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幸福读后感

2025/07/08读后感

爱习作提供的幸福读后感(精选5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幸福读后感 篇1

看这本书时,很多次有感动到极致的感觉,就像看一部特别好的电影。

电影是虚构的,但这本书记录的是真实的。作者马丽娟老师:在10年不间断的教育实践和教育管理工作中,积累了大量的教学观察笔记及随笔心得,最终形成本书。

我们天天都在讲“要给孩子幸福”,那么究竟怎么样才算是给了孩子幸福?怎么样才可以让孩子感受当下的幸福?我的理解:给孩子当下的幸福,就应该让孩子享受他这个年龄段应该享受的任何事情,而不是给予孩子我们所理解的“幸福”。所以,当你看见孩子不顾刚穿上的新衣服,专注地趴在地上看蚂蚁时,请你不要阻止他;当孩子不顾弄脏双手玩泥巴时,请你不要指责他;当孩子天马行空地给你描绘他的理想时,请你不要嘲笑他……因为,这就是孩子眼中的“幸福”。

在读这本书时,有一些精彩片段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片段:点燃心灵的蜡烛

“我们要给予孩子机会,让他们真实地学会一件事情,就像他们真实地学会等待一样,孩子们才会真实地活在当下。”

我的收获:孩子们一旦学会了一件事情,他就是真正地学会了,不会忘记的一种学会。如果我们让一个小孩子很快地学会一件事情,那么相信他忘记得也快。因为那是他人将发现硬塞进孩子的记忆中,并不是孩子自己想真实地体验它而记住它。所以,就如作者所说的“我们要做的是帮助孩子点燃他们内心那盏不灭的蜡烛,保护好它,让它燃烧得更明亮、更久远。”

读这本书,我就像在看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字里行间充满着爱与亲切。看着故事里的孩子们游戏、学习,看着看着我就会被这些小家伙感染,跟着他们一起哭,一起笑,一起学习,一起思考,一起感悟,一起成长。

我喜欢这本书。因为书里没有深奥难懂的语言,没有惊人的创见,没有苦心的劝导,有的`只是老师对孩子浓浓的爱,一种发现优点的眼神,一种可以温暖孩子心灵的光,引领幼儿成长。透过作者的眼睛,我更好地看到了孩子们的世界:一个宁静的世界,一个充满力量的世界,一个生机勃勃的世界。我觉得应该用心去体会孩子,真心将自己的生活和孩子们融合在一起。

幸福读后感 篇2

信手翻开毕淑敏老师的散文集,是第一篇,《提醒幸福》。开篇就让人有了感同身受的认同感:我们从小就习惯了在提醒中过日子。仔细想想,确实如此。我们被提醒的,总是那些会让你猝不及防的灾祸,由此不经意间增加了对于危险的后摄抑制。我们开始在惴惴不安中预防,看不见的恐惧像乌鸦盘旋在头顶。

毕淑敏老师或许同我一样不愿被警告苦难,她握起笔杆,向提醒的习惯发出质问:何不提醒幸福?

幸福也需要提醒。那些认为自己不幸福的人断然不是真的不幸福,只是他们未曾发现藏匿于身边,融入在生活里的小幸福。倘若有人提醒:“喂,你的同学在你来晚的那天帮你做了值日,别忘了感谢他呀!”原来你的庆幸并不是恰巧教室很干净,而是别人默默帮助的小幸福。有人帮助你,有人想着你,还不幸福吗?

当你到达站牌时公车刚好停在你面前;你路过的街道花儿盛放得刚刚好;食堂阿姨多给你加了一勺想吃的饭菜;图书馆恰好空了一个座位给你;出去玩是阳光明媚微风不燥的好天气;赶时间遇到一路畅通的绿灯……明明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却连想想都能带来饱满的幸福感。就算别人给以不好的警诫也没关系,幸不幸福我说了算。我想要我幸福,所以我提醒自己提高对于幸福的警惕。

当下是晴天,就别去顾虑明天的雨天,我们有一天时间准备一把雨伞;当下是春天,就别去着想尚远的秋天,我们有半年时间躲避枯荣的秋景;当下是丰年,就别去忧虑可能的灾年,我们有一年时间预防不利的气候;现在是幸福的,就别心患未知的苦难,我们有永远享受幸福的权利。

幸福的时间无限长:从前,如今,以后。

是幸福贯穿时间,或是时间承载幸福,亦或是幸福等同时间,都无所谓。因为幸福无关乎时间,你就是幸福的!

无所不有时是幸福的,因为我拥有想要的一切;一无所有也是幸福,我还有一个健康的`身体;疾病缠身也是幸福,我依然怀有一颗健康的心;甚至当我的躯体不复存在的时候,我的灵魂仍旧是幸福的。那时,我会停留在我生活过的空间,回忆我在人世存在过的痕迹。然后作为旁观者,静看每一个人,在局限的空间里完美着自己的世界,幸福着自己的时间。

时间担当了幸福的闹钟,你听,他在提醒你。

幸福出没!请注意。

幸福读后感 篇3

花了两周的时间断断续续终于看完这本书,在职场心理与企业EAP服务的课程中,老师强烈推荐塞利格曼的书,积极心理学和传统的心理学不同,他不认为你应该花太多时间去改正自己的弱点;相反,他认为生命最大的成功在于建立及发挥你的优势。幸福感来自于自己的优势及美德,通过自己努力获得的幸福才会有真正的幸福感受。一直以来我想知道的'是我们对那些永恒的问题——我们该如何生活的有意义?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要往何处去的答案。这本马丁·塞利格曼的积极心理学的第一本书,竟在结尾也给了我比较收获的解释。

上帝存在吗?这种神现在无法存在,因为我们又会再碰到两个相同的问题:假如现存的神是无所不知、善良正直的话,那为什么世界上还会有邪恶存在?如果现在的神是万能和全知的,人类怎么会有自由意志?所以过去没有神,现在也没有神。但问题仍在那儿,从长远来看,这个双赢的原则将把我们带到哪里?给我们带来一个非超自然的神,一个需要通过自然的双赢法则才能得到万能、全知和美德的神。或许,神就是我们的终点。

一个不断选择复杂的过程最后一定会止于万能、全知和美德。当然,这个目的不可能在我们有生之年完成,甚至无法再人类有生之年实现。我们能做的就是选择自己成为这个历程中的一分子,使他前进一步。这是进入有意义的生活的门,有意义的生活必须与比我们自身更宏大的东西连接上,这也将使你的每一天都过得有意义。

你的生活取向,你可以选择走向这个目的,或选择与这个目的完全无关的生活;你甚至可以选择故意妨碍它。你可以选择以增加知识为中心的生活:学习、教书、教育你的孩子,或从事科学、文学、新闻学等许多类似的行业;你也可以选择一增加力量为中心的生活,通过技术、工程、建筑、医疗服务或制造业来达到这个目的;你还可以选择以增加美德为中心的生活,通过法律、宗教、道德、政治等途径,或通过当警察、救火队员或从事慈善事业来达成你的目的。

美好的生活来自每一天都应用你的突出优势,有意义的生活还要加上一个条件——将这些优势用于增加知识、力量和美德上。这样的生活一定是孕育着意义的生活,如果神是生命的终点,那么这种生活必定是神圣的。

幸福读后感 篇4

读完这本书,我从中了解到了许多身残意坚的同龄人的故事,享受自己的幸福,更钦佩他们的坚强。江奇同学自强不息的精神更是久久留在我的脑海里,永远也抹不去。

江奇,刚出生时,他右手的五根指头粘在了一起,像一团肉疙瘩。江奇经常好奇地问妈妈:“为什么我与别人不一样呢?别人都有一双正常的手,而我的右手却有一团肉疙瘩?”妈妈为了不伤害他的自尊心,于是就撒起善意的谎言:“宝贝儿,只有这样我以后才能认出你呀!而且,你的右手还握着上帝赐给你的坚强的心呢!”江奇听了,很认真地对妈妈说:“妈妈,我要上学!我会比别人更优秀的!”

上学的第一天,江奇因右手无法握笔,所以写字很困难,老师走到他身边,让他冷静下来,用自已的左手握着他的左手耐心地教他写字。虽然他写得不是最好的,但大家都能看出来,他很用心,很认真。经过他的不懈努力,他左手写字的能力越来越好!

有一年学校有跳绳比赛,老师问同学们谁想参加,江奇听了之后积极的举起了手想要参加。大家有的嘲笑他一只手不可能跳起来的;有的很好奇,他明知道自己只有一只手为什么还要跳绳?大家的思想很复杂。江奇不服气,拿起绳子,他把绳子的一边握在左手里,绳子的另一边竟然紧紧地捆在他的`右臂上,他开始努力的跳,不一会儿,江奇的手臂上多了一条伤痕,并流出了血,老师与同学们目瞪口呆,急忙劝他不要跳了,可他却不放弃,并且每天坚持练习。

江奇同学自强不息的精神深深感染着我。美德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无处不在,而我们每个人只要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做到讲文明、懂礼貌、尊老爱幼、勤奋好学。就会成为一名合格的美德少年,那样我们的世界就会充满温暖!《奔跑的幸福》为我揭示了美德的魅力,令我爱不释手。

幸福读后感 篇5

不知是谁按下了国人的快捷键:红灯用闯的,排队用插得,出行要坐高铁,吃饭要速食,甚至连婚也要用闪的;高强度的工作,快节奏的生活,人们乐此不疲。殊不知这样的生活看似充实,实则忙碌之后却极少留下多少能咀嚼回味的东西。这样的生活再绚烂多彩,也是一具空洞的骨架。每个人的生活都犹如一块顽石,如此我们不仅要用时间和精力去设计它的'表皮,还要用耐心和真心雕琢它的血肉,它才会现出其独特性。

毕淑敏说“人们常常以为拒绝是一种迫不得已的选择,殊不知它更是一种主动的选择。”拒绝持续快节奏生活看似是消减了你赢在起跑线上的机会,但是这何尝不是给自己一个机会发现沿途的风景。我们常说生活中从来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或者说少了一份发现意义的勇敢与坚持。而发现生活的诗意,却往往能收获更多的满足感,为以后的前进增进动力。

雕琢生活,在你驻足伸手握住的阳光里;雕琢生活,在你闭眼感受的微风里;雕琢生活;在你细细品味的一杯香茗里,他并不需要像诗人般徘徊,也不需要像数学家一般专注,你只要在烦乱的生活中留有一份澄澈的心境,暂时放下手中的琐事,生活于你便在那时变得饱满充盈。

著名主持人白岩松,曾不止一次叩问国人《幸福了吗》,民众也一次次重申“房价居高不下,蜗居的生活谈何幸福?”其实真的是这样吗?当然不是。不幸福,或是因为物质的追求;不幸福,或是因为食品安全的担忧;不幸福,或是因为递减的就业率,但真正让你不幸福的是你没有一颗善于生活的心。

雕刻生活,在你放下题典的刹那;雕琢生活,在你移开鼠标的刹那;雕刻生活,在你放下报表的刹那。只要片刻的用心,便可为生活注入活力。去陪长辈聊天,几句就好;去问侯朋友,几个就好;去关心子女,几句就好。用心去雕琢自己的生活,就会发现幸福就在手边。

雕琢生活,是一种睿智的眼光,发现了生活的阴暗面背后的阳光。学会雕琢生活,发现人们心灵间的温声软语,谛听林间的燕语呢喃,生活与你便是一方闪耀着星光的月夜,虽然没有月光,群星也闪耀在你前进的路上,为你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