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读《三国演义》有感

2025/07/11读后感

爱习作提供的读《三国演义》有感(精选5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读《三国演义》有感 篇1

漫游在历史的海洋中,许多古代文人的名著都混杂在这片汪洋的文学海洋中,一本本都有着海底捞针般困难,望着这庞大的图书馆直插云霄,便回想起找到的一本本名著的欣喜,抱着一堆好书的激动,心里如同五味瓶打翻了,尝不出到底什么味道。

记得那是一次在图书馆里,我第一次遇见了《三国演义》,我在堆满书的柜子中的角落里穿梭着,搜索着在书的大山中,一双双机灵的眼神,望着我,它们都有着鹤立鸡群的题目和外表,但是我的眼球却盯住了一本历史悠久的.书,它的身上已血迹斑斑,书皮都“挂了彩”,从那越显发黑的边缘可以探得一二。我从柜子里拿出那本与众不同的书,拂去那些灰尘,便出现了几个龙飞凤舞的大字“三国演义”,这令我为之一震,真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啊!

我拿着这本《三国演义》,开始了我读章回小说的旅程。真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我刚开始望着那密密麻麻的文字,竟无从下“口”,心里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愤慨。从头到尾读下来,头脑里竟开始了“短路”,只有那万箭齐发、放火烧船、万马奔腾的场面。回想起来“牛头不对马嘴”,场景七零八落,只留下一个失望了。

可就这样过了几年后,我又与这本书重逢了,望着那些文字,头脑中竟浮现出各种画面,看,那是火烧赤壁,一艘艘小船放着火光直冲向连锁船,顿时,火光映照了整个世界,熊熊大火扑向甲板,用火舌吞噬着大船……瞧,那是草船借箭,蒙蒙雾中,几万之箭射向攻击,似乎想用泰山压顶之势,把草船击翻……转眼间,又出现了关云那身披铠甲的身影,哦,他在救阿斗……猛然,我如梦方醒,脑子里似乎还回响着那鞠躬尽瘁的场面。良久,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旧书不厌百回读”,如今我又翻起那记载着千古历史的《三国演义》,它是历史长河中的一颗明珠,在发出耀眼的万丈金光。

从那本书中,我认识到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惊叹于曹操的诡计多端;遗憾到后主刘惮的腐败无能、乐不思蜀……这些辉煌的历史将在时间的流泻中永不磨灭,而那些耻辱警示着我们,告诉我们前车之鉴,激励我们奋发向上!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读到最后司马懿一统三国,我合上书本,不禁感叹:“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但《三国演义》告诉我们的并不仅仅是纷争,更多的是为人的忠勇、仁厚、豁达以及才智。告诉我们成为曹操一样的人,拥有刘备的人品,怀有孙权的踏实。

读《三国演义》有感 篇2

说到《四大名著》,我最喜欢的还是看《三国演义》。我欣赏故事中的刘备、关羽和张飞,但关羽尤其令我赞叹。“威镇乾坤第一功,辕门画鼓响冬冬。云长停盏施英勇,酒尚温时斩华雄。”这就是关羽。在《关云长刮骨疗伤》这一回中,我了解了他的精神。故事内容是这样的:

有一次,关羽继续攻打樊城,可是撤退时,右臂已经中箭。每到阴雨天气,被毒箭射中的骨头特别疼痛。一位名师叫华佗,特地来给关羽医治。华佗说,要刮去骨头上的毒才能病愈,关羽并不惧怕。在疗伤的过程中,关羽一边下棋,一边喝酒,丝毫没有疼痛的感觉。血已经流了一大盆,终于把骨上的毒刮去了,关羽还在带着笑脸下棋。

看完了这一个故事,我觉得他太坚强了。在刮骨疗伤的过程中,他不像其他凡夫俗子一样惧怕疼痛,在治疗前,他说:“我视死如归,还有什么好怕的呢?”这一句话可不是他随随便便说的,他的确做到了,如果换作是我,我一定忍受不了这般疼痛,我会因为疼痛而晕倒,但他却不一样,他拥有不一般的坚强,在关羽的'眼里,这小小的疼痛对于他来说,只不过是小菜一碟。与其说是小菜一碟,不如说是坚强给了他面对的勇气。当这一件事情发生在普通人身上时,我想,那个人未必会坚强到这个程度,这就是关于身上拥有的不一般的坚强。

坚强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宝物,这一样宝物在人生的道路上是重要的,如果某些事情让你难过,从此堕落的话,在这时,坚强就是把你从深渊里救上来的天使。

读《三国演义》有感 篇3

暑假的每天中午,我都会打开电视看《三国演义》,越看越有滋味。爷爷见我这么喜欢这部电视剧,便向我推荐了一套书——《三国演义》。

我捧着《三国演义》如饥似渴地攻读起来,坚持每天看二回,当我看完一百二十回,便读懂了故事的梗概:从刘备、关羽、张飞三人桃园结义开始,以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统治集团相互斗争为主要内容。书中的故事是围绕机智和勇气,伴随着战争展开的。

在老师和家长的鼓励下,我看了第二遍,慢慢琢磨、用心感受,觉得书中的情节越来越引人入胜了。刘关张结义、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三气周瑜、火烧赤壁、空城计……这些好戏让我留连忘返,直呼过瘾!

再读《三国演义》,它在我心中已是一本饱含人生哲理,有着非凡意义的鸿篇巨作。对里面的人物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曹操和刘备,一个是将相之首,一个是汉室之后,但结局却大不相同。曹操心胸狭窄,甚至于说过“宁可我负天下人,不让天下人负我”这样的话,从这句话中不难看出他的'自私。而正是他这样心胸狭窄,从而导致一个个名士之死:杨修是他肚里的蛔虫,偶尔跟他开点小玩笑,结果却被他杀死了;华佗好心为他剖颅治病,却被他起疑心杀死了……这一个个充满鲜血的故事让将士们又惊又怕,不能不说是导致魏国衰败的一个原因。刘备,论才智,他没有曹操聪明;论谋略,他没有曹操出色;论武功,他也没有曹操高强。但他心胸宽广,三请诸葛亮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还有,他在长沙诚恳接收降将黄忠,从刀下救下魏延的命等等,这一个个充满仁义的故事让将士们又惊又喜,不能不说是蜀国从弱小一步步走向强盛的一个原因。如果,曹操拥有刘备这样的胸怀,那么三国的故事是不是会不一样呢?

从曹操和刘备的身上,我想到自己。在生活中,不应为了得到一点小便宜而沾沾自喜,目光短浅;在学习中,不应为了取得一点成绩而骄傲自满,裹足不前;在与人相处方面,不应为了一点点小事就斤斤计较,得理不饶人。俗话说得好,“宰相肚里能撑船”。做事一定要为他人着想,不能只想自己,否则你的路会越走越窄的。

《三国演义》让我明白做人的道理,我特别喜欢,也推荐大家阅读!

读《三国演义》有感 篇4

放下沉甸甸的《三国演义》,那淋漓尽致的情节、拍案叫绝地计谋,还是余音绕梁,丰富的句子、富有表达性的好词佳句,都深深在我脑子里扎了根。

回想起关羽、张飞、刘备桃园三结义,刘备参军时,遇到一位威风凛凛、个子一尺七左右,于是便摆酒设宴,酒兴发了一半,一名个子一尺八长的好汉推着车过来了,丹凤眼,于是,他们便坐下谈天说地。那“把酒问青天”地豪迈气质、爽快的性格,真可谓是英雄啊。他们三个原本都是些粗鲁地农民,但是仓促的招兵起义,志同道合的三位好汉在此相遇。

三人论年长来定,刘备年长,为大哥;关羽句第二;张飞位第三。想起三人战吕布,那才喝为精彩,关羽甩了甩青龙偃月刀,拍马迎战,刀光剑影,雁气长吼的苍穹下,两道闪电在殊死搏斗,吕布来了个横劈,关羽往后一躺,说时迟,那时快,立刻向吕布腋下刺去,好个吕布,来了个半腰挡,把刀弹了回去。张飞见久战不宜,也拽着长枪,拍马飞去。又斗了几十回,刘备也出马,三人挥起手中的兵器,向吕布砍去,吕布见不妙,虚刺一枪,逃离战场,那精彩刺激的`情节、丰富的语句,让我越看越入迷,陶醉其中。回到应内,便举杯庆祝,也让我有了胜利感。后来,兄弟三人经过南征北战,建立起了兵力厚实的军队。

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终于请出了山,开始辅助大业。绝世奇才诸葛亮略出计谋,让久经沙场的军队百战百胜。从中,我也学到了许多计谋,课外知识也进步了许多,性格开始从孤僻走向开朗,从心胸狭窄变成体面大方。

《三国演义》中的英雄豪迈、出神入化的计谋感染了我,唯有它激越起来,我才有真进步。

读《三国演义》有感 篇5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我对歌词“英雄”一词产生了疑问,书中讲到人物上百,然而,群雄逐鹿于乱世之中,谁才是真正的英雄呢?我陷入了沉思。

有人认为孔明是真正的英雄,因为他足智多谋,处事果断,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是千年难见的一代贤相。在《草船借箭》中,孔明聪明博学,用兵如神,当时没有造箭的条件,他却在三天之内“借”来十万支弓箭。然而可惜他偏偏遇到了一个软弱无能的皇帝,把自己的一生死死的绑在了这辆一点希望也没有的战车上。

到底谁才能称的上英雄呢?我倒觉得曹操,才是真正的英雄。尽管《三国演义》讲到曹操有些大逆不道,奸诈多疑,还敢“挟天子以令诸侯”,但能者居上,为何姓刘的可以做皇帝,而曹操却不可以做皇帝呢?他是政治家,牢牢抓住了天子,使他做任何事都变的'名正言顺。他还是军事家,他不计前嫌,招贤纳士,以少胜多的官渡一战,名扬天下。当然他生性太过多疑,以至于刚愎自用,但我觉得功大于过,曹操不论在哪方面都可以称的上是英雄。再看看《三国演义》中其他人物:孙权不过仰仗父兄基业,建功甚少。周瑜虽然年少多智,但气度过于狭小,意气用事。关羽就更别说了,太骄傲自满。张飞勇敢有余而计谋不足。吕布,完全一个见利忘义的小人!

总之,我觉得《三国演义》中那么多的人物,只有曹操,能真正称的上英雄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