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读《母爱》有感

2025/07/27读后感

爱习作提供的读《母爱》有感(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读《母爱》有感 篇1

最近,我读了一篇文章——《迎接母爱》,我感触很深。故事的大意是说,母亲为了我和妻子,虽然知道火车上不准携带肉类,却为了儿媳和第三代的平安挺身而出,把十斤羊肉伏在宽宽的背上,弓腰驼背了一昼夜。这位母亲多么伟大呀!母亲无时无刻都关心着子女们,只不过每一位母亲的表达方式不同。我的母亲也是一样。

在我遇到困难坎坷的时候,站出来帮助我的是母亲;在我伤心难过的时候,为我排忧解难的是母亲;在我学习上有小许成功的时候,鼓励我、为我加油的还是母亲……母亲总是为我默默地付出、默默地奉献,这平淡无痕的爱就像茉莉一般,平淡无奇,却芳香宜人。记得有一次,我上暑期的创新课,到了学校后才发现《新概念英语书》居然没带。哎,马上就要上课了,怎么办哩,让妈妈送?不行,妈妈2:30就要上班了,现在都已经1:55了,来不及了。再说,这大热天的,妈妈中午回来,送我上学,难不成再让妈妈来来回回跑一趟?所以,我打算和同学一起看《新概念英语书》。

我看了看手机,哦,离上课还有5分钟了。我望着窗外,若有所思。突然,一个熟悉的声音呼唤着我:“航航……”奇迹出现了!我回过了头,啊!居然是妈妈为我送书来了!我问妈妈:“妈妈,你不是马上就要上班了吗?帮我送英语书,上班就要迟到了呀。”妈妈气喘嘘嘘地说:“上英语课,都要在书上记笔记。

你和别的同学看一本书多不方便啊!”我又问道“那妈妈你……”还没等我说完,妈妈就对我说:“快要上课了,去吧。”我望着妈妈,妈妈脸上大滴大滴的汗珠顺着脸颊流下,我点了点头,望着妈妈那渐渐远去的身影,我感动极了。其实,我们身边不缺少爱,不缺少幸福,缺少的是发现爱与幸福的眼睛,缺少的是一份感恩的心。

读《母爱》有感 篇2

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母爱》,让我深受感动。

文章说的是在一个极度缺水的沙漠地区,这里,每天每人的`用水量只有三斤。有一天,一头憨厚、忠实的老牛突然挣脱了缰绳,强行闯入了沙漠里的运水车经过的公路。当水车来时,老牛以惊人的识别能力,闯上了公路,迫使运水车停下来,最后造成了大堵车。老牛的主人寻来了,他扬起长鞭,狠狠地抽在老牛的背上,可是尽管抽得老牛皮开肉绽,老牛也不肯退让一步。骂骂咧咧的司机哭了,送水的战士也哭了。最后,战士端来三斤水,老牛却并没有喝,而是叫出了躲在沙堆后的小牛,小牛把水一饮而尽,它舔舔老牛的眼睛,母子就回家了。

读完这篇文章,我的眼睛湿润了。是什么,让老牛被抽得皮开肉绽却仍不肯让开?是什么,让老牛把以死抗挣得到的水让给了小牛?是什么,让老牛愿意为小牛付出生命?那是母爱,是世上最伟大的母爱啊!说起母爱,在我的脑海里又浮现出我曾经看过的一则新闻:

一位年轻的妈妈因为要出门买菜,就将自己三岁的女儿独自锁在家,当她回来刚走到楼下时,抬头发现女儿已爬到了窗台,就在女儿从窗台掉下来的同时,她立刻扔下菜篮,飞奔过去,在女儿掉到地面的刹那,她稳稳接住了女儿。经过检查发现,女儿只受了轻微的伤,而她的右手已经骨折了……

每当看到这类新闻或文章,我的心都会受到震动,同时,也慢慢的品味到了母亲对自己爱的无私与深沉。

母爱如火,点亮生命之灯;母爱如灯,照亮希望之路;母爱如路,带我们通向成功!

读《母爱》有感 篇3

近些日子我读了一遍文章。名为《母爱汹涌》.它讲述了07年的夏天,重庆遭遇暴雨袭击,江水猛涨。珊瑚坝成了一座孤岛,岛上有4只刚出生的小狗。狗妈妈不顾生命危险每天渡过汹涌的江水来给孩子们喂奶的故事。这位部位汹涌江水,冒着生命危险辗转在两地的母亲,心中有的只是孩子,而早已置之度外的是自己的艰辛与生死。母爱是神圣的。母亲不仅给予我们生命,哺育我们成长,分担我们的压力,而且是我们心灵的依靠和力量的源泉。在各种各样的“爱”中,“母爱”是最独特的。

在一个很偏远的小山村里,因为干旱已经好久没有水了。无助的村民只能借助农用小车走几十里路取水。天公不做美,在这么干旱的时候反而更加吝啬,也许也是有自己的苦衷。惊人的一幕出现了,在水车就要到达村口的时候被一头老黄牛拦住了去路,无论司机怎么按汽笛,老黄牛都是无动于衷。没有办法司机只好亲自下车请它离开。看来软方法是不起作用了,司机和几个一同取水的村民就拿起了鞭子向它的身上打去,就这样持续了不知道是多长时间,几个青年人再也没有力气举起手中的鞭子了,老黄牛还是依然站是车前。村民们无奈了,这是司机似乎明白了什么,回到车里,拿了一个盆,接了一点点水送向了老黄牛。这时,遍体鳞伤的老黄牛眼中流出了晶莹的泪珠。这时老黄牛慢慢的抬高头长叫了几声。

更让人无法想象的事又发生了,在不远处跑来了一个小牛依偎着老黄牛,把嘴伸进盆里,慢慢的水没有了。几个村民惊呆了……。

同样的母爱,同样的伟大。伟大的母爱缘于天性,缘于自然,不夹一点私,不掺一点假,不需要任何理由,是一种纯洁与神圣的爱,给予婴儿乳汁,给予孩子激励、安慰、呵护,用全身心甚至整个生命去投入。正因为它完全不求汇报,是那么的纯粹单一,因而最有力量。

读《母爱》有感 篇4

母爱是无私的,因其无私,所以伟大。对于母爱,无需过多华丽的辞藻来修饰,因为母爱是最真实,最朴素的,他时时围绕在我们身边,让我们时刻感受着幸福。

记得有一次,母亲送我去学校,我手上拎着一只沉重的大包。可我并未觉得它有多重,也许是我在等待,等待有人替我解脱。

母亲匆匆锁好门,看见我手上的大包连忙接了过去,也许这就是我的等待。母亲拎着大包显然有些吃力,她倾斜着身子,脚步也略带凌乱,她的两只手奋力的抓着大包,手上的青筋依稀可见,似乎因为这过重的负荷而愤怒,像要绷断了。她两只手不停的交换着位置,几缕发丝已被额头滴下的汗水所浸湿。

“要我帮你吗”

“不用,你先走吧。”

要我帮你吗?是的,我的确是这样说的,包是我的,而我却问要我帮你吗?真是荒唐透顶。到达学校后,我清晰地看到母亲手上深深凹进去的痕迹,我好想问她疼吗?可我始终没有说出口。

我要进去了,她用手为我理着头发,那一刻,我的视线落在了一双手上,黯然的,粗糙的,疲劳的……这就是母亲为我日夜操劳的双手啊,她用这双手干活,做饭,照顾我,而我呢?就好像文中伊的儿子,伊日夜把他照顾好,使他痊愈,甚至说出宁愿自己死了代她的爱子受过这样的话,而她的儿子病好后,他却早已将他多难而善良的母亲忘在脑后,听起来既感到可笑,又感到心寒。

此时我没有什么可以用来报答母亲的,因为我的一点回报对于那无私伟大的母爱来说显得多么渺小无力。我现在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努力学习,考上一个好大学,我想,这是我现在唯一可以让母亲感到欣慰的事。

是母爱,唤起了我心底那颗麻木的心;是母爱,让我常常感受到幸福;是母爱,让我学会怎样做人。妈妈,您辛苦了

读《母爱》有感 篇5

俗话说:“天有多大,母爱就有多大。”是什么信念可以支撑一位肝癌晚期的女人与病魔对抗了七年?医生说这是个奇迹。儿子知道,创造奇迹的正是——那可怜而尊贵、平凡却伟大的母亲!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母爱如粥》。

《母爱如粥》讲述了一位身患绝症的母亲用了八年零七十四天的爱心粥唤醒了一个在死亡边沿徘徊的儿子的故事。

这篇文章的题目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无私的母爱比做那母亲熬了8年多的粥。再一次向我们生动地诠释了母爱的伟大。母亲对脑死亡儿子的爱足以让身患癌症的她延长生命,创造了奇迹,而儿子的苏醒则成了对母亲最好的回报。

日常生活中,粥是一种最平常不过的食品了,粥与我们的关系,就如粥本身一样,稠黏甜蜜,相濡以沫。饱含着家和爱的味道。理解粥的含义,就不难理解母爱了,母爱的博大和平凡正如那粥一样,吃到嘴里香甜到心里,绵绵不绝。

1.文章从哪两个方面写了母亲对儿子的照料?

文章从聊天和熬粥两个方面写了母亲对儿子的照料。

2.文中母亲创造的“奇迹”具体指什么?

脑死亡儿子的苏醒;肝癌晚期的母亲照料了儿子七年。

3.品读第2段,结合全文,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她把火儿侍候得温顺而精致,宛若一位恬静娴雅的江南女子。

文章采用比喻(或拟人)的方法 ,生动形象亲切地 写出了母亲熬粥火候掌握得恰到好处,体现了母亲的温情和细腻,为下文写粥糊作铺垫(或作对比)。

4.第6段为什么要写“8年零73天”、“第8年零74天”?

强调了母亲照料儿子时间之长和这一天对母子俩的重要性,体现了母亲的信念和坚韧的性格。

5.第7段写粥不好吃,是因为什么?横线上应填的词语是什么?

因为有糊味和有泪水的味道;横线上应填的词语是 不平静(或激动、高兴)。

读完了《母爱如粥》这篇文章后,我的眼睛已经湿润,心里已经不再平静,八年零七十三天,这是常人难以坚持的,可是这位伟大的母亲却做到了,正是这位母亲的坚持,她创造了医学上也难以解释的奇迹。其实,哪一位母亲对儿女不是这样任劳任怨,含辛茹苦的,她们在我们背后洒过多少汗水,流过多少眼泪,做子女的未必都知道。

我是从小喝粥长大的,对粥有着深厚的感情,自然就会想起为我做粥的母亲。全家围坐餐桌旁,津津有味地吃着,显得其乐融融呢。这粥香香的,甜甜的,实在太好吃了。它包含着母亲的慈爱、关怀和浓浓的亲情,充满母爱的味道。回味唇齿留香,永远温暖我心。母爱如粥,品出真情!祝福天下所有的母亲永远快乐幸福,健康长寿!

读《母爱》有感 篇6

《母爱无处不在》这篇文章让我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母爱,明白了父母对孩子的爱是多么的深沉、无私。

这篇文章写了两个小女孩,一个叫林颖,另一个叫林影。她们两个的母亲都去逝了,但是她们两个的性格却一点也不一样。林颖性格开朗,积极参加课外活动;林影忧郁内向,从来不积极参加课外活动。她们的屋子里乱成一片,根本不象一个小女孩居住的地方。有一次,老师让他们俩个写一篇文章,主题为《我的母亲》,林影的文章是《梦中的母亲》,她在文章中叙述了她失去母亲后悲痛万分,母亲在没死之前对她非常的宠爱;而林颖的文章是《妈妈的笑》,她写到:是妈妈的笑容一直伴随着她的左右,在让她这么自信。从她们俩的差异,我想到了很多,也很受启发。

鸟儿长大了,总要离开温暖的巢穴飞翔天空;我们长大了,也要离开父母的呵护奔走他乡。无论鸟儿飞的多高,始终是在蓝天下飞翔;无论我们身在何方,始终无法走出父母的心。所以,教会我们独立。坚强。乐观的生活,才是母亲爱子女的最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