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草人》读后感
爱习作提供的《稻草人》读后感(精选5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稻草人》读后感 篇1
每个人都拥有一颗红色的东西——心。同情,在每一个人的心里都存在;学会同情,会令自己的生活更加美好。暑假里,我阅读了叶圣陶爷爷写的《稻草人》,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不同的一面。
在《稻草人》一书中,讲了一个稻草人对可怜的老奶奶、生病的孩子、准备粥的渔夫、被渔夫钓上来的鲫鱼和为别人做牛做马的.妇人深切同情的故事。读完之后,我被稻草人的品质深深打动了。你看,当稻草人看到蛾子在叶尖上下了籽时,他连忙摇动扇子,可主人不明白他的意思,走了。他又发愁,又焦急……恨不得一下子跳下去,又恨不得托风带个信,叫主人来杀死这些小飞蛾。再看,稻草人看到生病的孩子,他恨不得自己泡一杯水给孩子喝,又恨不得自己变成被褥给孩子盖上……
能够像稻草人一样同情弱者,是一种美德。有一次,我在小区外看见一个小男孩坐在地上嚎啕大哭,看着小男孩可怜的模样,心里非常同情他。我赶紧上前询问:“小朋友,你怎么啦?”“呜呜……我和妈妈走散了”小男孩伤心的对我说。“小弟弟,不要哭了,我帮你找妈妈吧”我心疼地对小男孩说道。说完,我走到小男孩面前扶起他,拍拍他身上的灰,带他在周边寻找了一下,但是还是没找到小男孩的妈妈。于是我只好带小男孩来到小区保安室,想寻求保安叔叔的帮助。我一推开门,就看见一位阿姨神色紧张地低头哭着。只见小男孩大声喊了一声:“妈妈……”。那位阿姨这才停止了哭泣,看见小男孩后,她立马跑上前抱住小男孩,不敢松手,仿佛一件珍宝失而复得一般。阿姨找到了孩子,用双手紧紧地握住我的手,激动地对我说:“真是太感谢你了,小朋友。”听着阿姨感激的话语,看着小男孩开心的脸颊,我心里就像吃了蜜一样甜。因为我的同情心,我帮助了一个有需要帮助的人,我很快乐!
帮助别人,积善行德,利人利己,我们的社会将更加和谐。同学们,向稻草人学习吧,都来做一个有同情心,有爱心的好孩子!
《稻草人》读后感 篇2
我读过很多书,比如《柳林风声》、《冰心文集》、《秘密花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稻草人》。
叶圣陶创作了《稻草人》一书。我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最让我感动的是稻草人。这篇文章写道,稻草人看到渔夫和一个孩子住在船上,冬天没有被子盖,没有干净的水,没有足够的食物。稻草人很难过。他想:如果我能动,我会把自己变成被子盖住;如果我能动,我会给他们煮粥;如果我能动,我会给他们干净的水……这一幕的场景一直感动着我。原来稻草人也有爱。每个人都要向稻草人学习,有一颗爱,爱身边的人。
《稻草人》这本书还写了一篇深受启发的文章——《瞎子与聋子》。有一个盲人和一个聋子,他们对自己的生活不满意:盲人想看到光,不听声音;聋人,但想听声音,看不见光。他们下定决心,调整残疾。他们找不到老人、医生、老和尚来调整自己的残疾。之后遇到一个骑自行车的老人,满足了他们的愿望。但是对调之后,他们觉得生活不如以前好了,他们又后悔了。这篇文章让我明白:别人拥有的,放在自己身上不一定舒服,别人拥有的不一定比自己好,不要只羡慕别人的生活。
文章中的稻草人非常善良和富有同情心。当它看到老妇人辛辛苦苦种下的稻子又大又饱满,但一只小飞蛾破坏了老妇人终于种下的稻子时,它焦急地扇了扇子,但老妇人没有注意到;当它看到渔夫为了抓鱼做明天的粥而不顾渴病的孩子,抓到的.鱼向他求助,却无能为力,它悲伤地叹了口气,哭了起来;当它听到一个女人想被卖掉,去找她死去的孩子,跳进河里时,稻草人忍不住晕倒了。
《稻草人》这本书还有一篇更有启发性的短文——《古代英雄的石像》。这篇文章拟人化了石头,通过石头之间的对话和行为警告我们真相:一雕刻家雕刻了一幅古代英雄的石像。石像的底盘由许多石头组成。当人们经过顶部的石头时,他们恭敬地向它鞠躬,并开始自豪地对其他石头说:看看我。多好啊,多受尊敬啊!其他石块一起反驳道:如果我们不支持你,你早就粉碎了!他们争论了很久,最后石像倒了,因为下面的石头分散了……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团结才有力量,团结才能取得成就。如果不团结,单靠个人力量就不会有大成就。
稻草人给了我很多启发和感动,让我在自己的生活中不断进步!
《稻草人》读后感 篇3
在老师的引导下,我读完了叶圣陶爷爷写的《稻草人》这篇童话故事,童话中的主人公稻草人的精神使我十分感动。
一个失去丈夫和儿子的老妇人编了一个稻草人插在田里,指望它吓走害虫,庄稼可以大丰收。稻草人也想大干一番,它立在田里,观察着稻田的四面八方,警惕地寻找有没有虫子入侵稻田。果然不出它所料,一只入侵稻田的强盗小蛾来了,落在禾苗的茎上,还在上面产了卵。那时老妇人正好来了,她光顾看着沉甸甸的稻子,以为稻田里很安全,便转头回家。稻草人见了,着急地扑打着扇子发出声响,向老妇人示意有小蛾来了,但是老妇人听不懂稻草人的警告,若无其事地回了家。殊不知,几天时间,小蛾很快繁殖了后代,它们糟蹋了整片稻田,等到老妇人发现已是无法挽救之时,为此,稻草人伤心地哭了。
一天夜里,稻草人看见一名渔妇在河边捕鱼,在她的船上,传来了小孩的`咳嗽声。原来那个小孩生病了,为了给他补充营养,渔妇要捕鱼煮粥给他吃,忙活了一夜,终于抓到了一条鲫鱼。稻草人看到那个小孩子一直咳嗽,***妈却无法照顾他,又很想帮助他,但自己动不了,无法伸出援助之手,感到惭愧。
被渔妇抓到的那条鲫鱼哀告稻草人帮忙脱身,但它不知道稻草人只能立在田里,不能离开半步。稻草人虽然见到了眼前的悲剧,但它不会说话,只能一边摇头一边无奈地想:我也不想见死不救,但实在无能为力啊!
让稻草人无能为力的事情接二连三地发生。在渔妇累得睡着了之后,稻草人看到一个女子站在河边,嘴里喃喃地说着一些话,听觉灵敏的它一字一句都听到了,原来她那酗酒烂赌的丈夫要把他卖掉,她绝望了要跳河轻生。看着她一步一步地向河里走去,稻草人不停地扑打着扇子,一边想叫醒渔妇救救女子,一边想阻止女子不要这么干。但是,渔妇正沉睡着并没有醒来,女子也听不懂稻草人的意思,还是走到了深水里。稻草人觉得自己很没有用,感到内疚之极而横倒在地上了。
短短几天时间,稻草人目睹了老妇人、渔妇、轻生的女子和一条鲫鱼经历了悲惨的故事,描写了稻草人尽职尽责,任劳任怨,总想用自己的爱心温暖他人,用自己的力量帮助他人,它那有爱心和责任心又善良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稻草人》读后感 篇4
撒哈拉的故事让我非常喜欢三毛。现在已经过了流浪文学的时代。然而,她的故事仍然让我感到向往和积极。在那本书里,我读到了诗与距离。
在此之前,我并没有真正了解三毛,连百度都没有,只是从人口中勾勒出一个模糊的轮廓。
从她的书和散文中,我们可以理解她的性格,因为她的写作真实而不浮躁。
所以我一直认为三毛是一个足够自由甚至自由的人。她必须倡导自然和自由,独自一人。后来,她带着荷西逃离了世俗世界。
然而,这本书《稻草人手记》打破了我想象中的人物概述。在这本书中,你可以看到一个三毛与人打交道,甚至热爱交流。她的善良和天真尤其体现在对待老人和孩子身上。也正是因为她的真理、善良和美丽,她才能找到更多别人找不到的东西,成为一个有趣的人。如果心是自由的,那就不在乎人们在哪里。
她在《逍遥七岛之旅》中写了这样一段话:自然风光震撼了我,但在每个村庄休息时,与当地人交谈增加了旅行的乐趣。如果世界上没有人存在,无论土地多么美丽,它都不能吸引我。只有有了人,它才会有趣和愤怒。
这是一句很简单的话,但是现在能做到的人并不多。
如今,大多数人都不够热情,甚至不喜欢和别人打交道。如今,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技术和知识的快速更新,你很难跟上快节奏,在人际关系上更加懈怠。
代沟这个词,真是掩盖冷漠的`最好借口。
你觉得别人思想落后,或者和自己不匹配,所以忽略联系是很正常的。然而,一个人,两个人,三个人,终于有一天你发现世界上绝大多数人,你周围的几乎每个人,都有一个巨大的差距,深渊一般的差距不全是由教育、家庭、个性,也可能是因为这是两条完全不同的路,两个完全不同的方向,总之,有一天,你拒绝了每个人。
这种说法可能会更准确地用社交恐惧症来表达。我以为你是因为社会泥沙俱下。事实上,这不是一种懦弱的逃避。
你,你,我。
我希望我能更人性化,努力发现生活的美,探索未知,过上更有趣的生活。
世界是一样的,却活出了亿万种生活方式,这一切都是自己创造的。
《稻草人》读后感 篇5
本学期,我一只在想着如何给我班的同学推荐好的书籍,刚好语文书中学了叶圣陶写的《荷花》,文章写得很美,我很喜欢,我想孩子们也很喜欢,于是我就让我们班的同学去阅读有关他的作品,并和孩子们约定一起阅读,一起撰写读后感。
对我来说《稻草人》這则童话是很小的时候看过的,对他的记忆保留在了稻草人是用稻草扎成的一个草人。插在庄稼地里,用来驱赶叼稻子的麻雀。他虽然不能动,也不能说话,但是心肠很好,一心想帮助那些受苦受难的人。
如今读完全文,我的心中却满是沉闷和压抑,那个稻草人的形象一直都挥之不去,可怜的老妇人也一直在我心头萦绕。很久也无法从悲伤中走出来。
文章讲了稻草人看到的几个片断,一则是年迈的老妇人辛苦耕作的麦穗被害虫啃个精光,稻草人想告诉主人但却无能为力;二则是一条鲫鱼想从水深火热中逃离,但却最终竭尽全力后也没法达到,结局很悲惨,鱼死了。稻草人也无力地躺在了麦田上……
当我看到那位老妇人的.麦子被啃得精光时,我的心中泛起一阵痛楚,怎么可以這样!這些麦子都是老妇人一棵一棵亲手种植的。而那些害虫却毫不费力的大胆偷吃,不付出任何代价。我似乎可以看见老人花白的头发和两行混浊的眼泪。
如果说老妇人的遭遇是悲惨的,那么我想说稻草人的遭遇更是可悲。他有苦却无法说出,老百姓的苦他都看到,但他说不出任何话也帮不上任何忙。他用尽全力挥舞扇子也赶不走那些可恶的侵略者们。他的努力得不到任何效果。他的心里有急,有怨,有恨,有惭愧。也许最后他倒在田野里就是因为他再也不忍心看到人们受苦了。也许是因为那么多痛苦压得他倒下了……
這篇文章以孩子们喜欢看、容易懂的样式,运用拟人、夸张、讽喻、幽默等手法,调动了丰富的想象和符合儿童心理特点的构思,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情况。稻草人暗喻了像叶圣陶先生一样有心想做一个来解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人民的人。但因为自己的力量微薄,无法成功,无奈之下他们只得眼看着人民受苦却心有余而力不足。老妇人和那条鱼的悲惨遭遇恰恰反映了社会上统治阶级剥削老百姓的粮食财产,甚至于将他们逼上绝路。
回顾二十世纪中国童话创作,叶圣陶是个丰碑式的名字,他的《稻草人》,更将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