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读后感
爱习作提供的高二读后感(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高二读后感 篇1
平凡的世界热播之余,又重新翻看了原着,同样的一本书,随着时间的流逝,阅历的丰富,感悟也早已不同。
第一次看到这本书是上大学的时候,熬夜看完的,也是大学里唯一一本读完的小说。看完后躺在床上思绪万千,只感觉作者淡淡的文笔中处处流露着对生活的无比热爱,理想,爱情,亲情,友情......一切都是那么美好,生活充满了希望。跟初入象牙塔的大学生一样,惬意的校园生活,肆意奔放的青春,憧憬着美好的未来。感动一闪而逝,小说里的人和事早已模糊于记忆当中,只留下黄土高原上的一段往事和平凡的书名。
如今再回看小说,蓦地发现这分明就是父辈的写照,甚至我们身上还烙有小说里某些人物的余影。有人说,只要城乡二元结构还存在,平凡的世界就不会过时。书里反映的正是大时代下亿万中国农民的缩影。小说里人物的命运沉浮,悲喜欢忧,情爱纠葛都和农民的身份绑在了一起。
一纸户口把农民世世代代钉死在了黄土地上,除去考大学和参军,再也没有其他途径摆脱农民的身份。农民不仅要与天斗,还要跟自己与生俱来的命运抗争。他们只有拼命地从这浸透了血汗的黄土地中收获希望。父辈对土地和粮食的感情,不是改革开放后这代人所能够理解的。土地是农民的一切,吃饭,穿衣,盖房,拉扯孩子......所有这一切都只能依靠在有限的土地上起早贪黑,精耕细作。记得很深,小时候喝稀饭,碗底剩下些许的饭根,爷爷总要让我们舔干净才能离桌。
农村的生活虽然清苦,可是简单惬意,有浓浓的人情, 有田园、山野、河流、羊群,有村东头的李老汉、隔壁村的憨牛、外地嫁过来的老王家的俏媳妇......谁家有红白事,整个村子里的人总会一个不拉的赶去帮忙,逢年过节,再穷的人家也要杀口猪,宰上两只鸡,放些炮仗,村头照例点上火堆,窜天的火苗烘出热闹的年味。
再回去,一切都变了,四处开发房地产,工厂,一望无际的麦田只剩下零零星星的散落在工地之间。灌溉的河流大都被填平,有的干脆成了化工厂的排污沟。孩子连基本的农具都认不清。每个人都忙着挣钱,连话家常的功夫都没有,除夕当天才收铺子,大年初一街上就陆续开业了......
改革开放这几十年,中国农村经历了欧美数百年才完成的社会变革。从农业社会越过工业社会直接到现在的信息社会。只是人的感情在这种急剧的变革中变得无所适从,一旦脱离了土地,几千年来建立其上的人情世故,宗族礼法轰然倒塌。平凡的世界成书到现在不过短短三十年,书中描述的世界宛然遥远的另一个世界。即使路遥本人回到现实的石圪节村,只怕也陌生茫然。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来,物非人非,很多东西变得不是东西,很多不是东西变成了东西。
平凡的世界祭奠行将消失的中国农村,我们想从中找回逝去的原乡。
高二读后感 篇2
读完《平凡的世界》一书后,对我的感触很深,它给予了我心灵的震撼!读完这本书,我会改变自己的行为,我的思想及态度。真的,如果我没读这本书,我将会后悔一辈子。《平凡的世界》讲述的是孙玉厚一家人经过辛勤的劳动,最后变得富有。我羡慕孙玉厚,因为他有四个那么懂事的孩子。
少平是作者付出笔墨最多的一个。因为有田晓霞的出现,使他变得幸福。虽然他们最后无法在一起,但他们依然是幸福的。生活中,又有多少人能找到真爱呢?有些人往往是为了金钱,权利才会和别人结合在一起的。所以,孙少平和田晓霞是值得我们羡慕,眼红的。
我觉得,少安,虽然作者没有最重点的写他,但我感到他是这本书中写的最成功的一个。他小时候因为没钱读书而退学。读完高小后便回家劳动,扛着一家人的负担。如果没有他,这家人也支撑不下去了。他和田润叶是值得同情的。虽然书中写他们只是兄妹之情,但当他接到润叶给他告白信时他的那种喜悦。他为了家里能够维持下去,放弃了润叶。润叶那么好的人啊。他的事业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能够发家致富并不超出我们的意料,他的经历却是几经坎坷,几度起伏。有得当然有失,事业上如日中天时他的妻子却病入膏肓。
再说说润叶吧。她一开始给我的感觉就是善良。后来我发现,她不但善良,而且勇敢坚强。她没和少安在一起以使她十分失落。后来,在长辈的压迫下,无奈和李向前结婚。她并没有接受他的丈夫。直到李向前失去双腿,她的大爱无私终于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生活没有如果,他们的命运告诉了我们。我们每个人的命运都受制于这个时代。我们不能完完全全的决定着自己的命运,我们要做的是怎样让我们更幸福。有远大的理想很好,想平凡的生活也好,这只是我们追求幸福的一种途径。哲学上讲的社会最终发展形态也并不让人有多少期待,因为它太远了,远到我们穷尽一生都不可达到时也就没必要追求了,我情愿不做伟大的人,不做英雄,也不可丢下我当前所追求的幸福。
田养活弟弟妹妹后来开砖瓦厂养活父母妹妹妻子和儿子女儿。这都是陕北年轻人艰难的奋斗历程,他们都是为了自己的家庭而奋斗的。为了家,为了摆脱贫穷他们都会不顾一切的努力,这种努力的奋斗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
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这种良好的精神可以传承下去。我们也应该有这种精神,现在的一切是父母给的,以后还需要我们自己努力奋斗。虽然我们现在条件好了,不像他们一样那么贫穷了,但是我们还是要保持勤俭节约的习惯。对待学习也要有一种刻苦钻研,钉子般的精神,把这种努力奋斗的精神用在学习上。就可以取得更好的成绩,就会有更好的生活条件。
在这个平凡的世界里,每一个人都是平凡的,在平凡中也有一些不平凡的人。那些不平凡的人都有一种不平凡的精神,那就是艰苦奋斗的精神、刻苦钻研的精神。
高二读后感 篇3
每个人都拥有过童年,而每个人的童年又各不相同。童年就像一本厚厚的书,每一页都是一串美好的回忆。在我的记忆中,我的童年弥漫着醉人的书香。因为爸爸、妈妈从小就陪同指导我看书,书是我童年最好的朋友。
我和爸爸、妈妈读过的书数不胜数,但在我们家众多“收藏品”中,唯独有一本书让我们全家爱不释手——《平凡的世界》。
《平凡的世界》是作家路遥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被誉为“矛盾文学奖”的掌上明珠,经久不衰。虽然我们家的“藏书”中也有不少能与它“一较高下”的书,可为什么它这么受我喜爱呢?因为书中主人公孙少平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我。
孙少平出身贫寒,在中学求读时大家都瞧不起他,他在那样的环境下努力求学,在田晓霞的帮助下阅读了很多我喜爱的外国文学书籍,用知识改变了大家对他的看法。毕业后,他先做了老师,不久却又失去了工作,哥哥孙少安想与他一起办砖厂,这样两人都可以很快富裕起来,他却拒绝了。他孤身一人来到了黄原城,面对着这个陌生的城市,他加入了揽工汉的行列,帮别人干重活;后来,他又来到煤矿,成了一名挖煤工人,最后靠知识、靠勤劳成为了煤矿的“明星人物”。
每一次捧起《平凡的世界》,都会让我们全家有一种热血冲顶的感觉,令我们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久久不能平静。在这部被誉为“第一部全景式描写中国当代城乡生活的长篇小说”的巨著中,作者围绕着主人公孙少平兄弟俩在这个平凡的世界中不断超越自身的局限,最终获得事业和生活上的成功,谱写了一曲充满活力的生命之歌,向人们揭示着人生的自强与自信、奋斗与拼搏。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并以一幕幕催人泪下的人生苦难所展现的人物的顽强坚韧的信念告诉人们:苦难与挫折只是个躯壳,真正广阔的生活意义在于我们对生活理想所持的生生不息的虔诚与热情中所体现的坚强的信念——相信自己能飞。“火把虽然下垂,火舌却一直向上燃烧”,哪怕再平凡的人也应为其所生活的世界奋斗!
孙少平独立、自主、不屈于命运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我和爸爸、妈妈,我开始向他学习。书中出现的书我都一一搜看,那些外国文学打开了我了解世界的一扇窗,雨果、大仲马、狄更斯;《三剑客》、《双城记》、《悲惨世界》,我陶醉其中,世界的大门正为我悄然打开。
童年是放飞梦想的蓝天,童年是绚丽多彩的诗篇,童年是我那独一无二的悠悠球,童年是令我浮想连翩的书籍。因为爸爸、妈妈的陪伴,我童年的记忆总是与书有关,书香童年是我一段睡不醒的美梦,是我一串最美妙最甜蜜的记忆。而《平凡的世界》,将会成为我前进路上的明灯,指引我永远做个真诚、善良、勤劳、有担当、有追求的人。
高二读后感 篇4
最初读《平凡的世界》是在中学时代,那时的课业比较紧张,看课外书也是偷偷摸摸的,生怕被老师和家长发现。但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我还是坚持读完了这部洋洋百万言的小说,不得不说,《平凡的世界》给了我极大的震撼,也给我当时的学习注入了一剂强心剂,让我取得好的成绩。
现在重读《平凡的世界》,时过境迁,对书中的人物、情节又有了新的感受和理解,现在略述如下,作为读后感之一。
孙少平去县城上高中,是一家人的支持,也是一家人的希望。为了供少平和妹妹兰香上学,原本成绩不错的哥哥少安十三岁就下学参加了劳动,帮爸爸支撑起一个家。对于少平来说,能上学已经是幸运的了,所以就不能再要求什么吃穿了。因此,他每次到同学们都打完饭走了,他才去拿自己的两个“黑非洲”。当时的学习也是半学习半劳动,一个十七八岁的大小伙子,吃不饱,下午去劳动自然吃不消,甚至一度晕倒在工地上。当然他也有自己的尊严,也想像其他同学一样,哪怕吃一份乙菜。但是他又是懂事的农家孩子,他知道家里供他上学的不易,又怎么好再提过分的要求呢?而这些使原本长得高高大大的少平,在同学们面前却有一种自卑感,也使他的心格外敏感。
作为农家孩子的我,家境也是拮据,上学时虽不像少平那样窘迫,但也处在平均线下,时时也会产生对同学的艳羡之情——或是同学的新潮衣装,或是同学的精美随身听,又或是同学的各种零食。但我也明白,家里并不宽裕,姐姐上完初中就去打工挣钱,我将来还要读大学,这些都让我没有资格再向父母提出更高的要求以满足我的虚荣心和攀比心。所以每当读到这里,看到少平的求学之苦,我会不自觉地产生一种代入感,觉得少平的经历“于我心有戚戚焉”。
但求学又给少平带来了甜美和幸福。首先是知识的学习,丰富了他的思想,拓展了他的视野,使他有了对大城市的向往和对美好的有意义的生活的追求,从此他的人生便与众不同。其次是与同学郝红梅类似的家境,让他体验了人生中的第一次爱情的甜蜜。虽然他与郝红梅的爱恋没有走到最后,读后感。但这毕竟是他人生中的第一次纯洁美好的感情。后来与田晓霞的相识相知相爱,也是因为上学才有这样的机会。第三,县城求学的经历让少平得到历练,使他表现出好学、善良、勇敢、正直、坚毅等等优秀品质。
对知识的渴求是少平身上一直就有的,特别是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及《参考消息》后,少平更加关心时事,向往知识。暴雨中救侯玉英脱险、毕业时帮郝红梅解围,让少平的善良、勇敢、正直、不计前嫌等优良品质展露无遗。而在与顾养民的“情感纠葛”中,少平与金波原本深厚的友情又更进了一步。虽然毕业时的少平仍然不能说是成熟的、理智的,但他的性格已经初步定型,高中求学是他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段经历,让他能更有信心去面对以后的重重困难。
所以我们不得不说,尽管少平求学的过程是艰苦的,但又赐予了少平无可替代的人生财富。
高二读后感 篇5
第一次打工的少平,被亲戚羞辱,驱赶出门之后,他的内心很受感触,:“少平想起他做活的那家人,对他的情义。他第一次深深地感受到,人和人之间的友爱并不在于是否是亲戚。是的,小时候,我们常常把亲戚这两个字,看得多么美好和重要,一旦长大成人,开始独立生活,我们便很快知道,亲戚,常常是庸俗的。互相设法沾光,沾不成光就翻白眼,甚至你生活中,最大的困难,也常常是亲戚造成的。生活,同样会告诉你,亲戚往往不如朋友朋友对你真诚。见鬼去吧,亲戚......”四娃子对这段话,深有体会,尤其是生活在底层的劳动人民,清楚地知道一句话:穷人没有个富亲戚。但是达官贵人们朋友却是多于牛毛。是啊,贵人门前,络绎不绝,踩塌门槛,穷人门前,门可罗雀,死气沉沉。那些在小时候,说起哪个富豪亲戚时,那种无知的自豪,到逐渐长大,才明白,亲戚,往往是现实而陌生的。亲戚,这个只因为有点亲属血缘关系绑定出来的衍生物,如若你是贫穷人家,去走动富豪亲戚,人家会觉得你是否有求人家,外人看来,你是否攀附人家。富豪亲戚,又不想落得富得出油,吝啬不愿帮扶的话语,况且,所交之友都是达官贵人,一个农民贫困潦倒,经常上门,也难免出洋相,坏了家风,索性也走的疏远些。穷人这边却自以为是地,以为亲戚念及情义,会互相帮扶,可以沾光,直到碰到一鼻子灰,恼羞成怒,反而破口大骂,亲戚的种种不仁不义,似乎亲戚不帮忙就该天打雷劈。
那些无知的孩子啊,长大之后,有事需要帮忙的,也是找那些玩的交心的朋友,亲戚,此刻,显得异常的陌生。四娃子,小时候每年元宵上演的黄梅戏:“没钱叫三斤狗,有钱叫三伯公,”那个时候,不懂的什么意思,慢慢长大,才明白,这叫世态炎凉,叫现实,也叫弱肉强食的社会。可是这些东西,从远古时代到至今,这些微妙的“规定”在每个人心里自觉地遵守起来。怀有大志的人们,立志一定要出人头地,风风光光地让贵族亲戚看得起,殊不知,这些也是自己和自己斗气的做法罢了,只要活的舒服自在,过好自己的光景,无须去和别人对比,四娃子一个朋友对她说过一句话,“我立志出人头地,并不是因为我虚荣,而是我不想被虚荣者心态的人说。
娃子,这个坎坎坷坷,一路走来的农村乡娃,都说农村家的娃早当家,是的,她的心智,比那些城市中的同学,要成熟高一个leve,她清楚地知道,很多生意在应酬里红灯酒绿,很多交情要在聚会里觥筹交错,很多关系要在黑暗中大礼相送。她都明白,却学不会这些功夫,更或者说,还没有那个能力。平凡,不代表平庸,简单不代表随便,在她的世界,不想随泼逐流,只有你需求的东西越简单,你的世界才越平和。而平静来自内心,无须向外而求。
高二读后感 篇6
劳动者是幸福的,无论在哪个时代。《平凡的世界》白纸黑字地告诉我们这样的人生真谛。它响亮的提出,人,无论在什么位置,无论多么贫寒,只要一颗火热的心在,只要能热爱生活,上帝对他就是平等的。只有作一名劳动者,不把不幸当作负担,才能去做生活的主人,用自己真诚的心去体验,毕竟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这是一部用生命来写成的书。在亘古的大地与苍凉的宇宙间,有一种平凡的声音,荡气回肠。
《平凡的世界》的作者是路遥。当代作家。路遥的小说多是农村题材,但又不局限于农村生活的描写和城市“交叉地带”发生的人和事。特别是着重表现年轻人的生活,通过他们爱情的波折反映出新生活中一代年轻人的价值观。
《平凡的世界》时间跨度是七五年至八五年。发生地点在广袤的黄土高坡上一个叫做双水村的地方。基本上整部小说是写双水村的变化和双水村的人。在这个十年里,中国又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变化。双水村及双水村的人是中国和中国人民的缩影。
里面包含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路遥是想用一种现实主义的笔法细致的勾勒出一幅宏大的社会画卷。在里面各个阶层不论性格面貌的人物都栩栩如生。这是很重要的一点,因为路遥的精湛的小说功底,极其严肃的写作态度,使这部小说具备了作为那一段历史最好的辅助教材。
这部小说给我最大的教育意义则是一种对农民的深刻理解。现代城市年轻人可能很难真正理解农民。农民的生活,农民的想法。农曾经过的日子,农民现在和未来他们也不会关心。但是间接知识也能够贷给我们启示和触动。这就是《平凡的世界》。小说能够深刻的反映农民的生活和喜怒哀乐,读完这些小说从某个意义上说我们也经历过了那个时代,也曾在田中挥汗如雨。这些书的现实意义在于中国的现状,在于历史的延续,在于未来的展望和我们年轻人自身的提高:对人性的理解,对中国的理解,对构成中国大地那一片片生命陆地的人们的理解。
另外一个方面,我很喜欢路遥的出发点——平凡的世界。他的世界是平凡的,这只是黄土高原上几千几万座村落中的一座。但路遥却在平凡中看到了他的主人公的不平凡。比如说孙少平,他受过了高中教育,他经过自学达到可与大学生进行思想探讨的程度。作者赋予了这个人物各种优良的品质,包括并不好高骛远。
在路遥的世界中出现的都是平凡的人物,这是在这些平凡的人物里他描写着人性中的善与美,丑与恶。在他的世界里,人的最大的优点就是认识到自己是平凡的。这点从孙少平身上得到最突出的体现,。当他得到调出煤矿来到城市的机会时,哪怕他选择的是煤矿。这不是又无他有多高的觉悟,而是他对自己工作过的地方的热情和眷恋。他选择了平凡。
然而,就如萨迦格言所说的,“火把虽然下垂,火舌却一直向上燃烧”一样哪怕再平凡的人也应为其所生活的世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