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会飞的教室》读后感

2025/07/06读后感

爱习作提供的《会飞的教室》读后感(精选5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会飞的教室》读后感 篇1

不读“幼稚之书”久已,忽而捧起女儿的《会飞的教室》大有手不释卷之感。故事里鲜明的人物形象,童真童趣的语言特色,仿佛让我走进了一片失之已久的田地,那里遍地真情堆积怎一个“爱”字了得。借学校开展和学生同读书共成长的春风,我深入研读了《会飞的教室》一书,作为一名教师,我觉得本书有以下几点值得深思之处:一、做学生喜欢的老师本书共提到了四位老师分别是:正义老师——培克、禁烟老师——罗勃、自然老师——格林、德文老师——葛禄依。孩子们最喜欢是正义老师和禁烟老师,最不喜欢的是自然老师格林。他们不喜欢自然老师的原因是这个老师一成不变一个笑话竟然讲了一辈子,学生不满足他的教学方式和思维模式。他们喜欢正义老师对他们的真诚和理解,还有正义老师的那份正直。正义老师甘愿和他们一起受罚,耐心听他们讲解他们的故事,对孩子有发自心底的关爱和帮助。他们喜欢禁烟老师的善良、宽容以及聪明才智。禁烟老师为他们出谋划策,同他们亲密交流,而且充满神奇色彩。从这两个人物中我们似乎应该看到学生需要的好老师是什么样子的,这是这本书独特之处,也是众多教育名著、教育讲座所没有回答的。但是要做学生喜欢的老师也不能限于简单的模仿或参照,还需要我们不断的实践探索。二、感受学生的感受孩子毕竟还是孩子,他们有自己的思维方式,有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方式,也有自己的广阔天地。

这些都是我们成人老师所不了解、所不易感受的。本书中呈现的所有故事和情节几乎处处都能让我们感受到浓浓的孩子气息、孩子思维。老师总在挖空心思,想如何指导、引导、疏导学生,可是似乎又充满误导。有时候不妨简单一点学会去感受学生的感受,用孩子的思维去想问题可能很多教育难题也会迎刃而解。我想本书作者能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在于正确感受了孩子的感受才能把故事写的那么逼真那么耐人寻味。所以,在教学工作中和班级管理工作中我们教育工作者能试着感受学生的`感受,思考学生的思考用最真诚、最简单的方法解决问题。一本好书可以给我们无尽的思考,一本好书也可以让我们站在新的高度,就看我们怎样品味与欣赏。感谢《会飞的教室》,感谢同读书共成长活动。愿世界有更多精彩纷呈的书籍,愿教育有更宽广无垠的舞台。

《会飞的教室》读后感 篇2

一本好书像灯塔,能引航孩子在黑暗中前行,温暖孩子成长的道路,今天当我看完了心心念念已久的《会飞的教室》,我被书中的真情所感动……

圣诞节快到了,小伙伴们正在排练“会飞的教室”课本剧,突然,飞毛腿符德麟上气不接下气地闯进了体育馆,告诉大家他和葛洛迪遭到20多名外校学生的袭击,葛洛迪被绑架了,大家万分着急,赶紧找到了“禁烟”老师,在他的带领下,顺利地救出了葛洛迪。

此时我在想,如果我最好的朋友被社会上的小混混绑架,我会不会有勇气挺身而出,竭尽全力去解救她呢?当然这只是假设,但是危险关头才显真情,面对危险,同学们不顾自身安危,我们需要这样的勇气。

记得有次同学小A在上体育课时肚子疼,当时见她疼得额头汗水直滴,明显比她瘦弱的我背起她箭步如飞,人在危急关头总是迸发出莫大的勇气。

真爱无处不在,因为人与人之间的互相理解和帮助,世间才有了爱,才会有了泪水,书中感人的师生之情一直贯穿全文,培克老师深得学生们的爱戴,为人正直善良,学生们称他为学校里的正义老师,当他知道学生戴马婷因为家庭贫困不能回家过年时,把自己的`年终奖金拿出来给戴马婷作车费,自己却留在学校过年,戴马婷能回到温馨的家真是幸福,培克老师也赢得了学生们的敬爱。

还记得现实中一位普通的人民教师殷雪梅,她在一辆狂奔而过的车下,奋不顾身地用自己的身躯护住路过的学生,从“虎口”中救回六七位孩子的生命,而年轻的她被撞飞20多米,最后救治不了离开了。在这生死关头,我们看到的是一名教师对学生令人动容,义无反顾的大爱……

《会飞的教室》虽然只是一场孩子们自编自演的戏,但是却值得我们回味,书中讲述了“禁烟”老师和“正义”老师的的友情,当孩子们得知两位好朋友失散多年,孩子们就把这事记在了心里,最终在他们的帮助下,阔别几十栽的好朋友得以重逢,这是孩子们送给他们尊敬的老师最美的圣诞礼物。

老师用爱心教书育人,我感恩一直以来,我遇到的都是和蔼可亲的老师,他们为我传授知识,让我认识了丰富多彩的世界,他们引领我走向浩瀚的知识海洋,让我感受到老师如父母般的浓浓真情。

《会飞的教室》读后感 篇3

《会飞的教室》光看这个书名一定令你很惊奇吧!难道教室真的会飞?当我看到书名的时候也十分疑惑,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一口气读完这本书。

原来,这不是真正会飞的教室,而是一本吉奇斯蒙中学的同学自编、自导、自演的话剧。

《会飞的教室》这本书是由排演展开,发生了一个又一个友谊的真情故事。主人公有多愁善感的`姚尼、才华横溢的戴马亭,冷静持重的塞巴修,大胃王马提斯、胆小鬼邬理……虽然他们性格各异,却十分珍惜彼此的友情。《会飞的教室》所表现的同学之情、师生之爱、朋友之谊,无中唤起我们对友情的追忆与珍惜。这个故事非常的感人。有一次爱冒险的葛洛迪被绑架了,他手上捧着的听写本也被烧了。同学们知道这个消息就纷纷溜了出去,跑去救他。他们找到了禁烟老师,救出了葛洛迪。回去时,他们被塞巴修抓住了,并且带到了培克老师这里。他们向培克老师解释了过程,培克老师就想起了他二十年前的一位网友。一个星期后,想给老师惊喜的戴马亭和姚尼找到了禁烟老师,禁烟老师说我也有个二十多年前失去联系的网友,我想问问他叫什么名字可以吗?戴马亭说他叫培克,禁烟老师说这也太凑巧了。回校后戴马亭和姚尼想给老师一个惊喜,就在圣诞节前一天的修身课上,他们带着培克老师见到了禁烟老师,他们两个见了面激动万分。这个故事让我深受感概,让我明白了友谊的价值。

看了这一本书,我知道了要勇于面对事实,积极思考难题,就象有一句话说得好:困难像弹簧,你弱他就强,你强他就弱。我们如果在现实生活中做到这点,会对你有很大的帮助。

当然这本书更重要的是让我知道了,世上亲情与友情是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最贵重的感情。友情和亲情可以说,比黄金钻石还要珍贵,因为情感是无价的!亲情是家人给的,友情是朋友给的。当你遇到困难时,有家人或朋友的支持与鼓励,或许是一个甜蜜的微笑,或许是几声掌声,也或许就是一杯热茶;你能备受鼓舞,变得坚强。

请珍惜身边的友情和亲情,他们淡而长远、香而清纯,给你依赖、信任和关心,是你生活中最重要的财富。让你在顺境中变得多彩,更让你在逆境中变得坚强!

《会飞的教室》读后感 篇4

假如教室是一架飞机,不就可以带着我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去翱翔世界?假如你的想象长着一对轻盈的双翅,就请你快飞入书中世界,分享他们的喜、怒、哀、乐吧!教室真会飞吗?当然不是,“会飞的教室”只是孩子们自编自导自演的一场戏罢了。一群活泼、聪颖、天真的少年跃于眼前,文中的主人公,仿佛与我们的生活零距离,就像自己、朋友、同学们的缩影,也许这就是我亲切感的来由了。

这是一本描写校园生活的小说,一个学生的幻想,这个教室可以带着好奇的学生周游世界,在实地考察中获得知识。我起初以为它是科幻故事,可是我看了以后,发现它原来只是戏剧而已,从排演开始展开一连串生动感人的情节,内容令人捧腹。但最令人动容的是排演的过程充满同学之间深厚的友谊,以及老师们对学生赤诚的关爱,一种充满理解与信任的理想的师生之情。

被父亲恶意遗弃多愁善感的姚尼、贫寒但才华横溢的戴马亭、冷静持重的塞马修、出身贵族却又很胆小怕事的邬理、以及魁梧好斗骨格健状功课差的马提斯,他们性格各异,却十分珍惜彼此的友情在热忱的老师引领下,勇敢的面对自己的.问题,并一一去解决它,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即使是故事,也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即便是品学兼优的戴马亭,也会经受打击,遭遇逆境,他们的残缺也是他们完整中的一部分。一朵花的美丽,就在于她的绽放,而绽放其实正是花心的破碎呀!人生并不是十全十美的幸与不幸,贫穷与富裕,都不是绝对的,这些遗撼的存在,才促使我有更大的勇气面对人生中的各种打击和逆境。

一部浓缩的校园风景录,同学之情,师生之爱,朋友之谊,无不唤起我对友谊的追忆与珍惜。当然,好想给各奔东西,音讯全无的老同学打通电话,寄封薄信,哪怕只有短短的几句也好。其实,只字片语,那已足够了,“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不是吗?

想象,生活中太少又太需要。你能想象一个人的灵魂,一个民族的灵魂,能缺少心的翱翔吗?教室会飞,这并非现实,它只是小主人公们的想象罢了,如果我们也展开想象的翅膀,相信就一定会飞到一个更为广阔而神奇的世界!

《会飞的教室》读后感 篇5

《会飞的教室》讲述的是孩子们在圣诞节晚会上自编自演的一场戏。全书有排演展开,通过一系列生动、感人的情节,塑造了一群聪颖、活泼、天真、可爱的少年形象。其中有多愁善感的姚妮,才华横溢的戴马亭,冷静持重的塞巴修,胆小怕事的邬理,魁梧好斗的马提斯以及值得信任的老师,充满童趣的“禁烟老师”······都以独特的形象在这本书中表现的淋漓尽致,再现了当时的校园风景。书中描写的那种浓浓的同学之情、师生之情、朋友之谊、唤起大家对友情的追忆和珍惜。

本书共提到了四位老师:正义的老师——培克、禁烟老师——罗勃、自然老师——格林、德文老师——葛禄依。孩子们最喜欢的是禁烟老师和正义老师,最不喜欢的是自然老师格林。他们不喜欢格林老师的原因是这个老师一成不变一个笑话竟然讲了一辈子,学生不满足他的教学方式和思维模式。他们喜欢正义老师对他们的真诚和理解,还有正义老师的那份正直。正义老师甘愿和他们一起受罚,耐心听他们讲解他们的故事,对孩子有发自心底的关爱和帮助。他们喜欢禁烟老师的善良、宽容和聪明才智,禁烟老师为他们出谋划策,同他们亲密交流,而且充满神奇色彩。从这两个人物中我似乎看到学生需要的好老师是什么样子的',这正是这本书的独特之处,也是众多教育名著、教育讲座所没有回答的。但是要做学生喜欢的老师不能仅限于单纯的模仿,还需要我们不断的实践与探索。

孩子毕竟还是孩子,他们有自己的思维方式,有自己解决问题的方式,也有自己的广阔天地。这些都是我们成人老师所不了解、所不易感受的。本书中呈现的所有故事和情节几乎处处都能让我们感受到浓浓的孩子气息、孩子思维。老师总在挖空心思,想如何指导、引导、疏导学生,可似乎又充满误导。有时候不妨简单一点学会去感受学生的感受,用孩子的思维去想问题可能很多教育难题也会迎刃而解。

作为一名老师,我从本书中学到两点: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和感受学生的感受。我想本书作者能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在于正确感受了孩子的感受才能把故事写得那么逼真那么耐人寻味。所以在往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试着感受学生的感受,思考学生的思考,用最真诚、最简单的方法解决问题,做学生喜欢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