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爱的教育》有感
爱习作提供的读《爱的教育》有感(精选5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读《爱的教育》有感 篇1
人,从出生起就已经在心里播下了爱的种子。在孩提时代,那颗爱的种子茁壮成长,并绽放出博大而自然的爱之花,是那么的纯洁无暇,是那么的朴实无华,让人无法不被这美丽的心境所折服,想用孩子般纯洁的心灵来充实自己。可随着孩子一天天地长大,那充满爱的纯洁心灵上逐渐沾染上欺骗、不信任和憎恶的东西。是什么原因让那无私真挚的爱被渐渐腐蚀,一点一滴地慢慢消逝呢?
经过认真反思,我想一些不正确的爱的教育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孩子们眼中,每一棵小草、小花,每一只小动物都是有生命的,都是需要用爱来呵护。可是当他们用手抚摸着小草时,大人总赶紧拉开他们说:“快走开,别弄脏了小手。”当他们去照顾受伤的小动物时,大人们总冷漠地说:“快放下,有太多细菌了。”就这样,爱的资源从我们身边流失,孩子们丰富的感情逐渐被打磨得单一、贫瘠。
读了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安利柯的母亲用爱感动了不仅仅是安利柯,还有当代的我们;她的爱不但如泉水滋润了孩子的心灵,更如暖流润湿了大人们即将干涸麻木的心。
“希望”从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是一个母亲对孩子的深切企盼,她希望安利柯成为一个善良、高尚、勇敢、温和、诚实的人;她希望看到安利柯虔诚地祷告成为圣洁的天使;她希望安利柯生长在一个无罪恶、无污染的世界;她希望安利柯拥有一切的善行,让悲哀消除罪恶,让眼泪洗涤污浊的心;她希望……一个母亲对孩子的希望实在太多太多,就像是潺潺的山间清泉连绵不断的流淌着,母爱夜以继日的永远不会枯竭,她用善良纯洁的心灵泉水哺育着稚嫩单纯的孩子。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是安利柯母亲的爱,潜移默化中使安利柯成为真诚的人。而如今母亲们的爱又是怎样的呢?她们心中也有企盼,也有希望。她们愿孩子取得优异的成绩;愿孩子出人头地,拥有自己的事业;愿孩子们身强体健,不被别人欺凌……母亲的心愿仍然数不尽道不完,因为母爱永不停息的流淌着。只是,美丽的愿望中疏漏了“爱”,那是爱的传承、爱的播种、以及爱的收获。
我想,孩子们更愿意拥有的是高洁的灵魂,圣洁的心灵和皎洁的双眸,洞察出世界的美好。人,应该有爱,会播种、能收获的爱之果实。就如同安利柯母亲希望安利柯对亲人的关心、对朋友的真挚、对老师的敬爱、对弱者的帮助、对祖国的忠诚一样。我们只有懂得对别人付出爱才能体会收获爱的喜悦和快乐,因为爱的世界只属于拥有美丽心灵的人们!
读《爱的教育》有感 篇2
这本书原名为《一名意大利小学生的日记》,作者挨.德.亚米锲斯是根据自己儿子的日记改编的。通过一个四年级男孩安利柯之口,讲述了从四年级10月份开学的第一天到第二年的10月份在校内外的所见、所闻和所感,反映了社会各阶层的人以及他们对各种事物的.不同态度、不同情感和不同的处置方法。
书中每个人物皆栩栩如生,以高尚的感情联系在一起,组成一幅幅生动的人生画面一直印在我的脑海里,久久不能抹去。
这本书是通过对生活朴素的描写,使人感受到人与人之间是多么需要互相关心。互相理解。互相帮助!而这种关心、理解、帮助都离不开一个最根本的东西——爱!孔子曰:仁者爱心。可见仁者之心的人,首先必须具有一颗美好的爱心。虽然这本书文字并不多,但是里面却蕴含了无比深厚与沉重。它用朴素平淡的语言,塑造出一个个貌似渺小,但实际上却很不平凡的人物:老铁匠父子、老石匠父子、卖菜妇女、卖柴人、卖炭人父子、少年鼓手、父亲的老师、带病上课的教员等等。这些平凡的人物在我心中激起一阵阵强烈的感情。
这本书让我学到了对父母的爱、对老师的敬重和终身不忘、对同学们的关心、对穷苦人的同情、对残疾人的帮助和尊重、对祖国的热爱、对英雄的敬仰,要做一个勇敢、正直、不图回报、善良的人。
读《爱的教育》有感 篇3
利用放假的这段时间,我有幸拜读了《爱的教育》一书,真是获益匪浅,感慨颇多。本来只是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师寒假的工作任务,没想到,读着读着,我也被书中的故事所感动了。这才明白,这本17万多字的书,不仅是给孩子读的,也是写给大人们的啊!
《爱的教育》一书中描写了一群充满活力,积极要求上进,如阳光般灿烂的少年。他们有的家庭贫困,有的身有残疾,当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们从出身到性格都有迥异之外,但他们身上却都有着一种共同的东西—对自己的祖国意大利的深深的爱,对亲友的真挚之情。这是我们所比不上的,同时也是令人羡慕的。这里面不能忽视的是每个月老师读给那群少年听的“精神讲话”,这一个个小故事,不仅使书中的人物受到熏陶,就连我也被其中所体现出的强烈的情感所震撼,引起了我深深的沉思。面对现在的教育,爱应该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而不是为孩子的错误找理由,但为什么仍有父母溺爱自己的'孩子呢?当投入热情,不在乎它将持续多久的时候,这种情怀已升华为一种爱,一种对于生活的爱。
爱,一个多么熟悉的字眼,在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一份纯洁的爱,爱是无私的,爱是博大的,只有生活在爱的海洋里,才会享受爱。而我读了《爱的教育》这本书后,我走入安利科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我才真正领悟了爱的境界。在感动中,我发现爱中包含着对于生活的追求,同时这份心情,也将我在人生道路上碰到的痛恨,化为了战胜困难的勇气。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工作中一定要注意细节上的爱,学会珍惜更要学会给予。我想这部好小说将会把这种美好的感受带给更多更多的人。
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无从谈起。”…… 是啊,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可以教育孩子。师爱是阳光雨露,学生是花朵禾苗。对学生的爱既要象阳光一样普照大地,又要对一些缺少爱的同学有所倾斜。
如果我们能使他们健康、快乐、自信、向上,那该是多好的教育!“看着自己的学生一天天长大,这是一种幸福,在老师的心目中不应该有坏学生,只有调皮的学生、忍不住犯错误的学生。”……
教育如果没有爱,实在不能算是教育;教师如果没有爱,实在不能算是称职的教师。爱是学生基本的心理需要,是儿童生命成长和发展的原动力,也是生命中一种创造性的聚合力量。
读《爱的教育》有感 篇4
孩子的心总是如此纯洁和透明。爱的轨迹就被清晰地记录在了上面。
读这朴素的文字,竟有说不尽的感动和熟悉。曾几何时,自己也象这些小学生安利柯一样用简单纯真的心认真去看、去爱这个世界。但直到读了《爱的教育》,才发现自己这颗充满着孩童般好奇、期待着爱和美好的心,始终没有离开过。看着书上的铅字,不由地,脑海里伏现出小学生歪歪扭扭的字来。稚气的文字,稚气的言语,非但掩盖不了它的美,反而更让人觉得这是种难能可贵而毫无修饰的纯真。书中那颗勃勃跳动着的纯真的心灵,正在为爱作着最公正的栓释。用他的经历、他的感悟,告诉我们也告诉他自己:什么才是真正的爱、我们该如何去爱;这世界上永存的爱的主题。
孩子的心是最纯净最美好的,或许也是最伟大的,因为他的关怀在整个世界。他爱同学、爱亲人、爱老师、爱每一个他所遇见的善良的人们,哪怕是囚犯,只要能拥有一颗遥相呼应着的善良的心,他都会给予他们完全的爱。更何况,他的父亲耐心地教会着他,去爱所有,不应鄙视任何一个人。就像看到小石匠身上有脏东西,绝不该说:"啊!脏啊!"应该说"他身上有着劳动的痕迹。"因为凡是从工作上带来的,决不是脏东西。
多么令人赞叹的精神!有了这种爱的力量,还有什么困难的无法战胜的吗?爱能将世界融化,能把不同的人与人和谐地交融起来。"博爱"二字简简单单,却是蕴涵了所有的美好在其中。于是想到了我们自己,想到了所有已经不是小学生的学生。"寒窗读"十数载,除了书本上的知识,我们还在学些什么?精神的世界往往比物质的世界要广阔得多,心灵的修炼也比知识的汲取紧要得多。而心中,若没了那份博爱的精神,也就失去了它美好的前提,其他的看来也就苍白乏力了。活着,最可贵的莫过于是胸中美好的爱的心灵。
爱啊,它是如此简单以至于早就牢牢地扎根于我们的心底;爱啊,它又是如此羞涩以至于它常常只肯落户在我们至亲至爱的'人身上。只因着我们渐渐不再有孩童时无瑕的纯真,在爱之外又多了些许自持和冷静。却不知爱的美,就在于它的不作选择,去拥抱一切的美好。我们又何必担心自己的爱会枯竭,因为那永远也不会发生!
我们该爱的,早已不仅仅是身边的亲人朋友,还有更多更多的等着我们去热爱:是家乡、是情谊、是真知、是所有善良勤劳的人们。小学生的时代早已离我们而去,美好的心却是会永远陪伴我们。去爱吧,因为这原本就是个美好的世界!去爱吧,因为有许多人正需要这样的温情!去爱吧,因为爱会是所有问题的最终答案!
读《爱的教育》有感 篇5
亚米契斯以一个13岁男孩安利柯的语气,对这世界阐释着爱与打动,涤荡着大家因权益而冷漠无情的内心。10个月的学校生活,让安利柯学得的不但是专业知识,也有为人处事的大道理,也学会了如何去善待自己身旁的每一个人。安利柯的同学们来源于不一样的地区,拥有 不一样的家世。因此,爱不仅是相互照料,还包括了公平、尊重、与包容。
有那样一个故事:一名黑种人出租车驾驶员载着两位白种人母女,小孩子问母亲:为何大伯和大家的皮肤颜色不一样?母亲说:那是由于造物主以便使这世界越来越绚丽多彩,因此铸就了不一样皮肤颜色的人。黑种人驾驶员备受打动,由于小孩子的母亲并沒有告知小孩子皮肤暗沉的人影响力不高这类得话。在安利柯的全球,无论是妈妈靠卖野果谋生的克洛西,還是爸爸是士兵的可莱谛,无论是地地道道的当地小孩,還是不远万里的插班生,大伙儿在一起就沒有影响力胜负之分,手足情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一样,每一个人即便人种影响力不一样,但全是同一个祖国母亲的子女,理应公平以诚相待。
就算是贫民区里的难民也非常值得大家重视她们的人格,她们也是有自尊心,伤残人也一样这般。我们不能由于本身标准的优异而岐视她们,乃至取笑她们,这种全是不重视另一方的主要表现。大家理应像安利柯和他爸爸一样,尊重难民和伤残人,尽自身较大的勤奋去协助她们,平复她们心里的痛苦,让她们感受到世间的关爱,而不是遭人冷淡的人情冷暖。劳动人民更非常值得大家的尊重,尽管她们全身土灰、大汗淋淋,可是沒有她们的努力,谈何今日的热闹?她们的'身上的每一把灰全是摩天大厦的砖瓦窑,每一滴汗全是为祖国的兴盛而艰苦的荣誉,因此我们不应瞧不起劳动人民,而应当对劳动人民心怀感恩和尊敬。
俗话说得好忍一时晴空万里,退一步开阔天空。在人和人之间的相处中,在所难免遭受他人无意的损害,如同克洛西并不是有心把墨水瓶砸在了教师的身上。安利柯的学校生活使我们明白了包容,明白宽容他人的无意损害。争执是一颗钢钉,深深地扎在心中,虽然钢钉已没有,心里还会留有伤疤。而包容则是一根线,把二颗因恼怒而生疏的心又牵在一起。
期待每一个人都可以像这本书中的人物一样,用仁慈的心应对全球,应对身旁的每一个人,多一点关爱,少点耍心眼,多一点和睦,少点争执,那麼这世界会更为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