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的鱼钩》读后感
爱习作提供的《金色的鱼钩》读后感(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金色的鱼钩》读后感 篇1
我看过许多的书,也有很多令人感动的故事,又或者令人印象深刻的故事,但是最令我感动一篇文章应该就是《金色的鱼钩》,尤其是文章中的老班长,他那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深深地影响着我。
这篇文章主要记叙了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一位老班长接受党的委托,照顾几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光荣牺牲的.故事。文中的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也就是老班长。在全连数他岁数大,他为了给战士们寻找食物,自己瘦的只剩下皮和骨头,好不容易,发现了河里的鱼儿给大家吃;可是,鱼儿也是有限量的,本来河里没有几条鱼,鱼越钩越少,看着碗里的食物越来越少,老班长只好自己不吃。文中的一位战士好奇地问老班长,为什么看不到老班长吃鱼啊?老班长却说他吃过了,这位战士不信,就偷偷的跟着老班长一起过去,只看到老班长捧着搪瓷碗,口里嚼着几根草根和战士们吃剩下的鱼骨头,当我读到这里时我的眼睛里立刻充满了泪花,他!他竟然为了让战士们吃到足够的,自己却吃剩的鱼骨头和一些野菜,我真不敢想象文章的下文会是怎样的;我犹豫了一会儿,还是坚持看下去,文章最后老班长还是光荣牺牲,战士将老班长留下的鱼钩送到革命烈士纪念馆去,让我们和我们的子子孙孙都来瞻仰它。
读完文章后,我起先怪老天为什么这样绝情,将这么善良、和蔼的老班长带走呢?到后来,我好好的反思了一下,其实老班长他并没有牺牲,他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老班长那忠于革命,牺牲自我,具有坚强的革命意志,为革命鞠躬尽瘁,死而无憾的高贵品质会永远感动看我们的子子孙孙,而这篇文章也会永远地影响着我,感动着我。
这是我看过的最感动的一篇文章,是我印象最深刻的一篇文章。
《金色的鱼钩》读后感 篇2
大家都知道红军长征的故事,我的语文课本上就有一篇红军长征时的感人文章:《金色的鱼钩》。
翻开书页,我好像来到了一片碧绿的草原,一支军队浩浩荡荡地奔过来。 忽然我看见红军过草地时一位炊事班长为了让三个病号走出草地,将仅有的食物让给病号,自己却光荣牺牲了。看完以后,我的眼睛湿了,我被老班长那种为了完成党交给的任务,不惜牺牲的精神所感动。老班长啊,当指导员向你布置任务时,你毫不犹豫地接受了;当三个病号吃不上东西时,你整夜合不拢眼;当你钓到鱼时,你让给病号吃,自己却吃剩下的鱼骨;当小病号发现你的.秘密时,你嘱咐小梁保密;当小病号被饥饿和疾病折磨时,你鼓励他们不要丧失革命意志……老班长,你付出了这么多,自己却牺牲了!难道你的身子是铁打的?难道你这样做只是为了完成任务?不!不是这样!是革命精神支撑着你,使你不顾自己,保护革命后代。
我盖上课本,静静地沉思着:老班长,课文中说你死了,我却认为你还活着。你的精神,你的形象永远活在人们心中。而且,当今社会像你的人太多了。清洁工人宁可一人脏,也要换来万家净的高尚品质,送水工每天不辞辛苦地东奔西走……他们都在为国家尽力,不正像老班长为战士们不顾生命地忙碌吗?他们手里拿着的用具不正是老班长的鱼钩吗?……到处都有你,有你的精神,有像你一样的行动。
我收回思绪的翅膀,从心底喊:鱼钩里藏着爱,但愿我们所有的人都有一颗金灿灿的爱心!
《金色的鱼钩》读后感 篇3
唉,又是预习。说实话,我并不喜欢语文书中的文章,有的太深沉,有的很枯燥,都不合我的胃口。
不过,作业总是要做的。我不情愿地读起课文来。谁知,我一口气读完课文时,却久久不愿放下语文书。
一位炊事班长牢记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天天熬夜给他们钓鱼,烧新鲜的鱼汤给他们吃,自己却只吃骨头,嚼草根,最后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当读到老班长牺牲时的催人泪下的画面时,一种说不出的滋味在我心底弥漫着,老班长天天为三个病号付出着,看着他们一天一天地瘦下去,他急得整夜合不拢眼。每到一个地方,千方百计总算钓到几条小鱼,他仍天天咽鱼骨头、嚼草根,把鱼和鱼汤都给了三位小战士。老班长从来就没有把自己放在心上,临死前还念念不忘党的命令。
与此同时,我感到自己真是自私,不懂父母的辛苦,不懂老师的用心,只顾自己享受着生活的快乐,从来没有想过别人为我付出了多少,自己又对别人有过几次付出。
老班长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仍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危,全心全意地为别人付出。我生活在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中,更应去努力学习,将来为社会做出贡献。
虽然,老班长的鱼钩没有任何装饰,可舍己为人,牢记党的命令等伟大的精神,却是它最美的修饰!
老班长那金色的鱼钩照亮了我的心房,也消融了我的自私。我相信,我会像老班长牢记指导员的话那样,牢记老班长事迹,时刻鞭策自己。
《金色的鱼钩》读后感 篇4
“红军”一个多么令人敬佩的名字啊!他们在新中国成立的史册上是不可缺少的一页。有了红军,我们农民才翻身做了主人。
今天,我读了一篇叫《金色的鱼钩》的故事。它主要讲的是作者和另外两个小同志肠胃病太严重了,实在跟不上队伍,指导员派炊事班长照顾他们走在后面。老班长在断粮的情况下,烧红了一根缝衣针,再把它弯成个钓鱼钩去钓鱼了。此后,他们基本每天都能吃上鱼。可有一天,作者发现老班长在嚼他们吃过的鱼骨,才知道老班长根本没吃过一口鱼。到最后,在草地的边缘时,老班长却不行了,连作者端给他的一碗可以维持他生命的鱼汤都没喝,就牺牲了。
读到这里,我的眼睛湿润了。老班长为了能让三个生病的`小红军战士走出草地,而自己却光荣地牺牲在草地边沿。他这种舍己为人,先人后己的精神多令人感动啊!他这种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是老班长,用自己的生命继承了红军优良传统;是他,谱写了红军英勇无畏、无私奉献的赞歌!
想到这里,我的眼前不禁浮出那一幕幕触目惊心的场景:《飞奇泸定桥》、《一袋干粮》等等。正是因为有了这千千万万的红军,革命才取得了胜利。也正是因为这些革命先烈,我们才拥有了这来之不易的新生活。我们应该学习他们勇于付出、敢于奉献的精神,来吧,让我们协手共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金色的鱼钩》读后感 篇5
在阅读课上,我读了《金色的鱼钩》这篇文章,被文章中老班长的行为感动了。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长征途中,三位生病的战士疲惫不堪跟不上大部队,一位炊事老班长为照顾他们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故事。
起初读这篇文章,只知道这是描写长征期间发生的感人事迹,却没有弄明白文章为什用《金色的鱼钩》做题目。读完后才恍然大悟。“鱼钩”是指老班长用火烧红后弯成的钓鱼用具,而“金色‘’暗指老班长舍己为人,忠于革命的高尚品质。老班长起初给伤员做青稞面,后来,青稞面吃完了。老班长在水塘边给伤员们洗衣裳时,忽然看见一条鱼跃出水面,这给老班长很高兴,回去老班长用缝衣针做了鱼钩经常给伤员们钓鱼做鱼汤喝。日月如梭,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了,却从来未看见老班长吃过一点鱼。伤员们在饭后跟踪老班长却发现他在嚼着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这段话让我知道了老班长为了同志们有体力能走出这片草地,为了伤员能继续赶路,吃草根和伤员吃剩的鱼骨充饥。
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他坐在那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紧皱眉头硬咽下去。“我读到这里感觉嗓子有些疼痛,像是什么东西堵在喉咙中,眼中充满了泪水说不出话来。想起生活中吃鱼时,都是妈妈给我把鱼刺精心的挑出来,鲜美的鱼肉总是我先吃。鱼刺卡在嗓子里的滋味是多么难受!更何况吃鱼骨头了!多么好老班长啊!为了完成任务不顾自己生命,在奄奄一息的时候,仍然想着自己的'战友。
老班长的鱼钩,挽救了红军战士的生命,它不是一个普通的鱼钩,是老班长舍己为人的闪光品质!
《金色的鱼钩》读后感 篇6
翻开语文书,有篇叫《金色的鱼钩》的课文深深地吸引了我。
这是一九三五年秋天红四方面军过草地时的一个感人的故事。
由于长时间的饥饿,“我们”三个女同志病得实在跟不上队伍了,指导员便派炊事班的老班长来照顾我们。在草地上艰难的走了不到半个月,食物就吃完了,老班长便到处找野菜,挖草根,鼓励我们吃下去坚持走出草地,可光吃这些怎么行呢?一次老班长在河边为我们洗衣服时发现了鱼,便把一根缝衣针烧红了,弯成了鱼钩,以后的日子里,白天,老班长找鱼饵,钓鱼;晚上,眼睛不好使,还用手摸野菜,他千方百计地让我们吃上了鲜美的鱼汤,可自己却只吃一些剩下的鱼骨和草根,还不准我把这件事情说出去。我们的身体一天天地好起来,老班长的身体却一天比一天差,但他仍然以乐观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仍然用惊人的'毅力支持着自己的生命,就在接近草地边时,他因为身体衰弱疲劳过度倒下了。在牺牲之前,老班长还念念不忘党交给自己的任务,还为自己没完成任务而内疚。
老班长的所作所为,多么令人佩服,多么令人感动啊。他有着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为了完成党交给自己的任务,他时时刻刻为别人着想,时时刻刻用饱满的情绪鼓励我们,不管条件如何艰苦,他总是为别人想的多,为自己想的少。他这种舍己为人,对工作高度负责,甘愿献出自己生命也要为别人谋幸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老班长留下的那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耀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光芒将永远照耀我们前进的道路,这光芒将永远激励我们认真学习,做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