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消费调查报告
爱习作提供的当代大学生消费调查报告(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当代大学生消费调查报告 篇1
一、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与观念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本次调查旨在深入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现状、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培养健康的消费习惯提供参考。
二、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以全国范围内的高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随机抽样和分层抽样的方式,共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950份,回收率为95%。
三、调查结果
消费水平
调查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水平呈现多样化趋势。其中,月平均消费金额在800-1500元之间的'学生占比最高,达到48%;月平均消费金额在1500元以上的学生占比24%;而月平均消费金额在600元以下的学生仅占8%。这说明大部分学生的消费水平适中,但也有部分学生消费水平较高。
消费来源
大学生的生活费主要来自于家庭,占比超过90%。此外,部分学生通过打工、兼职等方式赚取生活费,占比约为10%。这表明,家庭依然是大学生消费的主要来源。
消费结构
在消费结构方面,大学生的日常饮食开支占比最高,达到38%;其次是学习资料和用品的开支,占比约为16%;娱乐和社交方面的开支也占据一定比例,约为14%。此外,还有一些学生将部分资金用于购买衣物、化妆品等个人用品。
消费观念
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呈现出以下特点:
(1)独立性:大学生消费观较为独立,更加注重个人需求和价值体系。他们倾向于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进行消费,而非盲目跟风或受他人影响。
(2)注重品质与体验:大学生在消费时更加注重产品的品质和体验。他们愿意为高品质、高体验的产品支付更高的价格。
(3)偏好个性化:大学生更倾向于选择个性化的消费品与服务,追求独特性和个人形象。他们喜欢通过消费来表达自己的个性和品味。
(4)行为趋于理性:大学生消费行为更趋于理性,注重对产品的比较和选择。他们在购物时会多方面考虑产品的价格、品质、品牌等因素,做出更为明智的消费决策。
四、问题与建议
问题
(1)部分大学生存在攀比心理和消费盲目冲动的问题,缺乏理性消费观念。
(2)部分大学生在消费时过于注重品牌和潮流,忽视了产品的实际价值和自己的实际需求。
(3)一些大学生在娱乐和社交方面的开支过大,影响了学业和生活的平衡。
建议
(1)加强大学生消费观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培养理性消费的习惯。
(2)鼓励大学生注重产品的实际价值和自己的实际需求,避免盲目跟风和攀比心理。
(3)引导大学生合理规划娱乐和社交方面的开支,保持学业和生活的平衡。
(4)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和心理健康,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帮助和指导。
当代大学生消费调查报告 篇2
一、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
1.理性消费是主流
价格、质量、潮流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据了解,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这是因为中国的大学生与国外的不同,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自己兼职挣钱的不多,这使我们每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大约在300-800元之间,家境较好的一般也不超过xx元,而这笔钱主要是用来支付饮食和日常生活用品开销的。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我们会尽量搜索那些价廉物美的商品。无论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当今大学生的各种社会活动都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围、开始谈恋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们不会考虑那些尽管价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我们比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档次,但质量、价位也是我们非常关注的内容。
2.追求时尚和名牌是不老的话题
学生对品牌的忠诚度很高,即使在取消高考年龄限制之后,20岁左右的青年仍是大学校园的绝对多数,我们站在时代前沿,追新求异,敏锐地把握时尚,惟恐落后于潮流,这是我们的共同特点。消费在一定程度上会相信自己的真实体验,如果使用某种品牌产品产生好的体验,就会坚持使用,从而逐步形成固定偏好,最终形成使用习惯,保持对此产品良好的忠诚度。最突出的消费就是使用手机,当代大学生们的消费中普遍增加了手机的消费项目。
此外,电脑及相关消费也是我们的追求,小至一张几十元的上网卡,大至电脑都是当代大学生的宠物,用计算机系同学的话来形容,我们简直就把电脑当成自己的“情人知己”。再次是发型、服装、饰物、生活用品,大学校园中都不乏追“新”族。“是否流行”紧随价格、质量之后,成为大学生考虑是否购买的第三大因素。至于名牌产品,当问到“如果经济许可,会否购买名牌产品”时,80%的学生表示肯定。以上充分体现了大学生对追求高品质、高品牌、高品位生活的需要。
二、当代大学生消费状况存在的问题
1.经济独立意识较差,储蓄观念淡薄,财商需培养和加强
“财商”一词的提出者罗伯特·清崎曾经说过:“财商与你挣了多少钱没关系,它是测算你能留住多少钱以及能让这些钱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对“财商”概念的认识时,大多数同学表示陌生。大学生的主要经济来源是家庭,自己兼职挣钱的不多,说明大学生的经济独立意识较差,与欧美发达国家的同龄人16岁就要经济独立来说,差距较为明显。而对于开支部分同学都坦然承认自己对一个学期的花费没有具体预算,很多人把整个学期的钱全带在身上,因为没有合理预算,生活上的开支比较随意,毫无计划性,经常前松后紧,时常会出现“寅吃卯粮”的局面,甚至有些同学还需要想别人借回家的路费。略有剩余的同学也想着如何把剩余的钱花完,只有极个别同学有储蓄的意识。可见,当前大学生的财商需要培养和加强。
2.消费差距拉大,出现两极分化
大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家庭收入基本上决定了大学生的消费水平,我国贫富差距的现实决定了大学生个人消费存在较大的距离,高消费与低消费差距比较悬殊。《青年时讯》20xx年3月11日报导,由山东大学社会系承担的调查显示:大学生的月平均消费额已达到400元,但最高消费额已达到1450元,最低的尚不足90元,前者是后者的10倍还多。郑州轻工业、学院对郑州市五所高校的600名在校大学生调查显示:学生每月最高消费为xx元,最少的只有180元,这意味着一名学生一个月的消费几乎相当于另一名贫困学生一年的开支,这些调查结论是一致的,当前大学生的消费差距打,两极分化比较明显,个体间差异很大。大学生的消费差距增大,两极分化也比较分明,这在我国当前剧烈转型的社会大背景下有一定的必然性,但我们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必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
3.消费结构存在不合理因素
大学生的消费大体有四个方面,基本生活消费、学习消费、休闲娱乐消费、人际交往消费。对大学生的消费结构虽无一致的结论,但从对大学生消费情况的调查来看,目前大学生的消费结构是不合理的。在大学生的月消费中,用于休闲娱乐消费、人际交往消费的比重偏高,而正常的伙食费、书、文具和日用品之处所占的比例较小。另一方面部分女生有的为了保持苗条身材控制自己的'食欲,有的为了节约支出不顾营养需要净选择廉价的饭菜;这种因各种原因削减基本生活开支的现象在男生中也一定程度的存在。
4.过分追求高消费,攀比心理较重
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处在不成熟的阶段,追求时尚与相互攀比的消费心理比较普遍,直接影响到了大学生的消费观,大学生旺盛的消费欲望和前卫的消费观念与非经济独立之间存在着矛盾,过度的追求时尚与攀比,可能会使大学生偏离正确的理性消费,造成一定的社会问题。近年来,大学生盗窃、诈骗等犯罪现象层出不穷,原因就在于为追求时尚的非理性消费。脱离自身实际的“出众”消费,不顾家庭实力“超前”消费,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不惜向别人借钱甚至偷钱以满足自己的欲望等,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虚荣心的驱使又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手机不断更新,电脑频频还贷,买东西讲究名牌,盲目的追逐潮流,使大学生中高消费群里呈现出增多之势,催生了一批大学生“负翁”。
5.恋爱支出过度
另一部分谈恋爱的大学生每月大约多支出100-300元左右,最少的也有50元左右,最高的达到1000元(比如送名贵礼物给对方)。大学生普遍认为为了追求情感需要物质投入,经常难以理性把握适度消费的原则。这是让人感到忧虑的方面。有趣的是,传统意义上谈恋爱的费用支出一般由男方承担的局面已经完全被打破,而出现三种情况,即男方全部承担、男女方共同承担和女方主动全部承担,女生的恋爱支出甚至有超过男方的情况。传统与现代生活方式在当代大学生中被充分演绎。
三、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的消费心理与行为
当代大学生在消费上出现的问题,是社会、学校和家长普遍关心的问题。校园的不良消费所造成的消极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它加重了家长的经济负担,扭曲了校园的人际关系,增加了学校教育管理的难度。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的消费观念,建立合理的消费结构,形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对于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加强学校教育管理以及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1.克服攀比心理,要学会懂得有节制消费
大学生作为一个纯消费者,经济来源大多依靠家庭,所以自己的消费要考虑到家庭的经济状况,父母的承受能力,消费应该量力而行,防止超前消费、过度消费。学校应充分利用多种形式,如开设《消费经济学》《消费常识》等消费教育课程,举办系列消费知识专题讲座,开展消费问题研讨会等指导大学生确立合理的消费期望,引导他们做有经济头脑的消费者,教育他们讲究消费道德,形成科学消费观,促进学生的合理、适度消费,提高学生的理性消费能力。家长要克服“再穷不能穷孩子”的做法,应借鉴西方“再富不能富孩子”的做法,给他们营造一个适合的环境即可,要让他们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2.培养大学生独立的理财能力
当代的大学生需要懂得如何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生存,就应该具备独立理财的能力,记账和编制预算,是控制消费最有效的方法,同时也是对理财能力的一种培养。社会学者分析指出,21世纪的大学生不应该只有智商,还应该具备一定的“财商”,在大学时代就应该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为自己的现在和将来精打细算,为日后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当代大学生消费调查报告 篇3
一、引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消费模式以及消费水平都在发生显著的变化。本次调查旨在深入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现状,分析其消费特点,为大学生提供理性的消费建议,同时也为商家提供有针对性的市场策略。
二、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针对全国范围内的高校大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共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950份,有效回收率为95%。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消费水平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消费水平呈现多样化趋势。月平均消费金额在800-1500元之间的`学生占比最高,达到48%。其中,月消费超过1500元的学生占24%,而月消费低于600元的学生仅占8%。这说明大部分学生的消费水平适中,但仍有部分学生消费水平较高。
消费来源
大学生的生活费主要来源于家庭,占比达到85%。此外,有10%的学生通过兼职、奖学金等方式获得部分生活费。这说明大学生在消费上仍然依赖家庭支持,但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独立性。
消费结构
在消费结构上,大学生的支出主要集中在饮食、学习用品、衣物以及娱乐等方面。其中,饮食支出占比最高,达到40%。学习用品支出占比15%,衣物支出占比20%,娱乐支出占比10%。此外,还有部分支出用于交通、通讯等其他方面。
消费观念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大学生在消费上表现出理性、务实的态度。他们注重性价比,追求物美价廉的商品。同时,也有部分学生表现出攀比、追求名牌等不理性消费观念。此外,大学生在消费时更加注重个性化和品质化,追求符合自己喜好的商品。
消费方式
在消费方式上,大学生更倾向于线上消费。网络购物已成为大学生日常消费的重要方式之一。他们通过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购买各种商品,享受便捷、优惠的购物体验。此外,移动支付、共享单车等新兴消费方式也在大学生中逐渐普及。
四、结论与建议
结论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现状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大部分学生在消费上表现出理性、务实的态度,但仍有部分学生存在不理性消费观念。同时,大学生在消费方式上更加倾向于线上消费和移动支付等新兴方式。
建议
(1)对于大学生而言,应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注重理性消费和量入为出。在购物时,应注重性价比和实用性,避免盲目攀比和追求名牌。同时,要学会理财和储蓄,培养自己的经济独立能力。
(2)对于商家而言,应关注大学生的消费特点和需求,提供符合他们喜好的商品和服务。同时,可以通过线上渠道拓展市场,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此外,还可以推出优惠活动、赠品等促销手段吸引大学生消费者。
(3)对于高校而言,应加强对学生消费观念的教育和引导。通过开设相关课程、举办讲座等方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和价值观。同时,可以加强对学生理财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提高他们的经济独立能力。
当代大学生消费调查报告 篇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大为改善,伴随而来的是日益提高的消费水平。当今的大学生作为社会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的生活消费呈现出独有的特征,总的来说比较科学合理。但是也有部分大学生的高消费情况令人担忧。高消费的背后是大学生们为了自身的舒适体验而大手大脚,更是因为面子工程想要在同学面前显示出优越感作祟。大学生普遍的过度消费问题已经亟待社会的关注与思考。
大学生的过度消费主要分以下三种:
第一种是“超前性消费”
即为了提前享受或追赶潮流,不惜用举债的方式来提高生活档次。大学生们刚刚成年进入社会,银行为了尽早拉住这些潜在消费者,往往用各种优惠政策来吸引大学生办信用卡,打开皮夹有4,5张信用卡的同学绝对不在少数。新闻中也时不时会提到大学生卡奴,还不出信用卡债时只能拆东墙补西墙,外出打零工来还钱,影响了自己正常的学习生活不说,最后若不能完全还款还会影响将来进入社会以后的信用程度,除了满足一时的快感,百害而无一利。
第二种是“炫耀性消费”
目的是通过消费炫耀“我有钱”以满足虚荣心。现在的大学生们都是从五湖四海招收而来的,每个人的家庭背景都不尽相同,有的父母可能只是辛苦劳作的农民,有的是工薪阶层,还有的'却是大老板。在这样的环境下,部分有钱的同学便会经常买一些并不需要的奢侈品以显示自己的生活水平。在许多大学生都使用的社交网络人人网上,时常有同学会发一些奢侈品代购的信息,起初我看到时觉得他们并不会有生意,因为那些香奈儿,LV的包包动辄上万的价格并不是普通大学生能承受的。可是看到他们接收到的大量的来访询问以及订单,我才发现自己低估了很多同学的消费水平。
第三种是“病态性消费”
通过消费活动来满足自己内心一些不成熟的心态。尽管大学时代是曾经家长口口声声说的悠闲轻松的一段时光,但是在重点院校中是绝对不可能这么悠闲的,学霸多以至于在学习方面一刻都不能掉以轻心。由此,有的同学便会想方设法寻求放松的压力,其中暴饮暴食、买各种新衣服就是其中的一种,以此满足自己内心的压抑,空虚以及不满,渐渐的就养成了这样一个过度消费的坏习惯。还有一种“病态性消费”源于身边的同学买了新产品,为了不落于人后,无论多少钱都舍得去花,就像上文中那个要买“苹果三件套”的女生,其实可能她并不知道乔布斯的发展史,也可能并不知道苹果到底好在哪里,可是大家都有所以她也就要,否则会有被同学看不起的可能。这样的一种觉得别人的东西总是比自己的好的病态畸形的内心活动,对于即将踏足社会的大学生是绝对不可取的。
综上所述,大学生消费行为及心理构成是很复杂的,鉴于他们的自我意识以及消费观的不成熟,辅导员们应该多加引导同学,加强大学生消费文化引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培养理智的消费行为,形成合理的消费结构,使消费为大学生的素质提高和发展服务,这是高校不可推卸的责任。
当代大学生消费调查报告 篇5
本小组这次调查的主题是当代大学生的消费实况,主要采取的是问卷调查方式,调查的主要人群包括南昌航空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数信学院和外国语学院各抽取的两个班级,以及随机的过路人总共400人次。由于不同学院,不同人群之前的消费情况可能有较大的差距,所以,本小组采取固定调查与随机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增加了本次调查的准确性。本小组成员共六名,在本文最后将附上本次的问卷调查表及各人员分工情况。
调查结果
根据本组成员的调查,得出了几个结论。第一,大多数大学生的每月生活费在800-1500元之前,1500-2500的人数则要少一些,而生活费在其他区间的人数则占少数。第二,在我们调查的所有人当中,有65%以上的有过网购的经历,有大约30%的人喜爱网购。由此,在大学生中网购的比例正在大幅度增加,而外出逛街购物的情况保持平衡。第三,在调查中只有10%左右的学生每月固定消费在学习方面。而除了主要的饮食消费外,大学生最主要的消费活动是外出与朋友吃饭或者玩乐等娱乐活动。由此可以看出学生的学习意识并不强。在调查的最后,我们加上了一个问题,加入每月减少三分之一的生活费,你能够正常生活么?有70%左右的学生回答了不能。这不得不引发我们的深思。
总结
此次调查,我们得出的结论是,随时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居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由此产生的.消费心理也越来越高。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他们中的大多数还是处于被动享受的过程中,他们认为自己在大学学习阶段的消费是应该的,而自己的父母供自己消费是合情合理的。这种心态的存在造就了越来越多类似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情况产生,大学生沉迷于享受和话费的越来越多,而能够理性消费和学习性消费的却只有一小部分。所以,我们希望学校可以加强大学生在消费方面的教育,多举办类似于如何理性消费。合理消费的教育讲座等,让更多的大学生学会真正的自制,自控。
调查实施细节:
1、时间:12月3日至12月16日,历时两周
2、对象:艺术与设计学院班级,数信学院班级,外国语学院班级,随机路人。
3、地点:南昌航空大学校园
4、内容:问卷调查
当代大学生消费调查报告 篇6
一、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消费习惯和消费结构也在不断变化。为了深入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情况,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全国范围内的大学生进行了广泛调研。以下是对调查结果的详细分析。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
本次调查对象为在校大学生,通过在线问卷平台发放问卷,共收集有效问卷3000份。调查内容涵盖大学生的月平均消费金额、生活费来源、消费方式、饮食开支、学习资料购买、恋爱相关开支等方面。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月平均消费金额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月平均消费金额主要集中在800-1500元区间,占比达到48%。其中,月消费金额在600元以下的占8%,600-800元的占20%,1500元以上的占24%。这表明大部分大学生的消费水平适中,但也有部分学生的消费水平较高。
生活费来源
大学生的生活费主要来自于家庭,占比超过80%。同时,也有一部分学生通过打工、奖学金等方式赚取生活费,这部分学生占比约为15%。此外,还有少数学生选择通过借贷等方式解决生活费问题。
消费方式
在消费方式上,大学生呈现出多样化特点。其中,约36%的学生选择“想花就花”的消费方式,显示出较高的消费自主性和随意性;约46%的学生选择“其他”方式,表明他们的消费方式具有个性化特点;而选择“能省则省”和“有计划消费”的学生分别占比11.5%和6.5%,显示出部分大学生具有节约和理性的消费观念。
饮食开支
在饮食开支方面,大多数大学生的每月饮食开支在600-1000元之间,占比达到38%。这表明大部分学生在饮食方面的消费相对合理。同时,也有部分学生选择节省饮食开支以满足其他消费需求。
学习资料购买
在学习资料购买方面,大学生每学期购买学习资料的钱主要集中在200-300元区间,占比达到34%。这表明大部分学生在学习方面的投入适中。然而,也有部分学生购买学习资料的花费较少或较多,显示出不同的学习需求和消费观念。
恋爱相关开支
在恋爱相关开支方面,由于调查样本中涉及恋爱问题的学生比例有限,因此无法得出具体的统计结果。但从已有数据中可以看出,恋爱相关开支在大学生总消费中占有一定的`比例。
四、结论与建议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呈现出多样化特点。大多数学生的消费水平适中,但也存在部分消费水平较高的学生。在生活费来源方面,家庭仍是主要来源,但也有部分学生通过打工等方式赚取生活费。在消费方式上,大学生表现出较高的自主性和随意性,但也有部分学生具有节约和理性的消费观念。针对以上调查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加强大学生消费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和价值观。
鼓励大学生通过勤工俭学等方式赚取生活费,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和责任感。
倡导大学生理性消费,避免盲目攀比和奢侈浪费现象的发生。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和学习资源,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