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消费调研报告
爱习作提供的大学生消费调研报告(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大学生消费调研报告 篇1
为了深入了解本市居民家庭在酒类市场及餐饮类市场的消费情况,特进行此次调研。调研由本市某大学承担,调研时间是20___年7月至8月,调研方式为问卷式访问调研,本次调研选取的样本总数是20xx户。各项调研工作结束后,该大学将调研内容予以总结,其调研报告如下:
一、调研对象的基本情况
二、专门调研部分
(一)酒类产品的消费情况
1、白酒比红酒消费量大。分析其原因,一是白酒除了顾客自己消费以外,用于送礼的较多,而红酒主要用于自己消费;二是商家做广告也多数是白酒广告,红酒的广告很少。这直接导致白酒的市场大于红酒的市场。
2、白酒消费多元化。
(2)购买因素比较鲜明,调研资料显示,消费者关注的因素依次为价格、品牌、质量、包装、广告、酒精度,这样就可以得出结论,生产厂商的合理定价是十分重要的,创名牌、求质量、巧包装、做好广告也很重要。
(3)顾客忠诚度调研表明,经常换品牌的消费者占样本总数的32.95%,偶尔换的占43.75%,对新品牌的.酒持喜欢态度的占样本总数的32.39%,持无所谓态度的占52.27%,明确表示不喜欢的占3.4%。可以看出,一旦某个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形成,是很难改变的,因此,厂商应在树立企业形象、争创名牌上狠下功夫,这对企业的发展十分重要。
(4)动因分析。主要在于消费者自己的选择,其次是广告宣传,然后是亲友介绍,最后才是营业员推荐。不难发现,怎样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对于企业来说是关键,怎样做好广告宣传,消费者的口碑如何建立,将直接影响酒类市场的规模。而对于商家来说,营业员的素质也应重视,因为其对酒类产品的销售有着一定的影响作用。
(二)饮食类产品的消费情况
本次调研主要针对一些饮食消费场所和消费者比较喜欢的饮食进行,调研表明,消费有以下几个重要特点:
消费者认为最好的酒店不是最佳选择,而最常去的酒店往往又不是最好的酒店,消费者最常去的酒店大部分是中档的,这与本市居民的消费水平是相适应的,现将几个主要酒店比较如下:
2、消费者大多选择在自己工作或住所的周围,有一定的区域性。虽然在酒店的选择上有很大的随机性,但也并非绝对如此,例如,长城酒楼、淮扬酒楼,也有一定的远距离消费者惠顾。
3、消费者追求时尚消费,如对手抓龙虾、糖醋排骨、糖醋里脊、宫爆鸡丁的消费比较多,特别是手抓龙虾,在调研样本总数中约占26.14%,以绝对优势占领餐饮类市场。
4、近年来,海鲜与火锅成为市民饮食市场的两个亮点,市场潜力很大,目前的消费量也很大。调研显示,表示喜欢海鲜的占样本总数的60.8%,喜欢火锅的约占51.14%,在对季节的调研中,喜欢在夏季吃火锅的约有81.83%,在冬天的约为36.93%,火锅不但在冬季有很大的市场,在夏季也有较大的市场潜力。目前,本市的火锅店和海鲜馆遍布街头,形成居民消费的一大景观和特色。
三、结论
1、本市的居民消费水平还不算太高,属于中等消费水平,平均收入在1000元左右,相当一部分居民还没有达到小康水平。
2、居民在酒类产品消费上主要是用于自己消费,并且以白酒居多,红酒的消费比较少,用于个人消费的酒品,无论是白酒还是红酒,其品牌以家乡酒为主。
3、消费者在买酒时多注重酒的价格、质量、包装和宣传,也有相当一部分消费者持无所谓的态度。对新牌子的酒认知度较高。
4、对酒店的消费,主要集中在中档消费水平上,火锅和海鲜的消费潜力较大,并且已经有相当大的消费市场。
大学生消费调研报告 篇2
调查背景: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学生的消费观念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正受到越来越大的关注。大学生旺盛的消费需求与超前的消费观念已成为了社会广为关注的事情。我们大学生作为社会特殊的消费群体,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对于我们正确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有着深刻的影响,也对以后我们更好的适应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了解大学生特殊的消费观念形成的原因,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理财能力,是我们每个大学生都应该关注的问题。
为了更好的了解大学生的生活节奏、生活状态和消费状况,我们查阅了部分资料,在网上收集了一些各界人士对于大学生消费问题的看法,并在重庆市大学城各高校进行了实地调查。为了让调查结果更全面,我们还在网上对重庆市其他各地的大学生代表采用了网上发放问卷抽样调查的方法收集结果。力求在调查问题的过程中也让我们的每个组员能够锻炼到自己。
对于大学生的消费观众说纷纭。“理财能力差”,“盲目攀比”,“追求时尚、名牌”,“月光”等等,已经成了大学生消费观的代名词。面对这些与大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我们选择了这次实地调查。
在这次调查中,我们小组成员明确分工,力求这次调查的具有普遍性。通过这次切实的调查,我们觉得对于我们更深的了解大学生的消费观提供了最有力的数据,也反应了当代大学生对消费问题的实际看法。在最后,我们组的成员根据调查问卷中以及网络上的各类资料,总结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以及我们的一点建议,这些收获使我这次的调研活动充满了意义。
调查目的:通过对重庆市大学城片区大学生消费问题的调查,收集各个学校大学生消费的数据,为引导大学生合理消费,健康消费,提高大学生的理财能力提供了依据。我们对重庆大学生消费情况的调查,提出合理的建议让大学生合理消费。
调查流程:
1、调查时间:5月17日—5月27日
2、调查原因:近年来,大学生的消费状况已成为大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为了体现当代大学生对自身消费问题的关注和关心以及为了让自己更加的了解实情。
3、调查方法:收集资料、问卷调查、网上问卷调查、访谈。
4、调查对象:大学城片区大学生。
5、调查人员分配及调查地点:
地点:大学城片区各大学
人员分配情况:
第一组:何维雪、王世昊——重庆大学、重庆电子工程学院。
第二组:李露路、蔡绍均——重庆医科大学、城市管理学院。 第三组:杨小玙、杨小刚——重庆科技学院、重庆师范大学。 第四组:崔照杰、代鱼——四川美术学院、重庆后勤工程学院 第五组:韦延玲、廖鹏——重庆房地产学院、重庆医药高等专业学院。
6.调研过程:
(1)确定课题,查找有关大学生消费问题的调研资料,根据分析整理,制作了一份调查问卷和相关采访问题; (2)调研:①、在选择的地区进行调查取样,共发放纸质问卷200份并全部收回(问卷见附表)。
②、通过在网上发放问卷并收回统计。
7、调查内容:和大学生消费有关的问题
关于调查问卷的结果汇总
在当前的消费市场中,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正受到越来越大的关注。由于大学生具备较高学历较广泛的知识面,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对新生事物有很强感知力和接受力,因而在消费上呈现追求高品位、潮流化、知识性的'特性;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都对他们的消费有很大影响。而作为特殊群体的大学生,在消费上必然也存在着一些非理性的问题。以下是我们根据调查所得到的一些情况。
1、 现今大学生月消费总的情况在我们调查的学生中,有58%是大一的,29%是大二的,大三大四占13%,这让我们的调查的结果更具普遍性。
我们调查的学生中,农村户口占53%,城市户口占47%,大学校园中农村和城市的学生差不多各占一半。
对于反应的大学生消费情况更全面。
每月生活费情况调查统计图:
此图表仅是对大学生总的月消费的一个情况,数据显示,每月生活费低于500的占10%,在500-800的占42%,月生活费在800-1000间的则占35%,1000以上的占13%。
篇二:关于重庆超市市场调查报告
本次调查于10月21日起11月7日结束,地点在重庆市沙坪坝区三峡广场永辉,家乐福站西路华宇西城丽景住宅区内超市,以及融智学院校内超市。
一、调查目的:
为了了解重庆市的超市市场情况特开展此次调查。
二、调查背景: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开始步入了人高速度快节奏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一种更为方便人们进行快速生活购物的场所——超市因运而生。现重庆市内广为人知的大型超市有重庆新世纪,永辉超市,家乐福超市,重客隆,沃尔玛,甚至到最新的卜蜂莲花,这些大型超市都是重庆市超市行业竞争中风头健劲的虎狼之辈。而今重庆市大中型超市的市场占有率要远远高于小型超市,许多人宁可驱车赶去大型超市进行采购也不远就近在附近的小型超市购买所需物品。
三、调查方法:
有组员分别对其进行实地抽样调查
四、调查步骤:
1、设计调查问卷
2、在实地派发问卷
3、回收问卷
4、整理问卷
5、分析结果
五、调查内容:
1、价格差异
同一件商品在小型超市在货架上所标示的价格会比在大型超市中所标示的价格高上1~7毛钱,虽然以现代人的眼光来说看似不多,但是这样的行为让消费者产生了一种受到价格欺诈的不适感,所以即使在单件购买商不会对消费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侵害,消费者还是会受“到大型超市购买会比较划算一些”这样的心理驱使,宁愿花掉更多的车费去大型超市购买自己需要的商品,满足自身贪图便宜的消费心理。
2、商品的多样化
小型的超市由于资金和店铺面积等等因素,所以在商品的种类上不会太多,而相比之下,如家乐福或是永辉这样的大型超市内,不仅仅有人们生活所必需的日化用品,更是斥重资开辟了熟食区,并且在超市内兼卖家电,床上用品,数码产品,这样一来在商品种类的上的竞争,大型超市取得了完全的胜利。并且即使是同系产品,在大型超市中也有三种以上的品牌共消费者选择。但是这样的模式也存在着很大的弊端,例如:在数码产品方面,消费者更愿意去专门的商铺购买,所以对于超市内的数码产品区,长期存在着“看的人多,买的人少”这样一个棘手的问题。
3、人流的高峰期问题处理不当
在大型超市中,购物高峰期往往会出现“排长龙”的现象,而在久等无果之后。很多消费者会失去耐心甩下原本想要购买的商品愤然离去,放弃在大型超市里购买商品转向规模偏小但是不太拥挤的小型
超市进行购买活动,因为小型超市具有较好的灵活性,所以对于赶时间的消费群体来说是其进行商品采购时的首选对象,并且小型超市的开设成本和所需要的员工少,便于组织和管理,在这一点上小型超市以其独有的灵活性打败了大型超市。
4、营业时间
大型的超市往往都与商厦进行结盟,如永辉和嘉茂,开在商厦内部的超市购物环境相对来说比较安全舒适,但与此同时,由于开设地点在商厦内部营业时间较为稳定,保证了消费者在固定时间内可以畅通无阻地进行购买活动,而一般商场的营业时间是从10:00~22:00在此时间之外,当消费者需要购物时便流向了小型超市。特别是现在24小时便利店越来越普及,于是小型超市在夜间便占有了绝大多数的客流量,这一点是大型超市没有半月小型超市进行抗衡的。
六、调查结果:
根据调查结果我小组成员认为:若要在充实开间超市,建立有特点的小型24小时便利店会具有较好的发展与盈利空间。因为,大型超市虽然具有强大的市场占有率,可是由于不是每个消费者都有时间在大超市中逛个二十来分钟再排上半天的队只为买一瓶矿泉水的。 而很多时候在车站附近或小区附近的人会产生一种临时性的购物需求,即使消费者本身并不需要购买任何商品,就算出于打发时间的角度,他也会走进超市进行购买活动。只要做好了针对这一消费群体的一系列准备,那这样的小型超市便可有巨大的盈利空间。
大学生消费调研报告 篇3
调研时间:20xx年12月
调研目的: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生活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并帮助培养大学生健康的消费意识,引导他们建立合理的消费结构和形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调研对象: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调研方式:以各系为代表,对其进行问卷调查
发出问卷:450份回收问卷:441份有效问卷:435份
一、基本情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和消费习惯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里,他们的消费结构和习惯,是全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为了把握大学生生活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并帮助培养大学生健康的消费意识,引导他们建立合理的消费结构和形成良好的消费习惯,我校大学生调研中心针对在校学生进行了一次大学生与消费的调研,取得了满意的成果,并对调查的结果进行了大量系统的统计分析,对于大学生消费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我们的一些看法和建议,总结综合形成了这份调研报告。
二、调研过程
回收问卷保证回收率,此次问卷回收率为98%,符合要求。第一次运用电脑sqlseverXX数据库,对数据进行系统科学的统计分析,结果数据的准确性得到了保证,避免了人为统计出现的失误并提高了效率。
三、调研统计结果及数据分析
从大学生的月生活费消费情况来看,城镇学生消费水平明显高于农村学生,城镇学生的月生活费多数集中在500到1000元,而农村学生的月生活费则在300到500元。这种情况也体现在师范和非师范专业上。
同时我们发现,男生花费竟然普遍少于印象中精打细算的女生:300元以下的男生占9%,女生只占3%;男生中的多数人月消费在52%,而女生多数人月消费在500到1000元。
另外年级越高,生活费也越高,尤其是05级学生,生活费普遍高于06和07级学生
超过一半的大学生家长不会规定其孩子的生活费标准,严格规定孩子生活费标准的占少部分,并随着大学生年级的增加,会逐渐放缓对孩子的规定。另城镇父母比农村父母规定孩子生活费要多。
关于学生开支记录方面,13%的大学生会对每一笔开支都有详细明确的.记录,26%的大学生只对重要的开支做记录,29%的大学生觉得很麻烦,只记录一段时间就不记了,另外32%的大学生从来没有记录开支的习惯。
超过70%的大学生都有过在校外打工或找兼职的想法,其中62%的大学生是为了增加可支配的生活费,51%的大学生是为了增加社会事件经验。
90%以上的大学生受最近一段时间物价上涨的影响,这些影响在日常饮食方面比较突出,其次是生活用品方面。在处理物价上涨的影响时,有31%的城镇大学生选择和16%的农村大学生向家里告急,而其他大学生都是依靠省吃简用并保证基本生活,或通过勤工俭学等方式来处理物价上涨的影响。
最后,73%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的消费方式合理,有27%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的消费方式不合理。
四、调研总结
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整体来说现在大学生消费结构和消费习惯还是比较合理的,月消费水平一般维持在300-1000元之间。上网、购物等也逐渐进入现代大学生的生活,并成为其生活的一部分。针对社会影响如物价上涨等,大学生也能很好的处理,说明现代大学生消费的独立性已经提高。
另外,从对比方面看,农村大学生要比城镇大学生消费方式合理,男生比女生的消费习惯更趋于合理。
当然也反映出了一些问题,部分同学的消费方式不合理,虽然是少部分,但也应当给予重视,学校应加强关于这方面的教育,提倡大学生健康合理的消费,形成良好的消费习惯,营造和谐的校园环境。
大学生消费调研报告 篇4
一、大学生在校情侣消费调查分析
针对在校大学生情侣消费有个合理的指标,通过网络调查平台共收集问卷160份,问卷共设计17个问题,调查对象确定为在校大学生。此次调查显示,18%的为刚进学校的大一新生,22%的为学习紧张中的大二学生,40%课堂上坐立不定的大三学生,20%的为就业压在心头的大四学生。其答题男生占56%。
(一)大学生消费的主要来源
大多数大学生每年为凑不起学费而发愁,凑起了学费,但生活消费也不是小数,这钱从哪里来?
调查显示,在校大学生有着不同的生活消费来源。生活消费来源于父母,父母是自己的钱囊,当没有钱时第一个想到的是自己的父母,再加上大多孩子是父母的独生子女,当孩子往家打电话,父母的第一句话是,孩子有钱花没?其向父母要钱的占91%;有10%兼职,他们有的周一到周五在校学习,周六周天勤工捡学;有的白天上课,晚上打工挣钱;还有的捡破烂等,他们的生活消费来源是如此艰难。如宁夏大学校园之星被评为自强之星的宁夏师范学院政法系的孙连忠,以捡破烂不但维持着自己的费用,还照顾着年迈多病的父亲。13%的来自奖助学金,他们以获得奖助学金为生活消费来源,奖助学金这一政策,解决了不少大学生的生活消费;其生活消费来源于前三项都有的占3%,这些大学生生活消费来源是很广阔的。从以上数据得知父母承担消费比自己兼职和奖助学金高68个百分点。可见,父母承担还是大学生消费的主要来源。
(二)大学生的生活消费范围和用途
大学生的生活消费受家庭经济条件和个人的因素的影响存在着不同的消费范围,有着不同的消费用途。
调查显示,大学生每月消费范围在400—600元之间,所占比例为39%,他们以满足正常的'生活消费;400元以下生活消费额是最少的,其占比为10%;1000元以上的为大学生消费火爆额,其占比为9%。这样花销范围、这样的花销数额,主要花销在哪里?用于吃饭、买衣服、娱乐、生活用品、电话费等,是在校大学生吃饭的主要花销点,其吃饭占据首位,占比为94%;生活用品是在校大学生的第二大开销,用于购买洗漱用品、及一些化妆用品,由于当前市场价格的影响,以39%占据次位;用于买衣服、娱乐、电话费这方面的花销比分别占22%、23%、4%,而用于前五项都有的占4%。
家长认为在校大学生吃饭以在食堂为主要点,这其不然,在学校外面吃饭的频率一周一两次的比例占69%;在外面吃饭将近50%的占19%;超过50%的占7%;几乎不在学校吃饭的占5%。
(三)大学生恋爱消费
在大学校园里常有这个样的话,大学不恋爱不是一个完整的大学人生,为此在校大学生恋爱到处可见。恋爱是需要经营的,恋爱是需要钱的,在网上经常会看到这样一些话语,没有钱你谈什么恋爱。
从在校大学生中调查显示,大学生现有恋人的占48%。当两个人在一起时,他们经常找一些活动,如吃饭、看电影、旅行等,那么他们的支出是不是和原来一样,大学生认为恋爱后觉得每月支出比单身多的占40%;没有比单生时多的占8%。支出多、那么多多少,比原来多20%以下的占21%,多20%—50%占21%、多50%—80%占5%,看出基本超过他一个人支出的一半以上;多80%以上占1%,将近达到两个人生活支出的生活消费,两人在一起将是四个人的花销。而这些多出的消费用于哪些方面,人以吃为重,和恋人一起吃饭占据首位比为34%;送礼物、电话费、交通费、是他们的多出来的第二大消费方面,其比分别占17%、16%、11%;小于10%的有看电影、旅行;用于以上几个方面消费都有的占2%。
怎样才能表达出你对他、她的爱情之感,大学生经常会为情侣买什么东西,从图6可以看出,具有特殊意义的物品,如情侣项链、镯子、耳环等饰品占33%,日常生活用品,如化妆品,其占比为10%;买食品水果占14%;不为情侣买东西的仅占3%。
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消费。大学生情侣之间一起吃饭会选择什么样的饭店,根据调查显示,选择地摊式小店、一般饭馆、环境比较好的饭店、学校食堂,其比例分别为11%、34%、9%、1%,可以看出一般饭店占居首位,其与选择在学校食堂吃饭相差33个百分点。
(四)男方是最大的财主
大学生情侣消费中,买单是男方的最大消费,他为二人的生活消费承担着大部分的资金,他是生活中的财主。
根据调查显示,吃饭及一些共同消费通常由男方买单,其比例占29%;而仅认为女方买单的占3%;男女AA制占1%,轮流买单的比占16%,从数据看出男方买单大于女方,其相差26个百分点,轮流买单占居次位。由于大学生认为较合适的付账方式,男方负责大部分占18%,轮流买单、谁有钱谁买单的比占11%,AA制占8%,女方不负责付账。
(五)恋爱关系的确立,需要朋友、礼物的见证
大学生当两人的恋爱关系确立后,通常请朋友吃饭,为了见证恋爱关系的深厚,其比占32%。某一大学某女生宿舍有这样不成文的规定,当谁有男朋友时,必须让她男朋友请全宿舍舍友吃饭,为了相互认识,其每次花销在400元左右;不请朋友吃饭的占16%。相互赠送情侣礼物,情侣服饰是他们的首选产品,是最佳礼物,其比占38%,对戒、情侣装,居于次位占36%,生活必需品占4%,不知道占4%;对情侣产品和赠送礼物都不感兴趣的占2%。情侣产品、生活物品的购买,需要逛街,而两人逛街觉得刺激消费的占80%,觉得没有刺激消费的占20%。
二、大学生情侣消费中存在的问题
(一)情侣消费数额较大
大学生活中有每月花销1000元以上的,这让人不可思议,正常的消费大学生认为在400—800之间,这已维持他们正常生活消费。
(二)父母成为自己爱情的买单者
大学生情侣之间生活,生活消费支出的比单身时超出了80%,两人都这样就是四人花销的费用,父母能为你承担的起吗?如果父母承担,这不是成为你们的爱情买单者,父母背后的心酸有谁知晓。
(三)拿奖学金的大学生太少
大学生在学习中坚持60分万岁,多一分浪费学习态度,是大学生获得奖学金人数较少,从生活消费的主要来源看,拿奖助学金的学生仅占13%,而只获奖学金的自然不多。
三、对大学生情侣消费的建议
首先大学生要以学习为目的,优秀成绩为资本,获得奖助学金成为你的生活消费来源,你的生活消费才有支持力;其次,在情侣消费中有一个合理的指标,因为爱情不是用钱堆起来的;再次,别让父母为自己承担着爱情的买单者。
大学生消费调研报告 篇5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的消费市场中,随着经济社会的纵深发展,我们大学生作为社会特殊的消费群体,我们的消费观念的塑造和培养更为突出而直接地影响我们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进而对我们一生的品德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生活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培养和提高我们的“财商”,在当前就成为我们当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正受到越来越大的关注。由于大学生年龄较轻,群体较特别,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一方面,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都对大学生的消费有很大影响。特殊群体自然有自己特殊的特点,同时难免存在一些非理性的消费甚至一些消费的问题。为了调查清楚大学生的消费问题,我们决定在身边的同学中进行一次消费的调研。
二、问卷情况
见附录,本问卷共发放xxx份,收回有效问卷xxx份。发放以我们周围的同学为主。
三、数据统计和分析
1.总消费额
统计结果表明,消费额主要集中在400——800,对纯消费群体,我们觉得这个结果略低。我们认为,合适的人数分布峰值应该出现在500——800区间,其他区间大概符合正态分布
2.恩格尔系数
由表中数据可看出,饮食方面支出居于250-350的人数最多,“吃饭消费”占总消费的比例较高,因此,大学生这一群体的恩格尔系数较高,这可能是这一群体的特点。虽然考虑到,数据受限于学校的物价水平,但还是可以反映大学生消费支出的大概情况。
3、通讯开支
随机问卷得到的结果,拥有手机的同学居然占到被调查总人数的100%,可见大学校园手机的普及率之高。月花费高于50元的占到43%,已经接近一半。以我们的感觉,似乎大一的时候电话方面支出较多,而大二除了极个别人外似乎这方面的支出锐减,而我们的数据也基本反映了这个特点,,接近八成的同学每月都很少打电话,或每
4.打工目的方面个电话时间较短。即使考虑到目前的手机普及率,大家这方面的消费还是比较的合理。
最高的选项是增长社会经验,可以看出,大部分人做家教的目的不在于经济方面,而只是为增加社会阅历,由这点也可以看出大家普遍的经济状况较好,有足够的资金应付日常支出。
5.生活资金来源及家庭收入
九成以上的被调查者资金主要是由父母或家庭提供这个数据还是说明了一些问题,这种情况是大学生的普遍情况。很多社会因素我们无法改变,但是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很多人居然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即使做家教,也不是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或是尽早经济独立,大家经济独立意识之差可见一斑。
6.自我评价
结果显示,71%的被调查者认为花销较大,与自己的预期不符。可是,大家又一直保持着这种花费势头,这也算是大学生消费心理脆弱的一定表现。
四.思考
综合以上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目前正受到社会的影响,具有多种经济状况和消费能力的个体,区分程度相对稳定。但是大学生作为一个群体在消费方面是有一些共性的特点。
a、当代大学生消费新概念
1.理性消费是主流
价格、质量、潮流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据了解,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这是因为中国的大学生与国外的不同,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自己兼职挣钱的不多,这使我们每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大约在300-800元之间,家境较好的一般也不超过XX元,而这笔钱主要是用来支付饮食和日常生活用品开销的。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我们会尽量搜索那些价廉物美的商品。无论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当今大学生的各种社会活动都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围、开始谈恋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们不会考虑那些尽管价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我们比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档次,虽然不一定买名牌,但质量显然是我们非常关注的内容。
2.追求时尚和名牌是不老的话题
即使在取消高考年龄限制之后,20岁左右的青年仍是大学校园的绝对多数,我们站在时代前沿,追新求异,敏锐地把握时尚,惟恐落后于潮流,这是我们的共同特点。最突出的消费就是使用手机。当代大学生们的消费中普遍增加了手机的消费项目。本次调查中发现学生手机拥有率已达到每班不低于60%。此外,电脑及相关消费也是我们的追求,小至一张几十元的上网卡,大至电脑都是当代大学生的宠物,用计算机系同学的话来形容,我们简直就把电脑当成自己的“情人知己”。再次是发型、服装、饰物、生活用品,大学校园中都不乏追“新”族。调查资料也印证了这一点,就所占比例来看,“是否流行”紧随价格、质量之后,成为大学生考虑是否购买的第三大因素。至于名牌产品,当问到“如果经济许可,会否购买名牌产品”时,80%的学生表示肯定。以上充分体现了大学生对追求高品质、高品牌、高品位生活的需要。
b、当代大学生消费状况存在的问题
1.储蓄观念淡薄,财商需培养和加强
财商”一词的提出者罗伯特·清崎曾经说过:“财商与你挣了多少钱没关系,它是测算你能留住多少钱以及能让这些钱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在调查中,当问及对“财商”概念的认识时,很多同学表示陌生。当问及一学期结束后经济情况如何时,大部分同学都坦然承认自己的消费已经超出计划范围,甚至有些同学还需要向别人借回家的路费,略有剩余的同学也想着如何把剩余的钱花完,只有极个别同学有储蓄的意识。可见,当前大学生的财商需要培养和加强。
2.消费差距拉大,出现两极分化
在关于月平均消费一栏的调查中,有15.2%的同学在400元以下“有点痛苦”的生活线上坚持学业;有28.3%的同学在400-550元之间“勉强过得去”,有34.4%的同学在550-900元之间“稍为有点爽”,有14.6%的同学在900-1400元之间“比较自由”;有7.5%的同学月消费1400元以上可以说是“跟着感觉走”——无忧无虑。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差距增大,两极分化也比较分明,这在我国当前剧烈转型的社会大背景下有一定的'必然性,但我们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必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
3.消费结构存在不合理因素,女生更为突出
大学生的生活消费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至少有一个方面是共同的,即消费的主要组成部分以生活费用和购买学习资料、用品为主。在生活费用中,饮食费用又是重中之重,按照青岛地区的物价水平,以学生在校每天消费十元左右用于基本饮食需要来估计,学生每月净饮食费需300元左右。
我们惊奇地发现,在被调查的197名女生中,83.7%饮食费用在300元以下,有的为了保持苗条身材控制自己的食欲,有的为了节约支出不顾营养需要净选择廉价的饭菜;而192名男生中也只有66.4%达到标准。当问及他们是否研究过自己的营养结构问题时,比如对“一杯奶养起一个民族”说法的认同时,90%的同学表示认可,但不怎么在意。当我们把饮食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在调查中指出的时候,他们当中,尤其是女同学很多都承认自己对健康饮食知识了解不够。
4.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
在调查中,一些同学指出,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者换上一款最流行的手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有些男同学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有些女同学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别人借钱甚至偷钱以满足自己的欲望等,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虚荣心的驱使又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
5.恋爱支出过度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一部分谈恋爱的大学生每月大约多支出100-300元左右,最少的也有50元左右,最高的达到1000元(比如送名贵礼物给对方)。他们大多承认为了追求情感需要物质投入,经常难以理性把握适度消费的原则。这是让人感到忧虑的方面。有趣的是,传统意义上谈恋爱的费用支出一般由男方承担的局面已经完全被打破,而出现三种情况,即男方全部承担、男女方共同承担和女方主动全部承担,女生的恋爱支出甚至有超过男方的情况。传统与现代生活方式在当代大学生中被充分演绎。
c、当前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偏颇的原因分析
当前大学生在消费上出现无计划消费、消费结构不合理、攀比、奢侈浪费、恋爱支出过度等问题,既与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有关,也与家庭、学校教育缺乏正确引导不无关系。今天的大学生生活在“没有围墙”的校园里,全方位地与社会接触,当某些大学生受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侈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袭时,如果没有及时得到学校老师和父母的正确引导,容易形成心理趋同的倾向,在校风建设上注重塑造和强化学生良好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消费习惯,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d、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建议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激烈的社会转型过程中,虽然社会经济与以往比较已经取得卓越的成就,但是放眼世界,我们离工业化发达国家的距离还很遥远。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栋梁,引导大学生继续保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念,反对奢侈浪费、盲目攀比、过高消费等不良消费风气,加强大学生健康的消费观念的培养与塑造,在当前国情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要正确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消费心理和行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加强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的调查研究。我们认为今后老师应当重视和加强对大学生消费状况的关注,注重研究我们的消费心理与行为,从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我们养成健康消费心理,形成正确的消费观。
2.培养和加强大学生的财产管理能力,指的是一个人在财务方面的智力,即对钱财的理性认识与运用。专家指出,财商的概念是与智商、情商并列的现代社会三大不可缺少的素质,也是现代教育不可忽略不宜回避的话题。可以这样理解,智商反映人作为一般生物的生存能力,情商反映人作为社会生物的生存能力,财商反映人作为经济人在经济社会里的生存能力。财商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其二,正确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我们建议老师围绕这两方面的内容,在“两课”教学活动中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以达到教育目的。
3.大学生良好消费风气应该成为良好校风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校风是师德师风和学生学习、生活作风的有机组合。其中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是体现学生生活作风的体现。
五、分析
当前大学生在消费上出现无计划消费、消费结构不合理、攀比、奢侈浪费、恋爱支出过度等问题,既与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有关,也与家庭、学校教育缺乏正确引导不无关系。
1,今天的大学生生活全方位地与社会接触,当某些大学生受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侈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袭时,如果没有及时得到学校老师和父母的正确引导,容易形成心理趋同的倾向,当学生所在家庭可以在经济上满足较高的消费条件时,这些思想就会在他们的消费行为上充分体现。
2,父母在日常生活消费的原则立场是子女最初始的效仿对象。有些父母本身消费观念存在误区,又何以正确指导自己的孩子呢?
3,学校教育环境对学生消费观念培养的重要影响作用。可事实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消费观教育还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不足 “两课”教学中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指导不够。由于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了解不够全面和客观以及课程设置等因素,与人生观、劳动观、金钱观、国情观等重要思想观念紧密相关的消费观的专题教育在思想品德修养课中没有充分开展,从而也难以达到真正的指导目的。
另外,校风建设范畴中普遍缺少倡导大学生勤俭节约生活消费观的内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除了在个人喜好、穿着打扮等较少方面比较注重突出个性以外,他们对于时尚品牌、基本生活用品、生活费用的额度等主要消费内容都具有群体从众心理。高校校风主要体现的正是学生的群体心理和行为特征。在校风建设上注重塑造和强化学生良好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消费习惯。
六、结论与建议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的消费心理总体上处于成长健全期。他们在质量、价格、品牌、情绪等诸多影响购买的因素里面,他们首先考虑质量的因素,但更注重品牌与情绪的影响。因此可以说大学生充满的是感性而略掺有理性的消费观。而对于流行与时尚的追求似乎更是一个令人彷徨的十字路口。适度的追求是合理的。但过分的攀比会产生危险的影响。
那么对于大学生在消费中产生的问题,我们能提出什么建议:
1.增强独立意识,培养和加强理财能力
a,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b,正确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
2.克服攀比情绪
树立适应时代潮流的、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逐渐确立正确的人生准则,给自己理性的定位。
通过这次调研,我们基本掌握了当代大学生消费心理趋势及现状。大学生的基本生活消费大体上是现实的、合理的,但离散趋势明显,个体差异大。在以寄生性消费为主的大学生中,培养独立的理财能力、科学的价值观应是当务之急。
3.形成大学生良好消费风气
良好校风是师德师风和学生学习、生活作风的有机组合。其中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是体现学生生活作风的重要部分。一旦良好的消费习惯得到培养和加强,就会对良好校风的塑造起促进作用,并形成校风助学风的良性循环。因此,应该把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设计有关大学生健康消费理念的活动专题,并且持之以恒,以大学生良好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促进良好生活作风的形成,进而促进良好学风、校风的巩固与发展。
大学生消费调研报告 篇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政治、教育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也有很大变化!对于大学生而言,大学期间是需求不断扩张的发展时期,因而特别想以新异的消费形象,向社会展示自身成长成熟。他们希望通过消费上的新潮、时尚、前卫来展示青春的活力,显现自我的能力与价值,以便在注重经济价值的现代化社会中引起公众的刮目相看,获得更多脱颖而出的发展机会。在调查中,有的大学生认为,“社会在发展,消费是动力,追求前卫和引领社会消费潮流也是大学生对社会进步的贡献。”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状况多方引导健康发展
提高大学生生活质量,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不仅是学校和家长的愿望,同时也是国家和社会关注的问题。在某种意义上说,发展大学生消费文化不仅可以丰富大学生生活,还可以以消费促生产,带动经济的持续增长。但在充分肯定大学生消费积极因素的同时,也不能不看到大学生在消费中的一些偏差。
本调研报告针对我校大学生的消费情况及其看法进行了一次较为深入的实地调研,通过对学校各年级各层次同学进行抽样问卷调查,同时结合其他高校的调查报告,我们发现当前大学生消费情况在总体健康发展的大背景下,还存在诸多问题,如:不善于理财的赤字消费,靠借贷维持而不计偿还能力的超前消费,高于家庭或负收入水平和支付能力的早熟消费,偏信广告的盲目消费,追求虚荣的炫耀消费,不考虑自身实际情况、只求和别人一样的攀比消费,暴殄天物的奢侈消费等。因此,如何理性看待当前大学生的消费情况,如何正确引导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家庭和学校乃至社会在这过程中又应该充当什么样的角色,已是关系到当代大学生消费观念等多方面健康发展的关键。
1、消费状况调查数据
(1)家庭平均月收入。经调查,家庭平均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学生占23%,1000元~5000元占67%,5000元~10000元占7%,10000元以上3%。其中家庭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学生来自城市的占4%,来自农村的占96%。可见,大部分贫困学生来自于农村,我国的城乡差别仍然巨大。而生活奢侈的学生绝大部分来自于城市。该数据与中国人目前的收入水平基本吻合:绝大部分中国人家庭夫妇月收入为2千元~5千元,贫困家庭与特别富裕家庭都是少数。一般来讲,贫困家庭大学生的每月消费支出较少,而特别富裕家庭大学生的生活可能较奢侈,比如有的学生在校期间购买了20多万元的轿车。这在我们学校是实实在在存在的。
(2)月平均消费金额。月平均消费金额500元以下的占9.5%,500元~1000元占72.5%,1000元~20xx元占14%,20xx元以上
占4%。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的月平均消费金额为500元~1000元,每月消费金额超过20xx元的只占4%,社会上一些舆论认为大学生代表着高消费,代表着奢侈浪费的看法是片面的。
(3)每月的生活费。大学生的生活费主要来自于家庭,也有一部分学生通过打工赚取生活费甚至学费。感觉生活费月月有余的学生占6%,感觉刚好够花的占51.5%,感觉不够花的占42.5%。可见接近一半的当代大学生用钱缺乏计划性,缺乏理财能力。感觉月月有余的学生中,大一学生占69%,由此可见大一新生刚进校门时消费项目较少。而感觉钱不够花的学生中,大一至大四学生分别占16%,6%,44%,34%,可见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消费项目逐渐增多,大三时恋爱的学生多,感觉钱不够用的学生比例最高。
(4)费方式。大学生在消费时选择能省则省的占10%,有计划消费的占32%,想花就花的占54%,选择其他的占4%。可见许多大学生的消费方式比较随意,缺乏计划性,所以导致钱不够花。
(5)每月的饮食开支。每月饮食开支在300元以下的学生占10%,200元~400元占48%,400元~600元占32%,600元以上占10%。每月饮食开支在200元以下意味着每天的饮食开支只有6元多一点,在目前学校食堂一个炒肉3元钱左右的条件下,意味着这样的学生每顿饭只能打一个菜,每天只能吃一顿肉。而每月饮食开支在600元以上的学生,除了正常的就餐外,几乎天天买饮料喝。而这些数据与其他地区(如北京、上海)相比又是很低的,这主要是因为绵阳地区物价水平相对较低。无论是否贫困生,饮食开支在消费总额中占了绝
大部分,这是符合健康的消费构成的。调查发现,大学生中一直存在一股外出聚餐和请同学吃饭的热潮,这方面的开支虽然不算大,但也是造成大学生消费高的一个原因,这说明大学生已经逐渐有了社会交际方面的消费。
(6)平常购买学习资料的钱。大学生每学期购买学习资料的钱,10元以下的'占41.5%,10元~50元占49.5%,50元~100元占6%,100元以上占3%。可见大学生平时买书的并不多,除了一部分考研、考各种资格证的学生外,一般不买教科书以外的书。
(7)每月与恋爱相关的开支。本次调查遗漏了恋爱开支,但据我们调查过程中口头了解到:在每月与恋爱相关的开支中,选择50元以下的占12%,50元~100元占4.5%,100元~200元占15.5%,200元以上占22%,另外46%的学生回答没有恋爱。由此可见谈恋爱的学生,每月在恋爱方面要比其他学生平均多支出100元以上。
(8)平均每月电话费。平均每月电话费支出在20~30元以下的大学生占20%,30元~50元占38%,50元~80元占36%,80元以上占6%。大多数大学生的电话费支出在50元~100元之间。少数学生远程恋爱,煲电话粥,导致每月话费在150元以上。
(9)每月用于上网的平均消费金额。大学生每月用于上网的平均消费金额在10元以下的占8%,10元~30元的占21%,30元~50元的占39%,50元以上的占32%。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都只是适当的上网,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学生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多。
(10)当手中有余钱时最愿意选择的消费项目。29.5%的大学生选择吃喝,24%选择旅游,17.5%选择穿着打扮,16%选择上网吧,7%选择储蓄,5%选择买书,1%选择其他。可见民以食为天,吃喝还是主流。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大学生们也重视自己的穿着打扮,追求时尚成为部分学生的副业。还有很多人选择外出观光旅行,可见大学生已经成为青年旅游者中的主体。迪厅,KTV等娱乐方式也正日渐受到大学生们的宠爱。
(11)采用哪种方式进行消费。大部分学生购物都喜欢现金消费,三分之一左右的同学喜欢银行卡信用卡消费方式。可见,一些比较先进的消费方式已经进入了大学生的生活中。大大小小的校园卡、银行借记卡会成为大学生钱包里的必备品。学生使用信用卡也逐渐悄然成风。但与此同时也有许多同学是选择在学校周边的商业区购物。
(12)男女生间的消费差异。调查结果显示:现代的大学生中,男女方恋爱支出基本成持平趋势,部分女生恋爱支出还甚至超过了男生。在建立和培养自己人际关系方面,男生的开销远比女生大,而在形象包装方面,女生又会略胜一酬。在对于每月支出是否有预算有计划的这一项调查中,选择有计划的女同学为42%,男同学则为37.1%。
(13)日常资金来源和家庭收入。调查发现,大学生主要的经济来源是家里提供。其中贫困生勤工俭学的人数比普通学生多出十个百分点。而贫困生对于外出兼职比普通学生有更热切的期望,也会付出更多的努力。可见,家庭较贫困的学生有着更迫切地锻炼自己、早日投入社会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