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童年读后感1000字

2025/07/22读后感

爱习作提供的童年读后感1000字(精选5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童年读后感1000字 篇1

年初,学校给每位教师发了一本孙云晓所着的《扞卫童年》。利用业余时间,我阅读了这本值得一读的教育书籍,这本书对于我这样的新教师来说受益匪浅。孙云晓是当代中国最具有影响力的教育专家,他的一系列教育观点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比如说“要警惕青少年‘情感荒漠化’”“孩子为什么会出现童年恐慌”“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康人格”“儿童教育的全部使命是发现儿童,解放儿童,发展儿童”“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其中“儿童教育的全部使命是发现儿童,解放儿童,发展儿童”这一教学理念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也让我反思良久。

读了孙云晓的《扞卫童年》,回忆自己的过去,不禁思考自己曾对学生的教育:自己把学生真正当孩子看了吗?我了解他们的真正需要吗?我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有多少?我除了希望他们考出好的语文成绩慰藉我自己那份虚荣心之外,又有多少爱是“纯粹的”呢?我的学生需要我这种“强买强卖”的无私之爱吗?现在,我真正的体会到,爱学生是没有条件的,老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最需要的就是真诚地为学生付出爱心。如果不能付出真爱来对待学生,学生就会敏感地认识到老师对自己只是训斥和说教,而不是真正为了他们的成长。

我觉得教师爱学生,不单要爱好学生,更要爱学习差的学生。教师的爱应该是阳光,让所有的学生得到沐浴,滋润每一个学生的心灵,在教师的眼里不应有坏学生。在学生的眼里感到老师的爱是公正的、公平的、无私的,让学生感到老师可亲、可敬和依赖,这样学生有话愿意向老师倾诉和老师沟通。

教师爱学生,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的成长。学生成长是需要一些时间的,当你觉得学生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时,不要灰心,更不要把学生打入冷宫,要耐心等待,教育常是三分教七分等,在等待和帮助中让学生成长。再者学生是千差万别的,不可能完全一样,有的学生会乖巧听话,也有的学生比较淘气。教师要看到差别,对每个学生不同特点给予尊重。应明确没有尊重就没有爱,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更应尊重学生个性品质的发展。教育学生的前提是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前提是尊重学生,如果因学生淘气就将其看作是有问题的学生,这样根本算不上尊重学生,教育的全部秘诀是真爱。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儿童观,以满腔的热情迎接那些淘气的学生,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引导,使每一个学生都向良好的方向发展。

教师爱学生是无条件的,只有这种无条件的爱,才让学生感到真切自然。唤起学生愉悦之心,奋进之力,因此而走向成功。

童年读后感1000字 篇2

默默地合上书本,闭着眼深呼吸,这本叫做《童年》的书,是在某个很平凡的下午翻开它的第一页。

《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讲述了阿廖沙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前苏联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写出了高尔基对苦难的认识,对社会人生的独特见解,字里行间涌动着一股生生不息的热望与坚强。

当我读完这本书的时候,感觉有些压抑,可能是被文中的气氛给感染到了吧。

阿廖沙的父亲在他三岁的时候已经离开了他,虽然阿廖沙那时候还很小,不过我猜阿廖沙也很心疼吧,自己深爱的人离开了自己,能不心疼吗?躺在昏暗昨小房子里,穿着一身白衣裳,光着脚的那个人,已经不能再见到了, 失去了父爱的童年不是一个完整的童年。阿廖沙的母亲在知道自己心爱的丈夫离开人间的时候,想在孩子面前树立自己的坚强形象,可是眼泪还是不争气地往下流,她在哭,哭到手都抖了,可见她是多么喜爱她的丈夫。

没人知道她有多么想替躺在地上的这个男人与这个世界别离。

因为父亲的去世,令到他们母子两个没办法在这里生存下去,就这样,阿廖沙跟随悲痛欲绝的母亲和慈祥的外祖母到专横的、濒临破产的小染坊主外祖父家。

外祖父是个很奇怪的人,脾气时好时坏,阿廖沙经常遭受到他的毒打,阿廖沙某次毒打过后,外祖父却“意外”地来看望他,还给他说了很多自己的故事,阿廖沙从那天起觉得外祖父并不是很可恶。善良的外祖母也经常处处护着阿廖沙。在外祖父的家中,阿廖沙认识了他的亲戚,两个贪得无厌,自私自利的舅舅,为了争夺财产不停地在吵架,我猜那时候阿廖沙的心情应该很沉重吧,明明是一家人,应该开开心心地生活在一起,互相帮助,却因为财产的问题每天闹得不可开交,谁不想拥有一个和和气气的大家庭?谁不讨厌那个自私自利的混蛋?

其实他也想过调节家里的关系吧,只是他没有能力。

阿廖沙的童年是在贪婪,残忍,愚昧,亲人之间的勾心斗角中度过的。虽然这样,不过他认识了深爱着自己的伙伴“小茨冈”,每次遭到外祖父毒打的时候,小茨冈都会用胳膊挡住外祖父打在阿廖沙身上的鞭子,我猜那时候阿廖沙的心里面很幸福吧,除父母跟外祖母外还有人对自己这么好。小茨冈那么好的人,有时候却去偷窃东西,外祖父知道后不但没有批评,反而表扬,从这里可以看出外祖父的贪得无厌,小茨冈在帮二舅雅科夫抬十字架时给活活的压死了。阿廖沙那时候肯定好心疼吧,不过应该也有些麻木了吧,已经是经历过一次了。

我在想,小茨冈在他的年龄段正处于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地玩耍,可是却因为家庭的环境被迫谋生,从前的我还一直抱怨着什么,不过看完小茨冈的经历以后,我会好好地珍惜着我眼前的一切,我不想后悔,我会抓紧我现在所拥有的一切。

童年读后感1000字 篇3

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时常会遇到一些困难,但在家人和朋友的关爱中,我们都会勇往直前克服困难。

《童年》的主人公阿廖沙,自从他失去父亲,被母亲带到外祖父家后,他见证了两个舅舅为争夺家产而争吵打架。这些家庭琐事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他幼小的心灵,第一次感受到生活中存在的善与恶,爱与恨。主人公的外祖母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有着圣徒一般的宽大胸怀。

主人公阿廖沙的成长之路很坎坷,三岁丧父,11岁失去母亲,他很少得到别人的关爱。但有一个人,他的外祖母给了阿廖沙很多的爱。当阿廖沙感到害怕伤心时,外祖母总是会陪在她的身边,还经常给他讲一些怜悯穷人和弱者,歌颂光明和正义的故事,并对他进行了有益的教导,使阿廖沙不再孤独,让他看到了自己的存在。在这个冰冷的世界里,因为有了外祖母时刻庇佑着他,关心他,给予他无限的温情与关爱,才让他在生活条件困苦时,失去爸爸妈妈时,遭受外祖父毒打时,都能够挺过这些难关,充满信心与希望的生活下去。

每次看到关于阿廖沙外祖母的情节时,我就想到了外婆,在我五个月时,我的奶奶就离我而去了,但我并没有因此缺少奶奶的关爱,外婆代替奶奶给了我关爱。

我两岁时就开始与外婆一起生活,与外婆有了深厚的感情,外婆很疼爱我,甚至可以说对我是溺爱。从小到大,外婆没有打过我,也很少骂我,平时别人拿了什么好吃的好喝的给她,他都会留起来给我吃,自己不舍得吃,也不给外公和舅舅吃。我讨厌吃药,尤其是吃颗粒的药,不管是多大还是多小的药,我都吞不下去,每当这时,外婆都很有耐心,她就用水把药融化,然后想方设法的哄我把药喝掉。

小时候的我很顽皮,记得有一次我放学后,把书包放在桥梁上,然后从书包里拿奶喝。结果我没放稳刚从书包里拿出来奶,书包就“咚”的一下掉到水里去了。在一位高年级姐姐的帮助下,我的书包终于从河里抢救回来了。但打开书包,我发现书包里的书和本子都湿了,上面的字都看不清楚了。读后感·我哭着跑回了家,外婆吓到了,就问我怎么了,我把整个事情的经过都告诉了他。外婆虽然很生气,但看到我哭的这么伤心,就安慰我说没有关系。外公回来后知道了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就抡起袖子想要打我,外公的脾气很暴躁,我知道如果外婆拦着他的话,他可能还会和外婆吵架。虽然如此,但外婆还是和他说了好一番话,最后还是没能拦住他。外公用手打我,我记得那是我生平第一次挨打,我哭的很厉害,外婆很心疼,就买了好吃的哄我,我哭过了好久,才停止了哭泣。

阿廖沙的外祖母和我的外婆都是一样的,他们都给了我们很多爱,让我们拥有了一个幸福充实快乐的童年。感谢你的爱,外婆!

童年读后感1000字 篇4

克西姆·高尔基的《童年》举世闻名。在一个很平凡的星期天下午,我翻开了它。情绪也随着书上一行行黑色的宋体字忽起忽落。

主人公阿廖沙痛苦的童年生活打动着我:四岁丧父,跟随悲痛欲绝的母亲和慈祥的外祖母到专横的、濒临破产的小染坊主外祖父家,却经常挨暴戾的外祖父的毒打。但善良的外祖母处处护着阿廖沙。在外祖父家,阿廖沙认识了很多“安安静静”的亲戚,其中包括两个自私、贪得无厌的、为了分家不顾一切的米哈伊洛舅舅和雅科夫舅舅,还有两个都叫萨拉的表哥。朴实、深爱着阿廖沙的“小茨冈”(伊凡)每次都用胳膊挡外祖父打在阿廖沙身上的鞭子,尽管会被抽得红肿。但强壮的他,后来却在帮二舅雅科夫抬十字架时给活活的压死了。

阿廖沙的童年是在一个典型的俄罗斯小市民的家庭里度过的:贪婪、残忍、愚昧;父子、兄弟、夫妻之间勾心斗角;为争夺财产常常为一些小事争吵、斗殴……但在这个黑暗的家庭里,有一个勤劳、坚强、善良的外祖母。她常常给阿廖沙讲好听的神话故事,也潜移默化地教阿廖沙做一个不想丑恶现象屈膝的人。

阿廖沙的童年是黑暗的,就像阿廖沙的家庭一样。周围残酷的事情太多了,有时甚至连阿廖沙自己都不敢相信竟会发生那样的事情。但好在有外祖母——全家人的精神支柱。阿廖沙也还认识很多其他的人:搬进新房子后的几个房客、隔壁的三少爷,等等。阿廖沙从家人的一些“奇怪”的举动中懵懂的明白了一些道理。

和阿廖沙相比,我们的童年是灿烂的,是彩色的;是没有烦恼痛苦的,更是无忧无虑的。有那么多的孩子甚至不懂什么叫做“打”,因为我们从没有经历过被人打、被人拿鞭子抽的滋味。那也许是一种无法想象的痛苦吧。当然,除此之外,我们的生活中也很少有家人之间的勾心斗角,为争夺财产而打架斗殴之类贪婪、凶狠的事情。更不会发生残忍的把某个无辜的人无端地折磨致死这类想都没想过的“恐怖事件”。天哪,如此比较,我们的童年和阿廖沙的有着天壤之别。我们每天生活在蜜罐儿里,被甜水泡着,被金灿灿的钱堆着……我们是多么幸福呀!我们从来不用考虑衣食住行,这让大人么操心就足够了,还轮不到我们呢。

但拥有着这些,我们并不知足。我们总是奢求更多。因为,在我们眼里,大人们挣钱是那样的容易,似乎都不费吹灰之力。我们多天真啊。的确,我们不用像阿廖沙那样只十一岁就到“人间”独自闯荡。但读过《童年》之后,我们应该悔过自己曾经的奢侈,我们应该不再浪费,我们应该学会珍惜。

那么,就从现在开始吧。我们不再奢侈,不再浪费;我们开始为长辈着想,体谅他们;我们更应该开始满足自己的幸福生活。为了以后,为了将来,为了我们到“人间”的那一天。

童年读后感1000字 篇5

人们都说书本是我们的精神食粮。

在我看来,高尔基笔下那个鲜活的人物阿廖沙的性格就是给我们前行力量的源泉,滋润着我们干涸的心灵,让灵魂在散发着油墨香气的书本里释放……

阿廖沙的母亲和姥姥在他父亲去世后把阿廖沙带到了外祖父的小染坊,但这时,外祖父的家业已经开始衰落。外祖父因此性情开始暴躁,经常打姥姥和孩子们,而两个自私,贪得无厌的舅舅又经常为分家而不顾一切的吵架,使这个本来就不辛的家庭又弥漫了一层仇恨之雾。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他由此对身边的人充满恐惧,母亲不堪忍受这样的生活,走了。尽管如此,阿廖沙却交到了朴实,深爱着自己的“小茨冈”,还有热爱生活,乐观,积极向上的“好事儿”等等的好朋友,但他们最终还是没有陪阿廖沙走到最后,纷纷离开了阿廖沙。

就是这样的一部可以说是悲剧的小说,却给了我无比的震撼:

我震撼,因为我没想到一个人竟然能够毒打自己的家人,但是书中的阿廖沙的祖父却正是这样的人,他把自己的痛苦放大发泄在他人的身上,难道遇到不如意的事就得通过这样的方法来解决吗?其实不然,大家政治课上都学过如何排解不良情绪吧,我们改变坏心情的方法太多太多,如果总是用消极的方法来解决的话,那么我们最后不仅伤害了家人,自己也不会好受吧!

我震撼,因为我看到人性最丑恶的一面,阿廖沙的舅舅们竟然在家人最需要支持和帮助的时候,提出瓜分财产,贪得无厌的他们是这个家庭的毒瘤,难道非得家破人亡他们才肯罢手么?

我震撼,更是为了阿廖沙!他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下也坚持读书写字,年幼的他为了读书,还常常要去捡垃圾,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他坚韧不拔的意志力是我不得不折服,这让我想起了咱们中国的车胤用口袋装萤火虫来照书本,孙康利用雪的反光勤奋苦学的故事,他们的故事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学子,突然想到以前爸爸告诉我的经历,小时候,爷爷奶奶没有很多钱为爸爸买本子,那时的他很懂事,一本本子有多种用途,先用来写作业,用完了就打草稿,最后还能在上面练字,过去听爸爸说的时候我还不以为然,认为他那是“死心眼儿”,现在一想,或许我们这一代,缺少的就是这样的精神吧!

当然,我的震撼也是因为阿廖沙的两位知心好友,或许正因为他们的种种精神,才使得阿廖沙可以走过那段艰难的童年生活吧!

虽然我们的生活称不上锦衣玉食,可是我们的温饱总有着落吧,我们不必为了学费而奔波吧!

可是我们未必能够学得比阿廖沙要好,懂得比他要多,这又是为什么呢?如果我们和他交换环境,我们有可能坚持下去么?所以,我们现在能做的,不仅仅是泛滥我们的同情心,更要懂得学习,友情等财富的来之不易,珍惜我们所拥有的,好好生活吧!

明天又会是崭新的,美好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