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宋词》有感
爱习作提供的读《宋词》有感(精选5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读《宋词》有感 篇1
暑假期间,爸爸给我买了很多书,其中一本书名叫《最爱唐宋词》,是英汉两种文字对照的,书中共收集一百首唐宋词,我能背诵十五首。
刚开始背诗词机械地死记硬背,觉得很难,后来仔细阅读作诗的背景及注释,认真领会其含义,觉得背起来便容易多了。但英文对照实在是太高深了,即使是我妈妈那样的英语高手也得费点功夫,我只好作罢,以后再研究。
从古到今,多少豪迈情怀,无不以诗词这一最为凝练、光灿的文体来抒发。诗词,如同人类文明璀璨的星辰,照亮着漫漫历史长河与人们的心灵深处。古往今来,誓词多如沙粒,流传下来,并为世人熟记在心、反复吟唱的.那一定是精华之精华,佳品之佳品。比如李煜的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让后人怎么超越和更新?真是妙不可言啦!
读《宋词》有感 篇2
提起宋朝,我们会想到宋词。宋词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各有千秋,各领风骚。如果说唐诗是气宇轩昂的男子,那么宋词就是秀外慧中的女子。即使是苏轼、辛弃疾这样的豪放派词人,在狂中依然存在着柔情。儿女情长、雄心壮志、自然风光……词中的一切在千年后的今天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千年前的宋朝。
宋词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它的韵律美和它蕴含的丰富情感,更多时候我会被诗人们对人生的哲理的追寻所吸引。最典型的词就是《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与胞弟分隔七年,中秋节无法与家人团聚,心中应是无比悲伤,但他没有这样想,他觉得“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悲欢离合是人间常情,但是月亮会有变圆的时候,人也会有相聚之时,在重逢之前,希望家人能健康平安地生活吧。作者没有局限于悲伤情感,而是以旷达的态度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融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也更传达了一种正能量。很多人说读宋词感觉是悲伤的,其实大多数宋词是借助自己身边的事物来表达另一种感悟和情感,因此我们往往第一次看宋词时会感觉到悲,但是多读几遍你就会发现诗人内心的渴望和志向。在文学作品中,最重要、最动人的东西就是真实。因为真实,才会触碰人心,才会更容易将情感传达到人们心底。所以恰恰是这种真情实感,成全了宋词的'繁荣。
我们的诗词要跨越千年百年,经历战乱纷争朝代更迭保存到现在,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如今呈现在我们眼前的不过是在五千年历史涌现出的浩瀚诗词中的冰山一角。其实学诗词的理由很简单,为了不让这些辛苦流传的文化在日益浮躁的当下被人们遗忘,使闪耀的明珠只存在书面上,渐渐蒙上尘埃;于自身而言,可以提升我们的审美,修炼我们的气质,还可以放下喧嚣,拥有一个宁静、平和、安谧的内心世界。而且可能某一天,你遇到了某个场景、某处风景,就忽然明白那首诗,那句词,那幅画,“年少不知诗中意,再读已成诗中人”,那个瞬间,仿佛穿越了千年时间与古人心意相通,这样的感觉不是很美好吗?
宋词之韵,余音千年。主持人董卿说:“就像有人问世界著名登山家乔治·马洛里,为什么要攀登,马洛里回答,因为山就在那里。诗词也是如此,为什么要学诗,因为诗词就在那里,生生不息千年。”千年后的今天,我们依然学习宋词中的哲理,体会宋词的情感,感受属于那个时代的风采。
读《宋词》有感 篇3
我喜欢读书,因为书是知识的海洋。我读过很多很多书,有《查理九世》,《小屁孩日记》,《福尔摩斯探案记》,《水浒传》等等。但是,我最喜欢读的是《宋词三百首》。
我喜欢读岳飞写的诗《满江红》,岳飞感慨道: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这首诗让我知道了从小要好好学习,少年早立志、老大无伤悲。更喜欢岳飞豪情壮志的情怀、对敌人的.恨和对祖国无比情深的感情。我也喜欢周瑜,当我读到苏轼写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时,我会想象周瑜大破曹营一战成名!古代儒将意气风发时的骄傲。我也不能忘记李煜写的《虞美人》。我承认李煜是个才华横溢的诗人,但是绝对不是一个称职的皇帝。直到一天山河破碎,国破家亡时才知道后悔。
我要以古人为镜子,从小多读书爱读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读《宋词》有感 篇4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中,有数不清的文人雅客留下了流传至今的文字。早在战国时期,伟大诗人屈原便写下了长篇抒情诗《离骚》,后来又出现了《论语》、《史记》等巨著。到了唐、宋、元、明、清时期,诗词歌赋、小说更是各具风采。
爱诗之人,必定从小背诵《唐诗三百首》,而爱词之人,当然少不了有一本《宋词三百首》。小学时,老师很少提到宋词,上了中学,我渐渐对宋词有了了解并喜欢上这种文学体裁。著名词人苏轼、辛弃疾、李清照都是我经常在朋友、家人面前提起的对象。这个暑假,我还特意买了一本朱祖谋的《宋词三百首》回家欣赏。
在《宋词三百首》中,有许多我从未听过的`词人,像时彦、周紫芝、袁去华,但他们的词句仍让我陶醉:“胡马嘶风,汉旗翻雪,彤云又吐,一竿残照。”“梧桐叶上三更语,叶叶声声是别离。”“唤觉来厌厌,残照依然花坞。”……
宋词,它不用像唐诗,每一行的字都一样多,但却有一定的词律格式;它也不用有一个能概括全文的恰当名字,只要有词牌名就足够了,这样反而让人忍不住想去看看词的内容;它更不用像小说,要有人物、环境和情节,完全是作者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很好地抒发了写词时的感情,读起来仿佛是身临其境。
正是因为宋词的传神、飘逸,才让它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可缺少。春天,一个美丽的季节,我想,人们看着窗外的美景,一定会吟上一句:“绿柳烟外晓云轻,红杏枝头春意闹。”等到夏天的时候,很多人会选择到乡村去度假,晚上,若是在小路上散步,一定会有和辛弃疾一样的感觉:“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不知不觉,秋风已将树叶吹黄了,词人秦观正是在这时写下了《浣溪沙》中的名句:“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秋天,还有一个家人团聚的节日,那就是中秋节,或许,一个几乎不会中文的外国人,也知道“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样的千古绝句。一个人难免会有遇到挫折的时候,这时,他就像陆游笔下的梅花:“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如果想让自己重新振作,那就大声背一遍岳飞的《满江红》吧:“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里面的语句可以让任何一个人鼓起勇气。
宋词就是这样,它不但可以描写各种景色,而且能抒发各时的心情,可谓是“文学大家之绝唱”。我很喜欢这本《宋词三百首》,而且会把它推荐给更多的人,相信它一定能陪伴我成长。
读《宋词》有感 篇5
唐宋诗不仅有四种情感:喜怒哀乐,还表达了诗人的情感。每首诗也讲述一个故事。我想这就是为什么我喜欢唐宋诗!
走进古人为我们留下的珍贵美丽的画卷,我们可以领略到“远知兄弟登高,少插山茱萸”的乡愁,也可以领略到“你看不到黄河的水,天上来,不回海”的雄伟气息。其中,宋词也有美,如李之仪的“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表达了他对朋友的思念。还有岳飞对国家的忠诚:“雄心勃勃地吃胡虏肉,笑着喝匈奴血”。
盛唐时期,李白游遍五洲四海,写下无数千古名诗。他的“飞流直下3000英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让我想起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象。晚唐时节,安史之乱爆发:生灵涂炭,杂草悲伤无处不在。诗人杜甫走在沦陷的长安市。看着萧条的.景象,他悲伤地哭了起来,含着泪水写道:“当我感觉到的时候,我会溅起眼泪。恨别鸟惊心”,诗句。我看不到长安城,杂草丛生,一眼看不到烟雾的惨景,心里一阵痛苦。
宋朝紧随唐朝和五代。在这个朝代,一位“全职”诗人。他是一位美食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哲学家。也许这些都不足以概括他。他写道:“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件事很难完成。我希望人们能活很长一段时间,一起生活几千英里”,这深深打动了我。他是一位博学、乐观的诗人苏轼。
《唐诗宋词》这本书选取了唐诗宋词,吸收了各种选书的精髓。这本书内容广泛,通俗易懂,简洁全面,不失原诗的语言意境和艺术风格。漫游在这本书里,仿佛置身于时间的隧道里,可以再现历史的原貌,欣赏古人的深情,享受古诗词节奏的美,感受其优美芬芳的人文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