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心得体会
爱习作提供的法治心得体会(精选5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法治心得体会 篇1
在全体政法干警政法系统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是中央政法委今年重点抓的两项工作之一,是加强政法队伍思想政治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这次教育活动的主要任务,就是引导广大政法干警准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要求和深刻内涵,实现“六个进一步”的目标、做到四个“忠于”。即执法理念进一步端正,执法能力进一步增强,执法行为进一步规范,改革方向进一步明确,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人民群众对政法队伍和政法工作的满意度进一步提高;保持政法队伍永远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政治本色。
全市政法机关和广大政法干警要全面把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要求和深刻内涵。
第一,要牢固树立依法治国的理念。一是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任何组织和个人的违法行为都必须受到追究;二是树立和维护法律权威,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坚决反对从本部门本地区利益出发破坏国家法制统一的行为,坚决制止违反国家法律规定的“土政策”、“土办法”;三是严格依法办事。坚持职权由法定、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
第二,要深刻理解和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理念。能不能坚持执法为民,是衡量政法干警政治上是否合格的基本标准。执法为民要做到“三个必须”:一是必须坚持一切为了人民。必须运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为人民服务,决不能用来谋取个人或小团体的私利,不能只考虑自身工作方便而漠视群众的方便和利益;二是必须坚持一切依靠人民,坚信人民群众是真正英雄,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三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和保障人权。
第三,要牢固树立公平正义的理念。树立公平正义的理念必须坚持三条原则:一是必须坚持合法合理的原则;二是必须坚持及时高效的原则;三是必须坚持程序公正的原则。
第四,要牢固树立服务大局的理念。这是政法机关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和政法干警有效履行职责的必然要求。树立服务大局的理念,要正确处理好四个关系:一是服务大局与立足本职的关系;二是服务大局与严格依法履行职责的关系;三是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的关系;四是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关系,要追求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第五,牢固树立党的领导的理念。政法干警要自觉地把坚持党的领导与维护社会主义法治统一起来,把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严格执法统一起来,把加强和改进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与保障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统一起来。
全市政法各部门要按照中央、省、州、市的统一部署,加强组织领导,搞好指导协调,确保教育活动取得实效。活动中,各级领导要充分发挥表率作用,精心组织,周密安排,认真制定工作方案,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足够的精力投身教育活动。教育活动要做到“八有”:即有领导小组,有学习培训方案,有学习读本,有学习专刊,有学习笔记,有辅导讲座,有考试卷宗,有心得体会文章。
法治心得体会 篇2
法律,说白了就是所有公民的行为规范。从小学开始我们就已经开始接触到法律。在我上学的日子中听过无数的法制讲座,写过无数的心得体会。可是,有犯罪者忏悔的讲座还是第一次……
经济破产、亲属离散、家破人亡……这就是吸毒的后果。他曾经也和我们一样的幸福,家庭和睦,事业有成……可还是被毒品一步一步推向犯罪的'深渊,悲剧就这样悄悄的发生着。或许现在还有很多人在为了刺激好奇心不惜以身试毒。殊不知这样是把自己送进了地狱……
说起离我们最近的法律除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就是《交通法》了,随着私家车数量的增长,近几年新疆的交通事故越来越多了…而受害者大多数是我们青少年,可见遵守法律法规不仅仅是一个中国公民的义务,也是保护我们生命安全的途径。
说起《未成年人保护法》就得提起《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犯罪听起来就让人胆战心惊…未成年的时候我们不应该在教室里面安然的读书么,怎么会走上犯罪的道路呢?网络游戏,家庭不和,让一个个幼小的心灵出现畸形,甚至认识不到犯罪的严重性。一个个案例让我们揪心……
人生如同一张白纸,我们的成长过程就是在给这张白纸着色的过程,我们走的每一步都会留在这张人生的纸上。有的人留下的是一张色彩斑斓的纸,上面满是绚丽的图案;有的人留下的则是灰暗一片;
更有的是还没来得及在这张纸上添满色彩,这张纸就早早飘零。我们学习法律知识不仅是为了保护自己,也为了保护他人。不要做那张凋零的白纸……
法治心得体会 篇3
当第一次走进课堂的时候,是有一些状况之外的。我们前期做了大量的准备,包括课件的修改之类的。虽然我们也预计到了有的学校可能没有办法播放我们准备好的课件,但是当情况真的来临的时候,我有一点不太适应,这无疑对我是一个挑战。
我的第一场宣讲是在一个只有8个人的小学进行的,小朋友们很听话也很可爱,所以我们课堂进行的也很顺利。唯一让我感到有点难过的是,他们对于预防性侵害的相关知识了解十分匮乏,或许准确的说,他们是对法治知识的了解都很缺乏,这不禁会让人担心如果不幸碰到危险,他们真的明白自己是否已经陷入危险,是否知道怎么去保护自己,又是否清楚事情发生后该怎么寻求帮助。
那一天我去了三个小学,第二所学校人数依然不多,但是他们比之前的小朋友们要更活泼一点,而且让我感到很惊讶的是,他们的思维很活跃,甚至在讲课过程中直接给我提出问题,比如说:
“那为什么只有坏人和我在那里?”
“因为坏人想对我们做坏事,所以他不敢让别人看见。如果旁边有其他人的话,你觉得他还敢吗?”
“不敢”
“对呀!所以有人给我们零食、给我们钱能不能就这么跟他走了呀?”
“不可以”
另一个小朋友抢答说“那我就咬他,把他推开然后爬到树上去”
“他会爬树”“我也会爬树”……
小朋友们快乐的说着,手舞足蹈。这堂课程是在欢声笑语中结束的。临走的时候,我跟他们说今天的课到这里就结束了,还有没有什么问题。有一个小朋友指着他二年级的数学书说:“没有结束,这个还没讲”,另一个小朋友说:“a(啊)b(波)c(次)d(的)还没有上”。我愣了一下,然后告诉他们“等一下这个课由其他老师来给你们上好不好呀?”“好!”之后我们跟他们告别,然后就去了下一个地方。
我觉得这一趟同样也让我思考了一个问题:怎么样能够让同学们把了解、学习法律基础知识和读书学习一样看的同等重要。尤其是教学点的学生们,因为在给城镇学校的同学上过课之后,能够很明显的感受到地区的差异。在城镇上学的学生,因为交通便利,接受到法治教育的机会比在乡村上学的学生要多得多,所以同样是三四年级,城镇的学生甚至连刑事责任年龄是多少岁都知道,而乡村地区,山高路远,等到法治教育这股风吹到同学们心里的时候已经很微弱了,因此他们对这方面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是远远不够的。
第三场是一个只有两个学生的学校,教室也因为只有两个同学而显得格外空旷。我们也不再是以讲课的方式,而是通过聊天和做游戏来潜移默化的告诉他们什么是性侵害、怎么去预防和保护自己。虽然这儿只有他们两个,但是可以感受到他们每天都是很开心的。
过了几天后,我们又去了吉首市的其他学校宣讲,同学们接受过很多的法治教育课程,并且掌握的'也很好,所以我们讲课的节奏也不知不觉的放快了起来。
在结束吉首站之后,我也思考了在这些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我们该怎么样引起老师们、学生们在这一方面的重视、怎么能够把相关的法律问题和知识再讲的接地气一点……
我想,这不仅仅是我们需要思考和解决的,也是整个社会需要重视的。而我们现在所开展的活动,也许能引来人们在这方面的关注,也许不会,但都不影响我们要去做这件事,而且我相信,只要我们一直一直一直地去坚持,那么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就一定会一天比一天改善!
带着这样的信念,我又来到了古丈县。我们一共去了两天,两天里去了五个学校。在山枣九年制学校的时候,还有个小朋友很开心的看着与我们同行的古丈县检察院的姐姐说:“我认得你,你上次来过。”这里的学生对我们宣讲的内容都多少有了解,也说明古丈县的法治进校园活动开展的很好。
在古丈宣讲也是一次很有收获的行程。我们在原有的课程计划安排上,还增加了课后的提问环节,小朋友们的提问五花八门,但也很值得探究。例如:
“男孩子遇到性侵害该怎么保存证据?”……
通过反问我们,让小朋友们能够更好的了解课程内容,因为思考是知识入脑的结果,也表示我们真正的把对于他们来说是晦涩抽象的东西通俗易懂的让他们理解了,这也给我们志愿者带来了一定的启示和完善。
宣讲的旅途还在继续,只要有一个小朋友还需要我们,宣讲就不会结束;不管山再高、路再远,我们依然会“未”你而来。
在这场保护未成年人的征途中,我们都是那点点星火,或许不足以照明整条道路,但我们坚信这些星星之火,终将以燎原之势,照亮所有未成年人的光明未来!
法治心得体会 篇4
教育部近日发布通知称,从20xx年起,将义务教育小学和初中起始年级“品德与生活”“思想品德”教材名称统一更改为“道德与法治”。
这一决定是为了响应和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的要求,强化中小学法治教育。相信教材更名之后,教育部还将推出更多的计划来推动中小学法治课程的建设和落实。
未成年人犯罪、校园伤害案件频发,早已引发公众对中小学法治教育的质疑和批评,加强法治教育的呼声日益高亢。但是,中小学校依然痛感无法施展拳脚,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在思想认识和课程意识上不够重视。二是缺乏法治教育专业教材,学校在校本课程建设上只愿意将精力花在考试科目上。即使学校有心开展法治教育,也常常感到力不从心。
因此,中小学法治教育教材更名,为中小学法制教育开了一个好头。让我们走进学校,听听他们的声音。
现状:
法制教育不被重视
现在,未成年人的犯罪率逐年上升,并且恶意犯罪的情况也有抬头的趋势,这和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相对欠缺有着直接的关系,而学校又是未成年人学习知识的第一阵地,加强学校的法制教育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最好办法。那么中小学法制教育的现状如何呢?让我们跟随昌邑市都昌后伍塔小学的刘来国老师来做一下具体深入的了解:
首先,教育部门缺乏对学校法制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法制教育流于形式化。
学校是青少年法制教育的主阵地,但在学校教育中,与其他课程相比,法制教育仍然得不到足够的重视。这一点从现行教材的设置便可看出,在现行的教材中,只有初中二年级一门法律基础课,而小学六年和其他阶段的教学几乎没有任何法律课的设置,或者仅仅流于形式,半年上一次法制课。虽然有些学校领导自己也认为法制教育非常重要,但也感到无奈,因为法制教育没有纳入教学大纲,在课程安排上,重视程度上还不够。所以教育主管部门应重视学校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应该认识到加强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必不可少。
其次,任课教师水平参差不齐,教师队伍缺乏专业化,学生积极性不高。
目前绝大多数学校的法制课教师基本上是由思想品德政治课教师兼任,个别学校是由班主任或校长兼任。现在的.法律课教师多为带班上来的政治教师,其中很多教师可能从来都没有接触过法律,自身的法律意识和教学方法存在着一定的欠缺,导致很多教师只能照本宣科,进行填鸭式教学,遇到实际问题,就显得束手无策,甚至解答不了学生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教学质量大打折扣,课堂缺乏案例教学和课堂的灵活性,使法律课成了纯粹的知识讲授课,学生没有任何积极性可言。有的学校虽然聘请了法制副校长或兼职法律教师,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未来。教育和培养好青少年,是我们中华民族永葆生机和活力的根本大计,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基础工程,是全党全社会共同的社会责任。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青少年的培养教育,为青少年成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使一代又一代青少年健康成长。一切为了孩子,给青少年营造一个和谐、平安的学习氛围,也是我们学校一直所重视的,更是我们教师德育教育工作的一个重点。
学校将中小学交通消防安全教育、反邪警示教育、食品卫生安全教育、未成年人保护、财产安全教育等内容列为教育重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法制教育内容,将法制教育与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学生假期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进一步增强了学校法制教育的针对性,使法制教育深入到方方面面,力求全面无遗漏。
另外,除了安排教师组织班会教育,学校组织观看相关座谈,学校还充分利用黑板报、校园网等宣传媒体,加大“法制教育、平安校园”的宣传力度,广泛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法制教育活动,确保法制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当然,法制教育不仅要向青少年宣传遵纪守法的重要意义,更重要的是让他们认识到:法律不仅是对自制行为的约束,更是捍卫尊严、权利的有力武器。法制教育应传达这样一个信息:法律就在身边,我们学习、生活的学校、家庭、社会有一个强大的法律保护网,时时刻刻规范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调整着各种社会关系,只有自觉遵纪守法,才能健康顺利的成长,并有一个良性发展。
换个角度讲,法制教育是一个普法的过程。我们应当告诉学生日常生活的中有哪些针对他们的陷阱,如何识别、自救、求助等。还要让他们明白有哪些权利,如人格权、受教育权等等,如果这些权利受到侵害应当采取何种方法、手段才能得到有效的救助,而不至于付出更大的代价。总之,开展法制教育的主旨是培养学生民主、法治的观念,让青少年认识到法律不是约束行为的锁链,而是保障生活的要素,偏失的正义会得到法治力量的匡扶,弱势群体也能得到法律阳光的普照,从而自然地产生对法律的信仰,提高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这些才是他们真正缺少的,是他们从单纯的课堂教育中学不到的,更是法制教育的价值所在。
遵纪守法的道理人人都懂,法制教育更要潜移默化地从青少年身边的事件起,从他们身边的事做起,通过科学全面的法制教育增强有青少年的国家意识、权利义务意识和守法用法的意识,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和谐、向上的法制环境。
法治心得体会 篇5
“C位”,指中间位置、重要位置。近日,中共中央印发《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xx-2025年)》,强调要坚持党对法治社会建设的集中统一领导,凝聚全社会力量,扎实有序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各级各部门、全体党员干部务必全面贯彻纲要精神和要求,自觉在法治社会建设进程中站好“C位”。
在依法行政中站好“C位”,当好法治社会建设的“排头兵”。党员干部时刻带头厉行法治是建设法治中国的关键。“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党员干部作为运用法治方式治国理政的执政主体,法治意识的强弱、法治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依法治国的成效。党员干部的处事方式、日常言行等更是对一般干部和群众有着巨大的示范效应。因此,要进一步推动党员干部学法常态化、制度化,注重学用结合,进一步提高法治素质和能力。进一步培养党员干部依法行政能力,推动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在严格执法中站好“C位”,当好法治社会建设的“服务员”。“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严格执法是确保国家法律的正确实施的重要保障。如果法律不能严格执行,那就会成为“纸老虎”和“稻草人”;如果执法不严、执法不公,社会就会失去起码的公平公正,就会影响社会稳定;因此,全体执法一线干部在执法过程中要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严格依法办事,严格执行程序,让每个案件都能彰显公平正义、经受人民检验。“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必追究”,要狠抓执法监管,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推动执法规范化建设,体现“人性化”。同时,要杜绝“人情化”,坚决排除对执法活动的非法干预,坚决防止和克服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保护主义,坚决防止和克服执法工作中的利益驱动,坚决惩治腐败现象。
在全民普法中站好“C位”。当好法治社会建设的.“宣讲员”。“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人民群众是法治中国建设的主体,国民法治意识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我国法治环境建设的成效。各级各部门要改变“曲高和寡”的窘境,变政府“独唱”为全民“合唱”,让群众真正参与进来,让法治真正走进群众生活,让群众亲身感受到法治建设带来的成果。只有将法律信仰印刻在每一位国民心中,深植于民众的日常生活和心灵深处,才能把全民知法、守法、信法、用法变为现实,人民群众对法治强国建设的需求才能得以实现。
法治社会建设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任务艰巨,务必强化“C位”意识、让遵纪守法成为一种自觉、依法办事成为一种自然,推动法治社会建设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