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读《弟子规》有感作文884字

2025/06/30读后感

爱习作提供的读《弟子规》有感作文884字(精选5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读《弟子规》有感作文884字 篇1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以《论语》“学而篇”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为中心。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后来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训蒙文》,并改名《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教育孺子的最佳读物。

《弟子规》这本书是古代圣贤的智慧结晶,它以无尽的思想光辉指引人们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中前进,是教育子弟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若能认真地阅读《弟子规》,真正了解《弟子规》中的含义,它将会使你受益非浅。以下是我阅读此书后的点滴体会。

一 、孝敬父母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我们要孝顺父母、亲人。他们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还有就是,不管他们爱不爱我们,我们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爱他们。因为,毕竟是他们生下了我们,养大了我们,我们总不能忘记养育之恩吧?更何况弟子规里面也有写到:“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

二 、为人处世

我们在工作和学习时,要时刻加深自己的修养,在物质社会的时代不迷失,不动摇,时时保持清醒,和谐和同事之间、领导之间、亲人之间、朋友之间以及陌生人之间的关系,进而和谐整个社会成员的关系,那么共建和谐社会就不会是一句空话。《弟子规》中讲到日常起居、待人接物、外出求学等方方面面的行为标准和作人准则,提倡正人先正心。我从中深刻领悟,明白很多做人的道理,从而反省自己的不足之处,在日常生活和教学工作中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严以对已,宽以待人,积极融入到团队当中,要尊重领导,认真完成领导所交待的各项任务,忠于职守,互相帮助,协作共事,礼貌待人,对学生的问题做到百问不厌,应保持耐心和爱心,并且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积极参加培训和学习,提高工作效率。

生活似酒,人生像画,岁月如歌。或许正是因为人生中有很多酸甜苦辣,才会使快乐的滋味更加甜蜜。《弟子规》里的内容还有很多很多,需要我们慢慢去体会,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也将按照《弟子规》,激励自己,完善自己,鞭策自己。

读《弟子规》有感作文884字 篇2

“弟子规,圣人训,守孝悌……”每天早晨校园里总会传出同学们琅琅的读书声,是那么得铿锵有力,那么得整齐。《《弟子规》用生活中的礼仪规范教育着一代代的少年儿童;《弟子规》用做人的基本道理流传至今,开导学生,风靡校园。它用一句句含有丰富哲理的语言,一个个做人的道理教育着我。

读了《弟子规》后,我知道了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要做到孝顺父母,体贴长辈,友爱兄弟姐妹,珍惜亲情的好孩子。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还应该做到规矩谨慎,要讲信用。诚心,是无价之宝是金钱所买不到的,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数“次谨信”了,它告诉了我诚信的贵重,诚信的容易失去,难以得回……

《弟子规》带着我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地遨游,它带着我在知识的宝库里摸索前进,它带着我进入了孔子爷爷的课堂,学习做人的道理。但当我读着“次谨信”时,我的脸不时红了起来,一股愧疚之情油然而出。记得那天,天空中下着小雨,路上的行人撑着一把把花花绿绿的伞在路上行走着。在阵阵鸟叫声中我醒来了,看了看窗外的景象我不禁叹了一口气说:“怎么又下雨了呢?今天的”WQ“活动是进行还是不进行呢?”我的心里想着:算了,还是不要进行了反正双休日还有一天,改成明天搞活动也不迟啊!妈妈走过来了看见了我犹豫不决的样子不禁问道:“怎么了?”“今天下雨了,活动是进行了还是不进行呢?我对组员说好了今天搞活动,可是下雨了,要不改成明天”我埋怨地对妈妈说道。“当然要进行了,既然说出口了就应该要做到。如果每件事都是信而无言谁还会来信任你呢?万事以诚信为先,人以诚信为本。怎么能说话不算数呢?”妈妈教育我说。我点了点头,决心一定要照常举行活动。在那天我们顺利地开展了“WQ”活动,妈妈那句“万事以诚信为先,人以诚信为本”也牢记在我的心中。

是啊,每件事都因为有了诚信而显得更加成功。诚信,是人生中不可丢失的,它是金钱所无法弥补的,胜过任何事物。诚信是开启人生大门的金钥匙;是人生中的导航标;是人生中的第一个脚印。人以诚信为本,我们一定要讲诚信,做一个诚信的学生。

诚信,让我在成功中成长;诚信,让人生的道路更加精彩;诚信,让我迈出了一小步。《弟子规》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它让我对民族道德根基有春雨润物般的潜移默化,帮助我在成长的道路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读《弟子规》有感作文884字 篇3

今天,伯伯从书店给我买来一本书,上面写着几个大字:《弟子规》,我迫不及待地翻开来,只见第一页写着:“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二十四个字。我看不懂,就不想再看下去,伯伯于是很认真地对我说:“这本书很有意义,你结合译文认真看就懂了。”

听了伯伯的话我就坐下来,开始读《弟子规》这本书,一会儿就把心思投入进去了,真的是一本很有意思的书。这本书,是根据古代圣贤对弟子的教诲编成的,教育我们首先要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其次要做到一切言行谨慎,要讲信用;和人交往时,要平等谦和,要时常亲近有品德的人,并向他们学习。做好这些事情之后,如果还有剩余精力就去学习文化知识。看完这本书,我觉得它给我很大的动力,就是让我去学做一个懂礼仪,会做人,善学习的人。

在这些句子中,我最得启发的是“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这句话,这句话的意思是:父母叫唤时,应该一听到就回答,不要慢吞吞很久才说话,父母有事要我们去做,要立刻动身去做,不要推辞偷懒。我看到这里,脸不由得红了,我觉得我平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记得有一次,我正在看动画片《爱探险的朵拉》,妈妈在厨房叫我:“开泰,快帮我去买一包味精来”,我正看电视入了迷,想着还有弟弟呢?怎么不叫他去,就没有答应妈妈。妈妈又叫我了,我心里一百个不情愿,翘起嘴巴发脾气,很不情愿地走下楼。背后传来妈妈的叹气声。哎!现在想来太不应该了,妈妈心里会有多难受呀!妈妈,下次我再也不发脾气了好吗?我一定会很乐意地帮助您做更多的事情,我也要做一个懂事孝敬父母的人,为你们做力所能及的事。

另外,我觉得书中谈到的一个读书习惯问题对我很有用,“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我喜欢读书,可是不太习惯做笔记,在读书中也有不明白的地方,但是没有马上记下来,后来碰到一样的问题了才后悔,想着我怎么不记下下来请教别人呢?我想,读了这本书之后,我一定要学会边读书边记笔记,然后做一个勤学好问的人。

这本《弟子规》给我的教育很大,我一定要认真读好这本书,还准备买一个本子把我感受最深的句子记下来,经常学习,因为它是我人生路上的一盏指路灯。

读《弟子规》有感作文884字 篇4

欲治国先齐家,欲齐家先修身,欲修身先正心。

《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至先师孔子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特别要讲信用;然后要有一颗慈悲的爱心,对一切事物都平等博爱,善待天地万物,自觉保护生态环境;更要主动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最后在利用剩余的时间和精力,来好好地学习其他有益的学问。

我们90年代的小孩,似乎每个人都呈现出不同于别人的个性。有的时候,我们爱去哪就去哪,根本不会跟父母说;有些时候,我们回到家里,就一头栽进房间里,根本也不会跟父母说。其实,在背后的父母都隐含着无比的担心。孩子在外边的时候,担心他是否迷路了,被拐了。我们根本不会想象到他们的焦虑,只会自己玩,不会想到别人的感受。我们爱我们的父母就该“出必告,反必面”,即出去的时候告诉父母知道你们去哪里,回来的时候,要当面告诉父母我们回来了,让他们放心。

曾经,我跟我的哥哥姐姐们相处,或许是因为我们玩得太熟了,所以我总爱直称呼他们的名字。也许是因为习惯了吧,我叫他们名字时候,他们也不见怪,哥哥姐姐们也没跟我说过什麽怨言。但其实,他们自己背后可能有些怨言,但却不会跟我说任何,或许怕我难为。我爱哥哥姐姐们就该“称尊长,勿呼名”,即称呼长辈的时候,不要直称呼他们的名字,要称号“哥哥,姐姐,叔叔,阿姨”等称呼,尊重他们,因为他们是长辈。

我最喜欢不分大小的跟长辈说话。有的时候,遇到我跟他们意见不同时,我总爱大声反驳,不分尊卑。他们有时候也会教训一下我,但我总是这样子左耳入右耳出,不太理会。其实,他们内心也很不满,但也不会狠狠地骂我,而我也不会想到这一点。我们爱长辈就该“尊长前,声要低”,即与长辈说话的时候呢,声音要柔和适中,不要大大声音地驳回,虽然他们比不会很严厉地教训,但其实他们内心也不好受的。

我们常常喜欢自出自入,“敲门”这个动作,我们根本大多数都不会用到。其实,别人的房间并不是可以让你随便进出的,有些人或许无所谓,但有些人却很在意别人进入他的放假的。然而进别人房间前,不敲门是一种坏习惯。我们尊重别人就该“将入门,问孰存”,即在入门之前,应该先敲门问一下:“有人在吗,我可以进来吗?”不要贸贸然就跑进去。

……

《弟子规》里的行为作则,就是作为学生,晚辈应该具有的规矩。我们要把《弟子规》中所赋予我们优秀品质的导向,跟着书内的作则好好学习,继承我国传统的美德。道德于现在社会是不可缺的,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所以我们必须学习《弟子规》内存在的良好品质,从而扎德育之根。

读《弟子规》有感作文884字 篇5

自从我读了《弟子规》一文后,感触万千,其中最令我难以忘怀的一章是“泛爱众”,它让我明白 泛爱就是博爱,就是与人在一起相处,要讲平等博爱。爱人者,人恒爱之。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每每念起这句话的时候,我的心就难以平静下来。人间的人啊!都要学会奉献爱,给予别人关爱和帮助。使这种爱覆盖了整个天空,大地承载了所有的爱,人间的每一个角落都有撒满了爱。难道不是这样吗?只要你奉献出来了爱,上帝就会回报你。在你遇到困难之时,别人就会伸出爱的双手,救你于困难之中。

爱是给予和奉献,而不是一味的索取和回报。我想起了汪国真的一首诗《我不期望回报》:

给予你了,

我便不期望回报。

如果付出,

就是为了有一天索取,

那么,我将变得多么渺小。

爱不就是单纯的吗?爱不就是为了给予吗?

我想到了一个故事:雷马斯所在的村子发了洪水,无情地洪水很快吞噬了这个村子。雷马斯爬上了树,可是水位越涨越高,不一会儿就淹到了他的脖子那儿了,就在他绝望之时,一个衣衫褴褛的人撑船而来,救了雷马斯。雷马斯到了安全之地后,深情地对那个救他于危难之中的人说:“我该怎样报答你?”那个人说:“我不需要回报,只要你给我一个承诺,当你遇到需要帮助的人时尽力去帮助他们。”每当雷马斯遇到有困难的人时,他总是尽力地帮助他们……

是啊,一个承诺,给予和爱,就这样循环,温暖了每一个人,感动着整个人间,我们要用一颗感动的心去关爱有需要的人!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了中国史无前例的8级特大地震。霎那间,那个好山好水的汶川竟夷为平地!多少人失去了亲人子女;多少人失去了曾经赖以生存的家园。多少人的生命转眼间被死神夺去!死亡人数已达到4万之余!我们要行动起来,献出你的爱心,哪怕是一瓶矿泉水,一碗方便面,一件衣服,一床棉被……可是还有人去抢劫地震赈灾之物,他们早已没有了人性,眼中只有钱!为了地震受难人民,为了四川人民,为了我们的祖国,献出你的爱,温暖他们的心。“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我们相信,每一个人的努力透出的暖意汇聚起来,就会让灾区人民感受到中华大家庭的无限温暖。地震灾区的亲人们,我们的爱与你同在!四川挺住!中国雄起!

爱是收获而不是支出;爱是激情而不是疲倦;爱是热情而不是冷漠;爱是习惯而不是即兴;爱是愉快而不是悲伤;爱是播撒而不是发泄;爱是振奋而不是消沉;爱是创造而不是停滞!只有付出才能收获,一定要尽力帮助你身边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因为爱永远是人间最美好最珍贵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