日益憔悴,不思饮食。当他看到凯瑟琳·林敦和哈里顿·恩萧重修旧好,日益亲密的时候,他似乎丧失了那疯狂的复仇的想法。他不明白自己终身复仇的意义何在。他夜夜出游,去坟地看望凯瑟琳·恩萧,甚至掘开坟墓就为了看凯瑟琳一眼。他天天绝食,郁郁寡欢,最终在大雨滂沱的夜晚死在自己的卧房中且死不瞑目。他被埋在了凯瑟琳·恩萧和埃德加·林敦的墓旁。
自此,整个世界归于平静,但曾经是那么的不平静
本文作者通过第三人称“丁艾伦”叙述故事,主线是厌世者乌克洛德先生为了逃避纷扰的俗世,来到村庄并购买了画眉田庄,当他准备成为呼啸山庄的租客时,他无意中从画眉田庄管家丁艾伦的口中得知了呼啸山庄的来龙去脉,并最终决定放弃对呼啸山庄的租赁,回到伦敦。等他再次回到吉默吞,并拜访画眉田庄和呼啸山庄的时候,希刺克厉夫已经长眠于那个光秃秃的墓碑下面了。
呼啸山庄的读后感 篇3
读过《呼啸山庄》之后,会被艾米莉勃朗特那极赋有感染力的句子所打动。她刻画的人物,总让人有一种从陌生到熟悉的渐进感和亲切感;她更多的是让我们体会这个过程,而不是结果,而她自己也享受着这个过程所带来的感动。
人们都说,《呼啸山庄》与爱情有关。但在爱情的深层,却是一场关于青春的旅行。
《呼啸山庄》以凯西和希斯克利夫的成长为主线,讲述了两个家族兴衰成败的历史。呼啸山庄的主人恩肖先生有一对儿女,儿子叫亨德莱,女儿叫凯瑟琳(昵称凯西)。恩肖先生在一次出差中收养了一个不明身份的男孩,取名叫希斯克利夫。但希斯克利夫在呼啸山庄饱受欺负,只有他喜欢的凯瑟琳愿意和他在一起玩耍。直到有一天,他离开了这个充满了可怕回忆的家。
几年之后,他再次回到家中准备复仇,但呼啸山庄却早已不同往昔:恩肖先生离世,亨德莱成了山庄的新主人,但他却终日酗酒,妻子在生下儿子哈瑞顿之后也撒手人寰,凯西嫁给了画眉山庄的主人埃德加·林顿,林顿和凯西诞下一个女儿,也叫凯西。希斯克利夫为了复仇,也为了得到凯瑟琳,想尽了办法,最终得到了呼啸山庄和画眉山庄,却失去了他的挚爱——凯瑟琳。
故事到了这里,基本结束。
被希斯克利夫悲痛的青春所打动。希斯克利夫的青春是沉重的,生活在社会底层,是同龄人中最卑微的,他只有强逼着自己比别人更成熟。多么痛的领悟。得经历多少磨难才能成长为希斯克利夫,又得经历多少个流泪的夜晚,才能体会到希斯克利夫?残缺的青春,终究会在雷电交加的夜晚变得更加强大;悲伤地往事如流水般不断在脑中循环。希斯克利夫,这个内心强大却心存怨恨的男子,终于在悲伤过后爆发,终于在无数次试着原谅之后释放——青春,就这样活活输给了怨与恨。
与书中的希斯克利夫不同,电影20xx版《呼啸山庄》却竭尽全力去渲染一个让人心生怜惜的希斯克利夫。电影更注重希斯克利夫人性的一面,把凶残、吝啬的希斯克利夫刻画成了一个缺乏爱和同情的流浪汉形象。这部影片更加注重人性的描写,让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人自身的属性。
被凯瑟琳肆无忌惮地笑脸所打动。她是幸运的,在上流社会做着自己的公主,却又比同阶层的人体会到更多。她得感谢希斯克利夫,让她在阴云密布的时候得到快乐;让她在快乐的时候得到的快乐更多。想想凯瑟琳的一生,竟然觉得如此矛盾。同时被家人和两个男子深爱,却因为从小就生活在万众瞩目下而不懂珍惜,让人在心生羡慕的同时又为这个不成熟的女孩感到惋惜。她一直活在青春中,即使在结婚后,她还是没能把青春赶走。经典之所以被成为经典,是因为从不过时。于是,我们可以拿凯瑟琳的人生思考当下很多青年的人生——拿着青春来比喻青春,是在恰当不过的了。
青春,就像是一个承载着所有人表演的一个舞台,在一幕幕演出中不断呼啸前行。但一部好的舞台剧,也总少不了一些让人记忆犹新的路人甲。
于是不自觉的便想起了这部青春戏剧的牺牲品。
哈瑞顿,这个一生下来便注定要充当棋子的呼啸庄园继承者,却因为父辈的缘故被希斯克利夫利用,一生都没有接触过课本和学校甚至是一个朋友,从而与“优秀”无缘。他那双蓝色的眼睛里充满了只有儿童才有的天真和单纯,这是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的,命运到底还是舍不得让一个单纯的年轻人一生碌碌无为,于是便让他和林顿的.女儿凯西生活在了一起。两个生机勃勃的年轻人,最终为已经许久没有经历过青春的山庄注入了一股新的力量。
与之相比,林顿的妹妹却没有那么幸运。也是因为青春的呼啸,让原本生活在画眉山庄的“公主”伊莎贝拉爱上了一心想要复仇的希斯克利夫。青春肆无忌惮,于是伊莎贝拉和凯瑟琳争吵,受了希斯克利夫的蛊惑为其离家出走——还杀死了那只陪伴她多年的小狗。不过,她显然没有做好当妻子的准备,也是啊,怎么能奢求一个公主一夜之间就变成主妇呢?于是,家暴便光临到了她的身上,她歇斯底里的呼喊,却没有人听见:绝望、孤独、迷茫……这个女孩的青春,才刚刚开始。不过正值豆蔻年华却经历这些,不禁会让人觉得残忍和心疼。
写到这里,我不禁想问:艾米莉勃朗特想告诉我们什么?显然,自由、反抗这些都不能满足作者的意图。作者要告诉我们,一个美丽青春的重要性。青春总是呼啸着,风风火火,让人快乐也让人疼痛,让人伤心也让人感动。因此,从来都不要说你的人生多简陋,你的生活多艰苦。因为青春路上从来没有茅草小屋,从来没有羊肠小道,他呼啸着,是风,是列车,是不可名状的幸福载着懂他的人一路高歌……
我常常在想,如果当初希斯克利夫有一个美好的童年和青春;如果当时亨德莱不酗酒成瘾;如果当初凯瑟琳没有嫁给林顿……如果没有这些,那这将是一部美丽的童话。我会常常思索:作者为什么一生只写了这一本书,而且写的的这么凄惨?然后得出了一个答案:青春总是呼啸着,如果上面的如果有一条成立,也许就不足以构筑青春了。青春是水到渠成的,是奋不顾身的,是独自突兀的,也是温馨动人的,因为青春总是呼啸着。
呼啸山庄的读后感 篇4
读《呼啸山庄》有感《呼啸山庄》是十九世纪英国著名小说家艾米丽·勃朗特的作品。这是一部人物情感饱满,故事跌宕起伏的作品。忠实的女保姆丁耐莉、漂亮热情又多愁善感的凯瑟琳、外表坚强、残酷其实内心无限痛楚的的希刺克厉夫、善良又爱的自私的林顿?
如果一定要一句话来概括,的确,它是一部通过爱情悲剧,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畸形社会的生活画面的书。作者用犀利的笔锋勾勒一幅畸形社会扭曲了的人性和她(他)们的因爱生出的种种恐怖的报复、仇恨。这个山庄如它的名字一般,宛如惊涛骇浪,文中以“我”为线索,揭开那尘封的记忆?
“呼啸”是一个意味深长的内地形容词,形容这地方在风暴的天气里所受的气压蚤动。的确,他们这儿一定是随时都流通着振奋精神的纯洁空气。从房屋那头有几棵矮小的枞树过度倾斜,还有那一排瘦削的荆棘都向着一个方向伸展枝条,仿佛在向太阳乞讨温暖,就可以猜想到北风吹过的威力了。幸亏建筑师有先见把房子盖得很结实:窄小的窗子深深地嵌在墙里,墙角有大块的凸出的石头防护着。这是“我”初来山庄对它的印象。其实,树性也就是人性的象征,它象征着呼啸山庄的人同样终年不断的承受强烈的压力,原本善良单纯的人性被残酷的扭曲和摧残着。
凯瑟琳(女主)是呼啸山庄庄主恩萧先生的女儿,活泼、勇敢、不受拘束,从心底有一种无拘无束的愿望,就像是一只长期习惯于在蔚蓝的天空中自由翱翔的麻雀一样,不愿意被牢笼束缚。她与男主的爱情就在各种共同遭遇和反抗中萌生而成,联合起来一起反抗亨德雷(凯瑟琳的哥哥)的压迫,在抗争中,他们发现了相互间深沉而强烈的需要。希斯克利夫(男主)倾心于凯瑟琳这个活泼、倔强而具有野性的姑娘,只有她才能给他理解和友谊。而凯瑟琳也意识到要获得充分的人性,要获得真正的自由、平等和尊严,要重视与自己作为人的责任。但她终于还是放放弃了心中爱的人,选择富有的林顿。
但这一切不是结局,而是开始。消失再次归来的希斯克利夫,从小经流落大街的孤儿,上天的不眷顾的命运,注定使他的心灵扭曲,他不接受任何好意,并对周遭充满敌意。但是凯瑟琳与别人不同,她喜欢和他一起玩,希斯克利夫倾心于这个活泼、倔强而具有野性的姑娘,并对她产生了爱慕之情。但面对凯瑟琳的背叛,他由爱生恨,由恨生痛,由痛生仇,由仇生念,由念生狂,由狂生得,由得生乐,由乐生忆,由忆生爱,由爱生死?是的,其间,一切的产生皆是由他对凯瑟琳的爱,一种发自内心,真挚的.爱升华出来的。他是一个值得同情的人物,也许刚开始都会觉得希斯克利夫这个人物太粗野,他配不上凯瑟琳。这也许就是那个时代最大的悲哀,这样的爱情注定以悲剧收场。
每个小说都不少不了一个英雄人物。他坚定,温和,绅士,这就是凯瑟琳的丈夫埃德加·林顿。他出生在非常富裕有教养的家庭里。面对凯瑟琳和希斯克利夫,他那特有的气质和男性的魅力深深的吸引了着凯瑟琳。是凯瑟琳不禁拿两者作比较。但他也有男人的嫉妒,当他目睹凯瑟琳再慈和希斯克利夫相遇时那种激动时,他嫉妒希斯克利夫并排斥他。但他的绅士风度使他保持沉默。他在凯瑟琳与希斯克利夫的爱情悲剧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由于他的爱自私,使得凯瑟琳处于煎熬和纠结之中。
命运的车轮飞快的转动,谁也无法阻止,无法改变。然而随着凯瑟琳的死,希斯克利夫已接近疯狂。我开始会觉得一切会随着凯瑟琳的死结束,爱,恨。这是已被仇恨蒙蔽的希斯克利夫展开了他对邪恶的复仇大计。占夺呼啸山庄、画眉山庄,策划他的儿子与凯瑟琳的女儿结婚。故事又回到“我”初到呼啸山庄时看到的情景,恶狠狠的对话,充满讨厌与厌恶的氛围。我喜欢大团圆的结局。所以作者给了大家都能接受的结局。小凯瑟琳和哈里顿不再会像他的母亲和希斯克利夫那样,爱情终被仇恨淹没。最后希斯克利夫以绝食结束了他的生命,我一直相信他的凯瑟琳一直在等待他。他们会相聚也会抛弃所有的世俗,想像着他们会一起度过的开心与不羁的日子?现代的爱情观是以男女双方的共同理想和奋斗目标为前提,以自由恋爱为基础。以共同承担社会责任和道德义务为己任,因此,它应该是自愿互爱,毕竟爱情是不可强求的,男女双方首先要在自觉自愿的基础上,相互尊重,相互爱慕,从而促使爱情关系建立和发展。忠贞专一,爱情具有排他性,男女双方应相互信任和保持依恋感,决不能三心二意,朝三暮四,见异思迁。这也是现代婚姻离婚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相容到补,无论爱情双方存在什么样的个性差异,只要不是原则问题,都应该心理相容,并在实际生活中相互尊重,相互学习,
取长补短,满足需要,共同发展。强烈持久,男女双方应保持强烈深厚的感情,从而保证爱情关系的稳定性和持久性。我始终认为爱情是人类的一大奇迹。因为爱我们的甚或不再枯燥,也因为爱情我能创造奇迹。就像《呼啸山庄》给我的启示:爱她,不一定要占有;因为他幸福你才真正幸福。我希望所有有情人能终成眷属,因为我实在不喜欢悲情的结局。
呼啸山庄的读后感 篇5
《呼啸山庄》是英国作家勃朗特三姐妹之一——艾米莉·勃朗特的名作。作品以两代人之间的爱恨情仇为线索,深刻地剖析了人性这一永恒主题。《呼啸山庄》一直被认为是英国文学史上一部“最奇特的小说”,是一部“奥秘莫测”的“怪书”。原因在于它另辟蹊径,一反同时代作品普遍存在的伤感主义情调,取而代之的是强烈的爱、狂暴的恨及由之而起的无情的报复。很显然,它是一部爱情悲剧。作品的主人公希斯克利夫是被剥夺了人间温暖的弃儿,对于爱恨情感更加敏感,面对心上人的背叛,他选择复仇,而当他达到复仇目的时,他的生命也就此终止。他的死是一种殉情,表达了他对凯瑟琳至死不渝的爱,一种生不能同衾、死也求同穴的爱的追求。所幸,复仇并未波及下一代,在读者的期待中,等到了人性的回归。有人言:少女时只会懂得《简·爱》的好,要真正成人,并绚烂地爱过伤过之后,才会明白《呼啸山庄》的珍贵。
小说《呼啸山庄》讲述了生长于荒原之上的爱情,多了些许偏执与扭曲,极度残忍从极度悲伤中生根发芽,最终使人心变成了人间地狱。
不同于她的姐姐艾米丽·夏洛蒂的名著《简爱》,勃朗特笔下的《呼啸山庄》充斥着炙热深切的爱和刻骨铭心的恨,被阴郁、紧张的氛围笼罩着。
寄人篱下的怦然心动
故事开始于男主人公希斯克利夫被呼啸山庄的老庄主收养。老庄主有一对儿女,哥哥辛德雷因忌妒憎恨希斯克利夫夺走了父爱时常私下里折磨他,妹妹凯瑟琳则从不在乎希斯克利夫的出身,常与他奔跑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上。这样不善言辞的希斯克利夫,逐渐被凯瑟琳的天真古怪所吸引,一颗爱情的种子自此萌芽。
原来她只爱自己
希斯克利夫在老庄主的庇佑下度过了人生中最快乐的一段时光,老庄主因病过世后,哥哥辛德雷将希斯克利夫贬做农场的佣人。凯瑟琳和希斯克利夫外出游玩的时候,认识了画眉山庄的小主人林顿,通过林顿,凯瑟琳见识到了以前不曾见过的豪华舞会、漂亮衣服和异性的殷勤。这些,对于不谙世事的凯瑟琳来说,有着致命的诱惑力,希斯克利夫不再是她的唯一,她答应了小林顿的求婚。
凯瑟琳说:“我爱林顿,因为他帅气、年轻、活泼、富有,因为他爱我”,凯瑟琳又说:“嫁给希斯克利夫会降低我的身份,他永远也不会知道我多么爱他,因为他比我更像自己”。这些话让希斯克利夫在心里埋下复仇的种子,愤而出走。
极端的爱会生恨
数年之后,希思克利夫再回到呼啸山庄时,凯瑟琳已经嫁给林顿。希思克利夫开始了自己的复仇计划,夺走辛德雷的呼啸山庄,诱骗倾慕他的林顿的妹妹伊莎贝拉。在辛德雷、凯瑟琳、伊莎贝拉、林顿先后去世后,希思克利夫又强迫凯瑟琳的女儿和自己的儿子小林顿结婚,婚后小林顿的去世,让他顺理成章的获得了画眉山庄。
无疑地,希思克利夫的复仇计划是成功的`,但凯瑟琳的去世也让他深陷痛苦之中。仇恨是一个两头尖的矛,在刺向凯瑟琳的同时,另一头也紧对着希思克利夫。寄人篱下的希斯克利夫没有得到足够的爱和关怀,又选择了错误的抗争方式,以至于一生都失去了幸福的能力。
死亡/反省
托尔斯泰说:“人人心中都有罪孽,没有人有权力打着消灭恶的旗号来惩治和报复别人,当愤恨占据心灵的时候,获得安宁的另一个手段就是宽恕。”文章最后希思克利夫从凯瑟琳女儿的眼睛里看到了凯瑟琳,也发现被自己不公正对待的辛德雷之子哈里顿犹如年少的自己。他开始意识到报复的荒谬,他开始漫长的反省,直至死亡降临。
爱的炼狱
人们常常拿这本书与《简爱》做对比,相对于《简爱》中描写的那种令人疼惜又温暖的爱情来说,《呼啸山庄》描写的爱情让人觉得诡异、压抑。如果说《简爱》是爱的庄园,那《呼啸山庄》就是爱的炼狱。凯瑟琳和希斯克利夫都为自己的错误选择付出了代价,凯瑟琳因希斯克利夫的离去变得阴郁、暴躁、傲慢,希斯克利夫则因凯瑟琳的背叛踏入复仇的深渊。
凯瑟琳说:“在这个世界上,我最大的悲苦就是希斯克利夫的悲苦。”然而,在爱情和面包之间,凯瑟琳选择了面包。希斯克利夫说:“两个词就可以概括我的未来了,死亡和地狱。我失去了她,活着也是在地狱里。”希斯克利夫的偏执也确实将自己带入了地狱。两个不知道该如何去爱的人,让后悔、怨恨和报复变成自己人生的主题词。
小说具有强大的吸引力,让人沉浸在荒原上的爱情中,甚至有人在房间里走动,都会觉得这场景是发生在约克郡的呼啸山庄里。作为一个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能够将这样富有张力、气势磅礴的情感宣泄到极致,着实让人赞叹不已。再没有什么东西比书里的荒原更不能经久,再没有任何感情如凯瑟琳和希斯克利夫间的爱恨情仇更加让人疯狂。《呼啸山庄》不同凡响之处,不仅在于它描绘了一种与众不同的爱情,也在于它在刺穿人性的本质之后,呼唤着人性的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