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三顾茅庐》有感
爱习作提供的读《三顾茅庐》有感(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读《三顾茅庐》有感 篇1
我读了《三顾茅庐》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故事是这样的,曹操占领了北方,刘备求贤若渴,不知怎么办,想到了诸葛亮,他说他很有才能,隐居南阳,就带着关羽和张飞三人一起去拜访,想让他来成就大业。
第一次去请诸葛亮,可是他并不在家,刘备只好带着他们两人失望地离开了。第二次,刘备、关羽、张飞又冒着大雪来到了隆中,想和他来成就大业,没想到,诸葛亮又外出闲游去了。第二次又没有请到,刘备只好留下自己写的一份信,表示对他的敬佩和自己的诚意。转眼间一年过去了,刘备三人又去看一看他。过了一会儿,他们三人到了草庐,诸葛亮正在睡觉,关羽说:“咱们去两趟都落空了,这次又在睡觉,我用绳子把他捆起来”。刘备阻止说:“不行,诸葛亮是位大贤人。”张飞说:“诸葛亮不就是个种地的,算什么大贤人。”刘备接着说:“小声点,别把他给吵醒了。”直到诸葛亮起来,他们才开始谈话。刘备把该说的`话都说了,诸葛亮被刘备的诚意打动了,就和刘备分析了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关系,为刘备提出了一个好办法:首先夺取荆州益州作为根据地,对内改革政治,对外联合孙权,南抚夷越,西和诸戎,等待时机,兵分两路进攻曹操,成就大业,这就是著名的“隆中对”。
通过阅读《三顾茅庐》的故事,我深深地体会到刘备勇往直前,永不放弃的精神。每当我们认定了目标以后,就要一步一步地去努力,不管遇到任何困难,都要坚持再坚持,失败乃成功之母,只要我们在失败中不断总结经验,就像刘备一样,谦虚谨慎,尊重他人,我们是学生,就更应该尊重老师、家长,向优秀的同学学习,认真刻苦地学习,遇到了学习中的困难,多请教他人,长大后才能做一个对国家,社会有用的人。
读《三顾茅庐》有感 篇2
三国时期,刘备因缺少人才,去拜访了诸葛亮,想请他出山帮刘备打天下。前两次,因为诸葛亮不在,落了空,第三次终于拜见到了这位卧龙先生,在刘备的真诚邀请下,诸葛亮觉得刘备是真心诚意的,于是便随他一起出山,开拓了一片江山。出山后,两人关系一直相互融洽,刘备常说:“我得到诸葛亮,就像鱼儿得到了水啊!”
读完《三顾茅庐》,我不禁掩卷长叹:真诚,是人与人之间沟通最好的桥梁。
有了真诚,朋友就会真诚对待你,朋友就会成为我们最好的.倾诉对象,成为安慰我们的贴心知已,成为我们快乐成长的伙伴。只要真心诚意地对待每一件事,成功就不会离我们很远。记得有一次竞选班干部,我认为在演讲时只要随便说一点就行了,而其他的同学都经过精心准备。演讲时,别的同学都讲得很好,打动了许多同学和老师,而我仅说了几句,没有体现我竞选的真诚,那一次,我落选了。第二次,我吸取了上次的教训,认真准备了演讲稿,竞选时,我说得绘声绘色,赢来了一片掌声,我成功了——真诚帮助我赢得了成功。
刘备不仅对诸葛亮的真诚让我感动,他爱才、尊才的
品格也令我久 久难忘。诸葛亮出山后,一生追随刘备,而刘备对诸葛亮也处处尊敬,甚至在临终托孤时,让诸葛亮担起复汉的重任。正是由于这份真诚,让诸葛亮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我们在学习成长过程中,要相互尊重、相互爱护,培养自己优秀的品质,努力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用真诚成就自己的一生
读《三顾茅庐》有感 篇3
《三顾茅庐》是出自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的一个章节,主要讲述了刘备与张飞和关羽三人,三次登门拜访诸葛亮,请他出山。其中我最为欣赏的一个人物是刘备,因为他礼贤下士,非常自谦,对人都是真心相待。正是因为刘备在诸葛亮门前苦苦等待,所以诸葛亮才被刘备坚持不懈的努力和真心打动了。我们要学习刘备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
其实我们现实中也有很多像刘备这样的人。像外国的著名科学家爱迪生,在他发明灯泡的那段时间里,他不知道失败了多少次。他一直在坚持做实验,决不放弃,终于在最后迎来了成功的喜悦。像中国古代的大书法家王羲之,之所以他能变成众所皆知的书法家,和他的坚持和努力是脱不开关系的。他为了练出一手好字,甚至一池的`水都被他染黑了,变成了我们口中的墨池。
虽然坚持就是胜利,这句话人人都会说,可还是有一些人将它作为耳旁风。他们总是嘴上说着我要努力,我要坚持,可真正做的时候,他们却事情做到一半,遇到一点挫折就放弃了。最近我们正在写21天的读书打卡,相信,我们如果每天都写一点,每天都多积累一点,这样坚持下去,我们的作文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总有一天,我们必将迎来成功,让我们一起加油吧!
读《三顾茅庐》有感 篇4
今天,妈妈终于给我买了【三国演义】这本书。我拿到心爱的书,一口气读了六十页。这里面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刘玄德三顾茅庐}这一段。
这段讲的是:自从徐泽介绍卧龙先生后,刘备心里一直想拜见卧龙。终于,有一天,刘备带着关,张二人来到卧龙岗。这里的农民告诉刘备,他们的农歌都是卧龙先生写的,听了农民的话,刘备更加佩服诸葛亮了。刘备找到小茅屋,可是,小童子说:诸葛亮不在。
第二次,刘备冒着大雪,骑着马又去请诸葛亮,可是,诸葛亮还是不在。
第三次,刘备不顾关,张二人的阻止又来到了卧龙岗。这一次,诸葛亮终于被刘备的.诚心感动。于是,诸葛亮做了刘备的军师。
这个典故告诉我:请求别人帮助时要诚恳,不能虚情假意,这样才能得到他人对你的信任。我还要学习刘备礼贤下士的态度,不懂得就要问,这样才能有进步。
读《三顾茅庐》有感 篇5
大家一定知道三国中一个重要人物诸葛亮吧?他神机妙算,足智多谋,曾帮助刘备火烧新野、智取汉中、七擒孟获、空城退敌等等。刘备得到诸葛亮后便如鱼得水,横驰与三国之中,并建立了蜀国,这一切都归功于军师诸葛亮,但大家要知道,刘备是坚持不懈三次方把诸葛亮请下山的。
三次,大概再怎么敬贤的人也无法做到吧。第一次,刘关张三人一同去拜访诸葛亮,诸葛亮不在家。如果当时刘备就放弃了,那么,就错失了一位人才,当然也无法达成刘备他统一中原的心愿。第二次,刘关张三人还是去了,而且是冒雪而去的,有人认为一个乡野村夫并不会有太多的知识,,还得让刘备亲自冒雪去请,实在是太不值得了,但是刘备,他依然坚持着自己的想法,去。可是事情往往并不那么的巧,诸葛亮还是不在,刘备等人还是怏怏而回。如果换做是我,我一定不会去拜访第三次,诸葛亮一个山野村夫,我去拜访他两次已经算是瞧得起他了,既然他不在,就不请他做军师,再说,一个从小住在山里的先生,文化能高么,去也是白去。然而刘备,他仍不顾他人的劝阻,执意要去,正所谓“金诚所致,金石为开”,刘备终于见到了诸葛亮,并且诚心诚意地请诸葛亮来做军师,诸葛亮被刘备三顾茅庐的诚心所打动,答应下山,帮助刘备实现统一中原的.夙愿。其实,刘备得诸葛亮靠的是什么,靠的是坚持不懈。
读《三顾茅庐》有感 篇6
在公元207年的三国时期,刘备的谋士徐庶之母被曹操抓走,徐庶不得不接受曹操的要求,去曹营为曹操效命。临走前,徐庶为刘备推荐了诸葛亮。于是,刘备亲自上门请诸葛亮,却被拒之门外。经过刘备再三请求,诸葛亮终于同意出山。
这一片段几乎所有人都会认为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情,是的,我也一样。但在为刘备高兴的同时,我也十分感叹:诸葛亮,才高八斗,满腹韬略。如果刘备不去请他,徐庶不去推举他,难道他就如此在那深山老林、闲云野鹤中孤独终生?将自己的知识永远埋藏?怀着一事无成、怀才不遇的感伤死去?眼看着老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中,自己却空怀一身抱负,一生都未曾为这个世界做出什么贡献?
诸葛亮的想法是中国的传统思想:做人要矜持,谦虚,不能显摆。虽然说做人要谦虚,但过度的谦虚就会导致不自信。诸葛亮就是太过谦虚,而贬低了自己的能力。但他是幸运的,他遇上了刘备。所以,他才留下了草船借箭、木牛流马等一段段佳话。
其实有时候,我们自己明明有能力,却对自己不自信,犹犹豫豫的,一个个机会就会从眼前飘走了,到头来,还是一事无成;还有时候,我们在和别人竞争时,由于太过谦让、保守,认为自己这也不如别人,那也不如别人,所以使原本触手可及的.机会往往被别人抢去。其实,这种没有意义的谦虚是没用的,不但不会让人尊敬你,更会让别人认为你是一个不自信的人。
来吧,不需要刘备或徐庶,做一个自信的自己,让世界看到你的光芒!看到一个自信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