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城南旧事有感
爱习作提供的读城南旧事有感(精选5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读城南旧事有感 篇1
《城南旧事》是令我触动最深的一本书,它是女作家林海音的自传体小说。《惠安馆》《我们去看海》《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这些故事都让我久久不能忘怀。
这本书不刻意去表单什么,缓缓地叙述着,就像生活在讲故事。英子用她童真的双眼观察者大人世界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书中的一切是那么的有条不紊,缓缓的流水和缓缓流逝的岁月结合在一起,如一首淡雅的诗歌。
整本书的最后一章——《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深深触动了我。当我读到“夹竹桃是你爸爸种的,戴着它,就像爸爸看见你上台是一样!”时,就明白爸爸不能亲眼看见女儿上台讲话,女儿就只能戴着一朵夹竹桃是的心情。文章最后一句是“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了”。当英子听说父亲去世后,没有哭,反而异常的镇定。我知道,从那时起,英子变不再是小孩。
我们总会长大,总有一天有自己承担一些事情。生活中有一些不幸的的孩子,虽然生活的重担压在他们幼小生命的肩上,但他们的心灵已经长大,不在任性了。
蓦然回首,满地零落的花瓣,诉说着盛夏的情怀……深深的情思中,少了一丝懵懂,多了一份缅怀!
读城南旧事有感 篇2
读了这篇文章之后,我深有感触。明白了自己一直是在幸福的环境之下成长的,因为在这本书里面,我看到了很多人间悲剧,懂得了自己原来一直都身在福中不知福,我的遭遇跟里面的某些人物的遭遇比起来好比一粒沙子,十分渺小。
在这本《城南旧事》中,所有人都很善良,无论是小偷、疯子还是保姆,其中总是可以看到阳光和光明,有时,一点也感受不到旧社会的黑暗,然而有些地方让我感到十分难过。那个疯子本来是个好人,因为丈夫是大学生,所以被政府抓走了,自己的女儿也下落不明,于是就疯了,其他人都怕她,虽然她最后找到了女儿,又听到了丈夫的消息,一家人就要团聚的时候,却和女儿一起被火车撞倒了。
那个小偷偷东西,也是为供弟弟读书,最终弟弟拿到小学文凭,兄弟俩非常高兴,弟弟不知道哥哥一直为他的学业而偷东西,结果第二天,哥哥就被抓走了。
这俩个人物,一个疯子,一个小偷,在距离幸福最近的时候,就永远失去幸福了。
回想起从前的自己,总以为赚钱容易,所以花钱就视作理所当然,父母给我什么,总觉得不够好,希望可以有更好的,跟书中的人物相比,我们的情况是一直都在幸福的眷顾当中,从来不知道什么是吃苦,在这样有利的条件当中,仍然不知道珍惜,觉得有点惭愧。
这本书真的使我有了很多的感悟,我一定会把握现在身边的幸福,珍惜每一分、每一秒,不会再傻傻的走过这一生,起码也要做些有意义的事情,起码以后回想起来,会感到一丝丝的自豪感,幸福感,让自己觉得不会有后悔的地方。
希望大家也好好珍惜自己身边的幸福吧。
读城南旧事有感 篇3
林海音的《城南旧事》只有7万5千字,不多的文字蕴含着烟似的哀思与轻愁,又充斥着独特的京味。生活在老北京的童年,演绎着世间人情冷暖。
文字间没有华丽堆砌的辞藻,以孩子的眼睛看事物,用孩子的嘴巴说事情,率真自然。
文中记录了英子童年生活的5件事,说是记录而非记叙,因为都是英子童年亲身参与和经历的最真实的生活。读来似乎也隐含着一种人物悲情的宿命感。
疯婆子秀珍因为女儿一出生就被抱走遗弃而癫狂,在英子的帮助下竟然找到了女儿,最后却因神志不清母女二人横死铁路。盗贼因供养弟弟上学走入歧途,心中依然有着去看海的美好梦想。宋妈的丈夫因失去了田产,使她不得不舍家弃子到英子家当奶妈,没想到儿子淹死了女儿被送人了,而宋妈还是要回家与那个男人一起生活。兰姨娘本是大户人家的小妾受不了虐待愤然出走,最后在知识青年德先的引导下成为新女性并义无反顾的走向了光明的道路。热爱生活的爸爸因平时喝酒抽烟患上疾病最终离我们而去,我的童年也一去不复返了。
这些人物都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绮丽的梦,最后都被无情的社会现实消融了,这种宿命虽然好像是理所当然的却投射着淡淡的悲凉和凄苦,也是那个时代小市民生活的缩影。童年本应是充满欢笑无忧无虑的,可是用大人的目光看孩子却多了份生活的沉重与不易,泪影交叠中生活仿佛也有一些醉人的微笑吧。
我很欣赏这种没有堆砌的文字,能直达我们心灵深处,如一湾潺潺清流给人以明净。作品都是采用儿童化的小短句,用一个孩子清明的眼睛向我们徐徐展开娓娓道来,看到人性中至纯的真善美。
读城南旧事有感 篇4
近期,我阅读了《城南旧事》。这本书从一个童稚的小女孩——林英子单纯的视角来写,带我体会了旧社会女性的不幸。
在当时的旧社会,既有社会底层的劳动妇女,又有一般的知识阶层的女性,还有姨太太等社会上层的女性。但是不管她们拥有什么样的社会地位,都同样遭受了被压抑的凄惨命运。
英子家的奶妈宋妈,由于家境贫穷,又得养活自己和两个儿女,只好狠下心来,离开孩子们外出工作。她省吃俭用,一年到了,便把攒下来的几个血汗钱交给丈夫。但她嗜酒成性的丈夫却卖掉了小女儿,后来大儿子也溺水身亡。
《惠安馆》里的秀贞与青年学生思康相爱,她在恋人被迫出走,并且音讯全无,刚生下来的女儿又被父母扔到城外的双重打击下而发疯。在一个漆黑的夜晚,她带着刚刚相认的妞儿,也就是自己的亲生女儿小桂子去寻找爱人,结果母女俩都惨死在了火车的车轮下。
在兰姨娘三岁的时候,她的母亲为了给兰姨娘的哥哥治病,把她卖了出去。十四岁的时候被卖到北京成了一名青楼女,十六岁时开始接客,兰姨娘一直过着人前欢笑人后落泪的日子。好不容易被迷恋她的施大爷接回了家,一大家子却又容不下她,而施大爷实际上也对她很轻视,于是,兰姨娘被迫选择了离开。
想做母亲却不能当,追求幸福生活却无法实现,思想行为不能被父母和社会所理解,不得不遭受不幸与痛苦……这些事情,旧社会的女性经常会碰到。作者林海音通过宋妈、秀贞和兰姨娘三人,深刻地揭露了封建道德传统对女性无情的摧残与扼杀。
没有自主何来幸福,没有自立就没有快乐。而自主自立,首先是要为自己负责。在可以为自己负责,可以为自己争取的今天,我们该成为怎样的女生。我不禁陷入深深思考……
读城南旧事有感 篇5
住在北京城南的小英子是一个向往自由的小女孩,她结交了许多好朋友,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可在她爸爸去世后,她终于成为了大人。
这本书主要写了20年代末,六岁的小姑娘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条小胡同里。结识了经常痴立在胡同口寻找女儿的“疯女人”秀贞。英子得知小伙伴妞儿的身世很像秀贞女儿小桂子,又发现她脖颈后的青记,急忙带她去找秀贞。秀贞立即带妞儿去找寻爸爸,结果母女俩惨死在火车轮下。后英子又在附近的荒园中认识了一个厚嘴唇的年轻人。英子觉得他很善良,但又分不清他是好是坏。不久,英子在荒地上捡到一个小铜佛,被警察暗探发现,巡警来抓走了这个年轻人,这件事让英子非常难过,英子九岁那年,她的奶娘宋妈的丈夫来到林家。后来英子的爸爸因肺病去世,宋妈也被她丈夫用小毛驴接走。英子随家人乘上远行的马车,带着种种疑惑告别了童年。
50年过去了,如今远离北京的游子,对这一切依然情意缱绻。那一缕缕哀怨,那一抹沉沉的相思,深深地印在她记忆里,永不消退。她用童真的笔描绘了一个孩子眼中的老北京生活,自由自在的生活。那样不疾不驰,温厚淳和,那样纯净淡泊,弥久恒馨,那样人间烟火味,却无半点追逐名利心。她小时候爱帮助人,动不动就说:“包在我身上”,不懂大人会讨厌对方,可在“我”眼里,他是好人。伙伴间,即使哭鼻子,闹翻了,到了第二天,还是一样嘻嘻哈哈,“我们”总是无忧无虑,无拘无束地生活着...... “看见东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听见缓缓悦耳的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