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让梨读后感
爱习作提供的孔融让梨读后感(精选5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孔融让梨读后感 篇1
读孔融让梨的故事有感相信大家都听过或看过孔融让梨的故事吧。在故事中,四岁的孔融在吃梨的时候挑了一个最小的梨给自己吃,大的留给五个哥哥和一个小弟弟。爸爸问他为什么这样做,得到的回答是:哥哥比我大,所以要吃大梨。弟弟比我小,我是哥哥,应该把大的让给弟弟吃。爸爸大笑:“好孩子,好孩子,真是一个好孩子。”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人不要自私,要大方。
还告诉我们做事要先别人,后自己。俗话说“先人后己”就是这个道理。故事中,孔融的一举一动,再加上他那惊人巧妙的回答,显得他格外的.懂事、礼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虽然这个故事很短,但它把每个人的一举一动都描写得非常细致,好像我就是一个旁观者一样。孔融四岁就知道让梨,可见他是多么懂事啊!我们也要懂得尊敬师长、礼貌待人。
所以,请永远记住孔融,记住《孔融让梨》这个故事。
孔融让梨读后感 篇2
孔融是东汉末年的文学家,他有兄弟七人,他排行第六。孔融很小的时候,就懂得友爱和谦让。在他四岁那年,有一次全家人一起吃梨,母亲把洗好的梨好在一个盘子里,从中选了一个最大的梨,递给孔融,孔融没有接受,而是挑选了一个最小的梨,吃了起来。父亲非常好奇,问他为什么不吃大的而吃小的,孔融说:“因为我年纪小,当然应该吃最小的啊!”读完这个故事之后,我很受感动,孔融这么小就懂得尊敬兄长、友爱谦让的道理,他的品德是我们从小就应该学习的。谦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种能化解人与人之间矛盾的救济药。它可以让我们的`生活和谐,作为学生的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这种美德,这样我们的社会才会变得更加美好。今后我一定要以孔融为榜样,学会礼让,在学校多帮助同学们,在家里也不能什么都自己占有,有好的东西应让给爸爸妈妈共同分享。
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努力,做一个谦让有礼的好孩子吧!
孔融让梨读后感 篇3
今天,我读了《孔融让梨》这篇故事,是我深有感触。
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小孩叫孔融。一天孔融的妈妈买了一些梨,当梨端上桌的时候她给小孔融一个最大的梨,孔融却把梨给了哥哥们,自己却挑了一个最小的`梨津津有味的吃了起来。 孔融当时才四岁,就懂得了应该把最好的东西留给别人,而我们现在还有很多人不尊老爱幼。比如在汽车上,有一个小孩和一位老人站在我面前。那个小孩有可怜巴巴的眼神看着我,希望我给他们让个座,但是我为了自己的利益,一直坐在哪里无动于衷。现在回忆起来我太自私了,我应该在他们上车的一刹那就站起来给他们让座,我后悔莫及。 不但公车上的人很自私,就连食堂里的人也这样。下课铃一打,同学么就争先恐后的来到食堂。刚来到食堂同学们就蜂拥而上,挤得挤,推的推,大家都想第一个吃上饭,食堂立刻变成了一个闹市。其实只要我们互相谦让,也不会有人受伤。 我一定要发扬孔融的精神,做一个尊老爱幼,懂得谦让的人。
孔融让梨读后感 篇4
今年五一假期,我读了《孔融让梨》这个故事,它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孔融让梨》主要讲了童年时的孔融很聪明、懂谦让。有人送了一筐梨给他家,哥哥弟弟纷纷挑大的吃,可孔融只捡了个最小的。爸爸很纳闷,便问他:“融儿,为什么不拿大的吃?”孔融说:“哥哥们比我大,自然取大的吃;弟弟们要长身体,所以也拿大的吃。”
读完故事,我不禁想起自己平时的一些行为。记的有一次吃晚饭的.时候,我看见饭桌上那香喷喷的鸡翅,我的口水犹如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我马上伸手抓起鸡翅狼吞虎咽地吃起来,还把它拖到我前面。并向大家宣布:“这道菜只许我一人享受!”
读了《孔融让梨》这个故事,我感到十分惭愧,那时孔融才四岁,就懂得谦逊礼让,现在我终于明白:我应该向孔融学习,不自私,懂的谦让,还要常常替别人着想,我喜欢的,爸爸妈妈应该也喜欢。我以后应该先把好吃的给长辈们尝尝,然后才自己享用。我决心做个小孔融。
孔融让梨读后感 篇5
今天,当我再一次翻开《孔融让梨》时,我的心在震撼。“谦让”,一个简单的词,却有着多么丰富的涵义。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在东汉末年有一位叫孔融的文学家,有五个哥哥和一个弟弟。
孔融四岁时,妈妈买了几个梨子回来,父亲让孔融先挑。可是他不挑好的,不拣大的,只拿了一个最小的。父亲见了,感到很纳闷,就问孔融:“这么多的梨,又让你先拿,你为什么不拿大的呢?”孔融回答道:“大的留给哥哥吃。”父亲又问他:“你还有个弟弟呢,弟弟不是比你还小吗?”孔融说:“我比弟弟大,是哥哥,所以弟弟要吃大的'。”听了孔融的话,大家都夸他是个懂得谦让的好孩子。
看完全文,我自惭形秽。孔融四岁时就知道谦让,而我呢?我已经上五年级了,可是我从来没有真正的谦让过。今天,我终于感悟,谦让是多么的伟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